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昭明文選》

《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一般认为,《昭明文选》编成于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 至中大通三年(531年) 之间。

《昭明文选》收录自周代至六朝梁以前七八百年间130多位作者的诗文700余篇 ,是一部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在这部总集里 ,萧统把我国先秦两汉以来文史哲不分的现象作了梳理和区分 ,他认为经史诸子都以立意纪事为本 ,不属词章之作,只有符合"事出于沉思 ,义归乎翰藻"的标准的文章才能入选。也就是说 ,只有善用典故成辞、善用形容比喻、辞采精巧华丽的文章 ,才合乎标准 ,《昭明文选》正是以此来划分文学与非文学界限的第一部选集。

由于 《昭明文选》选材严谨 、注重词藻 ,所选的大多是典雅之作。在过去文人的眼中,一向被视为文学的教科 ,是士子们必读的一部书,千余年来流传不衰。大诗人杜甫教育他的儿子宗武要 "熟精文选理"(《宗武生日) 。到了宋代 ,更有"文选烂 、秀才半"的俗谚(陆游《老学庵笔记》)

《昭明文选》的诞生是文学发展的必然。 自从有了《昭明文选》,这才使我国自先秦来文史不分现象有了明确的分界。《昭明文选》继往开来 ,对古今文体做了全面的阐述、辨析和整理 ,它是我国第一部按体区分规模宏大的文学总集 ,这在文学史上是个开创。

