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情渣男”徐志摩爱情往事,四个女子,他更爱谁多些?

文:李大奎   来源:读史
著名诗人徐志摩,1897年出生于浙江嘉兴的一个富豪家庭,父亲徐申如是当地有名的实业家,号称'硖石首富'。
在这样优裕的环境下,徐志摩自小就有着舒适无忧的生活。可贵的是,徐志摩不像一些富家子弟那样因为家庭条件好而纨绔,而是从小就刻苦念学,沉淀了很深的国文基础,对文学情有独钟,兼之颜值高,长得又帅气,深得亲友、老师们喜欢。
少年天成的徐志摩如愿在20岁时考入北大,师从梁启超大师。次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历史、经济,选修社会学、哲学。两年后,到英国继续接受西方教育。

25岁毕业回国后,成立新月社,创办《新月》、《诗刊》、《现代诗评》等刊物,在北大等多所高校执教。
愦憾的是,1931年11月,徐志摩乘机飞往南京时,因飞机'失事',不幸罹难,年仅34岁。
纵观徐志摩短暂的一生,可谓才华横溢,但更为我们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的爱情。那么,他究竟是一位浪漫多情、风流倜傥的诗人,还是一枚不折不扣的'渣男'?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短短人生中的几段爱情。


一、不可不说的《再别康桥》
获得文学硕士学位的'海归'徐志摩,学成归来后,即开始大量发表诗歌,在京举办俱乐部吟诗作画,因偏爱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集《新月》而成立新月社,后来成为新月派代表诗人,在中国文坛上曾活跃一时。
徐志摩有名的《再别康桥》,是1928年他重返康桥时,回忆在这里念书时的美好,感而创作的现代诗,首刊于《新月》月刊后,他的'康桥'情结一时风靡大江南北,人们也记住了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心柔波里
我甘愿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现代抒情诗,徐志摩把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描绘得五彩斑斓,在抑扬顿挫中,顷刻间可感受到浓浓的音韵之美,给人荡气回肠的艺术快感。
这首诗迅速引起热议,好评不断,旋及胜过古今多少诗词名篇,誉为最好的佳作之一,让无数读者争相诵读传唱。
除这首代表作外,徐志摩脍炙人口的名篇还有《翡冷翠的一夜》、《沙扬娜拉》等等,均传唱至今,深受读者喜欢。


二、为追求才女林徽因,执意与原配夫人张幼仪离婚
徐志摩从美国转到英国求学期间,结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那时,任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的林长民,正好带16岁的爱女林徽因在英国公务考察。
林长民对徐志摩的才华很赏识,徐志摩也很认可这位主张不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的高官。

两人成为好朋友后,徐志摩也认识了林长民漂亮的女儿林徽因。她出众的才华,清丽脱俗、柔情似水的美和气质立时让徐志摩倾心。
为了追求林徽因,徐志摩不仅写下《偶然》、《草上的露珠儿》、《月夜听琴》等优美的诗,表明心迹,而且不顾父亲徐申如的强烈反对,想方设法要与原配夫人张幼仪离婚,以便追求林徽因。
原配夫人张幼仪其实是深爱徐志摩的。在徐志摩的父亲向张家提亲时,张幼仪就对徐志摩倾慕已久。张幼仪的四哥张嘉璈时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在张嘉璈的保媒下,两家结亲。那年(1915年),徐志摩18岁,张幼仪15岁。
徐志摩与张幼仪婚后的第三年,儿子徐积锴出生。不久,徐志摩从北大转赴美国、英国求学。

就在徐志摩认识林徽因,交往火热之时,徐父知悉儿子情况后非常生气,担心儿媳张幼仪受冷落,立即安排张幼仪到英国陪伴徐志摩读书,又与张家商议如何阻止'心猿意马'的徐志摩。


