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师,如何才能找到幸福的通道?
在电影《求求你,表扬我》中,记者王志文问:什么是幸福?农民工范伟回答:幸福就是我饿了,看见别人拿了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那他就比我幸福。惹人发笑的话语中对于幸福的理解是那么淳朴。



如果幸福和教师这个职业发生化学反应,又将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呢?


幸福感不过在一念之间。


职业幸福感的高低,取决于职业高峰体验的状态。


高峰体验越是强烈、越是高频,职业幸福指数就越高。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是一个职业问题:


如果我们的视域始终囿于教师职业本身,那么我们可能永远都体认不到职业幸福感。


这是一个人生的问题、一个生命的问题,职业幸福感是对职业生命意义的终极体认和关怀。


就教师的专业成长看,说真的,我们其实并不缺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修养甚至专业精神,但为什么我们依然找不到职业幸福感?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缺少生命的学问、生命的修养、生命的教育。


牟宗三先生在《关于生命的学问》中指出:“人们只知研究外在的对象为学问,并不认生命处亦有学问。人只知以科学言词、科学程序所得的外延真理为真理,而不知生命处的内容真理为真理。”


职业幸福感不能外求,越外求,离真实的幸福越远。


职业幸福感只能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去寻求,它不能“告诉”,不能复制,不能灌输,只能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滋生起来,膨胀起来、氤氲起来。


幸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人对幸福的感受却因了职业境界的不同而全然不同。


我们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体验幸福的那颗清净而灵动的心。


因此,我们在将自己的才情和智慧投向外在于生命的专业的同时,更应用自己的才情和智慧去观照自已的精神,自己的心灵乃至自己的整个生命。


老师们,该是返观自己灵魂的时候啦!


生命的学问和修养,是我们收获职业幸福感的必由之路:


当我们真正具备了关于生命的学问和生命的修养之后,我们完全可以从职业过程中体认到人生的幸福和意义。


荷尔德林说:人充满劳绩,但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是的,我们说,一方面教师职业充满劳绩,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教师职业同样充满诗意。


有了生命的境界,我们完全能够诗意地栖居在教育大地上。


同样是上课,缺乏生命修养的教师,为上课而上课,教师的心只是在等待,等待学生的回答,等待结果的到来,等待结果与“标准答案”的契合。


如果教师是活在“下一刻”的,是活在等待中的,过程本身所具有的种种意义和价值则全部让位给了结果。


教师在苦苦的等待中变得紧张、烦恼、焦躁、甚至痛苦,幸福被等待无情地遮蔽了。而具有生命学问和生命修养的教师,他是在上课,但他同时又是在享受上课。


他在课堂上彻底放松,全然进入课堂中的每一个当下,和学生情情相融,心心相印。


他会彻底打开自己的生命,让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寸肌肤去感受,去触摸,去体认。他会时时产生生命的高峰体验,在课堂上率性而为,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


于是,他就是课、课就是他,他和学生一起全然进入一种人课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就是深深的职业幸福感。


所以,“彻底敞开,全然进入,活在当下,享受过程,率性而为、高峰体验”等等,这些关于生命的学问和修养,是我们收获职业幸福感的必由之路。


对幸福,要敏感;对压力,要钝感。


从某种角度说,我的高位职业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遮蔽、消解了我对职业压力的感受。


不是没有压力,也不是压力不大。而是无暇顾及压力的存在,更无心放大压力对自己的影响。


《周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痛苦为阴,则幸福为阳;压力为阴,则动力为阳。有职业就有压力,这是自然之道。这样想来,压力自然就减轻了几分。


对幸福,要敏感;对压力,要钝感。一个人的钝感力,可以有效抗压。


压力带来的紧张与焦虑,只要适度,只要能够悦纳,对于克服和超越人的精神惰性,是大有补益的。


居危思危,往往是被逼无奈;居安思危,就是人为地制造压力,这是生命发展的一种自觉。


压力与动力,往往相反相成。压力一旦实现转化,往往会产生更大、更为持久的动力。动力一旦失去方向和价值皈依,往往成为某种压力。


压力说到底是一种心理感受。


因此,减压和增压,也不过是一念之间。这一念,则是生命境界的全然体现。


一个人,只有超越了功利境界、道德境界,而进入生命境界的时候,才能真正做到:宠辱不惊,坐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闲望天外云卷云舒。


人格的成功是教师成功的主要标志:


记得白岩松在《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很多很多年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本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卡萨尔斯面时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我想,名师教师的成功,不能只是以他专业发展的成功作为主要标志。从根本上说,这种成功只能以、也必须以做人的成功为最主要的标志。因此,人格的成功乃是特级教师成功的主要标志。


人格的成功,具体展开说,即为儒家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就是做人,立功就是做事,立言就是做学问。


教师通过立德,在成就自身的德性和修养的同时,也践行着“以身立教、不教而教”的教育真理;


通过立功,在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担当高尚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帮助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身心的和谐发展;


通过立言,在不断总结自身的育人经验、传递育人智慧、探寻育人规律的同时,也在不断捍卫自身的言说权利和尊严,发现生命成长的痛苦和幸福,并最终实现自己的言语人生和诗意人生。


无论立德,立功还是立言,都是对人格的某种确证。


自我的不断超越,是产生职业幸福感的源头活水:


只要是学生在帮助下获得发展,教师本身都有成功和喜悦的感觉。


但这种泛泛而论,并不真诚,也不深切。应该在成功和喜悦之前加上一个程度副词——“特别”。


例子并不少,它们往往可遇而不可求,需要自己以更大的心力和智慧考量并最终超越自己。


正是一次又一次偶然的、不经意的自我超越,让人体验到了特别的成功和喜悦,而那,正是产生职业幸福感的源头活水。


(文章来源:校长视野)


产权及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END


新网师微信 ID:xjywlsfxy

培 养 目 标

新网师希望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深入持久的努力,帮助学员达成如下目标:

1.达到高度的职业认同。能消除职业倦怠,热爱教育,热爱生活,懂得积极调适,勤于教育创造。

2.实现完整的专业发展。能养成深度阅读能力,准确理解新教育理念,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不断反思和提升自我。

3.拥有幸福的教育实践。能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新教育相关理念与课程,进而设计相关课程,成为勇于探索、乐于践行的新教育实验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怎样才能和幸福约会?
王崧舟:享受课堂、幸福当下
做一个幸福的智慧型教师
教师需要“生命的学问”
教师幸福感心得体会5篇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