作品目录

卷一

赋甲

【京都上京都】

两都赋序

西都赋

东都赋

明堂诗

辟雍诗

灵台诗

宝鼎诗

白雉诗

卷二

【京都上】

西京赋

卷三

张平子

【薛综注】

卷四

【京都中】

【张平子】

三都赋序】

蜀都赋

卷五

【京都下】

【刘渊林注】

卷六

【京都下】

【左太冲】

卷七

郊祀

甘泉赋(并序)】

畋猎

卷八

畋猎中

上林赋

【羽猎赋(并序)】

卷九

畋猎下

长杨赋(并序)】

射雉赋】

纪行

卷十

纪行下

【西征赋】

卷十一

游览

登楼赋

游天台山赋(并序)】

宫殿

鲁灵光殿赋(并序)】

卷十二

江海

海赋

卷十三

秋兴赋(并序)】

鵩鸟赋(并序)】

卷十四

鸟兽下

舞鹤赋

志上

卷十五

志中

思玄赋

归田赋

卷十六

志下

哀伤

长门赋(并序)】

【思旧赋(并序)】

叹逝赋(并序)】

别赋

【江文通】

卷十七

论文

文赋(并序)】

音乐上

洞箫赋

卷十八

音乐下

琴赋(并序)】

卷十九

高唐赋(并序)】

神女赋(并序)】

登徒子好色赋(并序)】

洛神赋

卷十九续

【补亡】

【述德】

讽谏(四言并序)】

【励志】

21.卷二十

献诗

上责躬应诏诗表

四言

应诏诗

【四言】

【关中诗】

公宴

【公宴诗(五言)】

【公宴诗(五言)】

【公宴诗(五言)】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

【晋武帝华林园集诗】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五言)】

【应诏宴曲水作诗】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

【送应氏诗二首(五言)】

【征西官属送於陟阳候作诗(五言)】

【金谷集作诗】

【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别范安成诗】

22.卷二十一

咏史

【咏史诗(五言)】

【三良诗(五言)】

【咏史八首(五言)】

【咏史(五言)】

【览古(五言)】

【张子房诗】

秋胡诗(五言)】

五君咏五首

颜延年

阮步兵

嵇中散

刘参军

阮始平

向常侍

【咏史(五言)】

【咏霍将军北伐(五言)】

百一

【百一诗】

游仙

【游仙诗(五言)】

23.卷二十二

招隐

招隐诗二首(五言)】

【反招隐诗(五言)】

游览

芙蓉池作(五言)】

南州桓公九井作

游西池(五言)】

【泛湖归出楼中玩月(五言)】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五言)】

五言永嘉郡射堂

五言永嘉郡池上楼

【游南亭(五言)永嘉郡南亭.】

登石门最高顶(五言)】

【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五言)】

【行药至城东桥(五言)】

游东田(五言)】

宿东园(五言)】

游沈道士馆(五言)】

24.卷二十三

咏怀

秋怀(五言)】

临终诗(五言)】

哀伤

25.卷二十四

【赠答二】

赠徐干(五言)】

赠丁仪(五言)】

赠王粲(五言)】

【赠山涛(五言)】

【答何劭二首(五言)】

【赠张华(五言)】

【答贾长渊一首(四言并序)】

【於承明作与士龙(五言)】

【赠冯文罴(五言)】

【赠弟士龙(五言)】

【为贾谧作赠陆机(四言)】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

【赠河阳(五言)】

【赠侍御史王元贶(五言)】

26.卷二十五

【赠答三】

答傅咸(五言)】

【答兄机(五言)】

【答张士然(五言)】

四言

【答魏子悌(五言)】

答灵运(五言)】

酬从弟惠连(五言)】

27.卷二十六

【赠答四】

【答颜延年(五言)】

赠张徐州稷(五言)】

【赠郭桐庐出溪口见候余既未至郭仍进村维舟久之郭生方至(五言)】

【行旅上】

【河阳县作二首(五言)】

【在怀县作二首(五言)】

【赴洛道中作二首(五言)】

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五言)】

富春渚(五言)】

道路忆山中(五言)】

入彭蠡湖口(五言)】

28.卷二十七

【行旅下】

【北使洛】

【还至梁城作(五言)】

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五言)】

京路夜发(五言)】

望荆山(五言)】

【旦发鱼浦潭(五言)】

【军戎】

郊庙

四言

【乐府三首】

【伤歌行】

长歌行

乐府二首

【短歌行】

【乐府二首】

燕歌行

【善哉行(四言】

【乐府四首(五言)】

29.卷二十八

【乐府下】

【乐府十七首】

【从军行(五言)】

【城窟行(五言)】

门有车马客行(五言)】

君子有所思行(五言)】

【长安有狭邪行(五言)】

长歌行(五言)】

日出东南隅行(五言)】

【前缓声歌(五言)】

【乐府】

会吟行(五言)】

【乐府八首】

【升天行】

【挽歌诗(五言)】

【挽歌诗三首(五言)】

挽歌诗(五言)】

【杂歌】

并序七言

30.卷二十九

【杂诗上】

【与苏武三首(五言)】

【诗四首(五言)】

【四愁诗四首(并序)】

【杂诗(五言)】

四言

【情诗一首(五言)】

四言

【杂诗(五言)】

【杂诗(五言)】

【情诗二首(五言)】

园葵诗(五言)】

思友人诗(五言)】

【杂诗一首(五言)】

【杂诗一首(五言)】

【杂诗一首(五言)】

【杂诗一首(五言)】

【杂诗一首(五言)】

【杂诗十首(五言)】

31.卷三十

杂诗下

时兴(五言)】

杂诗二首

【咏贫士诗(五言)】

【读山海经诗(五言)】

【捣衣(五言)】

田南树园激流植援(五言)】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修竹茂林诗(五言)】

杂诗(五言)】

【数诗(五言)】

【玩月城西门解中(五言)】

【始出尚书省(五言)】

观朝雨(五言)】

咏湖中雁(五言)】

【三月三日率尔成篇(五言)】

杂拟上

拟古诗十二首

七言

【拟古诗(五言)】

五言并序

【平原侯植】

32.卷三十一

杂拟下

【效曹子建乐府白马篇(五言)】

【效古一首(五言)】

拟古二首(五言)】

【和琅邪王依古(五言)】

拟古三首(五言)】

【学刘公干体(五言)】

【代君子有所思(五言)】

【效古一首(五言)】

杂体诗三十首(五言)

