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玉鉴赏的小知识

《小知识》

安志敏:中国新石器考古概论,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山东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峡文化、红山文化等为代表,制玉工艺相当兴盛,甚至可能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特别是良渚文化的大型玉琮、玉璧,制作精美,规格定型,雕刻有繁缛的兽面纹饰(见彩图良渚文化兽面纹玉琮、昙石山文化彩陶壶)。它们多出土于大、中型的墓葬里,具有贵重礼器的性质。璜、玦、琮、璧等,商周以后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早先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很少佩用玉质装饰品和享用玉器,而齐家文化的玉器数量猛然增多,并且新增了新的玉石器品种和样式。如武威皇娘娘台、广河齐家坪等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琮的器形,就可能是由远在太湖流域和钱塘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传播过来的。齐家文化的玉石璧较多,在武威皇娘娘台齐家文化墓地48号墓,随葬的玉石璧多达83件。齐家文化一些玉璧的质地较好,其中有的可能产自新疆和田。齐家文化的玉璧与玉斧、玉铲等精美的玉器,并非是实用的器物,除了是财富的象征外,可能是用于特殊礼仪的礼品。《黄河上游齐家文化玉器》一文中说,齐家文化与陕西龙山文化有密切联系,随着这一文化的发展,吸收当地马家窑文化一些因素,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齐家文化最早发现於甘肃临洮齐家坪,遗址中普遍发现铜器,显然年代较晚,下限可能晚到商代,距今约三千五百年至四千年。齐家文化除了琮、璧、璜等礼仪用玉较为发达外,生产工具中的斧、锛、凿、铲,有的采用硬度较高的玉料来制作,这些玉质生产工具,通体磨光,边棱整齐,有的器形虽不规整,但制作尚精致。

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红山文化。所谓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众多的一支,因为在现今内蒙古赤峰市的红山首先被发现而得名。目前,发现的红山文化玉器已多达万计,形体大小都有,且都光素无纹,制作工具像是以圆形器琢磨,工艺独特,以鸟、兽、虫造型较为普遍,与其它地区的史前玉器形制截然不同,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较常见的造型有龙、兽、鸟、虫、鱼、勾弯形佩和圆筒形玉器等等种类繁多,造型千变万化,每件形制各不一样,具有非常抽象各种动物造型是红山文化器最大的特色。它所使用的玉材大部份为岫岩玉,就地取材,按辽宁省南部的岫岩县盛产岫岩玉情况来看,红山文化居民用岫岩玉做为琢玉材料应当是比较方便的。
<br>良渚文化。距今五千年左右的长江三角洲(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区),考古工作接二连三的重大发现数十座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玉敛葬大墓,出土了数以千计稀世珍品的史前玉雕,其主要的地点有江苏吴县的草鞋山、武进东墩、常熟黄土山、上海青浦福泉山、浙江吴兴杨家山一带,这些「玉敛葬」大墓,在考古学上属于良渚文化。大件的琮、璧是良渚文化玉器的大宗,造型独特,雕琢工艺精湛,反映出良渚时期卓越的玉雕工艺水准。古代有天圆地方之说,玉琮一般认为是祭地的礼器。玉琮的基本上造型相似,呈方柱形,外方内圆,中间对钻圆孔,四面中间各有一竖槽,琮身分为若干节,每节以四角为中心,琢刻兽面纹四组,一般兽面纹的眼、嘴由对称的圆圈,平行凹弦纹组织。古人认为璧是礼天的礼器,玉璧的款式为扁平圆形,中间对钻圆孔,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璧大、小有别,厚度不一,似无定制,周礼有「黄琮礼地」、「以苍璧礼天」的说法,一般认为玉璧是祭天的礼器。良渚文化玉器的玉材,经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主要系透内石,阳起石软玉,产自太湖地区、天目山脉和宁镇山脉。

