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十六讲 王沂孙(中)

第十六讲 王沂孙(中)

 

  我们上一次曾说到在苏东坡的词里咏物的作品开始较多地出现了。苏氏的咏物词一般说来还是感情的感发,所以他写孤鸿说:“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我们上次所讲苏东坡的这首《卜算子》,写的是一只孤独的鸿雁,这原是不错的。可是我一定要把这个层次说清楚。苏东坡的词写的虽是一只孤鸿,可是他的题目并不叫做“孤鸿”,他的题目叫《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所以是他被贬在外面的时候、当他在政治上遭到挫折、失意,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他写的这首词,因此题为《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他是以感发为主,所以他虽然写了孤鸿这个“物”,但是他的题日并不是咏物的,这是一定要注意的。
  真正以勾勒描绘的手法、用思索安排来写咏物词的是从后来的周邦彦才开始的。周邦彦所走的是安排思索的路线,不是感发的路线。安排都是用脑子想出来的,都是用思力的安排。如果你要咏一个物,而你不是写对这个物的直接的感动,你要用思想来安排,于是就形成咏物词的另一特色,就是用典故。你要写梅花,你就要用有关梅花的典故,你要写燕子,你就要用与燕子有关的典故。这样我们就遇到了一个牵涉到西方文学领域的另外一个问题了。
  我们在上一次讲的时候,讲到中国古代诗歌写作有赋比兴三种写作的方法。我们说赋是直言其事,是直接地写这个情事,不需从物到心,也不需要从心到物。不用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然后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用从雎鸠鸟到君子的寻求配偶;不用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然后才说“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不用说美丽的桃花,再说美丽女子的出嫁、结婚。不需要用鸟兽草木的形象来写,而是直接地叙写。像《将仲子》,写一个女孩子与她所爱的对象说:“将仲子兮,无逾我墙”,你不要跳我们家的墙,不要把我们家树折断。她马上返回来就说了“岂敢爱之”,我不是爱我家的树,我还是爱你的。这种叙述的方法,将这个女孩子的委婉曲折的心情都表现出来了。所以这种赋的写作方法,它重视的是口气和句法。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说在语言文字之中,语言最重要的有两条轴线,一个就是
语序轴,就是我们上次在讲《将仲子》的“赋”的写法时所说的,就是你的语言排列的次序是怎么样的。这一点与你说话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你说的方法不同,所形成的作用和效果也是不同的。这是属于赋的写法。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咏物词,我们就发现形成语言之效果的,除了语序轴以外,我们的语言里面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很重要的,那就是
联想轴,是属于联想的一条轴线。就是你说的时候,用了什么样的词汇,这个词汇可以给读者什么样的联想,这个联想也是很重要的。以前讲唐五代的词、讲温庭筠的词时我曾经讲过,温庭筠的词说“懒起画蛾眉”,说一个女孩子早晨很晚地起床,然后慢慢地起来画眉,画她美丽的像飞蛾一样弯曲的眉。我上次曾经说了语序轴讲它的次序,联想轴就讲它的联想的作用,这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的说法。而苏联有一个符号学家更提出说:语言作为一个符号,每一个符号都带着它的文化的背景,它历史的文化传统的背景。联想轴上引起什么样的联想,与这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我讲温庭筠词时曾讲过“蛾眉”,我们说蛾眉可以引起我们想到楚辞“众女嫉余之蛾眉兮”,他是借用一个美丽的女子来比喻一个才志之士的。这是一个联想轴上的作用,而且跟中国的历史文化结合有很密切的关系。“画蛾眉”也有一个传统,因为中国古人既然把蛾眉的容貌的美好比作一个才志之士品德的美好,所以画蛾眉就表示一个人对自己的才志品德的美好追求,一种向完美的层次和境界的追求。从“画眉”想到这些品德的修养,这正是我们中国文化历史的背景之中的一个传统,而这也就正是西方的语言学家索绪尔跟俄国的符号学家罗特曼所说的联想轴上的作用。于是乎这些个用思力来写词的人,他们要想出一些典故来铺写,而这些典故是带着我们悠久的文化历史传统的。不管是哪一个作者,无论是诗人还是词人,一个人没有办法超越自己的时代、超越自己生长和教育的环境背景而超然独立的。从来没有,中国没有,外国也没有。所以每一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个人经历,带着你的生长环境,你本身所秉赋的感情、性格,你过去所受的教育而成长的。所以我们在看这些个词人作品的时候,我们就一定要了解他写作的背景,他的时代背景,他的个人经历。
