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规定解读】《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规定》重点条文解读

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具有专业多、流程长、设备及操作复杂、连续作业等特点,危险因素众多,危险性大。特别是高温熔融金属冶炼生产及起重吊运(运输)过程中的喷溅、泄漏与爆炸事故、煤气中毒事故等,容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

1.建(构)筑物安全防护规定

【涉及条目

第二十五条企业的建(构)筑物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采取防火、防爆、防雷、防震、防腐蚀、隔热等防护措施,对承受重荷载、荷载发生变化或者受高温熔融金属喷溅、酸碱腐蚀等危害的建(构)筑物,应当定期对建(构)筑物结构进行安全检查。

第二十六条企业对起重设备进行改造并增加荷重的,应当同时对承重厂房结构进行荷载核定,并对承重结构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确保承重结构具有足够的承重能力。

第三十五条企业从事产生酸雾危害的电解作业时,应当采取防止酸雾扩散及槽体、厂房防腐措施。电解车间应当保持厂房通风良好,防止电解产生的氢气聚集。

【解读

(一)冶金、有色金属企业生产厂房建(构)筑物安全风险有哪些?

1、重荷载:冶金有色金属冶炼由于其生产特殊性,厂房经常承受较大荷载,长期受重载的作用,结构容易产生疲劳破坏,同时易受钢水包、钢锭等重载物的碰撞而产生变形、开裂。

炼钢生产

2、高温辐射、热渣喷溅:高温、热渣对结构材料内部都会产生影响,对于钢结构,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及热渣喷溅,结构会产生变形;混凝土结构长期处于高温、热渣环境中会产生酥松、开裂破损,严重的会产生局部断裂破坏,使整个构件丧失其功能。

3、酸碱腐蚀:电解、镀锌等生产过程的酸碱溶液蒸汽对结构的长期侵蚀,会使结构件有效截面逐渐削弱变小,从而使结构丧失其功能。酸碱腐蚀现象在有色冶炼厂房出现的较多。

电解铜生产

(二)冶金、有色金属企业生产厂房建(构)筑物应采取哪些安全防护措施?

企业的建(构)筑物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例如:

◆ 防火防爆措施

◆ 防雷、防震措施

◆ 防酸碱腐蚀措施

◆ 耐高温隔热措施

(三)厂房建(构)筑物应当定期对建(构)筑物结构进行安全检查。

对承受重荷载、载荷发生变化和受高温熔融金属喷溅、酸碱腐蚀等危害的建(构)筑物,应当按照国标GBJ144《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定期对建(构)筑物结构进行安全检查。

▲定期检查

(四)对起重设备(天车)进行改造并增加荷重的厂房,应当对承重厂房结构进行荷载核定,并对建筑结构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保证承重结构对增加后的荷重具有足够的承重能力。

2.人员聚集场所安全设置规定

【涉及条目】

第二十七条企业的操作室、会议室、活动室、休息室、更衣室等场所不得设置在高温熔融金属吊运的影响范围内。

【解读

液态钢水的温度高达1500~1600°C 、铜液的温度1100~1200°C 、铝液的温度660~800°C,一旦发生熔融金属喷溅、外溢爆炸等事故,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操作室、会议室、活动室、休息室、更衣室等人员密集场所不得设置在高温熔融金属吊运的影响范围内。

高温熔融金属吊运影响范围是指钢包(铝包)等吊运的高温熔融金属一旦发生泄漏、倾翻、坠罐等事故时,其熔融金属(包括高温蒸汽、爆炸冲击波等)可能伤及现场作业人员的范围;为防止高温熔融金属遇水爆炸,其吊运线路附近不得有水。

【事故案例

2007年4月18日7时45分,辽宁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炼钢车间发生钢水包坠落事故,包内近30吨约1590°C钢水涌出,冲向约6.0m外的真空炉平台下方工具间,造成32人死亡,6人受伤。