二、夏商周战国玉器概述

夏代:以二里头文化(夏文化)的玉器为代表。二里头文化于一九五九年在河南偃县二里头(村名)遗址挖掘中首次被发现,因而得名。距今已有四千年。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造型和装饰风格,都表现出承袭山东龙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玉器的一些特点,就目前出土的资料而言,二里头文化玉器的种类较为复杂,有生产工具:扁斧、多孔刀等 武器:戈、戚、钺、矛头、镞等 礼器:圭、琮、牙璋等装饰品:方柱形饰、柄形器、臂环、锥形器等,以及用途名称不详的玉器,以上所列出的玉器,其中如牙璋、戈、方柱形器、柄形器等多是新石器所没有的种类,其它种类如戚、钺、多孔刀等都渊源于史前玉器,正好说明二里头文化玉器与新石器时代具有发展和承袭的关系。夏文化的玉器在制作工艺上有所创新例如发明了勾撤雕法。
<br>商代玉器。中国玉雕工艺由二里头文化时期(夏代)演变至商代,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发展,商代玉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奇葩,一直受到中外考古学家的重视。一九七六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七百多件玉器可见一斑。依用途可分为礼器、工具、生活用具、装饰用具、杂器等等诸类,俏色玉器出现。装饰图案发明了双勾线雕法,即双线并列的阴刻线条间又呈现出一条阳线,图案画面由阴线构成,使画面变得更加生动,凡此都表示为商代玉器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峰。商代妇好墓的玉器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用具、装饰、艺术品以及杂品等七类,反映出当时玉器的用途甚广、地位至尊的历史面貌。其中生肖玉器占很大份量。尤其是妇好墓还出土了红山文化的玉勾形器及石家河文化的玉凤,这说明收藏古玉已经是古人的一种文化生活。

《小知识》

虎形玉器: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和传世的虎形玉器,有圆雕、浮雕和平面线刻的虎纹,多作为佩饰之用。玉琥位于6种瑞玉之末。据文献记载,琥是以白虎的身份来礼西方;以虎符的身份来发兵。但从目前出土发掘情况来看,一直尚未见到琥的实物。商代妇好墓出土的圆雕和浮雕玉琥各4件,都有孔,称为虎形玉佩,属于装饰品类,并不作为发兵或祷旱之用,也不是仪礼中使用的瑞玉。因此有人认为,表面刻虎纹的玉器应依器命名,前加“虎纹”二字;对于虎形玉器,有孔的可称虎形玉佩,无孔的可称为玉琥。商代玉琥或作圆雕,或作薄片雕。昂首,圆眼或“臣”字眼;张口露齿,身饰云纹或条形纹等;屈足,作行走状,长尾后卷。西周玉琥,昂首,圆口,身细长,装饰简朴。春秋玉琥,俯首,或躬身,或直背,椭圆眼,上唇上卷,下唇内卷成孔,肢足前屈,作伏卧状,长尾下垂,尾端上卷。身以双阴线饰龙首纹、云纹等,周边轮廓线饰绳纹。战国玉琥基本承袭春秋玉琥造型,但雕工更加精湛。汉代玉琥多以一种纹饰图案出现,装饰于玉铺首等四灵纹中。单独的琥形佩其头部则很像龙头,轮廓线也饰以绳纹。金代的“秋山玉”中,琥的形象较多,一般作低首蹲伏或回首伏卧状,圆眼细眉,简洁生动,表现了北方少数民族善狩精射的勇猛之气。元代玉琥作行走状,俯首,单圈眼,身以双阴线刻长短条斑纹。明清时期玉琥圆雕较多,细部刻画一丝不苟,注重写实,尤其对琥的神态特征表现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以体现琥的威猛之美。这件玉琥应该是仪礼中使用的瑞玉。
 

 观迎关注我的微信号:玉石爱好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的“仪仗、工具”玉器:(1)玉斧
关于齐家文化玉器
漫谈和田玉系列之四:史前玉文化之齐家文化与和田玉
书斋雅趣|高贵的"玉器时代"
古玉界的天花板——神玉时代
话说历代玉勒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