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梁恕俭老师答课改问(上)

 梁恕俭老师答课改问(上)

怎样提高课堂实效性?

梁恕俭:所谓课堂实效性,其实也是针对缺失学习兴趣的孩子,尤其是成绩在后面的“差生”,让他们改变厌学现状。教师要在课堂上高度重视“差生”,扩大他们的优点,用放大镜找优点,并及时宣扬,为孩子树立自信心;还要给他一个水平相应的学习对子,让他觉得跳一跳就可以够得着,一有进步便及时表扬,多鼓励;肯定他们的努力,让他们有成就感。这样课堂上每个人都有进步了,课堂的实效性也就出来了。

知识点不教,考试成绩何来?课改初期怎样教学?

梁恕俭:成绩由何而来?由每节课学生精力的投入度、导学案编写的有效度、合作探究的深度,学习生成的高度有关。我们直奔考点主题,学生会烦,可能造成“有心栽花花不开”现象;我们若采取迂回包抄战术、变换手法——用基础知识抢答赛、各组互考、编儿歌、顺口溜等形式,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容易达到目的,从而“无心插柳柳成荫”。所以我们要在课堂创新上动脑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⑴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语文字词当然是写生字方法,每周写A4纸几张,不限定写几遍,学生知道自己写几遍能会写;但是强调学生不能糊弄自己,一定要有实效。

⑵语文文言文知识学习:文言文必不可少,基础字词解释没必要重大展示,轻小展示,其实对子之间互写、互默都可以完成,要相信学生。而且没必要每节课都涉及字词、通假等知识;可以拿出一节课专项练习文言文一个单元的字词等基础知识的听说读写。下节课就是别的专项,学生对课堂没有了新鲜感,对课堂就没有了期待,课堂的实效性就没了,要不拘泥于局部,着手单元,不拘泥于课本及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

(3)作文教学的问题:作文是语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给予重视,靠几堂作文课是解决不了的。我采取让学生写日记的方法,每天写不少于300字的日记,作文本装帧精美,这样我就把“作业”变成了“作品”,孩子的重视程度会更高。每天写,就避免了孩子想写时不能写、不想写时还要硬写的尴尬境遇。当然,还可以采取手抄报、故事会、格言录、演讲赛、课本剧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学习写作。还可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学对联,就给用嵌字法写带自己名字的对联;联欢会看串台词,总之一切生活的、学生感兴趣的,都可以作为语文作文教学的延伸。条条大路通罗马,现代文可以大单元教学,可以融合一起,分知识块,分化讲解——字词关、赏析关、仿写关等分步进行。

预习时间安排在课内还是课外?

梁恕俭:“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预习也是如此,不顾实际情况的统一要求,要么犯教条主义错误,要么事与愿违得不偿失。预习的目的是学得更轻松,而不是添加作业般地“增负”。预习的内容应该根据课型、学科、年级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说来,预习内容的布置,一要有针对性,比如每组内容设置的目的是什么,考查学生哪一方面的知识,要特别关注规律的总结与方法的提升,使学生形成技能。二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内容设置可以分星级,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规定时间内,尽快做好预习,同时有目标地挑战高一星级的题目。三是要有趣味性,版面的设计、图案的选择、故事的贯穿、激励的话语、评价的机制等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在此基础上,遵循“低起点、小坡度、分层次、大容量”的原则,才能真正发挥自学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高效课堂中,“预习”的说法已经不存在,代之的是“自学”。这是两个概念,有继承也有发展。“自学”和“预习”都含有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行为,但“自学”的目的性更强,一旦学会了就无需再回头复读了,而“预习”潜意识中给人一种炒剩饭心态——反正还要课上学,会不会没关系。从这微妙的差别中,很容易看出“预习是个伪概念”,自学才是现代课堂的真法宝。

导学案是否提前发放?哪种效果更好?

梁恕俭:这个问题要势情况而定。上课发导学案利于对子之间互相学习发展,课上做效果更好,有利于学生对导学案保持神秘感;下课发,孩子的课余时间就会被挤占,容易造成学生不顾后果的抄袭作业现象;数学、英语、理科等大学科以作业形式留导学案还是较好的。

课改是否必须有导学案? 

梁恕俭:导学案是学习的导向作用,导学案只是课改的一种手段,只要能达到目的,任何手段都可以;但在课改初期,导学案的编制还是很有必要的,需要导学案这根拐杖来帮助课改实施进行;导学案也不必天天编,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可以用手边的练习册加上学法指导,加上学习生成就可以了;导学案的编制也不是唯一的,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导学案必须要精编,真正起到导学的目的,它不是知识的堆积,题海的堆积,要有主线,层层递进。让学生从思维上清晰地知道知识的形成,知识间的联系。小学教学就有优势,我可以在导学案一节课内容上既有语文又有数学,学科综合发展利于学生的能力的发展。

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需要重新设计导学案吗?

