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家姓典故(五)

061邵姓典故
 

    东陵衍派[1];皇极传经[2]。
   
   【注释】[1]指秦代东陵侯邵平的事典。秦灭后,邵平隐居长安城东,以种瓜为生,据说他种的瓜很美,有五色,世称“东陵瓜”,又称“青皮瓜”。后常以“东陵瓜”称誉瓜之美者,也用邵平种瓜的故事喻农圃之事。“东陵衍派”本指此,又有“瓜蒂连绵”,子孙发达昌盛之意。[2]指北宋哲学家邵雍(1011-1077)。邵雍,字尧夫,其先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随父徙居共城(今河北辉县)。自号安乐先生。三十岁后游河南,隐居苏门、百源之山,人称百源先生。死后谥康节,又称康节先生。初从李之才学,居洛阳,与司马光等友善,与二程亦有密切往来,嘉佑时屡授官,均称疾不就,哲学上坚持唯心主义观点;创“先天学”,解释先天地而存在并创造天地万物的道理,认为宇宙本原是“太极”,“太极”,即“心”、“道”,“万物万事皆生乎心”,“天由道而生,地由道而成”。他用《周易》六十四卦绘成方图、圆周以及八卦及《卦令图》等制成《先天图》,说“天地万物尽在其中。”其历史观则主张人类社会是由盛而衷的退化论。他的学说经后人发展为算命学。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花含步辇空间出;树杂帷宫画里行[3]。
 
   【注释】[3]唐代诗人邵升(中宗时人)《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诗中联句。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向人言[4]。
   
   【注释】[4]著名新闻论者邵飘萍(1884-1926),名振青,浙江金华人。曾在北京创办《京报》,因支持群众反帝反军阀的斗争,被奉系军阀杀害。本联为其自题联。
 
    卫商十载[5];博学五经[6]。
   
   【注释】[5]南宋抗金英雄邵兴,字晋卿,解州人。初在解州结寨,率众抗金,屡败金兵。金人执其弟,迫使他投降,兴仍死战。后随李彦仙守陕州。陕州失陷,南下商州,保卫十年。宋金议和后,仍出境袭金,被秦桧毒死。[6]宋代学者邵光祖,河南人。从父宦游吴,遂家焉。好儒学,非圣贤之书不读。吴中学者,称其为“五经师”。
 
    疏特立身,一饭心常悬北阙;功臣讲学,半弓地已辟东林[7]。
   
   【注释】[7]明代尚书邵宝,字国贤,无锡人。成化进士,累官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会以处学者。教人以致知力行为本。正德国迁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后拜南礼部尚书,恳辞。卒谥文庄。有《容青堂集》等书,学者称其为二泉先生。本联为邵文庄公祠联。
 
    丹阳龙图学士[8];芜湖桑园[9]。
   
   【注释】[8]宋代进士邵必,这孙疑,丹阳人。善篆隶,累官京西转运使。居官振厉风采,谢绝宴集馈遗。尝曰:“数会聚则情狎,多受馈则不能行事。”明谓为名言。后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成都。[9]清代诗书画家邵士燮,字友园,号范村,又号桑枣园丁。芜湖人。善隶篆刻,尤嗜画。
 
    如玉如金,诗文藉藉[10];有家有室,执瓞绵绵[11]。
   【注释】[10]唐代国子监邵谒的事典。他博通经史,为诗多刺时事。[11]秦代东陵侯邵平的事典。见注[1]。
 
    人称其才,我称其德;不为良相,便为良医[12]。
 
   【注释】[12]清代名人刘墉赠邵志于联。
 
062谷姓典故
 
    源自春秋;望出上谷。
 
    德播登封,芳名千古[1];功封广武,勇略一时[2]。
 
   【注释】[1]明代良吏谷庸的事典。[2]北朝名将谷褒的事典。
 
    祖孙个个皆名宦[3];兄弟双双俱画家[4]。
   
   【注释】[3]指唐代谏议大夫谷那律及其孙秘书正字谷倚、曾孙幽州大将谷崇义、玄孙清江郡王谷从政等,世为名宦。[4]清代画家谷士桓,钮枢的弟子,画士女能传其业,吴县人。其弟谷士芳,画士女与兄齐名。
 