  我们现在就要讲王沂孙的咏物词了。我们本来是一个系列的讲座,是从唐五代一直讲下来的。我们讲了北宋的词过渡到南宋的词。当北宋刚刚败亡,当南宋的君臣刚刚迁都到南方以后,那个时候,有些作者也曾经有过一种忠义奋发的感情。中国有一句古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是说你在忧患之中长大的,你死的时候一定是安乐的。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思,死于安乐”,是说一个人沉溺在安乐之中,就失去了奋发图强的意志,就反而走向败亡了。历史上所有的朝代给我们借鉴的镜子都是如此的。每一个朝代刚开创的那些个君主都是非常有为的,都是非常英勇的,所以才奠下了基业。可是他的子孙却宴安鸡毒,沉溺在宴乐安逸之中,把国家送向了败亡。历史上的反映是如此的。
  南宋本来刚刚经过了北宋的败亡,有一度忠义奋发的阶段。像当时的辛弃疾,他从北方的沦陷区来到南方,想恢复北方的失地。可是南宋有一批君臣,不愿意战争,南渡来的君又有些私心,不免会想我现在是皇帝,要把我父亲从北方接回来,我还做皇帝不做皇帝了?大家各存私心,谋求自己眼前的权势和利禄。当他们迁都杭州之后,便“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了。这些君臣沉溺在歌舞享乐之中了,因此南宋就走向败亡了。王沂孙就是一个经历了南宋败亡的这样的一个词人。他生在南宋理宗时代,没有做过达官显宦,所以在历史上没有传记,因此详细的生卒年代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他生于南宋理宗时代。理宗之后是度宗,度宗在位只有十年,那蒙古的骑兵就打进来了。这时南宋的太子显不过四岁,四岁的孩子做了小皇帝,不到两年就亡国就被俘虏了,历史上把他叫做恭帝。中国过去有一个观念,因为这是外族人侵略进来,所以皇帝被俘虏之后,他们就又立了一个小皇帝,当时也只有八九岁,就是所谓的端宗。端宗逃到福建,在逃亡中死去了。
  后来又立了一个更小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把他叫做帝昺。那个时候,南宋政权在大片的陆地上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所以当时几个忠义的、不肯投降的臣子,就随着帝昺逃到了海上的崖山,国家就更不能保存了。最后一个忠臣叫做陆秀夫的,就背着帝昺跳海自杀,于是南宋就整个地灭亡了。你要知道,南宋的都城是杭州,王沂孙是会稽人,就是现在绍兴附近这个地方的人。当南宋败亡、元兵杀进来的时候,那惨痛的情景他是亲身经历的。元朝立国以后,当时有一个和尚叫杨琏真伽,他掌管南方所有的佛寺,而杨琏真伽盗发了南宋历代皇帝的陵寝。盗发以后如何?一般中国的皇帝死了以后,往往在他的身体里面灌了水银,口中含了珍珠,据说这样尸体就不会腐烂了。根据后来的宋元之间人们的笔记记载,有一个叫陶宗仪的人,他写有一本《辍耕录》;还有一个当时与王沂孙同时代的人叫周密,写了许多的笔记,怀念自己的故国,其中有一种叫《癸辛杂识》。在周密和陶宗仪的作品里面,清楚地记载了这些陵墓被发掘的故事。这是历史,是事实。王沂孙就亲自经历了这样一段历史,一个人的作品永远是反映自己经历的。当时这些皇帝的尸骨被发掘出来了,掘墓者就把皇帝的尸身倒挂起来,把尸体里面的水银都控出来,因为水银是值钱的。据说当时还搜到一个皇后的陵寝,在她的盘起来的发髻上还有一支黄金的发簪插在那里。
  亲身经历了亡国惨痛的这些个词人,包括王沂孙,还有年岁比王沂孙稍微大一点的另外一个作者周密,还有张炎、仇远、唐珏等。当时作词的共有十四个人,平常是好朋友。在南宋没有亡国以前,当元兵还没有兵临城下的时候,南宋的君臣多少都是想苟且偷安的。贾似道一方面出了很多的金钱和敌人议和;一方面向皇帝说,我把战争打胜了,把敌人击退了。就是在这种欺骗当中,南君臣一直沉溺在享乐之中。这些词人们也常常集会填词。现在一旦亡国了,可是他们填词的这种习惯还存在。经过这种亡国的惨变,这十四个人就集会来填词。他们填的同,后来被人编成一个词集叫《乐府补题》。乐府本来是汉朝的一个官府,是给歌词配音乐的,因此后来就把这一类合乐的诗歌叫做乐府。乐府里面有各种的诗歌,像李太白写的《静夜思》,就是乐府中的诗题。可是有些题目,乐府里面没有,这些人写的词题就是乐府中没有的。他们写的词是乐府里面没有写过的主题,所以叫做《乐府补题》。这卷词集所留下来的都是咏物的作品,我们选的王沂孙的前两首词就都是《乐府补题》中的作品。我们现在就把这两首词简单地谈一下。
