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用标准分享】工作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价指南!
1 概述
1.1工作危害分析的定义
工作危害分析(JHA,Job Hazard Analysis),是指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1.2工作危害分析的起源
工作分析(Job Analysis)的观念很早就已出现在工业及工程界。科学管理之父泰勒(Frederick W Taylor)提倡工场科学管理运动滞后,更有系统地对各项工作予以科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工作分析已在美国企业萌芽,到40年代,大部分企业均已实施了工作分析。实施工作分析是企业的一项基础工作,需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做好工作分析会使得管理措施更有针对性。
工作危害分析(Job Hazard Analysis,JHA)又称作业安全分析(Job Hazard Analysis,JSA)、作业危害分解(Job Hazard BreaKdown),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
JHA方法是美国葛理瑪教授 ( John D Grimaldi ) 于1947年提出的一套防范事故方法。美国安全工程师学会将工作危害分析定义为将工作方法或程序分为各个细项,以了解可能潜在的危害,并定出安全作业的要求。
1.3工作危害分析的应用
主要用于在每项作业开始前,用于识别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该方法重点关注的是作业人员、工作任务、使用工器具以及工作场所环境之间的关系。真正的目的是:在你识别出不可控的危险有害因素时,能够按部就班地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消除风险或者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JHA主要用来进行设备设施安全隐患、作业场所安全隐患、员工不安全行为隐患等的有效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原子能及化工等行业生产和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例如:2007年中国神州6号飞船发射升空前,曾组织有关专家对327个活动或部件进行过风险分析,并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制定了可靠的控制措施和相应的应急预案,保证了神州6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以下类型的工作应当优先采用:
——伤害和职业病概率较高的作业。
——可能诱发潜在严重工伤、职业病或其它疾病的作业;即使之前未发生过事故案例。
——因为人失误能够导致严重工伤或职业病的作业。
——当现场操作程序、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的作业。
——工作较为复杂,需要书面指示的作业等。
1.4工作危害分析的特点
工作危害分析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方法简单易行。工作危害分析方法较为直观,分析过程简单,计算过程易于掌握,适于全员进行风险识别和管理的推广。
(2)要求分析人员具备丰富的安全经验。伤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是需要掌握企业的安全管理状况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可能做出尽可能准确的判断的。
(3)工作危害分析实现了对工作场所和作业活动的全面覆盖。工作危害分析是基于工作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能够全面地识别出生产作业活动中所有可能的风险,并针对可能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 工作危害分析方法原理
工作危害分析方法就是识别出每个作业活动可能存在的危害,并判定这种危害可能产生的后果及产生这种后果的可能性,二者相乘,得出所确定危害的风险。然后进行风险分级,根据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的数学表达式为:
R=L×S
R — 代表风险值;
L — 代表发生伤害的可能性;
S — 代表发生伤害后果的严重程度。
表1  L—取值及其代表含义
分数
偏差发生频率
安全检查
操作规程或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
员工胜任程度(意识、技能、经验)
监测、控制、报警、联锁、补救措施
5
每天、经常发生、几乎每次作业发生
从不按标准检查
没有
不胜任(无任何培训、无任何经验、无上岗资格证)。
无任何措施,或有措施从未使用。
4
每月发生
很少按标准检查、检查手段单一,走马观花。
有,但不完善,但只是偶尔执行。
不够胜任(有上岗资格证,但没有接受有效培训)。
有措施,但只是一部分,尚不完善。
3
每季度发生
经常不按标准检查、检查手段一般。
有,比较完善,但只是部分执行。
一般胜任(有上岗证,有培训,但经验不足,多次出差错)。
防范控制措施比较有效、全面、充分,但经常没有效使用。
2
曾经发生
偶尔不按标准检查、检查手段较先进、充分、全面。
有,详实、完善,但偶尔不执行。
胜任,但偶然出差错。
防范控制措施有效、全面、充分,偶尔失去作用或出差错。
1
从未发生
严格按检查标准检查、检查手段先进、充分、全面。
有详实、完善,而且严格执行。
高度胜任(培训充分,经验丰富,安全意识强)。
防范控制措施有效、全面、充分。
表2  S—取值及其代表含义
等级
法律法规
及其他要求
伤害情况
财产
(万元)
生产影响
环境污染、
资源消耗
分公司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
发生死亡
>50