    名高列于三杰[5];学富号称九经[6]。
   
   【注释】[5]唐代太原主簿谷倚,魏郡人。以文词著名,与富嘉谟、吴少微并称“北京三杰”。[6]唐代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谷那律,昌乐人。淹通群书,尤诸经学,是当时学业问渊深的学者和经学家,有“九经书库”之誉。
 

063狄姓典故
 
    孟章廉吏[1];西河武襄[2]。
   
   【注释】[1]宋代大理寺丞狄栗,字子璋,长沙人。尝知谷城,岁饥,发常平仓以赈,人称其为廉吏。[2]北宋大将军狄青(1008-1057),字汉臣,汾洲西河(今山西汾阳)人。宝元初,宋夏关系紧张,他参加守边凡四年,为先锋,大小二十五战,勇不可挡。仁宗升他为马前副都指挥使用权。会广源州侬智高反,青至宜州,值上元节,张灯设宴,三鼓,以奇兵夺昆仑关。还至京师,拜枢密使,卒谥武襄。
 
    大琛列画史[3];仁杰赠文昌[4]。
   
   【注释】[3]清代画家狄大琛,名列《历代画史汇傅》。[4]唐代大臣狄仁杰(607-700),字怀英,太原人。举明经。高宗时,历任并州法曹参军、侍御史等。武则天执政,转文昌右丞。居位以举贤为意,有知人之目。卒赠文昌右丞。睿宗时,追封梁国公。
 
    三任刺史留惠政[5];七迁尚书有能声[6]。
   
   【注释】[5]唐代扬州长史狄光嗣,太原人。历任淄、许、贝三州刺史,有惠政,以称职闻名。[6]宋代朝议大夫狄遵礼,字子安,长沙人。历知通州,所至有能声,七迁为尚书驾部郎。
 
    慧眼荐名士[7];奇兵夺昆仑[8]。
 
   【注释】[7]见注[4]。[8]见注[2]。
 
    宸晖降望金舆转;仙路峥嵘碧涧幽[9]。
 
   【注释】[9]唐代大臣狄仁杰诗联句。
 
    功夺昆仑,只用上元三鼓[10];珠明沧海,洵称南斗一人[11]。
 
   【注释】[10]见注[2]。[11]见注[4]。
 
    齿德俱优,望重香山耆老[12];经书博览,名齐雁塔英豪[13]。
 
   【注释】[12]唐代名士狄谦的事典。[13]唐代学者狄道的事典。
 
064辛姓典故
 
    宗开辛国;秀毓陇西。
 
    功战奇方,不让关张独步[1];慷慨大节,宁输武穆居先[2]。
 
   【注释】[1]唐代大将军辛京果的事典。由于京果英勇善战,肃宗召问他是:“黥彭关张之流乎?” [2]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事典。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孝宗时以大理少卿出为湖南安抚使,治军有声,仕至龙图阁待制。性豪爽,尚气节。雅善长短句,纵横慷慨,与苏轼并称。
 
    诗名东汉[3];词冠宋朝[4]。
 
   【注释】[3]东汉诗人辛延年,作品存《羽林郎》一首,为汉诗中优秀之作。[4]见注[2]。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5]。
 
   【注释】[5]郭沫若撰辛弃疾祠联。祠在济南市。美芹:辛弃疾有《美芹十论》。悲黍:辛弃疾词:“莫望中叹黍离。”
 
    红连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6]。
 
   【注释】[6]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词联句。
 
065汪姓典故
 
    清代三友流芳远[1];吴门四汪享誉高[2]。
   
   【注释】[1]清代天文历算家汪莱,与焦循、李锐合称“三友”。[2]清代诗、书法家汪士宏,字文升,长洲人。康熙进士,工评理、古文,尤善书法,与姜宸英齐名。与两兄一弟合称“吴门四汪”。有《长安宫殿考》、《全秦艺文志》、《三秦纪闻》、《玉堂掌故》、《华岳志》、《元和郡县志补阙》、《近光集》、《赋体丽则》、《秋泉居士集》等。
 