于是,张幼仪带着二哥张君劢要求徐志摩好好对待张幼仪的信,出发了。
很不情愿的徐志摩,迫于双边'压力',只好穿着西装风度翩翩地迎接乘邮轮抵英的张幼仪。

风流倜傥的徐志摩,在婚前原本就嫌弃张幼仪,这次在异域码头无奈地候迎,更让他心很不快,一见面,看到她穿了一双不合脚的新鞋,鄙弃地说了一句:“真是土包子!”
可以想象,张幼仪那段伴读的日子是怎样的'煎熬'。恰好这段时间,张幼仪又怀上了第二个孩子。
但徐志摩哪管这些,为了追到林徽因,全然不顾张幼仪的心情,一心要离婚,只顾自对张幼仪说: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痛苦,始兆幸福……
起先,张幼仪坚决不同意。
着急的徐志摩眼看林徽因马上要随父回国,情急之下,为了早些促成离婚,便逼张幼仪打胎,又找同在英国学哲学的好友金岳霖做'替人'……
张幼仪看清了徐志摩的离经叛道和冷酷无情,去信家中征求意见。在二哥张君劢的支持、帮助下,毅然决定:去德国生下孩子后,与徐志摩离婚。
1922年3月,徐志摩与张幼仪正式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金岳霖、吴经熊作了见证人。
但此时,林徽因已经悄悄回国。也许她早已看穿风流倜傥的'帅男'徐志摩用情不专的本性,不宜与他过从甚密,否则,连朋友都做不成,遂以实际行动拒绝了徐志摩近乎疯狂的追求。

三、被林徽因拒绝后,徐志摩转而心动于才女凌叔华
林徽因回国后不久,在双方家长的撮合下,选定梁启超的公子梁思成为恋爱对象,明示从国外追到国内的徐志摩,不要再干扰她的生活。
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母亲李蕙仙,为了让梁思成、林徽因的恋爱,不受徐志摩打扰,不久安排二人留学美国。
怏怏而退的徐志摩只好作罢,但这时他'离婚一身轻',甚是'空窗'。正好,他崇拜的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应北大校长蔡元培邀请,访华讲学。作为'骨粉'的北大教授徐志摩欣喜不已,自荐给泰戈尔当翻译兼秘书。
也许是命中注定。
泰戈尔的这次访华,北大英文系系主任陈西滢受命负责接待,安排了他的学生才女凌叔华参与迎接。


徐志摩与凌叔华就这样不期而遇。
凌叔华出生于北京仕宦与书画世家,家境同样'显赫',父亲凌福彭进士出身,曾任保定知府、顺天府尹等要职。
凌叔华6岁时就研习绘画,师从著名的画师缪素筠、王竹林、郝漱玉等,还受教于文化大师辜鸿铭,奠定了很好的艺术、国学及英文基础。
落落大方、漂亮的凌叔华与徐志摩认识后,徐志摩倾刻心动,又得大诗人泰戈尔鼓励与有意'撮合',二人开始书信往来,一起探讨文学艺术,渐渐有了好感。

四、移情别恋,与好友王赓的妻子陆小曼结婚
在徐志摩与凌叔华相识期间,徐志摩的好友、毕业于西点军校的王赓,因出任哈尔滨警厅厅长离京,由于一时不便携新婚妻子陆小曼随任,特托付徐志摩代为照料。
哪知出生名门、又是漂亮的交际花陆小曼与徐志摩两人相见后,相互生情,迅速坠入'爱河'。

徐志摩很快就忘记'朋友妻,不可戏'的古训,一边与凌叔华保持联系,一边对柔艳的徐小曼热情似火,大献殷情。
凌叔华听说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恋情后,果断撤出,不再与徐志摩发展感情,旋即与颇有好感的陈西滢确立了恋爱关系,不久(1926年)举办了订婚仪式。
徐志摩只好专注于追求陆小曼,谄媚似的向陆小曼表白:为你,我抛弃一切只是本分;为你,我还顾得什么性命与名誉。
不久,陆小曼悄悄去医院打掉与王赓的骨肉后,与之离婚。徐志摩随即(也是1926年)与陆小曼结婚。

由于徐父反对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不再经济上支持,徐志摩只好奔波多所高校讲课,且不懈创作诗文挣稿费,维持大手大脚的陆小曼日常用度。即便如此,还是家庭拮据。