主要装置停工
大规模、公司外
重大国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
丧失劳动
>30
主要装置或设备部分停工
企业内严重污染
行业内、省内
3
不符合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制度、规定
6-10级工伤
>10
一般装置或设备停工
企业内范围内中等污染
本市内影响
2
不符合企业的操作程序、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适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装置范围污染
企业及周边区内影响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没有污染
形象没有受损
表3  R—风险评估表
严重性
可能性
1
2
3
4
5
1
1
2
3
4
5
2
2
4
6
8
10
3
3
6
9
12
15
4
4
8
12
16
20
5
5
10
15
20
25
表4  R—风险值代表的风险级别及响应要求
风险度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不可容忍
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且应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即
15-16
巨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中等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年内治理
4-8
可容忍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条件具备时整改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3  工作要求
为确保工作危害分析的有效性,企业应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对企业内各个生产单位的工作危害分析工作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工作危害分析工作尽可能自下而上地开展,这样会更全面地识别出作业现场的工作危害,而不是靠工作小组独自地开展工作,这样容易在针对性和全面性方面发生偏差。
企业应参照以下要求组织开展该项工作:
(1)组成企业的工作危害工作小组,并确定小组组长;
(2)组织力量或聘请专家进行JHA方法的培训;
(3)工作小组进行任务分工,便于小组成员按照专业进行资料准备;
(4)工作小组应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工作准备。包括有关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事故案例等的资料收集和学习;工作表格等工具的准备等。
(5)为确保分析标准的一致性,小组可以选择一个典型的操作进行工作危害分析试点,全部成员参加,以便大家统一对分析标准的理解。
(6)企业规模较大时,应要求二级单位成立工作小组,然后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和方法指导,以确保工作危害分析的应用效果。
(7)在进行工作危害分析时,成员之间应进行充分沟通,确保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8)各级工作小组均应对工作危害分析结果进行确认,防止风险值出现偏差,并对风险控制措施的策划进行确认。
注:如果企业规模较小,人员的安全素质和企业的安全管理基础相对较弱的,开展工作危害分析可以由企业成立的工作小组负责完成。
4  进行工作危害分析的工作步骤
进行工作危害分析应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1)确定工作危害分析的生产场所和区域;
(2)对确定的生产场所和区域进行工序(包括辅助设施作业活动分析)划分;
(3)对每个工序进行工作内容分析;
(4)确定每进行一项工作内容可能存在的危害类型;
(5)对确定的危害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分级;
(6)根据风险分级分别确定应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7)确认已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中还存在的缺陷和还未采取的控制措施,并提出相应的补偿措施;
(8)针对工作危害分析结果中属于重大风险的项目,或者存在重大控制措施缺陷的,制定企业的目标和管理方案,并加以实施,从而实现保障安全生产的目的。
5  工作危害分析的实施
进行工作危害分析应认真填写“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记录的填写应严谨、细致。在针对识别出的危害可能导致伤害风险或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和后果量化赋分时,应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公司安全管理状况及已采取措施的可靠性。
本次通过一下两个实例分析来说明取值时应考虑的诸多因素。
实例1:检修时高处作业可能导致的高处坠落事故分析
(1)L——取值时。首先应考虑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条件,主要包括:
——公司未对高处作业制定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或作业要求。导致的结果是进行高处作业活动失控,是否安全靠的是作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意识。
——进行高处作业前未办理“高处作业许可证”。导致的结果是进行高处作业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未认真落实和确认。