    航海居先导[3];医方集大成[4]。
   
   【注释】[3]元代航海家汪大渊,字焕章,南昌人。自幼好游。至正中,年甫二十,即附买舶浮海。前后两下东西洋,越数十国。就清中叶以前,有记载的中国航海家而论,其游踪之广泛,汪氏当居前列。有《岛夷志略》。[4]清代医学家汪昂,字刃庵,休宁人,寄籍丽水。明代诸生,好集医方,编著有《素灵类纂约注》、《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集当时医方之大成,对普及医学颇有贡献。
 
    丹青不知老将至;宝贵何如诗所传[5]。
 
   【注释】[5]清代诗画家汪昉自题联,汪昉,字叔朋,阳湖人。道光举人。官莱州府同知。有《梦衲盦诗集》。
 
    竹宜著雨松宜雪;花可参禅酒可仙[6]。
   
   【注释】[6]清代书画家汪士慎(1686]-约1762),自题联,汪士慎,字近人,号巢林,原籍安徽歙县人,居江苏扬州。善分书,工画梅,暮年目双瞽时。为“扬州八怪”之一。有《巢林集》。
 
    好古探周礼;嗜奇穷汉碑[7]。
   
   【注释】[7]清代学者、骈文家汪中(1744-1794)自题联。汪中,字容甫,江都(今扬州)人。祖籍安徽歙县。少孤家贪,从母学习,后以买书为业。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拔贡,但不赴考,始钻研学问,对经学、方志学等均有著述。尤精于徒工秦诸子之学。对当时学术界成就亦有总结,评价中肯;又擅长骈体文词,代表作如《哀盐船文》、《吊黄祖文》等,笔调悲愤抑郁,传诵一时。有《广陵通典》、《容甫先生遗诗》等。
 
    儒士宗传[8];君子笃操[9]。
   
   【注释】[8]宋代显谟阁学士汪藻,字彦章,德兴人。崇宋宁进士。历著作佐郎。高宗时,累拜翰林学士。绍兴中知湖州。所修日历凡六百十五卷,升显谟阁学士,出知徽州、宣州。博极群书,志不释卷,有《浮溪集》。[9]汪姓名人汪涓的事典。
 
    不因果报勤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10]。
 
   【注释】[10]清代书画家汪竹坪自题联。汪竹坪,字寿恭,休宁人。侨毗陵。人物花鸟,无一不佳。
 
    夕阳诸岭出;晴雪万山分[11]。
 
   【注释】[11]唐代诗人汪万于《晚眺》诗联句。汪万于,字叔振,歙县人。宪宗时任汪陵户曹参军。
 
    为政十年心,经纬百方除太甚;临岐一尊酒,绸缪万语望重来。[12]。
 
   【注释】[12]范肯堂赠江星剑联。
 
    集著浮溪,大展词林学问[13];名魁金榜,遍洒状元甘霖[14]。
   
   【注释】[13]见注[8]。[14]宋代吏部尚书汪应辰,初名祥,字圣锡,玉山人。十八岁(绍兴年间)中状元。出知平江府等职。好贤乐善,精于义理,学者称玉山先生。有《文定集》。
 
066沙姓典故
 
    望出东莞;源自炎臣。劝农勤耕,涉黎得保[1];办学兴教,县民无忧[2]。
   
   【注释】[1]明代涉县知县沙玉,历民备耕抢收,涉民丰衣足食。尝于禾稼熟时,督民昼收获,未毕,飞蝗大至,邻邑禾食尽,涉民得保全。[2]明代新城知县沙良佐,廉慎爱民,笃于学校,未几,人足衣食,庭无讼者,百姓戴之。
 