▲事故示意图

▲事故现场照片

3.起重设备安全规定

【涉及条目】

第三十条吊运高温熔融金属的起重机,应当满足《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桥式起重机》(TSG Q002)和《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5)的要求。

企业应当定期对吊运、盛装熔融金属的吊具、罐体(本体、耳轴)进行安全检查和探伤检测。

【解读

起重机吊运作业是高温熔融金属冶炼生产过程的重要一环。起重机的选型、设计、使用、维护以及定期检测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冶金有色企业熔融金属起重作业的安全与否。由于起重机安全附件,如重量限制器、钢丝绳、制动器、电动机等质量不满足安全要求,会导致坠罐(包)事故及火灾、爆炸事故发生。

为此,冶金有色企业应严格按照《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桥式起重机》(TSG Q002)和《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铸造起重机》(JB/T 7688.15)的规范要求,落实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安全事项,并按照《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5)的要求,对在用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每年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一次定期检验。

冶金有色企业中起重机安全附件和熔融金属罐体的本质安全,对于企业生产顺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起重机吊钩、板钩插销磨损超限、罐体壳体焊缝开裂、明显变形,以及出现内裂纹、耳轴磨损和衬砖损坏超限、机械失灵等迹象,都可能引发罐体坠罐或熔融金属泄漏事故,进而导致熔融金属次生火灾事故或遇水爆炸事故发生,潜在事故危害极大。

为此,冶金有色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行业安全标准要求,加强罐体、龙门钩的横梁、耳轴销和吊钩、钢丝绳及其端头固定零件的日常检查维护,对罐体耳轴部位应定期进行探伤检测。凡耳轴出现内裂纹、壳体焊缝开裂、明显变形、耳轴磨损大于直径的10%、机械失灵、衬砖损坏超过规定,均应报修或报废。

【事故案例】

2012年12月17日9时10分,宝钢股份公司炼钢厂一炼钢分厂行车在吊运270吨钢水包时,发生双板钩单侧脱落(板钩销脱落),致使铁水包倾翻。事故造成2人死亡13人受伤。

4.煤气作业安全规定

【涉及条目】

第三十一条生产、储存、使用煤气的企业应当建立煤气防护站(组),配备必要的煤气防护人员、煤气检测报警装置及防护设施,并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煤气事故应急演练。

第三十二条生产、储存、使用煤气的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在可能发生煤气泄漏、聚集的场所,设置固定式煤气检测报警仪和安全警示标志。

进入煤气区域作业的人员,应当携带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配备空气呼吸器,并由企业安排专门人员进行安全管理。

煤气柜区域应当设有隔离围栏,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并由企业安排专门人员值守。煤气柜区域严禁烟火。

【解读

煤气中毒是冶金企业的头号杀手,其事故总量和伤亡人数位居冶金企业事故前列,必须严格防范。

1、要求生产、储存、使用煤气的企业建立煤气防护站(组),配备必要的专职防护人员与器材,是防范煤气事故、提升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举措。

2、由于煤气的无色、无味、易燃、易爆、剧毒性气体特性,在生产、使用、输送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极易造成作业人员中毒事故发生。因此,在可能发生煤气泄漏、聚集的场所,必须设置固定式煤气检测报警仪和安全警示标志。

安全警示牌

▲固定式煤气检测报警仪

3、煤气作业属于特种作业,具有很高的危险性,进入煤气区域工作的作业人员,应携带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当设施内一氧化碳含量高(大于50ppm)或氧气含量低(小于19.5%)时,应佩戴空气或氧气呼吸器等隔离式呼吸器具;并设专职监护人员。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

4、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的煤气柜区域,应当设有隔离围栏,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并由企业安排专门人员值守。

煤气柜隔离防护措施

【事故案例】

2010年1月4日,河北省武安市普阳钢铁公司南平炼钢分厂的2号转炉与1号转炉的煤气管道完成了连接后,未采取可靠的煤气切断措施,使转炉气柜煤气泄漏到2号转炉系统中,造成正在2号转炉进行砌炉作业的人员中毒。事故造成21人死亡、9人受伤。

