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要眇宜修言幽微 协音合律定抑扬——浅说宋词
userphoto

2017.10.26 江苏

关注

要眇宜修言幽微 协音合律定抑扬
——浅说宋词

  词是隋唐时期兴起的一种文学样式。经过唐、五代长期的发展,至宋达到了颠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与唐诗、元曲并称,是中国文学园地里又一株绚丽的奇葩。
  作为一种文体,属于广义的诗类,它与诗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就其形成来说,词是在近体诗的基础上为适应配乐歌唱而形成的一种新诗体。张炎在《词源》中说:“古之乐章、乐府、乐歌、乐曲皆出于雅正。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至唐人则有《尊前》、《花间集》”。唐代近体诗,特别是绝句,常被用来谱乐演唱,所配乐曲是西域的宴乐,因而五言或七言诗句很难配乐,配乐者为了谱上乐,就把近体诗诗句增减一两字,因而形成了长短句。关于词的形成,江森在《词综序》中也论及说:“自有诗而长短句寓焉。南风之操、五子之歌是已。周之颂三十一篇,长短句居十八……谓词之起源乎。自古诗变为近体,而五七言绝句传于伶官乐部,长短句无所依,则不得不更为词。”由此可见,词和诗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严格说来词终究不是诗,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第一,词更擅长抒情。文学作品一般离不开情、事、理三个方面。但文各有体,不同文体又各有特点所长。散文更长于说理叙事,诗歌长于抒情,而词则比诗更擅长抒情。词在抒情方面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词擅长抒发比诗更加深微幽隐的感情。词在形式上比格律诗更自由,更易于表达感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景阔,词之言长。”“要眇宜修”是从词的体式本身来说的,“要眇”是精微美妙之意;“宜修”是恰倒好处的美,形容词有一种内在本身的美。“言长”是说词的韵味深长隽永,更适于表达感情,其在表达感情上也更加幽隐深微。如:辛弃疾的词《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和陆游的诗《书奋》,都蕴涵着壮志未酬恢复无望的积愤,都对南宋的执政者进行了批判,也都贯穿着忠愤之气,但《摸鱼儿》却在慷慨激愤之中,又寄予着哀怨悱恻、细腻曲婉之情,正如梁启超所赞:“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艺蘅馆词选》)其在抒情性上确是比陆游的《书奋》高了一筹。田牧:诗阔词深。
  其次,词体现了一种阴柔美,其更偏重于抒发细柔香软的男女恋情。男女恋情是我国诗歌的传统题材之一,《诗经》开篇即是,至南北朝发展到极端,晚唐时诗词都可用来描写艳情。到了宋代,诗则主要用来言志说理,抒发庄重严肃的感情,词则主要被用来抒发男女之间悲欢离合的感情,形成了诗大词小、诗刚词柔的艺术风格上的差异。这是因为作为娱乐工具的词,主要是供歌伎演唱的,为了有亲切感,就要由我口唱我心,词的内容也就多是反映她们的情感体验的,词也就带上了女性色彩,成了一种以柔情为主的文学样式,因此,词便常常被用来抒发细柔香软的感情。《全唐五代词》所收作品,有关女性的词有近四成之多。即使那些不写女性的词,也以“婉约柔情”、“细腻含蓄”的居多。宋词承续了词的这一特点,其偏重于抒发细柔香软的男女恋情,体现了一种阴柔美。即便以豪放词著称的苏轼、辛弃疾也有大量柔性词作,其成就也不在其他婉约大家之下。如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辛弃疾的《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都写出了词人细腻的情绪体验,体现了一种阴柔美。特别是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感情缠绵悱恻,凄婉动人,更是极尽婉约的柔情之作。而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虽是豪放词,但其笔调婉转曲折,感情含蓄细腻,具有一种悲郁的美,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词的“阴柔美”的审美特征。正因为词以抒情为主,所以清代诗人张惠言说:“(词)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向感动。”