    气度恂恂,风流名将[3];襟怀落落,旷达高人[4]。
 
   【注释】[3]汉代不名将沙金威。[4]晋代人名士沙门。
 
    点俗哪能染;纤埃迥莫侵[5]。
 
   【注释】[5]清代书法家沙神芝自题联。
 
067冷姓典故
 
    望出新蔡;源自伶人。宗开泠水;秀毓长安。
 
    赈济通行,阳春有脚[1];弹劾不避,冷面无私[2]。
   
   【注释】[1]宋代名人冷玉的事典。[2]明代洪武间御史冷曦的事典。泠曦,字景暘,新易人。刚正不阿,劾都御史刘观并各道坏法御史,百司震恐。人称之为“冷铁面”。
 
    兄弟双进士[3];明清两画家[4]。
   
   【注释】[3]宋代有冷世光、冷世修兄弟二人,俱举绍兴时士。[4]指冷姓在明、清两代中著名的两位画家冷谦、冷枚。冷谦,洪武初,武陵人,一作嘉兴。学启敬,一作起敬。号龙阳子。在元至元中,寿己百岁,世传其画门入瓶隐壁仙游。清代画家冷枚,字吉臣,胶州人。善画人物,尤精士女。康熙间,供奉内廷,辛卯,画万寿盛典图。说者谓其画法工中带写,生动有致,笔墨洁净,赋色韶秀,颇得师传。
 
    玉律传佳节;青阳应此辰[5]。
 
   【注释】[5]唐代诗人、大历进士冷朝阳《立春》诗联句。
 
068来姓典故
 
    源自商代;望出平阳。
 
    敌畏荣公六郎将[1];人喜阳仲十卷诗[2]。
   
   【注释】[1]隋代光禄大夫虎贲郎将来整,江都人,是荣国公来护儿之子。骁勇善战,所向无敌。敌歌道:“不怕官军千万乘,只怕荣公第六郎。”[2]明代进士、诗人、江西右布政使来复,字阳仲,三原人。诗文援笔立就。著述存诗集十余卷。
 
    劾势被谗,太祖私幸其第[3];平陈立业,开府特表其功[4]。
   
   【注释】[3]明代佥都御史来恭,正色立朝,弹劾不避权势。有谗恭者,太祖私幸第。见夫人纺棉,恭锄莱,遂诛谗而益重恭。[4]隋代大将军来护儿,字崇善,江都人。以平陈功,进位上开府,后积功封荣国公。
 
069沈姓典故
 
    汝源流彩;玉渚分华[1]。
 
   【注释】[1]指古代沈子国发源地汝南。三善名世[2];四韵家声[3]。
   
   【注释】[2]宋代兵部尚书沈度的事典。沈度,字公雅。善政。时人称其有三善:一曰无荒土;二曰无游民;三曰狱无积案。[3]指南朝梁大臣、声律学家沈约(441-513),字休文,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笃志好学,仁宋及齐。官至尚书令。有《四声谱》等书传世。提出“四声八病”之说,指出如何运用声调变化,能使诗歌动听。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发明。
 
    创新声律永明体[4];善作传奇不俗文[5]。
   
   【注释】[4]指南朝声律学家沈约。[5]唐代文学家沈既济的事典。他在的所撰《枕中记》中述卢生于邯郸旅舍,借道士吕翁枕而眠,梦自己登科拜相,荣华非常,醒来店主所蒸黄梁尚未煮熟,因悟富贵功名不过一梦而已。此即“黄梁梦”之出典。明代汤显祖《邯郸记》杂剧即以此为题材写成。此外,沈既济还撰有传奇小说《任氏传》等。
 
    匡正名贤,克驾修文之彦[6];人伦师表,岂惟良史之才[7]。
   
   【注释】[6]指唐代诗人沈佺期(?-[713),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西)人。进士。官至太子少詹事等。其诗与宋之问齐名,对律体诗之定型颇有影响。有《沈佺期集》[7]指沈约、沈既济。
 
    存中仗义争一统[8];确士潜心选四诗[9]。
   
   【注释】[8]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口,杭州钱塘人。曾出使辽国,驳斥辽国的争地要求,维护了宋王朝版图完整统一。[9]清代诗人沈德潜,字确士,江苏长洲人。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曾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书。
 