古离别

33.卷三十二

骚上

【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34.卷三十三

骚下

九歌二首】

【少司命】

山鬼

【涉江】

招魂

35.卷三十四

【七上】

【七启八首(并序)】

36.卷三十五

【七命八首】

【贤良诏】

37.卷三十六

38.卷三十七

表上

荐祢衡表

让开府表

【陈情事表】

39.卷三十八

表下

40.卷三十九

上书

【上书秦始皇】

上书吴王

上书谏猎

上书谏吴王

任彦升

41.卷四十

弹事

【奏弹曹景宗】

【奏弹王源】

答临淄侯笺

【与魏文帝笺】

【答东阿王笺】

在元城与魏太子笺

奏记

【诣蒋公】

42.卷四十一

书上

答苏武书

【报任少卿书】

报孙会宗书

【论盛孝章书】

43.卷四十二

书中

答东阿王书

【与侍郎曹长思】

与广川长岑文瑜书

44.卷四十三

书下

【与嵇茂齐书】

移书让太常博士(并序)】

北山移文

45.卷四十四

喻巴蜀檄

46.卷四十五

对问

对楚王问

设论

答客难

解嘲一首(并序)】

答宾戏(并序)】

秋风辞一首(并序)】

【归去来一首(并序)】

序上

毛诗序

【郑氏笺】

【尚书序一首】

【春秋左氏传序】

【思归引序】

47.卷四十六

序下

豪士赋序】

【王文宪集序】

48.卷四十七

圣主得贤臣颂

【汉高祖功臣颂】

东方朔画赞(并序)】

49.卷四十八

符命

封禅文

50.卷四十九

史论上

【公孙弘传赞】

【晋纪总论】

51.卷五十

史论下

史述赞

【史述赞三首】

【述高纪第一】

【述成纪第十】

52.卷五十一

论一

【非有先生论】

四子讲德论(并序)】

53.卷五十二

论二

班叔皮

【典论论文】

54.卷五十三

论三

辩亡论上下二首

陆士衡

【辩亡论下】

55.卷五十四

论四

56.卷五十五

论五

演连珠五十首

57.卷五十六

女史箴

【封燕然山铭】

【座右铭】

【剑阁铭】

【石阙铭一首】

【新刻漏铭(并序)】

诔上

【王仲宣诔(并序)】

【杨荆州诔(并序)】

杨仲武诔(并序)】

58.卷五十七

诔下

【夏侯常侍诔(并序)】

【阳给事诔(并序)】

陶徵士诔(并序)】

哀上

哀永逝文一首

59.卷五十八

哀下

碑文上

【郭有道碑文(并序)】

【陈太丘碑文(并序)】

褚渊碑文(并序)】

60.卷五十九

碑文下

61.卷六十

行状

吊文

【吊屈原文(并序)】

吊魏武帝文(并序)】

祭文

【祭古冢文(并序)】

时代背景

玄学的政治地位依然很高, 玄学馆、 儒学馆、 文学馆、 史学馆刘宋时期先后成立, 后来玄学作为一种学科, 玄学之名也被正式提出。由此可见, 玄学在南朝的地位并未消减, 而且和儒学史学以及文学并立; 从设立的时间看, 宋初 "四学"中, 最早设立的是玄学馆; 从四馆的主管人员来看, 从元嘉十三年, 国子学成立后, 其第一任祭酒就是玄学的首领何尚之,而继任的也是南朝著名的玄学兼文学家颜延之。而颜延之也说: "黜郑贵王, 意在贵玄, 事在败儒。 " 另外, 在南朝许多文人既是玄学家又是文学家, 这也为玄学的文学化提供了主观条件 。

《文赋》是晋代陆机的文艺理论作品。(出自《昭明文选》)

该赋序言说明创作缘由和意图,指出"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困惑,认为对写作的认识,虽然可以借览前人的经验,但主要靠个人在实践中摸索。"意物文""知能"的各自关系,是写作应处理的两大难题。

接着叙述创作前的准备以及写进入写作过程后,要保持精神意念的高度集中,排除任何杂扰,全心投入构思,充分运用想象和联想,而获得形象准确的语言,极为艰难,要发掘昔日积累,寻求充分表达情志的新颖文辞。然后论创作立意,并从思想、语辞两方面,说明写作的乐趣,又论述文体多样性的成因,分析十种文种特征,论作文时注意处理的四个问题,说明创作的艰难,最后论艺术灵感及文章的作用。

文賦(並序)

餘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遣辭,良多變矣,妍蚩好惡,可得而言。每自屬文,尤見其情,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論作文之利害所由,佗日殆可謂曲盡其妙。至於操斧伐柯,雖取則不遠,若夫隨手之變,良難以辭逮,蓋所能言者,具於此雲爾。

佇中區以玄覽,頤情志於典墳。遵四時以歎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心懍懍以懷霜,志眇眇而臨雲。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遊文章之林府,嘉麗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筆,聊宣之乎斯文。

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精騖八極,心遊萬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彌鮮,物昭晣而互進。傾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浮天淵以安流,濯下泉而潛浸。於是沈辭怫悅,若遊魚銜鉤,而出重淵之深;浮藻聯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雲之峻。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謝朝華於已披,啟夕秀於未振。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

