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课研究之“倍的认识”教学设计(20231028)
userphoto

2023.11.07 山东

关注
1

向你介绍我是谁

        大家好!我是广西柳州市瓦厂小学的苫玉华老师,是朱乐平名师工作站“一课研究”第28组的学员,很高兴与您相遇。

2

本期内容有哪些

听一听:如何界定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读:“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数学文化知识:长度单位的由来

3

轻轻松松听听书

如何界定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

4

坚持阅读八分钟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以及乘法的实际应用后进行教学的,它以乘法的意义为基础,倍又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从具体实物数量的比较中抽象出倍的过程,通过几个几知道份数,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再从除法的角度理解倍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倍的本质是两个数量在相互比较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逆向逻辑思维过度的趋向,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通过看一看、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初步建立“倍”的概念。(重点)

2.在观察、比较、变化中进一步加深对“倍”的本质的理解。(难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勤劳的小兔子们来到开心农场拔萝卜了!这里有胡萝卜、白萝卜和红萝卜。仔细观察,关于这些萝卜的数量,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红萝卜比胡萝卜多几根,胡萝卜比红萝卜少几根。

小结:这些萝卜的数量不但有多与少的关系,还藏着另一种关系,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吧!(板书:倍的认识)

设计意图:课件演示,通过创设情境为教学新知做准备,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一)感知“份”与“倍”的关系

1.引出“标准量”

先在黑板上粘上2个胡萝卜

师:请问胡萝卜有几个?是多还是少呢?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个别回答

小结引出:标准量。

2.探讨“1倍”

(粘上2个红萝卜)

师:胡萝卜与红萝卜在数量上是什么关系?

【学情预设】1.胡萝卜与红萝卜根数一样多。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同样多”。

师:那你们在大胆的猜一猜,除了说它们同样多,还可以怎么说它俩之间的关系?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0倍、1倍……

教师小结:(边说边圈)红萝卜有2根,胡萝卜有2根,它们数量同样多的这种情况,我们还可以说:红萝卜根数是胡萝卜根数的1倍,或者是胡萝卜根数是红萝卜根数的1倍。

追问:你可以举一个关于“1倍”的例子吗?

同桌交流:你们还可以同桌互相举一个关于“1倍”的例子吗?

3.从变化中认识“2倍”,进而“3倍”

重新粘上2个红萝卜和3个胡萝卜

师:这时胡萝卜和红萝卜的关系?

继续粘上1个红萝卜

师:现在呢?说说你的想法?

师:你们连比胡萝卜多1倍都知道啦,你是如何知道的?

2-3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情况说成:红萝卜是胡萝卜的2倍。

师:我们认识了1倍和2倍,谁来说一说倍是用来描述两组萝卜之间的什么关系?强调与它们的大小、形状、颜色无关。

继续粘上2个红萝卜

师:请问如果我在加上2个红萝卜呢,这时候红萝卜就是胡萝卜的几倍了?你是怎么想的?

师:如果我反过来说,胡萝卜是红萝卜的3倍对吗?

(二)几何建构认识倍

师:倍的小秘密都被你们发现了,你们敢接受我的挑战吗?哟,萝卜变成了几何图形,请你赶紧完成学习单上的第一大题。

1.生在学习单上画图,师组织全班反馈交流。

小结:不管标准量是多是少,全部看成1份,另一个量有这样相同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电脑演示过程并板书条形图和结论:一个量标准是1份,另一个量有这样相同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

2. 电脑演示3倍的一系列变形

师:三角形是圆形的几倍?

师:难度提升的时候到了,三角形和圆形没了,留下了黄色长方形和红色长方形,请问红色长方形是黄色长方形的几倍?

师:继续观察,长方形发生了什么变化?红色正方形还是绿色正方形的3倍吗?

师:继续观察,正方形变成了线段,红线段和绿线段有什么关系?请注意,我的绿线段跑到了左边,白线段是绿线段的3倍吗?它继续跑,白线段是绿线段的3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生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并强化概念:不管标准量是多是少,全部看成1份,另一个量有这样相同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倍的含义,与“几份建立 起联系。通过课件设计,在丰富的比较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学生独立完成,并用平板拍照上传,反馈交流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设计开放式题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四、回顾学习,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倍,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个别回答,全班交流。

六、板书设计

5

数学文化知识:

长度单位的由来

       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它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学数学是令自己变得理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

       很早以前人们就以人体作为标准确定度量的单位?3000多年前,用人的前臂作为长度单位叫“腕尺”。公元前六世纪,将一个人向两侧伸展手臂,两个中指尖的距离定为长度单位“1英尺”。古罗马凯撒大帝时代规定,把罗马士兵行军时的1000步定为“1英里”。公元八世纪末,罗马帝国的查理曼大帝把他的一只脚长定为“1英尺”。9世纪,撒克逊王朝亨一世规定,他的手臂向前平伸,从鼻尖到指尖的距离定为一码。10世纪,英国国王埃德加把他的拇指关节之间的长度定为一寸。

      相传我国古代大禹治水时,曾用自己的身体长度作为长度标准,进行治水工程的测量。唐太宗李世民规定,以他的双步也就是左右脚各走一步作为长度单位,叫做步,并规定一步为五尺,三百步为一里,后来又规定把人手中指的当中一节的长度为定为一寸。

        到了18世纪,人们开始感到这种用人体作为长度标准缺点很多,迫切希望找到一种长度固定不变的度量单位,终于想到了地球。

        我国清朝康熙皇帝规定取地球子午线一度为200里,每里为1800尺。1789年,法国科学院的著名数学家达兰贝尔和海谢茵通过实地测量,得出1米等于0512074督亚士法国古尺。1875年1,7个国家的外交代表在法国巴黎签署了米字公约,正式确定米尺为国际通用尺。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决议废除1889年以来所沿用的国际米尺原型,把同位素氮-86原子放射时发生产生的一种橙色光谱波长的165076373倍作为一米。这种光米尺的精确度很高,误差只有十亿份之二。

 

审核人:赏菊珍   李晓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圆的认识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一课研究之“线段、射线和直线”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 倍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
认识自我”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