    立志须存千载想;闲谈无过五分钟[10]。
   
   【注释】[10]近代民主革命家、法学家、教育家沈钧儒(1875-1963),字秉甫,号衡山,浙江嘉兴人。戊戌变法时,主张变法维新。辛亥革命时,参加浙江光复工作。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护法运动中,在广州任护法军政府检察长。[1935年发起救国会,力主抗日,致被捕入狱,为著名“七君子”之一。并同黄炎培等共同创建并领导了中国民主同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最高法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和民盟主席等职,本联为沈钧儒方学武联语。
 
    清操过人,义伦图书数卷[11];和气接物,零陵雅气一腔[12]。
 
   【注释】[11]指宋代历史名人沈义伦。[12]指晋代历史名人沈零陵。
 
    阿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13]。
 
   【注释】[13]郭沫若撰赠茅盾(沈雁泳)联。
 
    春兰早芳,秋菊晚秀;浊醪夕饮,素琴晨张[14]。
 
   【注释】[14]当代著名书法家、诗人沈尹默(1883-1971)自题联。沈尹黩,原名君默,浙江昊兴人。
 
    [15]渔艇到门青涨满;书堂归路晚山晴[15]。
 
   【注释】[15]清代诗人、文学家沈德潜自题联。
 
070余姓典故
 
    器徵台辅[1];胆落豪踪[2]。
   
   【注释】[1]指余姓名人余尧弼事典。[2]宋代进士余端礼事典。端礼,字处恭,龙洲队。孝宗时累官吏部侍郎,光宗召拜吏部尚书,擢同知枢密院事。宁宗立,进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卒谥忠肃。
 
    学尊孟子[3];清并林逋[4]。
   
   【注释】[3]宋代学者余允文,字隐之,建安人。读书精研正学,尝作《尊孟辨》三十余条。[4]宋代工部尚书余靖的事典。余靖,字安道,曲江人。天圣初登第。曾三使契丹,习外国语。为帅十年,不载海南一物。广州有八贤堂,靖居其一。有《武溪集》。林逋为宋代诗人。
 
    劝子勿为官所腐;知君欲以诗相磨[5]。
 
   【注释】[5]嘉庆进士、清代两江总督梁章钜(1775-1849)赠余姓名人余小霞联。
    尧臣荣列十才子[6];开龙合称三名家[7]。
   
   【注释】[6]明代新郑丞余尧臣,字唐卿,永嘉人。元末寓居吴中,与高启、王竹等称十才子。[7]清代京剧名演员余三胜,名开龙,字起云,罗田人。道光时到北京演唱、隶春台班,对老生唱腔颇多创造。与程长庚、张二奎齐名。
 
    蓉裳图文号双绝[8];武良进士居第一[9]。
   
   【注释】[8]清代著名诗画家余集,字秋室,号蓉裳,钱塘人。乾隆进士。与邵晋涵等荐修《四库全书》,授翰林院编修。工诗书画,画《杨妃出浴图》,上有翁方纲题字,时称双绝。[9]明代兵部尚书余煌,字武贞,会稽人。天启中为进士第一。
 
    兄弟睦,家之肥;子孙贤,族乃大[10]。
 
   【注释】[10]清代三防主簿余小霞自题联。
 
    琴操七弦,流水高山,自有知音良友[11];疏宗十渐,忠言谠论,克倾纳谏明君[12]。
   
   【注释】[11]周代余伯牙的事典。伯牙善鼓琴,与钟子期善。子期死,伯牙步复鼓琴,痛世无知音也。[12]明代御史余珊的事典。余珊,字备辉,桐城人。居官有威惠,士民德之。
 
071武姓典故
 
    祥开国胄[1];庆衍奇文[2]。
 
   【注释】[1]指夏代武罗国。[2]指东平王子出生时,手心中有篆体“武”字手纹。
 
    开章卓识[3];补阙高风[4]。
   
   【注释】[3]唐代德宗时御史中丞武元衡,有卓误用远见,刚直不阿,帝目之为“是真宰相器”。[4]唐代户部尚书武儒衡,字廷硕,论议劲直有风节,且将大用,以兵部侍郎卒。
 