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抱景者鹹叩,懷響者畢彈。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或本隱以之顯,或求易而得難。或虎變而獸擾,或龍見而鳥瀾。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眾慮而為言。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始躑躅於燥吻,終流離於濡翰。理扶質以立幹,文垂條而結繁。信情貌之不差,故每變而在顏。思涉樂其必笑,方言哀而已歎。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

伊茲事之可樂,固聖賢之所欽。課虛無以責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綿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言恢之而彌廣,思按之而逾深。播芳蕤之馥馥,發青條之森森。粲風飛而猋豎,鬱雲起乎翰林。

體有萬殊,物無一量。紛紜揮霍,形難為狀。辭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為匠。在有無而黽勉,當淺深而不讓。雖離方而遯員,期窮形而盡相。故夫誇目者尚奢,愜心者貴當。言窮者無隘,論達者唯曠。

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碑披文以相質,誄纏綿而悽愴。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頌優遊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奏平徹以閒雅,說煒曄而譎誑。雖區分之在茲,亦禁邪而制放。要辭達而理舉故無取乎冗長。

其為物也多姿,其為體也屢遷。其會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貴妍。暨音聲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雖逝止之無常,固崎锜而難便。苟達變而識次,猶開流以納泉。如失機而後會,恒操末以續顛。謬玄黃之袟敘,故淟涊而不鮮。

或仰逼於先條,或俯侵於後章。或辭害而理比,或言順而義妨。離之則雙美,合之則兩傷。考殿最於錙銖,定去留於毫芒。苟銓衡之所裁,固應繩其必當。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適。極無兩致,盡不可益。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雖眾辭之有條,必待茲而效績。亮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

或藻思綺合,清麗千眠。炳若縟繡,淒若繁弦。必所擬之不殊,乃暗合乎曩篇。雖杼軸於予懷,怵他人之我先。苟傷廉而愆義,亦雖愛而必捐。

或苕發穎豎,離眾絕致。形不可逐,響難為系。塊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緯。心牢落而無偶,意徘徊而不能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彼榛楛之勿翦,亦蒙榮於集翠。綴下裏於白雪,吾亦濟夫所偉。

或讬言於短韻,對窮跡而孤興。俯寂寞而無友,仰寥廓而莫承。譬偏弦之獨張,含清唱而靡應。或寄辭於瘁音,徒靡言而弗華。混妍蚩而成體,累良質而為瑕。象下管之偏疾,故雖應而不和。或遺理以存異,徒尋虛以逐微。言寡情而鮮愛,辭浮漂而不歸。猶弦么而徽急,故雖和而不悲。或奔放以諧合,務嘈囋而妖冶。徒悅目而偶俗,固高聲而曲下。寤防露與桑間,又雖悲而不雅。或清虛以婉約,每除煩而去濫。闕大羹之遺味,同朱弦之清汜。雖一唱而三歎,固既雅而不豔。

若夫豐約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適變,曲有微情。或言拙而喻巧,或理樸而辭輕。或襲故而彌新,或沿濁而更清。或覽之而必察,或研之而後精。譬猶舞者赴節以投袂,歌者應弦而遣聲。是蓋輪扁所不得言,故亦非華說之所能精。

普辭條與文律,良餘膺之所服。練世情之常尤,識前修之所淑。雖浚發於巧心,或受㰞於拙目。彼瓊敷與玉藻,若中原之有菽。同橐籥之罔窮,與天地乎並育。雖紛藹於此世,嗟不盈於予掬。患挈瓶之屢空,病昌言之難屬。故踸踔於短垣,放庸音以足曲。恒遺恨以終篇,豈懷盈而自足。懼蒙塵於叩缶,顧取笑乎鳴玉。

若夫應感之會,通塞之紀。來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滅,行猶響起。方天機之駿利,夫何紛而不理。思風發於胸臆,言泉流於唇齒。紛威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擬。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滯,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攬營魂以探賾,頓精爽於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乙乙其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雖茲物之在我,非餘力之所戮。故時撫空懷而自惋,吾未識夫開塞(之所由。

伊茲文之為用,固眾理之所因。恢萬裏而無閡,通億載而為津。俯貽則於來葉,仰觀象乎古人。濟文武於將墜,宣風聲於不泯。塗無遠而不彌,理無微而弗綸。配沾潤於雲雨,象變化乎鬼神。被金石而德廣,流管弦而日新。