▲事故示意图

5.高温熔融金属生产安全防护规定

【涉及条目】

第二十七条进行高温熔融金属吊运时,吊罐(包)与大型槽体、高压设备、高压管路、压力容器的安全距离应当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第二十八条企业在进行高温熔融金属冶炼、保温、运输、吊运过程中,应当采取防止泄漏、喷溅、爆炸伤人的安全措施,其影响区域不得有非生产性积水。

高温熔融金属运输专用路线应当避开煤气、氧气、氢气、天然气、水管等管道及电缆;确需通过的,运输车辆与管道、电缆之间应当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

严禁运输高温熔融金属的车辆在管道或者电缆下方,以及有易燃易爆物质的区域停留。

第二十九条企业对电炉、电解车间应当采取防雨措施和有效的排水设施,防止雨水进入槽下地坪,确保电炉、电解槽下没有积水。

企业对电炉、铸造熔炼炉、保温炉、倾翻炉、铸机、流液槽、熔盐电解槽等设备,应当设置熔融金属紧急排放和储存的设施,并在设备周围设置拦挡围堰,防止熔融金属外流。

【解读】

高温熔融金属冶炼环节喷溅、爆炸有哪些主要防控措施?

◆ 存放、运输液体金属和熔渣的场所,不应设有积水的沟、坑等。如生产确需设置地面沟或坑等时,必须有严密的防水措施。

◆ 冶炼生产厂房内具有熔融体的作业区:严禁地面积水;不应在场地内设置水沟和给、排水管道,当必需设置时,应有避免水沟中积存水和防止渗漏的可靠构造措施等。

◆ 冶炼期间发现冷却水漏入炉内,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切断漏水件的水源;炉体应停在原始位置不动,待确认漏入的冷却水完全蒸发,方可动炉。

◆ 电炉(熔炼炉)、电解(铝)车间应保持地面干燥外,同时还应确保电炉、电解槽下没有积水,防止雨水通过车间屋顶和窗户进入车间内部形成积水。

◆ 高温熔融金属具有极高的温度,一旦发生熔融金属泄漏、喷溅、爆炸等事故,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在高温熔融金属冶炼、保温、吊运(运输)等所有环节,都应当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发生泄漏、喷溅及遇水爆炸等事故。

◆ 在进行高温熔融金属吊运时,吊罐与大型槽体、高压设备、高压管路、压力容器的安全距离应当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防止发生撞包事故。《炼钢安全规程》规定,吊运的钢水包应与主要生产设备设施直线距离不小于1.5m。

◆ 其运输专用路线应当避开煤气、氧气、氢气、天然气等管道,确需通过的,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防止引燃引爆管道气体。

◆ 熔融金属冶炼过程中发生电炉、铸造熔炼炉、保温炉、倾翻炉、铸机、流液槽、熔盐电解槽泄漏事故时,应确保泄漏熔体能紧急排放至储存设施(或拦挡围堰)内,防止熔融金属外流而引发爆炸与火灾事故。

【事故案例】

2013年4月1日,江西省新余钢铁集团公司2#100吨转炉氧枪漏水发生爆炸,共造成28人受伤,4人遇难,爆炸冲击波将挡火门和主控室全部损毁。

事故现场照片

2011年6月20日,武钢第三炼钢厂3#转炉氧枪漏水发生喷爆事故,爆炸产生的气浪将铁皮制的房顶掀翻,并发生火灾,三名工人受伤。

事故现场照片

2007年8月19日,位于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境内的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下属的铝母线铸造分厂因熔炼炉出铝液失控发生铝液外溢遇水爆炸重大事故,造成16人死亡、59人受伤(其中13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665万元。

▲事故现场示意图

事故现场照片

▌来源: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 王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冶金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您知道吗?
最新版《高温熔融金属吊运安全规程》,钢铁从业人员必读!
关于“钢八条”的解读
安监总局:这些厂子立即停产整顿!整顿不好别复产!
2023版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节假日应关注的安全事故及安全事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