    苦吟精著练湖集[5];诚心饱领嵩岭霞[6]。
   
   【注释】[5]宋代诗人武允蹈,字德由,自号练湖居士,高安人。两贡于乡,刻意苦吟,每一联出,辄脍炙人口,有《练湖集》。[6]唐代隐士武攸绪,武后兄子,恬淡寡欲,武后秉政,攸绪求去官隐于嵩山之阳,与民无异。
 
    六宫粉黛无颜色;万国良冠非冕旒[7]。
 
   【注释】[7]武则天庙联。立地顶天,巾帼胜操唐帝业;依山临水,利州留置武家庄[8]。
   
   【注释】[8]广元市皇泽寺联。武则天生于广元,后人为了纪念她,清代修皇泽寺,取“皇恩浩泽”之意。寺位于城西0].[5]公里处的嘉陵江西岸乌龙山麓。
 
    掩映叶光含翡翠;参差石影带芙蓉[9]。
 
   【注释】[9]唐代诗人武三思《奏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诗联句。
 
    孝子办义学,御赐武训[10];巾帼操帝业,著名女皇[11]。
   
   【注释】[10]清代名人武训,山东堂邑人。排行第七,事母至孝,又称武七,“训”是清王朝嘉奖他兴办义学的赐名。他终身集资办教育,清廷授以“义学正”,赏穿黄马褂,他没有接受。[1896年死于临清义学中。陶行之也赞扬他的办学精神。[11]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唐代山西文水人。太宗时入宫为才女,高宗时为皇后。后临朝称制,改国号“大周”,称皇帝。有权略,善用人,名相辈出。年寿[81]岁,是武姓名人中的寿星之一。
 
072范姓典故
 
    源自尧裔;望出高平。责君碎斗显忠爱[1];后乐先忧法圣贤[2]。
   
   【注释】[1]秦项羽谋士范增的事典。范增(前[277]-前[204),居剿(今安徽桐城南)人。善代谋。秦末农民战争时,曾劝项梁立楚王族后裔为楚怀王。公元前[207年,秦军围钜鹿(今河北平乡西南),楚怀王命宋义、项羽救赵,他为末将。后归项羽,为其主要谋士,被尊为亚父。曾屡劝项羽杀刘邦,羽不听,反中刘邦反间计,削其权力,愤而离去,病死于途国。刘邦尝言:“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2]北宋大臣、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989-1052),这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中祥符进士。仁宋天圣初,任西溪盐官。康定元年(1040),以龙图阁直学士经略陕西,积极防御西夏,注意联合羌族,颇受羌人尊重。工诗词散文,文章富于政治内容多为阐述其政治主张,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句表达其忧国忧民的心情。有《范文正公集》。
 
    有祛病回春妙手[3];存先忧后乐雄心[4]。
 
   【注释】[3]东晋名医范汪,字玄平,博学多通善医。[4]北宋大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见注[1]。
 
    齑盐淡薄心常乐[5];潇洒襟期洽谈亦豪[6]。
   
   【注释】[5]宋代侍人范周,字无外,负才不羁,安贫自乐。[6]宋代侍人范良遂,字次卿,自号墨庄居士。放情山水,不慕荣利,长于诗歌。其兄显贵,他宁静淡泊,潇洒自豪。
 
    揽辔澄清,列芳名于八顾[7];先忧后乐,俪伟望于一韩[8]。
 
   【注释】[7]东汉光禄勋主事范滂,字孟博,征羌人。以清诏使使冀州,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8]北宋大臣范仲淹的事典。
 