  第一首是《天香》。《天香》下面有一个题目是《龙涎香》。涎,是口涎。有一种香,叫龙涎香。相传海里的龙,它口中的唾液,就是龙涎。龙口中的唾液吐出来之后,就漂浮在海面上,经过风吹日晒,龙涎就凝成一层白色的膜,透明、坚硬。于是制造香料的人就把这个搜集起来做成香料。可是我们都知道,龙本来是神话传说之中的一种动物。是龙吗?不是的。根据科学的研究,那不是龙涎,是海里面有一种叫抹香鲸的鲸鱼,它的身体里面有一种分泌物,是香的,就跟麝这种动物能分泌出来一种香料一样。有些动物的分泌物是有香气的,抹香鲸分泌的这种香就是龙涎香。你要知道,南宋的君臣,还不只是南宋的君臣,从南唐以来的这些个君臣,他们都曾经一度沉溺在歌舞宴乐之中。从南唐的中主、后主时代就重视香料,宫中有主香的宫女。南宋也是特别讲究焚香的。南宋人陈敬就曾作有《香谱》,专门记载各种香的收集,制作及焚烧方法。我所说的都是有根据的。现在这些词人们在亡国之后,仍然结社填词,就以“龙涎香”,为题。除了这个历史的政治背景之外,我们还要讲这类词在文学艺术上的表现手法。我们先来看一看这首词: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讯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  几回殢娇半醉。剪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谩惜馀熏,空篝素被。

 

王沂孙的词,我们上次已经说过了,在清朝的时候,曾经受到很多人的赞美推崇,把他的词说成是“忠爱缠绵”,比作曹子建,比作杜子美。可是自从民国,到解放以来,一般讲文学史的人,对子王沂孙的词却多半是贬低的。
  胡适的《词选》,胡云翼的《宋词选》,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都批评王沂孙,说王沂孙的词晦涩不通,不连贯,如同是谜语。那是不错的。我们现在马上一读,觉得我们果然真地是对他不大了解的,是晦涩的,好像不通,这是因为我们与他的时代有了距离,因此对于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文字有了隔膜。不过我相信,大家都是可以懂的,因为同学们如果能够把另外的国家、另外的民族的法国语、英国语、德语、日语都学好的话,我们自己中国古代的这个语言,我相信大家是一定可以懂的。我们既然知道我们学习了他们西方的外国语言文字,我们可以了解接受他们的文化对我们有好处,我们就知道我们学习了我们自己祖国的古代的语言文字,对于了解我们的文化也同样是有好处的。所以大家如果能学英文、学法文学得懂,我就相信大家对于中国古代的诗词是一定可以懂的,而且是必然可以懂的。而且我也还相信,你了解了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能够体会他们的修辞句法的妙用,对于我们今天创作当代的诗歌,不管是朦胧诗还是第二次浪潮,也同样是会有帮助的。
  好,现在我们就来看这一首词。开端说:“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我刚才曾经特别提到说,写诗的时候,写词的时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的感发。像李后主的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他是写落花的,写得多么直接,一开头就使你感动了。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是“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多么直接,带着强大的感染力。有一类的作品是这样的。但是王沂孙的这一类词是从周邦彦发展出来的,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就是我多次说明的,你不能用裁判女排的规则来裁判男子的足球。因为他有另外一种规则,这是经过思力的安排来写的词,所以你念了,没有直接的感动,很多人说这写的是什么呀?什么“孤峤蟠烟,层涛蜕月”,什么“骊宫夜采铅水”,我念了一点都不感动嘛!因为你还没有想呢?由于他是经过了思索而写的,我们读的时候就一定要经过思索才能欣赏。人家从这条路走出来的,你一定要从这条路走进去,才能登堂人室。他走的是这条路,你南辕北辙,老走另一条路,所以你老走不到他的家里去。他用思索写的,怎么写的?其实你要懂得了,就知道他写的艺术手法是极高的。现在他写的是什么?
  “孤峤蟠烟”,这是龙涎香的产地。他不是要写龙涎香吗?龙涎香是从哪里出产的?是从海上搜集来的。中国就是这个地方不太科学化。他说这是龙,其实不是龙,科学的说法,是抹香鲸。所以是从海上采来的。“孤峤”,就是海上的一个孤岛,而在海上的孤岛上,常常有“蟠烟”。“孤峤蟠烟”,你一定要慢慢体会他的好处,说是产龙涎香的地方,你会看见海上有一个地方常常有云雾环绕。那是为什么呢?从科学上解释,抹香鲸这种鲸鱼,它身体上有一个孔,在它头顶的背后,可以喷水。它的水喷出来,喷的水柱很高再散开,所以常有云雾的样子,这是非常科学化的。龙涎香的产地是哪里?是远海的孤岛,而且上面常常有云雾缭绕的所在,所以是“孤峤蟠烟”。好,你现在就要注意到他用字的好处了。
  有的时候,我读我们当代的诗歌,觉得有些年轻的诗人,写得很好,有很好的感觉,有很好的内容,可是我有时读起来就会觉得,偶然他会用了几个字,很生硬,很杈枒,很不合适,就是因为他对于文字的选择和掌握运用的能力还有所不足。有人常常跟我说,我要学作诗、作词。我说,很好,这是好的事情。可是我说了,你要想盖一所房子,你要先有建筑的材料,你没有建筑的材料,你只有这三两个字,这你就不能写出更好的、更精美的作品。我们已经讲过,语言学中有语序轴,有联想轴,而根据语言学家的说法,你一句话说出来,造成它的效果和作用的,有两点最重要,一个就是你的选择,一个就是你的组织。是这两种能力,