词句注释

(1)才士,即文章之士。

(2)作,作文。

(3)窃,私意。

(4)用心,构思。

(5)放言,运用语言。

(6)遣辞,修饰词语。

(7)良,实在。

(8)妍,好。

(9)蚩,通"媸",即丑。

(10)好恶(hào wù),喜好和厌恶,指兴趣。

(11)属文,缀文。

(12)意,构思之意。

(13)称物,适合外物。

(14)逮意,表达思想。

(15)知,指通晓作文之理。

(16)能,指个人实际写作。

(17)盛藻,美文。

(18)利害,关键。

(19)殆,或者。

(20)曲尽其妙,穷尽文章写作的奥妙。

(21)操斧伐柯,指借鉴前人创作经验。

(22)随手之变,指具体作文的灵活变化。

(23)云尔,句尾助词。

(24)伫,久立。

(25)中区,天地间。

(26)玄览,深刻的观察

(27)颐,陶冶。

(28)典坟,古典。

(29)懔懔,危惧貌。

(30)眇眇,高远貌。

(31)怀霜、临云,言高洁也。

(32)世德,世代相传的德行。

(33)骏烈,丰功伟绩。

(34)清,节操。

(35)芬,芳名。

(36)林府,林海,指众多的文章。

(37)嘉,赞美。

(38)丽藻,美丽的语言。

(39)慨,有所感受。

(40)投篇,进入写作。

(41)宣,表达。

(42)其始,构思开始。

(43)收视反听,不视不听。

(44)耽思傍讯,深思博采。

(45)精,精神。

(46)骛,奔驰。

(47)八极,喻远,万仞,喻高。

(48)其致,文思到来。

(49)曈昽,天蒙蒙亮。

(50)昭晣,明显。

(51)互进,纷至沓来。

(52)倾,倾注。

(53)群言,众说。

(54)沥液、芳润,指精华。

(55)漱,咀嚼。

(56)天渊,星名。

(57)安流,平静流动。

(58)濯,洗涤。

(59)潜浸,沉浸。

(60)沉辞怫悦,吐辞艰涩。

(61)联翩,联绵不断。

(62)翰鸟,即山鸡。

(63)缨,中箭。

(64)缴,生丝缕。

(65)曾,通层。

(66)阙文,古籍脱文。

(67)遗韵,佚诗之类。

(68)谢,弃去。

(69)华,通花。

(70)披,指开过。

(71)秀,以喻文。

(72)振,发生。

(73)抚,引申为搜索。

(74)选义,按照内容。

(75)按部、就班,安排位置。

(76)考辞,提炼语言。

(77)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言或本之于隐而遂之显,或求之于易而便得难。

(78)虎变,虎毛色更新,斑斓生色。

(79)扰,驯服。

(80)见,通现。

(81)澜,散。

(82)妥帖,恰当。

(83)岨峿,不相合。

(84)罄,尽。

(85)澄心,潜心。

(86)眇,精。两句言细致思索,深思熟虑。

(87)笼,囊括。

(88)形内,胸中。

(89)挫,折服。

(90)踯躅,徘徊不前。

(91)流离,转徙。

(92)濡(rú),渍。

(93)理,文义。

(94)立干,树立根本。

(95)信,真。

(96)情貌之不差,指辞与义相合。

(97)觚(gū),方形的木简。

(98)率尔,不经意。

(99)藐然,渺茫。

(100)伊,发语辞。

(101)兹事,谓文。

(102)钦,敬佩。

(103)函,含也。

(104)绵邈,长久不绝。

(105)尺素,径尺的生绢。

(106)滂沛,盛大。

(107)恢,扩大。

(108)按,抑按。

(109)言思虑一发,愈深恢大。

(110)蕤(ruí),草木华垂貌。

(111)馥馥,芳香。

(112)森森,树木茂盛。

(113)粲,鲜明。

(114)猋(biāo),暴风。

(115)郁云,浓云。

(116)翰林,文士荟萃之处。

(117)体有万殊,物无一量,文章之体,有万变之殊;