    博大开君,经筵反复陈说[9];清廉律己,莱芜歌颂相闻[10]。
   
   【注释】[9]宋代诗御史范纯仁,这尧夫,吴县人。以博大开上意,忠笃革士风,有惠政和文集。官至以文殿大学士,以目疾乞归,卒谥忠宣。[10]东汉名士范丹,一作范冉,字云史,外黄人。桓帝以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后卖卜于梁沛之间。结草屋而居,有时绝粮。闾时歌曰:“甑中生尘范云史,釜中生鱼范莱芜。”三府累辟不就,卒谥贞节先生。
 
    表世风流,仰止景仁道德[11];冠朝人物,称扬文正功勋[10]。
 
   【注释】[11]指宋代名人范景仁的事典。[12]见注[2]。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13]。
 
   【注释】[13]马列主义历史学家范文澜(1893-1969)自题联。
 
    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宝;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14]。
 
   【注释】[14]江苏苏州范仲淹祠联。
 
073茅姓典故
 
    东来紫气歌盛世;海宴河清庆新春[1]。
 
   【注释】[1]茅姓名门望族居住地之一“东海”嵌字联。
 
    博通儒学推知至[2];壮烈忠义誉大芳[3]。
   
   【注释】[2]宋代国子助教茅知至,仙游人。操尚介洁,博通坟典。介六经孔孟之道貌岸然,以开明人心。著二十一史绎,注十三经旁训,以阐发奥旨。后荐于朝,补国子助教。后归隐。[3]明代副都御史茅大芳,泰兴人。博学能诗文。洪武中为淮南学官,擢秦府右长只,辅导尽职。建文初迁副都御史。靖难兵起,寓书淮南守将,忠义激烈,闻者壮之。燕师入南京,不屈,死。
 
    老群拜司命[4];始皇封上卿[5]。
   
   【注释】[4]西汉道人茅盈,字叔申,咸阳人。相传,太上老君拜他为司命真君。[5]秦代谏官茅焦,齐地人。任始皇谏官。为始皇迁母于雍地事,劝谏者被杀了二十七人,他冒死又谏,历数始皇罪恶并指出其对秦王朝的危害。终于使始皇警醒,被拜为上卿。
 
    经史俱擅称博士[6];文武双全号奇才[7]。
   
   【注释】[6]明代博士茅镛,字庭韶,仙游人。性嗜学,通经史。正德、嘉靖间,纂修孝宗、武宗实录,镛皆被征与修。书成,授博士。[7]明代博士茅坤,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人。善古文,又好谈兵。累官广西兵备佥事。后迁大名副使。尝提兵戌倒马关,总督杨博视其营垒,叹为奇才。有《白华楼藏稿》等。
 
    同堂四代[8];脊令三君[9]。
   
   【注释】[8]宋代茅姓名人茅信卿,秦州人。四世同居,举家百余口。每旦家长坐堂上,卑幼各以序立,拱手听命,分任以事。毕则复命。州守霍仲顺闻于朝,旌旗其门曰“四世孝义之门”。[9]指西汉道人茅盈及其弟子茅固、茅衷三人修道于恒山,都得道成仙。相传太上老君拜茅盈为司命真君、茅固为定箓真君、茅衷为保生真君。
 
    奇勋屡立专祠祀[10];大节克全事建文[11]。
 
   【注释】[10]明代名人茅诚的事迹。[11]见注[3]。
 
    春光无限好;重任在双肩[12]。
   
   【注释】[12]当代铁路梁专家茅以升《为<人物>青年专号题词》集句联。题词全文是:“双重重任在双肩,应是青年胜老年。无限春光无限好,时来又见养花天。”茅以升,江苏镇江人。他于[1920年在美国获工学博士学位。任过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
 
074林姓典故
 
    九龙衍派[1];双桂遗风[2]。
   
   【注释】[1]林姓名人林皋的事典。[2]唐代殿中侍御史林藻的事典。林藻,字纬乾,莆田人。少负奇志。与欧阳詹刻意文学,用宏词擢第,郡人举进士自藻始。
 
    梅鹤风标[3];露鸟孝瑞[4]。
   
   【注释】[3]北宋诗人林逋(967-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钱塘人。居西湖孤山,终身不仕,未娶妻子,与梅花、仙鹤作伴,称“梅妻鹤子”。有《林和靖诗集》。[4]唐代进士、殿中侍御史林藻的事典。
 
