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09《诗词世界》第4期 论坛园地

关承全
诗词浅说

诗词是诗人用心与外物感触经过灵思的瞬间复合后用语言(文字)巧妙组合写(记录)下的篇章。诗是最精妙的观感表现于最精妙的语言(朱光潜语)。只有观感和语言(文字)巧妙结合才能作出好诗来。好诗均能让别人读懂并产生心灵的共鸣;好诗人们必能品出其韵味,观感到其意象,心悟到其道理。古体诗(包括格律诗)原本是灵动的,相对固定的格式只是人为的总结归纳而形成的一种大体模式,并非诗的原本。固定格式(平仄、声韵、对仗)只是为了强化诗篇的节奏,使诗在吟咏时产生音乐感,进而更好地传情表意;或许还是为了古代科举评定试帖标准的需要。古代众举人上京考进士要吟诗作赋,作试帖诗若不合格,纵使作出绝佳妙诗亦必被判弃卷(从隋唐至元末科试都考诗赋,明朝后科举以文代诗,考试以考八股文为主,明后格律诗的衰微可能与此有关系;亦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诗的兴衰与上流的喜恶有关)。诗人作诗如果只图及格,那么他永远不能达高分;不能达高分的原因恰恰就在于作者不能逾越那“排”人为设定的“格栏”,一味为了进“仕”而作诗,不懂(大多是不愿)变通,僵化了自己的“灵思妙想”所致。
中华诗词是个大家庭,它包括诗经(风、雅、颂)、楚辞、乐府、歌行、古诗、唐诗、宋词、元曲、明歌和传统新诗。中华诗词的源头是民歌,格律诗只是中华诗词中较严格的一种体式,并非中华诗词的终极体式。诗词的优劣不在于格律符合与否,而应从诗词的内容、遣词造句、意境和韵味的高低浓淡间品出。我们在品评诗词时不能粗浅地说《诗经》不如《楚词》,《楚辞》不如《唐诗》和《宋词》;也不能说《元曲》和《明歌》就不如《唐诗》和《宋词》;我们只能说各时期的诗体和诗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见仁见智,难有定论,难分高下。大家品评中华诗词应该抛却私心,摈弃门户,以包容的心态进行具体的辩证的评说,绝不应武断、固执己见。从前人研究唐诗宋词的论著中可得知,唐诗宋词中完全合乎格律的篇章非常稀少,大多数篇章或多或少都存在有出格、破格和使用非律句的情况;而且在唐人诗作中乐府、古诗里的诗句由于比较自由灵动,吟诵这些诗篇感觉总比吟诵律诗、绝句更悦耳动听,其节奏更能显出抑扬顿挫。因此,本人认为作诗词不可不守格律。作诗词最可取的原则我认为应是:在人为中求天然,在束缚中求自由,在整齐中求变化,在沿袭中求创新,即应以“随心所欲,不逾矩”来作诗词为妙。其实中华诗词在每个朝代诗人们都在根据本朝代的特点,对诗词进行着创新,如魏晋六朝诗词到了唐代,唐代诗人将其创新为《唐诗》;《唐诗》到了宋代,宋代诗人将其创新为《宋词》;同理,元代诗人在《宋诗》的基础上创作出《元曲》,明代诗人又在《元曲》的基础上创作《明歌》。中华诗词到了明未清后人们的主流兴趣以创作小说为主,诗词虽然有乾隆皇帝的带领也没有将诗词的创作热情提升起来。清末民国时期古老的中华诗词在新文化运动的打压下,几乎遭到了灭顶之灾,幸好还有一批革命大家喜爱创作诗词,才使中华诗词得以生存下来;此后一段时期中华诗词沦落民间,然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华诗词以星火燎原之势迅猛发展,到如今中华诗词在众多诗词人的努力推动、创作下,使中华诗词更加光彩照人。中华诗词的创作唯有在消化吸收历代各朝诗体的前提下,进行大胆的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真正与时俱进,才会突显中华诗词强大的生命力!中华诗词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吐芬芳、各显其能。可以断言,中华诗词能够百花齐放之时,就是中华诗词腾飞光大之日!
“诗,可兴——抒发志气;可观--透析事理;可群——交流情感;可怨——发点牢骚;近可事父——尽己孝心;远可事君——精忠报国;还能多见识一些鸟兽鱼虫、花草树藤。”(见《论语·阳货》)。诗,无定法亦无定式,可长可短,可显可隐,可歌可泣,可俗可雅,可情可理、可风花雪月,可鼓角筝鸣,可抒情可叙事可有韵可不韵,但一定要有诗味、有意境、有真情,有道理。诗贵创新,诗更贵于突显个性和独特风格;总而言之,诗无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晋如曰(十八)| 凡观千剑而后识器,凡操千曲而后晓声
《青岛诗刊》发刊词
唐诗宋词元曲都比不上的诗词
刍议格律诗词(曲)
推荐|'唐诗宋词元曲'
诗词曲博大精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