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谱,传承跨越千年的温度


午后,在直隶尚书房,听刘鹤霆老师讲家谱,穿越古今,连接过往。

讲座开始,刘老师即打开了一本巨幅家谱——中华民族的家谱。从大家都熟悉的中华人文始祖炎黄二帝、帝尧,到不少人还是第一次听到的颛顼、庆都这些陌生的人物,还有当今23180个汉姓的起源,等等,让座内诸人嗔目惊叹,唏嘘不已。



更令人叹服的,是刘鹤霆老师对于家谱文化的执着与热情。一幅幅长卷,洋洋上万言,皆为小楷誊抄,实在是非常人可以做到。刘老师认为家训是家谱的精神核心所在,体现着家风家教的传承。他潜心收集历朝历代名人家训,并集印成册,题曰:幸福人生的指南,成就的方法,圆您个人中国梦的宝典。由是,亦可见刘老师对于家训之重视、之推崇、之敬畏。

刘老师把家谱定位为家庭建设的核心,他引用南宋吕本中所言:国无国之道,而后国乱;家无家之道,而后家乱。故礼乐纲纪者,国之道也;宗法谱牒者,家之道也。此处的谱牒即是家谱的别称。家谱与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三大支柱。记载着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记录着时代背景的变迁,属于珍贵的人文资料,被称为“家族式史记”。



一套完整的家谱主要由谱名、祖先像赞、目录、修谱名录、谱序、凡例、恩荣录、谱论、姓氏源流、世系、传记、家法、风俗礼仪、祠堂、坟茔、族产等16部分组成。家谱不仅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非常难得的是,蠡县齐氏族人带来了自家有着800年历史传承的《齐氏家谱》,供大家对照学习、翻阅体会。

蠡县《齐氏家谱》总谱始修于东汉,大曲堤《齐氏家谱》总谱始修于宋朝初年,传承至今,曾遭受两次重创:一次是1638年“戊寅之变”,《齐氏家谱》大部被毁,当时的族长等人于康熙年间,根据所余旧册和各支谱及各支族长回忆,历经数月足不出户,重新誊抄成册。第二次是“文革”时期,大部家谱被当做“四旧”投入熊熊烈火,族人冒死藏起副本,交予烈士遗孤保管,才得以流传至今。

经过这两次大的浩劫,齐氏家谱虽遭受严重破坏,但是主体内容都在,框架也比较完整。齐氏族人正在四处搜寻史料,加紧补充求证,力争早日修整完善。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而家谱,正是浓厚血脉亲情,承载家风家教的良好载体。无论岁月青葱或衰老,无论时光千年或眼前,谱牒在,家就在,情就在,纵使穿越千年,仍可感受到那份亲情的温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赵氏谱牒”看晚清文化世家赵姓家训、家教、家风
家风家教家规家谱(二)家风(下)
谱牒文化丨怎么判断修的是一部好家谱?
祖训写进家谱里
讲述修谱的程序(谱名金鑫)
谱牒文化丨家谱,书香中延续家风传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