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财富的游戏

1843年的中国,死了一位世界首富。

1686年春,广东巡抚李士祯在广州颁布了一项公告,宣布凡是“身家殷实”之人,只要每年缴纳一定数额的白银,就可作为“官商”包揽对外贸易。令李士祯想不到的是,这一公告会在其后几十年里催生出一位世界首富。

17世纪后期,康熙暂时放宽了海禁政策,来华从事贸易的外国商人日益增多。于是,广东地方政府于1686年招募了13家较有实力的行商,指定他们与洋船上的外商做生意并代海关征缴关税。这就是近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广州十三行”。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清朝下令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保留广州一地作为对外通商港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促使广州十三行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外贸特区”,从而给行商们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此后中国对欧洲的贸易维持了近百年的贸易顺差地位,使全球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期间,广东十三行独揽中国外贸长达85年,向清朝政府提供了40%的关税收入。

所谓的“十三行”,实际只是一个统称,并非是13家,多时可达几十家,少时则只有4家。但由于它享有垄断清朝海上对外贸易的特权,凡是外商购买茶叶、丝绸等国货,或销售洋货进入内陆,都必须经过这一特殊的组织,故“广东十三行”逐渐成为与两淮的盐商、山西的晋商并立的行商集团。这个商人群体,曾经营了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一度活跃在中西贸易的舞台上。当年,这些中国商人被西方世界认为是18世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在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广东十三行”中也出现了一批豪商巨富,如潘振承、潘有度、卢文锦、伍秉鉴、叶上林等,以至于当时就流传有“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的说法。在现在看来,这些行商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十三行中的怡和行,更因其主人伍秉鉴而扬名天下。伍秉鉴在经营怡和行时,同欧美各国的重要客户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他虽然是满清的官商,却懂得依靠西方商人的贸易发财致富,让他的商行在东印度公司、散商和美商中左右逢源。在1834年以前,伍家与英商和美商每年贸易额达数百万两白银,伍秉鉴还是东印度公司的“银行家”和最大债权人。在产业经营方面,伍秉鉴不仅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园、店铺等,还大胆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甚至涉足保险业务等领域,使怡和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正因为如此,伍秉鉴在当时西方商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一些西方学者更称他是“天下第一富翁”。

伍秉鉴在西方商人的眼里享有不错的名声,众多关于伍秉鉴的趣闻逸事也在当时外商中流传甚广。其中一个故事,使他成了中国商人慷慨大方的象征。据说当时一个美国波士顿商人与伍秉鉴合作经营了一项生意,但由于经营不善,欠了伍秉鉴7.2万银元的债务。然而他又一直没有能力偿还这笔欠款,故也无法回到美国。伍秉鉴知道此事后,并没有为难这个商人,而是叫人把借据拿出来,对波士顿商人说:“你是我的第一号‘老友’,你是一个最诚实的人,只不过不走运。”说完,他就把借据撕个粉碎,并向对方表示他们之间的账目已经结清,对方可以随时离开广州回国。伍秉鉴这个惊人的举动,让伍浩官的豪爽名声在美国脍炙人口达半个世纪之久。当然,伍家所积累的财富也令人吃惊。据1834年伍家自己的估计,他们的财产已有2600万银元(相当于今天的50亿元人民币),成为当年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

在美国历史上,曾有一位留下八位数遗产的“千万富翁”,他就是1848年去世的当年美国首富约翰·雅各布·阿斯特。“阿千万”死的时候,遗产估计有2000-3000万美元。而阿斯特混成美国首富,靠的就是和当时的大清朝做买卖。他其中的一个重要贸易伙伴,就是当时富可敌国的伍秉鉴。

伍家怡和行的主要业务是茶叶贸易,但是,一些伍家担保的外国商人为了牟取暴利,往往夹带鸦片。一方是朝廷官府,一方是多年来贸易往来的生意伙伴,两边都得罪不起。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期间,伍家将外商上缴的1037箱鸦片交给林则徐,希望能就此结案。但是,林则徐认定这1037箱鸦片是十三行行商与英商串通一气欺骗官府。

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封锁珠江口,第一次中英战争爆发。据一位美国商人的记录,伍秉鉴当时“被吓得瘫倒在地”。伍秉鉴清楚地知道,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源,正是不满垄断贸易,一旦英国获胜,十三行的独特商业地位将被迫丧失。

战争甫一开始,伍秉鉴和十三行的行商们就出资修建堡垒、建造战船、制作大炮。纵然如此,清军仍全线溃败。1841年5月,英军长驱直入兵临广州城下时,奕山统领的清军部队无力亦无心抵抗,于是令行商前往调停。广州城外,伍秉鉴之子伍绍荣奉命与英军讨价还价。最终,双方签订《广州和约》,按协议,清军退出广州城外60里,并于一个星期内交出600万元赔款;英军则退至虎门炮台以外。这600万元巨款,有三分之一由十三行商人出资,其中伍秉鉴所出最多,计110万元。

这次赎城之举没有给伍秉鉴等人带来任何好处,而是引来了更多的非议。从战争一开始,跟洋人做生意打交道的行商就被涂上了内奸的阴影,不管他们捐献多少银两,也抹不去这个影子。1842年,鸦片战争以中国战败结束。在战败赔款中,伍家被勒缴100万元,行商公所认缴134万元,其他行商摊派66万元。

作为王朝没落时期的一名富商,伍秉鉴所积累的财富注定不会长久。尽管伍秉鉴曾向朝廷捐巨款换得了三品顶戴,但这丝毫不能拯救他的商业帝国。他曾遭到林则徐多次训斥和惩戒,还不得不一次次向清政府献出巨额财富以求得短暂的安宁。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1843年下令行商偿还300万银元的外商债务,而伍秉鉴一人就承担了100万银元。从1800年到1843年,伍氏家族先后捐了1600万白银。由于行商资格一旦入了行就不能退出,谋求退休的伍秉鉴花了90万银元(一说银两)的代价,才将位置改由他儿子顶替,但官方仍要他负担作为行商一切的责任。他只好进一步表示,愿意捐献个人资产的80%给官方,以求安享余下20%财富,仍不能如愿。

1843年,伍秉鉴病死于广州,曾经富甲天下的十三行开始逐渐没落,许多行商在清政府的榨取下纷纷破产。第一次中英战争之后,随着五口通商的实行,广东丧失了在外贸方面的优势,广东十三行所享有的特权也随之结束。十几年后,一场大火降临到十三行街,熔化的白银顺着水沟流出了几里,十三行地区除一栋房子幸存外,全部化为灰烬。据当时南海知县华延杰在《触藩始末》一书描写:“夜间遥望火光,五颜六色,光芒闪耀,据说是珠宝烧烈所至。”

为何在中国从没有一个商业帝国能坚持百年,也许从伍秉鉴的经历中可以找到答案。任何依附于官制下的商业行为,财富来得快,去得也快,即便是首富也不过是他人手下的草。风云突换之时,正是财富转手之日,这也许就是历史上中国商人的悲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首富伍秉鉴的惆怅
清朝出了一位世界首富(图)
百年前的华人世界首富到底多有钱
伍秉鉴;凭借商业贸易成为世界首富,时代却......
真豪横!执掌跨国财团,广州这位世界首富手撕价值千万欠条
历史的荒诞与残酷:帝国与首富之间的恩恩怨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