你的选择能力和你的组织能力。但是要做到选择,你一定要有很多的东西,才能选择,只这么一个,你怎么能够选择?所以选择是很重要的。
  同样是写龙涎香,如果我把当时跟王沂孙同时结社集会的别人写的龙涎香拿出来一比较,你就知道王沂孙是写得最好的。我们都知道龙涎香的产地是在海岛上,常常有云雾笼罩。怎么写?王沂孙说是“孤峤蟠姻”。蟠是萦回、曲折盘旋的样子。本来写这种情况,一般常用的、带着说明性的字,你可以用一个“萦”字,是“萦绕”的意思,说上面常常有云雾萦绕着,这不是很好吗?可是西方的语言学家、符号学家也说了,你的语言作为一个符号,除了给读者一个认知的意义、理性上的意义以外,作为一个诗人,更重要的是要使你的文字带着形象化的能使人直接感受的力量,所以,“蟠”字就更好了。“蟠”是什么?我们说,南京是龙蟠虎踞的石头城。南京不是我们号称龙蟠虎踞的石头城吗?想到龙,所以用一个蟠字。你要写的是龙涎香,所以就用一个“蟠”字。那个蟠字用得非常好,是跟龙涎香的“龙”的联想一致的。所以说“孤峤蟠烟”的“蟠”字用得很好,使我们对于它的主题,所写的这个龙更有了一种联想。“孤峤蟠烟”这是地点,是采这个龙涎香的地点。
  “层涛蜕月”,这是去采龙涎香的时间,是说去采龙涎香的人都是趁着夜晚涨潮时去采的。所以他所写的都是符合科学的、写实的,可是他都用艺术的想像来写。你想他所用的“层涛蜕月”,写得多么好。刚才的“蟠”字是个有“虫”字边的字,“层涛蜕月”的“蜕”字呢,又是一个有“虫”字边的字。怎么样的“层涛蜕月”?你看人们画的水的波浪都是有如鳞的水纹的,那么这样的一个一个涌起细碎的水的波纹,就跟龙身上所长的鳞甲相似,龙身上不是有一片一片的龙鳞吗?跟鱼鳞差不多的,跟这个很像。而这个“蜕”呢?就是与这个龙之类的联想有关的,龙有时要把这个长着鳞片的皮蜕下来,正如鳞波的层层蜕退,而月光照在这正如鳞的水波中,所以用“蜕”字。“层涛蜕月”写得多好!所以我说,如果写现代的当代的诗歌的人,学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一定对你的修辞有帮助。月亮的倒影,照在海上,而在这个波纹的动荡之间,就好像是鱼龙的鳞向后一蜕,这月亮就出来一下,再过去一蜕,这个月亮又出来一下。你看“层涛蜕月”写得多么生动,多么真切!“层涛蜕月”写得非常好!那个月亮在波浪之间的倒影,像从这个鳞甲之中蜕退出来,一下一下地露出来。那个想像的联想多么丰富,而且是多么切合他所写的主题。“孤峤蟠烟,层涛蜕月”,这两句是对偶的。“孤峤”是形容词、名词,“层涛”也是形容词、名词;“蟠烟”是动词、名词,“蜕月”也是动词、名词。两个平行的句子,这是中国语言文字的妙用。因为这是中国所特有的,我们是单形体、单音节,所以我们才特别有所谓的对偶的形式产生,就是说天生来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字有一种喜欢把它对起来的一种特质。这种文字的美,声调的美,就在它这种语言的对偶之中表现出来了。假如我们画一张图解,是“孤娇蟠烟、层涛蜕月”,这是一对,并排的,而下面的“骊官夜采铅水”是一个单句。后边呢,“汛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又是两个骈偶的句子,一个单句。两个骈一个散,再两个骈一个散,它那种变化是非常美的,是中国文字的一个最精美的形式上的表现。我们说“孤峤蟠烟”是产香的地点,“层涛蜕月”是写去采香的时间,可是你就这么说了,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要采龙涎香呢?所以后面的单句就是一个说明,是“骊宫夜采铅水”,骊,就是骊龙,“骊”字从“马”,本来是说马的,黑颜色叫做骊,指黑色的马。有一种龙,相传是黑色的龙,叫做骊龙。而我们说,骊龙,它的颈下有一个珠,说“探骊得珠”,说你探手到骊龙的颈下,会得到它那个藏珠,这是传说。总而言之,是有一种龙,叫做骊龙,这个“骊宫”,当然就是龙宫,想像中就是产龙涎香动物所住的地方。而他们来采香的人都是在黑夜来,是“骊宫夜采”。他们乘夜晚到龙宫来采龙涎香,而他不说采的是龙涎香,是“骊宫夜采铅水”,这就有了更妙的作用了。刚才我说了,因为抹香鲸的这种分泌物,它不是普通的水,普通的水一蒸发,那就没有了,而所谓“龙涎”,他就是抹香鲸的分泌物里边蕴藏着某一种物质,所以才能够在被晒干了以后,留下了一层白色的、坚硬的、透明的物体,它是含有这种物质的,所以说是铅水。这个也是科学的,含有一种近于矿物质的成分,所以说铅水。而且铅,我们说铅粉、粉白。刚才我不是说语言要有联想轴吗?铅水使你联想到,这个结晶体是白色的。而且不止如此,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语言文字带着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的联想,这才是重要的。铅水就有一个历史文化的背景了。唐朝李贺的诗,有一首叫《金铜仙人辞汉歌》,其中有一句是“忆君清泪如铅水’”。