    草堂篇集清气[5];虎门一炮振国威[6]。
   
   【注释】[5]明代贡生林时跃,字遐举,号荔堂,鄞人。授大理评事不就。晚与徐霜皋等共撰《正气集》。自著有《朋鹤草堂集》、《明史大事记》等书。[6]清代大臣林则徐(1785-1850)的事典。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竢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道光十七年(1837)初,任湖广总督,严禁鸦片,卓有成效。次年上奏道光帝,力主禁烟,遂受命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赴粤查禁鸦片。十九年,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合力严缉走私烟贩,严处受贿官吏。迫令英、美烟贩交出鸦片[237]万八斤。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门当众销毁。
 
    梅妻鹤子和靖士[7];竹笔译文冷红生[8]。
   
   【注释】[7]北宋诗人林逋事典。见注[3]。[8]近代古文家、翻释家林纾(1852-1924)事典。林纾,字琴南,号畏庐,闽县人。光绪举人,曾任教于京都大学堂。翻释英美待国小说一百七十余种,影响颇大。
 
    祠旁水仙王,北宋尚留高士塔;树成香雪海,西湖重见古时春[9]。
 
   【注释】[9]林和靖(逋)祠联语。祠在杭州。
 
    求通民情;愿闻已过[10]。
 
   【注释】[10]林则徐撰自勉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11]。
 
   【注释】[11]林则徐撰自勉联。
 
    大丈夫不食唾余,时把海涛清肺腑;士君子岂依篱下,敢将台阁占山巅[12]。
 
   【注释】[12]唐代进士林嵩抒志联。
 
    行事莫将天理错;立身当与古人争[13]。
 
   【注释】[13]林则徐题赠联。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大勇若怯,大智若愚[14]。
 
   【注释】[14]同[13]。
 
    应视国事如家事;能尽人心即佛心[15]。
 
   【注释】[15]林则徐自题联。
 
    幼敏绝伦,京都景仰[16];才高压重,状元世家[17]。
 
   【注释】[16]明代进士林文秩,福州人。少颖不凡,拜监察御史,立朝有直声。[17]明代林大钦、林宣德皆中状元。
 
075杭姓典故
 
    古木向荣;引亢高歌[1]。
 
   【注释】[1]杭姓“杭”字的析字联。亢通吭。
 
    源自大禹;望居余杭。双溪争艳[2];二杭同芳[3]。
   
   【注释】[2]明代诗人杭淮,字东卿,宜兴人。康明平恕,以志节著,与兄济并负诗名,有《双溪集》。[3]指明诗人杭济、杭淮。他们兄弟二人,俱善诗学,有《二杭集》。
 
    西北名将声威远[4];乾隆鸿博著述丰[5]。
   
   【注释】[4]明代都督同知杭雄,字世威,镇宁夏,为正德、嘉靖间西北名将。[5]清代雍正举人杭世骏,字大宗,号堇浦,仁和人。乾隆初召试鸿博,授编修。钉上四事,改御史。博闻强记,于经史词章之学,无不所不贯。
 
    日往烟梦,幽鸟相逐;月照华屋,碧松之阴[6]。
 
   【注释】[6]清代举人杭世骏(1675-1772]或[1696-1773)自题联。见注[5]。
 
    堇浦四事高见[7];宜兴二杭齐名[8]。
 
   【注释】[7]见注[5]。[8]见注[3]。
 
    功宁一境[9];名重二杭[10]。
 
   【注释】[9]东汉中郎将杭徐,字伯徐,丹阳人。初试守宣城长。因功封东乡侯。[10]见注[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家宗祠:余姓起源之历史名人,宗祠通用对联
声律启蒙详解
明代刑部侍郎樊敬的《守一斋集》
词的用典 【用事典】【用诗句】【用语典】【用诗】【用词】
徐晋如《用典使事的原则与方法》
卜姓祠堂对联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