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提高农村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第一、要注重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它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学生们在学校里学习, 必须是高效快速的, 这样才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所有学习内容有很多知识学生自己看书就能学会,没必要在课堂上花太多的时间,更用不着去探究。《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经验告诉我,在学习过程中,哪些学生学习兴趣高、求知欲强,他们的探究欲望就更强、思考就更敏锐,他的思维也就更有深度。因此,课前预习可以为学生在课堂中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要有效地创设情景,诱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重视向学生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严重弱化、失去自主思考学习的余地。

      现代课堂教学的第一原则是对学生的尊重和深沉的情感传导,即对完整健全人格的追求和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过的时候,知识才能融及人的精神世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必定伴随着情感的活动,在课堂上愉快的情感体验可使学生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地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首先,要注意情感的诱发,以趣诱情,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成为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课堂上教师扣人心弦的开场白、精彩的结尾、幽默的故事、创新的方法都能使学生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诱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兴趣的持续保持,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犹在。这样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会随之不断升高,学生会不自觉地爱你的课,期盼着下一课的到来,日积月累,学生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要注意情感的投射,教师以情感来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小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尚未明确,根据学生的情感迁移特点,在数学课堂上要以满腔的热情关爱每个孩子。对无心的学生多提问,尽管学生回答错误,也要先请他坐下去,然后抓住学生积极反应的时机,再让他们好好地表现。对粗心的学生则要让他们多多板演,对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让他多交流,对于农村,由于家庭教育、环境教育和办学条件与城里学校有一定的差距,出现种种问题生比例要大一些。因此,教师就要对他们耐心的指导教育,更要注重情感投入。而对班上的佼佼者要给予更多的机会让他更好的表现和发挥。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问题应以微笑、欣赏的目光给予肯定和鼓励,任何情况都不能够忽视和嘲笑学生,对优秀生、问题生要一视同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意识到老师在真诚地帮他、爱他,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第三、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一)、根据学生基础,降低知识难度。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有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知识点都有它的基础性和深化性。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实际,把教学内容和知识点通过降低难度,使新知识变成似曾学过的知识,或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不同点,通过类似的探索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易学乐学。 

       (二)、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新课程理论指出,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一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参照课程标准,明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然后根据学生的各种接受能力和环境因素来制订。因此,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数学学科知识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出具有差异性和分层次性的教学目标。所设计的教学目标,要保证后进生吃得了,良好生吃得好,上等生吃得饱,这样就能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根据学生能力,设计多层次习题。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习题的设计要以人为本,要有生活性和开放性,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教师应根据本班学生的知识能力,依据知识内容和农村学生的认知程度设计多层次练习,做到由浅入深。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做不同的要求,让后进生能完成、优秀生有深化的发展。使之呈现芝麻开花式的发展,达到各自的高度。 

      (四)、要养成良好习惯,为有效课堂护航。 有句俗话:习惯成自然。教师应在培养上进心的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也就更强了。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是教师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要致力培养。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自觉地学习是非常难的,在培养过程中难免会有反复,因此,我们要反复地抓,多下点功夫。还有,习惯的形成,学生的责任心也就加强。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和全心的投入,要教育学生如遵守纪律、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学业、算后检查、书写认真、按时作息等等,让学生逐步养成主动、积极、自觉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些都是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力保障,为有效课堂护航。 另外,要提高农村数学教学的质量,还要联系生活实际。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农村地区的有利优势,寻找数学题材,让课堂教学贴近生活,加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使课堂教学有效、高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支付页面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整体性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试论数学课堂教学语言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