什么是《金铜仙人辞汉歌》呢?金铜仙人,是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想长生不死,就在他的宫中做了一个铜柱,铜柱上做了一个铜人,是所谓金铜仙人。这个铜人的手中托着一个铜盘,而这个盘是承接天上露水的。据说用这么好几丈高铜柱上的铜人的铜盘里边的露水,和了药吃下去,可以长生不死。汉武帝当然是死了,但是这个金铜仙人还存在。汉朝灭亡了,东汉在汉献帝时被篡夺了,曹丕做了皇帝。曹魏的人就把这个汉朝长安宫中的金铜仙人推倒迁走了。于是李贺就把这一段的历史故事写了一首诗,叫《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就是借着这首诗,讽刺了当时唐朝的一些君主、达官贵人,一些兴建自己的宫殿、劳民伤财的人。汉武帝如何?金铜仙人不是被迁走了吗?所以他就在这首诗中写了这样的一句诗,说当金铜仙人被推倒了移走的时候,金铜仙人就流下泪来。“忆君清泪如铅水”,传说金铜仙人流下泪来,是因为怀念他过去的君主。“忆君清泪如铅水”,是说他们的泪水这样沉痛,如同铅水一样。这铅水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中,就有一种暗示国家败亡的意思了。这是王沂孙在南宋灭亡了的那个时代写词时候的联想,这是“骊宫夜采铅水。”
  下面“汛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是说采龙涎香的人乘坐的是什么呢?他们是“乘槎”,“槎”就是古代的一种用木排编在一起,很多的木头编在一起,浮在水上的,这就是浮搓。那些采龙涎香的人乘坐的是浮搓,是“汛远槎风”。这个“汛”,我们书上写的是“言”字边的这个“讯”字,版本不同,原当作“水”字边的这个“汛”,这两个字可以互相通用。“汛远槎风”,是说乘着风坐着浮槎,乘着潮汛。不是说当潮水涨,他们就去采龙涎香吗?所以随着潮来潮退,随着海上的风吹,那个浮槎到那么远,把这个香料的原料采回来。而采回来以后,这种原料的龙涎,就离开他自己的产地很遥远了。他要是怀念故地,想知道他自己原来产地的消息,那海风吹到的“孤峤”,那个音信是这样的遥远,是“汛远槎风”。所以是潮汛的“汛”字,但却也有音讯的“讯”字的意思。它离开他的故乡,离开他的产地,被人家采集了,再回想那海上的“孤峤”,那音信是如此的遥远,随着潮落潮生,随着海上的风吹,那么遥远了。“汛远槎风”。当它怀念海上的时候,就“梦深薇露”,这是王沂孙的特色,就是他把所写的物能够比作一个人,写得极为有情。“梦深薇露”是说他怀念过去的生活,有着这么多的魂牵梦想,有很深幽的一个梦。而这个梦是伴随着什么呢?是那么香的一个梦,是陪伴着蔷薇露的梦。蔷薇露是一种香水,是伴着蔷薇露的香气的一种梦,这是多么浪漫多情的梦。但为什么说陪伴着蔷薇露呢?这是咏物词的特色。咏物词,你一定要写得贴切。你要写龙涎香,我们刚才说南宋陈敬写的《香谱》说,龙涎香的制作,是要在里边混合上蔷薇露的。既切合所咏的物的主题,也有拟人的情思,所以说“梦深薇露”。而做出来的香是什么样子?中国古人做出来的香有一种是所谓心字的香,所以说“化作断魂心字”。我们的蚊香都是盘起来的,都是回旋的;古人是做成一个篆体的心字的样子,所以说“化作断魂心字”。龙涎香就被制成这样一个形状了。
  后边它接下来写“红瓷候火,还乍洪冰环玉指”。这个香做好了,要放在一个红瓷坛子里,用火来烤它。“红瓷候火”的“候火”,是写烤制龙涎香的火候。等到把香焙烤出来,打开一看是什么样的香,根据宋朝的《香谱》所记载的,那些香有时是做成一条一条的,像手指的形状,也有的时候是做成圆形的,是一个环的形状,所以说是“冰环玉指”。瓷坛中的龙涎香做好了,一打开就看见这些形状的香,“还乍识冰环玉指”。这当然是词人要把这个龙涎香写得很美,说圆形的是像一个晶莹皎洁的“冰环”,因为它是透明的;而白色的直形的则像是女子洁白的手指,所以是“玉指”。以上所写,是从龙涎香的采集到制作到出现的一个过程。而且,“还乍识冰环玉指”这句话还可以有另外的一层意思。一方面可以是写这个香,就是龙涎香的形状。王沂孙这里很妙的,就是现在他已经把人结合进来了。使这句的另一方面也可以指焚香的女子,是添香的那个女子,李用她的手指把这个龙涎香放在香炉之中熏烧。所以那“冰环玉指”就不只是香的形状,同时也是那女子的焚香的手指了,因此它就有了一种多义的效果。“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这香就开始焚烧了。从采香到制作,然后到焚烧。下面就写焚烧起来的情况,是“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一缕萦帘翠影”,那是写实。所以你一定要真正懂得龙涎香,根据陈敬的《香谱》记载说,龙涎香焚烧起来,它香烟的颜色,是“翠烟浮空”。说它是“翠烟”,是蓝绿色的香烟浮在空中。不但是蓝绿色的香烟浮在空中,根据《香谱》的说法,这个“翠烟浮空”之后,就盘旋而上,而且“结而不散”。这个香的特色跟别的香不同,就是它浮在空中盘结成一团而不散开,所以在《香谱》上就又说了,最好是在“密室无风处”,不要把门、窗打开,不要叫风把香烟吹散,要让香烟盘旋在空中,那就不但有香气,而且形象上也是非常美的。所以他一方面写实,说这个香烟开始燃烧了,是“一缕萦帘翠影”了。这个帘子是垂下来的,在帘子的前面你可以看到“萦帘”,是萦回的旋转的,是盘结的翠影,是翠色的烟影,“缕萦帘翠影”。可是他后面的一句就更妙了,这就是王沂孙的咏物词跟别人的词不同的一点。咏物的词有两种,一种是用思力来安排的,一种是用感觉来兴发感动的。而王沂孙的词一方面可以说具有