这段时期,徐志摩其实还是蛮辛苦的,他与陆小曼的婚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吧。

五、张幼仪、林徽因、凌叔华、陆小曼,谁是徐志摩的至爱?
有志气、有胆量的原配夫人张幼仪,被徐志摩抛弃后,在德国专习德文,主攻幼儿教育,开启了全新的人生。1926年回国后,教过书,创过业,开办云裳时装公司,对中式服装的样式改良后,一时引领时尚;后转行从事金融,担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做得风生水起,业绩蒸蒸日上。1949年离开上海到香港、后去美国生活,活了88岁。
最为难得的是,张幼仪在徐志摩飞机失事后,一手操办了徐志摩的葬礼,还完成《徐志摩全集》的策划与编撰。见陆小曼经济拮据,不时予以资助。且对徐志摩的父母照顾有加,并以干女儿的身份为二老送终。
幸运的是,张幼仪在知天命的年龄遇到知己医生苏纪之,征求儿子意见时,儿子回信的认可:'母如得人,儿请父事。'让张幼仪甚慰,于1954年再婚,终于有了一个可以终生停靠的港湾。
林徽因与梁思成在美国修完硕士学位,于1928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完婚,回国后任职东北大学,梁思成后来成为著名的建筑学家,林徽英不仅在建筑领域颇有建树,还在文坛上成为耀眼的星。

徐志摩飞机失事后,林徽因安排丈夫到失事现场寻得飞机残片,寄以缅怀。晚年林徽因身患肺病,于1955年过世,年51岁。在她的追悼会上,金岳霖、邓以蜇两位好友为之题写挽联,也许是她一生最真实的映照: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因徐志摩过世的第三年(1934年),林徽因创作了《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被看做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
我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研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凌叔华与陈西滢结婚后,后来长期生活在海外,发展为小有名气的作家、画家,代表作有《古韵》等。

在徐志摩罹难后,胡适为其撰写了碑文。但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总觉得缺点什么,于是托人请凌叔华也写一块“诗碑”,凌马上用快信寄来,是5个字:

冷月照诗魂。

于是,徐志摩墓前就有了两块碑。
陆小曼没有去徐志摩失事地探望。在徐志摩过世后不久,她就被有妻室的家庭医生翁瑞午的包养下,过着孤独的生活。她曾于1933年的清明节给徐志摩上坟,写下:
肠断从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
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
此后,陆小曼面对社会对她的唾骂,不作任何辩解,一直活到1965年病逝。死时,73岁。死后未能与徐志摩合葬。

张幼仪、林徽因、凌叔华、陆小曼四位女人,谁是徐志摩的至爱?
徐志摩最爱的,应该还是写下'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林徽因,这位'腹有诗书气自华'不食人间烟火的灵性女子,带给了徐志摩汹涌澎湃的诗情,和融入骨子里的痴恋。

不过,理性的林徽因没有被'绯闻'左右,选择嫁给了门当户对的梁思成,无疑是恰当之举。
徐志摩最看不起,也最对不起的,是原配夫人张幼仪,尽管这是指令性质的包办婚姻,也是徐志摩不爱'糟糠'的最大理由。

但从结局而言,张幼仪是最爱徐志摩的,而且她的爱,是纯粹的,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最终,也是张幼仪的人生活得最好、最洒脱。这也印证了'糟糠之妻不下堂'这句古训,值得细细品匝!
凌叔华对徐志摩应该是欣赏的,也有好感,不过,凌叔华澄澈明智,对徐志摩的用情不专果断说'不',保留了朋友间美好的友谊。
有'校园皇后'之称的陆小曼也有才华,但与徐志摩的爱最受诟病。她的'小姐'习性不仅害了她,也害了两任男人王赓与徐志摩。
四位女性中,徐志摩最不应该的,就是他与陆小曼的恋情和婚姻,实不可取。


   红楼梦赏析

一入红楼,终生难醒

与君相逢,平生之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24年,徐志摩离婚2年,一直追不到林徽因 恰逢泰戈尔访华,他
徐志摩:渣男的情感你不懂
她被徐志摩称为唯一有益的真朋友,两人曾书信寄情、绯闻不断
1931年,徐志摩去世后,留下了一个“八宝箱”,得知了这个“八宝
徐志摩与他的三个女人,原配形同虚设,娇纵继妻,最后因情人而死
徐志摩:那个被父母坑成“渣男”的可怜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