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偶得(14):“床前明月光”

读书偶得(14):“床前明月光”

李白《静夜思》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马未都先生以其丰富的古家具和古建筑知识大翻其案:所谓“床”,并不是卧具,而是“胡床”,也就是“马扎”。唐朝窗户高且小,屋檐又长,月光无法照到“床”前,所以此“床”应该是在院子里。李白应该是坐在(垂足坐)“床”即“马扎”上的,而不是躺着,这样“举头”、“低头”才不别扭。

初闻此论,余大佩服。但细思之,先生的立论未必站得住的。先生毕竟是爱好者出身的学者,基本功似乎差了一点,以偏概全,不亦宜乎?今试析之:

据《辞海·语词分册》说,“床”的字义有三:(1)供人睡卧的用具。后专指卧具。古时亦指坐榻。(2)安置器物的架子。亦指水道的底。(3)井上围栏。古人以“床”指坐榻并不少见,如《世说新语》中记载某高级士族会见一客人(系皇帝的亲信),刚一落座,该高级士族就吩咐下人:“移我床远客!”给了那位希望提高自己地位的客人一个大大的没脸。这里的“床”就是坐榻。其实道理也简单:既然古人把新传来的坐具“马扎”命名为“胡床”而不是“胡椅”、“胡凳”,不正说明当时的主要坐具是“床”吗?需指出的是,古人坐在“床”上,并不是垂足坐,而是跪坐、盘腿坐,或者是“箕踞”(当然很不礼貌,因古人之裤无裆)。当然也可以在“床”上“歪着”甚至躺着,又是《世说新语》:“高坐道人于丞相坐,恒偃卧其侧。”也就是说,“高坐道人”(是一名僧)在丞相的客厅里,也总是躺着的。

所以说,李白是坐着没错,但坐的是“床”,而不是“胡床”。先生另举的证据,李白诗《长干行》云:“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但此“床”恐怕也不是“胡床”,而是井上围栏。古诗云:“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门前”有口井,不是比放个“马扎”更合理吗?既然如此,实在没有把“床”放到院子里的道理,李白是在室内作诗无疑。古之建筑,有堂有室,堂无南墙,当有月光。我们看描写日本战国时代的电视剧,定知屋檐虽长,赏月是没问题的。另外,“床”虽不会搬到院子里,放在“堂”的中间,甚至放在靠南边的地方,都是可能的。

马未都先生以为如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命的三分之一在此度过——床事儿
不要误解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床”的乱套
中国真正的风雅,古画中的榻、桌、椅、凳!
唐代的窗户不能照进月光吗?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