(118)形难为状,众物之形,无一定之量也。

(119)纷纭,杂乱。

(120)挥霍,疾速。

(121)程,展示。

(122)效伎,表现技巧。

(123)司,主。契,指意思相合。

(124)夸目,炫耀。

(125)奢,浮夸。

(126)惬,快意。

(127)当,恰到好处。

(128)缘情,因情。

(129)绮靡,艳丽。

(130)体物,状物。

(131)浏亮,清明。

(132)博约,事博文约。铭以题勒示后,故博约温润;箴以讥刺得失,故顿挫清壮。

(133)禁邪,禁止邪说。

(134)制放,制止荒诞。

(135)辞达,语言通畅。

(136)理举,理合。

(137)多姿,万物万形,故曰多姿。

(138)会意,立意。

(139)遣言,运用语言。

(140)音声迭代,指文辞更替,而成文章,若五色相宣而为绣。

(141)逝止,去留,指语辞取舍。

(142)无常,无穷。

(143)崎锜,艰险不安。

(144)难便,不适合。

(145)达变,通晓变化之理。

(146)识次,识别事物的次第。

(147)纳泉,容纳。

(148)失机,失去机会。

(149)操末以续颠,指始末颠倒。

(150)秩叙,次序。

(151)淟涊(niǎn),垢浊。

(152)殿最,次第的等级,上者为最,下者为最。

(153)指适,恰当。

(154)藻思,文情。

(155)绮合,文彩合于情思。

(156)千眠,光色盛貌。

(157)缛绣,彩色缤纷。

(158)繁弦,曲调复杂。

(159)杼轴,以织喻。虽出自己情,惧佗人先己也。

(160)苕(tiáo),草苕。

(161)颖,禾穗。言作文利害,理难俱美,或有一句同乎苕发颖竖,离于众辞,绝于致思。

(162)牢落,犹辽落。

(163)言思心牢落,而无偶揥之意,徘徊而未能也。

(164)揥,去。

(165)榛(zhēn),小栗。

(166)楛(kǔ),作箭之木。

(167)榛楛,庸音。珠玉既存,榛楛亦美。

(168)短韵,小文,即诗。言文小而事寡,故曰穷迹;迹穷而无偶,故曰孤兴。

(169)象,类。其音既瘁,其言徒靡,类乎下管,其声偏疾,升歌与之间奏,虽复相应而不和谐。

(170)漂,犹流。不归,不归于实。

(171)幺,小。鼓琴循弦谓之徽,悲雅俱有,所以成乐,直雅而无悲则不成。

(172)嘈囋(zá),声貌,

(173)防露,未详。

(174)桑间濮(pú)上之音,亡国之音。

(175)约,俭也。

(176)适,之。

(177)微,妙。

(178)袭,因。

(179)沿,因述。

(180)袂,衣袖。

(181)遣,发。

(182)华说,巧言。

(183)淑,善。

(184)常尤,缠子,董无心曰,罕得事君子,不识世情尤非也。

(185)受㰞,蚩欠,笑。

(186)琼敷、玉藻,喻文。

(187)菽,藿(huò)也。

(188)橐(tuó),排橐,冶铸者用以吹火使炎炽。

(189)钥,乐器。说文曰,橐,囊也。

(190)嗟不盈于予掬,毛诗曰,终朝采绿,不盈一掬。毛苌曰,绿,王刍。两手曰掬。

(191)挈瓶,喻小智之人,以注在上。

(192)属,续。

(193)踸踔(chuō),无常,谓脚长短。国语曰,有短垣,君不逾。

(194)庸,常。

(195)缶,瓦器而不鸣,更蒙之以尘,故取笑乎玉之鸣声。

(196)纪,纲纪也。

(197)遏,止。

(198)天机,自然。

(199)天机,言万物转动,各有天性,任之自然,不知所由然。

(200)威蕤,盛貌。

(201)馺(sà)沓(tà),连续不断,引申为盛多貌。

(202)毫,笔。

(203)纂文曰,书缣曰素。

(204)底,着也。

(205)滞,废也。

(206)枯木,取其寂漠无情。

(207)涸,竭。

(208)翳,奄。

(209)乙,抽,难出之貌。

(210)物,事也。

(211)戮,并。

(212)言文之不来,非予力之所并。

(213)开,谓天机骏利。

(214)塞,谓六情底滞。

(215)兹文,泛指文章。

(216)贻,传。

(217)象,取法。

(218)文武,文王、武王之道。

(219)泯,灭。

(220)涂,通途。

(221)弥,不止,引申为到达。

(222)纶,知。

(223)配沾润于云雨,象变化乎鬼神,山大云多,沾润天下,喻文有云雨之智,似鬼神般变化多端。

(224)被,覆盖。

(225)金,钟鼎。

(226)石,碑碣。

(227)流,谱。

(228)管弦,乐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乐府杂录19序 五弦
毛诗正义·序
你知道我国现存最早的七言诗是哪一首吗?
文赋(并序)陆机
八首乐府诗,曲尽人间情
九首乐府诗,感受乐府诗词的千年情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