深思,一方面也有锐感。我们看到他思力的安排,也看到他锐感的联想。他说“一缕萦帘翠影”,依稀,仿佛,好像这个香虽然已经被焚烧了,虽然形状跟原来完全不同了,被磨碾、制作了,可是他原来的故乡,原来海上产它的“孤峤蟠烟”,它没有忘记。就算它现在化作“断魂”的“心字”’了,经过焚烧以后,它的香烟成为了“一缕萦帘翠影”,幻化出来的,也仍是“依稀海天云气”,仿佛仍然是当年它在海上的时候那个云雾盘结的形状,表现了对于故乡,对于它自己产地的不能忘怀。这是王沂孙的深思跟他锐感的那种感受能力相结合的成就。
  后面就从这个香过渡到人了:“几回殢娇半醉,剪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这就由物到人了,是王沂孙自己回忆怀念他自己当年焚香的情景。你要注意他的修辞,每一个字都是有他的效果和作用的。词的好坏,就是看你每个字的效果和作用。“几回”两个字,这样寻常,有什么效果和作用呢?“几回”者,是不只一回的意思。而凡是说不只一回的意思,都是回忆之辞,都是回想从前的话。是从前,想当年。我“几回娇半醉”,什么叫做“娇半醉”?这个“”字的意思,是女子的一种娇慵的样子。曾经有一个他所爱的女子,那个女子就“娇”,就这么娇慵的姿态。他跟那个女子在一起饮酒,微醺半醉,她带着半醉的娇姿、“几回娇半醉,剪春灯夜寒花碎。”这个女子剪灯,是春天的日子,早春,天气还冷,“剪春灯夜寒花碎”,那是寒冷的夜晚,而花是碎。刚才我们不是在讲修辞,讲什么语序轴了,联想轴了,讲它的句法的组织结构安排。他本来说的是在一个寒夜,这个女子剪灯。而这个“花碎”呢?是灯花的细碎,是剪下来的带着燃烧的余烬的火星,一闪一闪的。剪下的那个细碎的火花,就飞落下来,像王维诗所写的“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渣”,说的是那个灯花剪下来,落下来,一点一点的小的细碎的火星。他说“几回娇半醉,剪春灯夜寒花碎”。本来这个花应该跟着灯的,而他没有这样写。他写夜,有了一个“寒”字;写花,用了一个“碎”字的形容词,剪春灯,是做一种事情的动作。剪春灯的背景的情景,是夜的寒,花的碎。这就把那种寒冷,那种幽微的感觉写出来了。这也是王沂孙的特别的好处。他说“剪春灯夜寒花碎”。
  好,现在我就要问了,你本来是写的龙涎香,现在你写人,写你过去所爱的女子,写这女子的娇姿,写女子的饮酒,与女子剪灯花,与龙诞香何干?他后边说了:“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他说更好的是我的故国、我的故园,没有亡国以前的生活。是在故溪,是春天还下着雪的时候:“更好故溪飞雪”,那个时候我们的门窗是深闭起来的,是“小窗深闭”。现在你就知道,他所写的不是人,他在回忆之中,写的都是龙涎香,他不过是用人事作陪衬,陪衬他以前焚香的情景。是在这样的场合,有一个女子娇半醉,剪春灯,焚着香,而且是门窗都关闭的,所以才能欣赏那个龙涎香的特色,是一缕浮空不散的“依稀海天云气”的翠烟。“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这是从“几回”两个字作为领字写下来的,词里面有一个带领的字,领起一段。王沂孙用“几回”两个字就领起了下面一大段。“几回”表现的是回忆。“几回”什么?“几回”的“娇半醉”,“几回”的“剪春灯夜寒花碎”,“几回”的“故溪飞雪”,“几回”的“小窗深闭”,都在那“几回”两个字的贯串之中。而且“故溪飞雪,小窗深闭”也是切合龙涎香特质的。因为龙涎香的焚烧是要在门窗关闭的密室中才好,这是《香谱》记载的。以上一大段是写当年焚香的情事,后边就转到现在了。
  “荀令如今顿老”,这是个急剧跌宕的转折,用一个“顿”字,一个表示突然的“顿”,是突然的间出现的,是突然的转变。“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尊前旧风味”,他是说他自己国破家亡了,而自己也年龄老大了。为什么要说荀令呢?因为三国时代,有一个人叫荀
,他做官曾做到尚书令,所以人称他荀令。这个荀令喜欢薰香。他是个男子,不是个女子,但喜欢薰香,所以《三国志》上荀的传记中记载着说,他要是去拜访一个朋友,坐在人家的帐幕之中,他走了以后三天,香气都不散。此事在历史上是这么记载的。李商隐有两句诗说:“桥南荀令过,十里迭衣香。”这个荀令是喜欢蕙香的,王沂孙就用荀令自喻,用荀令来说是为切合着薰香。听以说:“荀令如今顿老,忘却梅前旧风味。”而今国破家亡,年龄老大。“荀令如今顿老”,是跟刚才那个“娇半醉”做一个对比。“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尊前旧风味”,于是我就完全忘却了。“总记却”,我完全不记得了。我当年在尊前,跟那个女子饮酒的酒樽之前,那个“剪春灯夜寒花碎”的那种风味,那种情调再也没有了。所以说:“总忘却尊前旧风味”。“漫惜余薰”,“谩”是徒然,我徒然的爱惜这一点残余在我衣服上的香气。“漫惜余薰,空篝素被。”篝就是薰香的竹笼,所以这个字从“竹”字头。古人不是喜欢薰香吗?像荀令荀彧,喜欢薰香。用一个竹笼,里面放一个薰香的香炉,把你的衣服和被子都罩在竹笼上,于是你的衣服跟被子就是香的了。他说“谩惜余薰,空篝素被”。现在只剩一个竹笼了,这个竹笼里是空的,里面的薰香没有了,我的那个素白的被是不再有新的薰香了,只剩下旧的余香。“谩惜余薰”,我徒然地珍惜爱惜我过去的一份美好的回忆。但是现在我是一无所有了,只剩下一个空的竹笼,已经再也没有薰香,我的素被只留下过去的一点香气而已了。这是写他对于过去生活的怀念,也是他对于自己故国的怀念。