梁恕俭:复习课需要盘活旧知识,建立新框架,将知识系统化,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重新设计导学案。教师在编制这类导学案时,需要详细了解学情,找到复习课、练习课的知识增长点,以专题的方式集中处理某类问题。

虽说导学案有基本的构成要素,但是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来说,是有具体呈现形式的。至于是否需要重新设计导学案,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重新”不是“重复”。有些时候可以借用原来的导学案,比如复习课时,把以前相关的导学案集中起来,引导学生把导学案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类,比如曾经出现过错误、当时注明的重点难点、后面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等,这些内容代表着学生学习的过程和足迹,是学习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最好的复习依据。但大多数时候需要重新设计导学案。因为复习课、习题课不是对原有知识的平行性再现,而是“温故知新”,是在新授课基础上的深化和升华。例如第一章接触到的知识在第五章又有所涉及,学生就需要考虑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学会构建知识网络框架,这是学生梳理知识、形成能力的好方法。

习题课是以“典型例题”为载体进行巩固知识的训练,从而使学生达到综合、灵活运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的目的。复习课则引领学生盘点旧知识,建立新知识框架,从而使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同时,还要借助典型例题的设计与变式训练以保障学生进行知识的活学活用。习题课和复习课的设计都要求体现分层,一般设计三个层次的训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得饱”,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注意题量及知识的前后联系,体现知识的螺旋式上升。教师在编制这类导学案时,需要详细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疑惑点、初学的出错点、前后知识链接的关键点,找到复习课、练习课的知识增长点,以专题的方式集中处理某类问题,争取课堂的高效益。

试卷讲评课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效能的检测,也是对教师教学效度的检测。通过试卷检测可以暴露出四大类问题:知识性问题、能力性问题、规范性问题、速度与技术性问题。试卷讲评课可以根据考情分析再确定要不要重新设计导学案,如果错误比较集中,那就需要对错题进行归类分析,重新编制导学案,一是回顾初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进行温故性学习,二是进行平行性跟踪测试以加强巩固,三是进行拓展式应用性测试,要特别关注变式拓展训练,结合每类错题进行巩固落实,彻底扫清检测中的盲点,再次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力争达到知识灵活运用的至高点。

专题复习课导学案有什么特点?

梁恕俭:专题复习就是把某一类问题集中起来,对相关知识进行专项复习。目的是理解这一类问题的方方面面,总结提炼规律,防止再犯错误。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专题复习就是通过对有限的同类问题的解答分析,找到题目后面不变的“宗”。

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看,知识在人的大脑中以图层的方式结构化存在着。如果新课的学习是围绕某一个主题做全景式呈现的话,那么专题复习则是把这些主题中的相关问题串在一起做焦点式解读,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结构形式,因此专题复习课也是形成知识网络的重要课型。

对于学生来说,专题复习有两大作用,一是查缺补漏,从先前的学习中找到具有个人意义的“个体专题”,把这些作为专题复习的重要内容,这是从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引申出的复习专题;二是构成关于某一类知识的体系,这类专题具有普适意义,是由知识本身的逻辑系统引申出来的。针对这两种作用,专题复习的导学案应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如果是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查缺补漏,那就要仔细研究前面学习过程中曾经出现的问题,集中起来重点突破,这些题目最好前后衔接,形成序列,尤其要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错误原因,强化正确思路后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对于构成体系类的专题,重在引导学生发现前后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联系,前后专题之间要层次性,题目之间要系列化。当然,不管是便于形成知识体系的,还是为了查缺补漏的,做题是次要的,分析和整理是主要的。

一般说来,专题复习课的导学案要体现系统性、层次性、拓展性几大特点。

系统性:专题复习课导学案要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建立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同时关注典型问题的设计,通过题目的变式,培养学生理性思考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实现知识、方法的互融。

层次性:对于达标训练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分层训练,分层达标,夯实基础与提升能力并举。复习课导学案设计时要帮助学生抓住核心知识(重点、关键点、易错点)并将其转化为核心问题,以典型问题促学生探究,以探究促学生灵活思维,以思维带动活学活用。设计时切不可知识堆砌,简单罗列。

当然对于知识点的建构,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知识结构的自我梳理和知识系统的自我建构,逐步形成学生自查自纠、自我反馈、自我修复的能力。

拓展性:专题训练的最高层次要把知识与生活联系,注意编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题,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如何让学习系统、条理,避免“碎片式”学习?

梁恕俭:鸡零狗碎的东西最易丢,我给系统整合式学习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捆绑记忆”。“记忆”为什么要“捆绑”呢?因为不捆绑容易丢三落四,更做不到提纲挈领。知识如何捆绑,举个例:“桃花源记”中有一句:“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大家应该知道“缘”是什么意思,对这个“缘”字如何捆绑?应该在旁边绑上“缘木求鱼”这个成语,这下学生不但理解了“缘”的意思,还巩固了一个成语,可谓一举两得。

系统性学习常用到“知识树”和“思维导图”。“知识树”就是对系统知识进行整理,然后画一个树状的结构图。它的特点也是直观形象,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目了然,可以通过这棵树了解每个知识点处于整体的什么位置,以及它与周围的知识点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帮助学生抓住重难点和关键点。“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挖掘利用大脑的无限潜能。


相关链接:《高效课堂100问》              “五有四度”评课方法

        盘点2015:意气风发在课堂         课改,我们该关注什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三英语一轮复习中的注意事项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曲令新
怎样上好小学语文复习课提高课堂实效性
梁恕俭答课改问
智慧课堂 | 让期末复习变得更有效
怎样上好复习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