——进行高处作业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未设置安全监护人。导致的结果是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注:(a)按照上述分析,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可能性在取值上会有很大差异;
(b)当针对高处作业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格的作业活动审批许可程序、对应采取的安全措施进行认真确认,并设立了安全监护人等情形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取值可以取1,否则,就会出现2、3、4甚至5的情形。
(2)S——取值时。
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导致后果的严重程度一般是很容易判定的,因为后果往往是客观的(能量的转移及人体承受的冲力情况)的判定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作业点距离坠落基准面的高度;
——坠落基准面的复杂情况,如地面杂物、高温环境等,会加重伤害的程度;
——未采取应急防护措施或监护人监护不到位。
注:根据能量的转换(人的势能装换)原理,如2m、3m、15m等,可能发生惊吓、肢体伤残、内脏的严重受损、死亡等。由于基准面的复杂情况,可能造成严重的二次伤害,如虽然坠落高度为2m,但下方为高温物料池,一旦发生坠落事故后果将很严重。
实例2:设备检修时的进罐作业危害分析
(1)L——取值时。首先应考虑进罐作业发生事故的条件,主要包括:
——公司未对进罐作业制定进罐作业安全检修规程。导致的结果是进行进罐检修作业活动失控,是否安全靠的是作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意识。
——进行进罐作业前未办理“进罐作业安全许可证”。导致的结果是进行进罐作业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未认真落实和确认。
——进行进罐作业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未设置安全监护人。导致的结果是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进罐前未进行罐内气体分析检测,不掌握罐内氧气含量(小于19%),不掌握有毒有害气体含量;或者分析检测气体取样超前进罐作业时间间隔过长(一般不超过40min),导致进罐作业时结果不可靠。
——进罐作业人员未配备劳动防护用具或用具的安全性能已不可靠,导致防护失效。
注:(a)按照上述分析,发生进罐作业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在取值上会有很大差异;
(b)当针对进罐作业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格的作业活动审批许可程序、对应采取的安全措施进行认真确认,并设立了安全监护人等情形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取值可以取1,否则,就会出现2、3、4甚至5的情形。
(2)S——取值时。
发生进罐作业中毒窒息事故导致后果的严重程度一般是很容易判定的,因为后果往往是客观的(有毒有害气体、置换、通风状况、安全电压等)的判定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未采取应急防护措施或监护人监护不到位。
注:进罐作业发生事故后果应根据罐内物料的毒害性质、置换措施的可靠性、安全措施的可靠性等进行确认。
6  风险的管理要求
应对通过工作危害分析确定得风险值进行统计和分析,掌握企业不同风险的数量和分布,同时根据分析结果策划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进行风险控制措施策划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1)措施的采取应按照以下优先顺序:
a) 消除;
b) 替代;
c) 工程控制;
d) 标识/警告和/或行政控制;
e) 个人防护器具。
(2)措施的采取应与企业的安全技术装备水平和财务能力相适应,当然以有效控制风险为前提;
(3)企业应确定风险的控制级别,实现风险共担的要求。如确定高风险级别应企业统一管理和控制;二类风险由所在生产车间进行管理和控制;三类风险由所在工段或班组进行管理和控制等。
(4)对确定的需要通过消除、替代和工程控制措施来控制的重大风险应制定管理方案,以确保措施得以充分实现。制定的管理方案应符合以下要求:
a) 企业相关层次领导和部门为达到目标措施实现所规定的职责与权限;
b) 达到目标措施实现的方法与时间表。
应定期和在计划的时间间隔内对管理方案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调整,以确保达到目标措施的实现。
(5)在进行风险控制措施策划时,所有的缺陷都应当作为目标去管理和实现。比如建立和完善制度规程;增设安全标志;增加安全培训等等,都应确保实现,才能实现风险全面控制的目的。
附录工作危害分析指南
Guide  of  Job  Hazard  Analysis
(OSHA 3071-2002,美国劳工部)
1、 谁应该学习和使用该指南
2、 什么是危险有害因素
3、 什么是工作危害分析
4、 工作危害分析为什么很重要
5、 开展工作危害分析的意义是什么
6、 哪些作业适合应用工作危害分析
7、 工作危害分析从何处入手
8、 如何识别工作场所中的危害
附录1:危害控制措施
附录2:常见工作危害名称以及描述
附录3:工作危害分析记录样表
下载该指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工作安全分析管理程序(JSA)
安全资讯周末干货分享---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基础 | 让你一目了然的工作安全分析(JSA)
工作危害分析JHA
电气检修作业的风险分析及安全措施
13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