  我们常常说咏物词要有寄托,如果我们结合着他生活的历史背景来看,这里面有几个地方是要点明的。因为这是个系列讲座,有一些关于词的欣赏问题,我在这里一定要把它说明白。近代有个词学家叫詹安泰写过一篇论文叫《寄托》。寄托的意义是说,你的词表面上是写一件事情,可是深一层中另有寄托在里面,有托意在里边,假托这个物来表现的,有你另一层的情意。关于这一种词,怎么来解释?一首小词里,有寄托还是没有,应该怎样判别?我以前也写过一篇论文《论常州词派的比兴寄托之说》,提出要判断一首小词里有无比兴和寄托的意思,有几种判断方法。好像我们辽宁师范大学还安排着我有一次讲座,我在那次的讲话要做一个整体的结论,要把从唐五代一直到南宋最后的结尾,把整个词的欣赏作一个总体的结论,要把它完成一个系统。现在我要讲一讲,是为我们的结论作一个准备。因为词在中国所有的各式文学体式之中,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学体式。我们中国的文学体式,有散文、有诗歌、而我们中国的文学传统一向说,文是要载道的,诗是要言志的,我们一贯的文学批评是重视道德、伦理上的意义和价值的。所以西方人一说起来都批评我们文学的这个理论,说我们常用道德伦理的价值取代文学艺术的价值,说这是重点的误置。对于文学作品,我们应该把批评重点放在文学艺术的成就上,而我们中国的传统,只喜欢从道德伦理的价值来作衡量,这是把重点放错了地方,这是不对的。文老说载道,诗老说言志,可是现在我们中国就有一种文体在它产生的时候就完全没有道德、伦理的意识在里边的,那就是词。为什么叫做词呢?词本来就是歌词的意思,是在歌筵酒席之间交给美丽的女孩子去歌唱的歌词,本来没有道德和伦理的价值。可是很奇怪的一点,就是当写爱情和美女的歌词出现了以后,就慢慢地开始有了道德伦理的意义和价值了。词本来是突破了我们的“载道”和“言志”的伦理跟道德的规范的一种文学体式,可是怎么又逐渐有了伦理道德的意义了呢?这个转变是非常道得注意的一件事情。怎么来判断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在以前讲了温庭筠的“懒起画蛾眉”,蛾眉在语言文学里面成为一个语言的符号,就想到屈原在《离骚》中所写的“蛾眉”,就有了寄托的意思了。可是温庭筠写“懒起画蛾眉”时有屈原的意思吗?不见得有。温庭筠所写的很可能就是一个美丽的女子,起床画眉。可是张惠言说它有,说有寄托,这是一种牵强附会。我在一开始就讲了,张惠言的解说,是一种联想的作用,是读者的联想。西方讲了美学的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论,重视读者的联想。张惠言从蛾眉想到楚辞,就认为温庭筠也有这种意思。温庭筠不见得有这种意思,而他为什么用蛾眉?就因温庭笃是在中国文化传统之中长大的,他一说美女就想到蛾眉,而且我以前也还证明过温庭筠写的虽然是美女,但温在他的生活经历中,他确实在政治上是很不得意的,所以,他在无心之中,无意之中,流露出来了。他写一个美女的寂寞,得不到人的欣赏,而在无心之中,把他自己在政治上不能得到欣赏的寂寞流露出来了。张惠言认为他是有托意,这是作者不必有这个意思,而读者居然有了这样的联想了。后来的作者,像晏殊、欧阳修的词,是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流露在其中的。其后到了辛弃疾这个英雄豪杰的词人,从北方的沦陷区来到南方,他一生一世的志意是要恢复他自己的故乡,收复故国的失地。他曾经写了咏梅花的一首词,也是一首咏物的词,说这个梅花是“溪奁照梳掠”。他说这个梅花面照一条小溪。奁,是古代女子化妆的镜奁,妆奁,一个小盒子,一打开有一个镜子,那是镜奁。他说这个溪水就像一面镜子,溪奁,就照着这一树梅花梳掠。她在梳妆、在打扮,这个梅花从它的含苞到它的开绽,到它的怒放盛开,然后他就写,这个梅花就盛开了。当她对着溪水梳妆打扮好了,辛弃疾说这个梅花“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春天的花开得很多,有桃花、杏花、李花、梨花,很多花,他说当梅花一开放,当她梳妆打扮好,“溪奁照梳掠”,“倚东风”,就在春风吹拂之中,“一笑嫣然”,这是梅花的绽放。梅花的花朵一开,像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开颜一笑,“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它转头一回顾之间,所有的花,都在梅花的美丽、梅花的品格之中,因为羞惭而零落了,所以是“转盼万花羞落”。他后面就说了“寂寞”,说这个梅花是寂寞的。他说是“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池阁”。他想到了自己的故园,他说那“寂寞,家山何在”?我记得“雪后”的“园林”,梅花开放在水边的池阁之畔,而现在是“寂寞,家山何在”?那“雪后”的“园林”,那“水边”的“池阁”。这里边他不只写了由于梅花而引起的回忆和怀念,而且还蕴藏着有关于梅花的典故。因为林和靖所写的“梅花诗”里有“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两句。不过这些出处、典故你不知道也没有关系,你从表面上同样会有感动和兴发的。他说“寂宽,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池阁”,那“瑶池旧约”。意思是我曾经想要回到故乡去,把我山东故国的土地收复。“瑶池旧约”,旧时的约言,它是那么美好,好像是瑶池神仙的约言。可是我现在已经流落在南方了,“鲜鸿更仗谁托?卜,'L鳞”是鱼;“鸿”是鸿雁。中国古代说鱼可以传书,鸟也可以传书。我怀念我的故乡故国。这里的“我”指梅花。我要寄一封信回去,但是那“鳞鸿更仗谁托?”我凭着谁,托付给谁?他后边又说了,“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他说那粉蝶儿只懂得在桃花和柳叶中飞舞,只知道欣赏那庸俗的桃花和柳树,而梅花开放的时候蝴蝶却没有来。“开遍南枝未觉”,向南的梅花树枝完全都开了,而那蝴蝶儿却一点也不认识,“只解寻桃觅柳”。他写的是梅花,但是他借梅花所表现的却是他自己来到南京志意未酬的悲慨,是他的没有被真正任用的悲哀,是他的没有实现收复失地壮志的悲哀。所以作者在写词的时候,总是不知不觉地就把自己写进去了。这种情况,有的像辛弃疾是自然的感发,有的像王沂孙是思索的安排。王沂孙用了很多思索,用了很多思想。他的词是经过安排而写出来的。这种安排的写法跟感发的写法不同。感发的写法,一读就能感觉到。“寂寞,家山何在?”一读就会感觉到,这是辛弃疾对于自己的故乡故国的怀念。一读“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是说南宋朝廷不认识他辛弃疾的才干和收复失地的志意。这里,他不用思想,因为作者是以他的直接感发写的,读者也就会自然地得到这种直接的感发。可是,如果是安排着来写的呢?我们就要用思想去想了。所以像王沂孙这首词,你就要结合着他当时的时代和他所用的典故来想一想了。他的“骊宫夜采铅水”,用的是关于龙的典故。在中国,龙一向是属于语码性质的,就是语言学里所说的,它是一个语言的符码。一说到龙,人们就会想到朝廷,想到君主。“骊宫夜采铅水”,从骊宫里把铅水采出来。如果结合着历史背景来看,这一句很可能指南宋亡国之后,那些君主的尸体被人倒悬在树上,把肚子里面的水银都控出来的那一段历史故事。这里就有一种结合,一种思想上的联想。他后边又说了:“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南宋最后的灭亡地点是海上的崖山,所以这龙涎香所怀念的那海上的“孤峤”,那“孤峤蟠烟”,那焚烧的香的“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也就很可能是指南宋的最后灭亡,就是崖山的灭亡。它隐约之中就有了一些符码的暗示,引起读者的某种联想。这种联想是用文字的符码来进行的,这是张惠言的联想方式。看到“蛾眉”就想到屈原的“蛾眉”,看到“骊宫”就联想到宫廷。这是一种联想的方式。还有一种,它不是用思想安排的,不是从语言符号学的符码方面联想,而是从直接的感动来联想,像辛弃疾就是这种感发的方式。王沂孙的词属于前一种的性质。“骊宫夜采铅水”,使你联想到南宋陵墓被发掘,帝王尸骨被倒垂下来,沥取水银的事。龙,使你联想到朝廷,“依稀海天云气”,使你联想到崖山的败亡。至于别的词句说的是什么?那“几回娇半醉,剪春灯夜寒风碎”的美女是什么寄托?这就很难指出了,只能说那是王沂孙对自己过去的美好生活的回忆,不见得也不必要每一句话都能够指出来他有一种忠爱的托意。詹安泰写了一篇论寄托的文章,他说:“夫必借物言志,其不敢明言之隐衷可知也。”你如果要借一个物-鸟兽草木来表现你的情意,你就一定会是深隐、晦涩,读者就不能直接感发,因为你不是从直接感发写的,你是用思想和语码写的,所以咏物的词经常显得晦涩。你责备王沂孙作品的晦涩,因为你不懂中国咏物作品的传统原是从荀卿咏物的赋开始的,这就是“荀结隐语”。这是咏物作品的特色,一定会有隐晦的结果。它的隐晦的原因有很多外在因素,其主要因素即是政治上的压迫。所以我讲了曹子建的《吁嗟篇》,讲了“转蓬”。像这些作品的隐晦的原因即是曹子建遭受了政治上的压迫。王沂孙就更不用说了,亡国了。你说我怀念祖国,而不喜欢敌人的控制,你敢这样说吗?这正是王沂孙咏物词特别具有隐语性质的缘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何说宋词是最高级的文学,这首词堪比《荒原》,兼谈秒学轻与重
中英文、书法,宋词三百首【王沂孙《天香》】
王沂孙《天香·龙涎香(孤峤蟠烟)》
王沂孙词
王沂孙: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
观宋填词188|王沂孙填词,被赞前比曹植杜甫,后比姜夔周邦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