田牧:诗刚词柔。
  再次,词与抒情诗相比较,在抒情上有更大的坦率性和真实性。“诗言志”是我国诗歌的开山纲领,这在《尚书·尧典》中就有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后来,汉人对此又有更多解说,强调诗在政治和伦理道德上的教化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文学的审美作用。魏晋六朝是文学觉醒的时代,陆机在《文赋》中特别强调了情,说:“诗缘情而绮靡”。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言及“繁采寡情,味之必厌。”强调了情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这些也比较符合诗的抒情特点。至唐,诗言志抒情并行。至宋,则分道扬镳,言志以诗为主,人们常常用诗评价、抒写政治见解、品德情操等。所以,诗人写诗时往往恭而敬之,严肃以待,一点也不敢马虎,即使偶然涉及情恋之事,也是躲躲闪闪遮遮掩掩,不敢尽言心中的感思。而对起源于民间,流行于市井,作为娱乐工具的词,人们往往以游戏之笔写之,在艳情恋思上敢于直抒胸臆,将隐晦细密的感情写入词中。正如张惠言在《词选序》中说的:“……(词)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悱恻不能自言之情。”古人云:观人于揖让,不如观人于游戏。盖言游戏之中,人们往往不加掩饰,而将心中所思直接表现出来。因此说,以游戏之笔写之的词,在抒发感情上,具有更大的坦率性和真实性。田牧:诗庄词媚。
  第二,词更富有音乐性。诗和词都是和音乐相结合的,但又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使词比诗更富有音乐性。张炎在《音谱》中说:“词以协音为先,音者何?谱是也。古人按律制谱,以词定声,此正'声依永,律和声之遗意。”指出词首重音律。具体地说,词和诗在音乐性上的不同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词和诗所结合的音乐不同诗在先秦时所配音乐是雅乐,至汉魏六朝时所配的音乐是清乐,而词所配音乐是宴乐其次,它们的配乐方式不同。诗在配乐时,一般是先有诗后配乐,是以乐配诗。词则是先有乐后有词,即在现有的乐曲上依乐填词。因而,在作词时,其文、句、字、声必须符合乐曲的要求,依据曲谱的章节、节奏、旋律、节拍等进行创作。再者,词和诗与音乐结合的目的不同。虽然词和诗与音乐相结合都是为了演唱,但是诗与音乐结合进行演唱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扩大诗的“兴群怨”的教化作用。到了隋唐,以诗入乐在一定程度上已带有了娱乐性质。而词配乐演唱的目的完全是为“娱宾遣兴”。特别是北宋开国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出现了所谓“百年无事”的相对安定时期。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扩大。官僚、士大夫过着富贵享乐的生活,他们需要歌舞以佐清欢,广大的市民的文化娱乐需求也不断扩大。于是,出现了茶楼酒肆醉舞酣歌,秦楼楚馆竞作新声的局面。而原本就是“艳科”的词,由于它所富有的音乐性,恰好可以用来娱宾遣兴,所以才得以兴盛繁荣。由于词和诗与音乐结合的目的不同,也至使词比诗的音乐性更强。
  第三、词调依从于曲调。“词之作必须合律”,由于词与音乐结合时是依曲填词,因而词调对曲调有很强的依从性。所以根据曲调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词调,形成了词调在长短、分段、韵味、句法、字声等方面的特点,这一点也与诗有着显著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词有词调,每个词调都有词名,词调、词名本来就是曲调、曲名。据张炎《词源》所载,宋代曲调可分为九类,在这九类中用来作为词调的主要是令、引、近、慢四类。,又称小令,原是唐人宴席间所唱的酒令,其特点是节奏较快,一般较短字数较少(只有极个别的较长),如《如梦令》、《十六字令》、《调笑令》等等。,是在大曲或杂曲中节选下来的前奏曲或序曲,一般比令词长,最长的有114字,最短的有40个字,在宋词中以引为名的词调约有40个,如《千秋岁引》、《江城梅花引》等等。,又称近拍,它是介于慢曲和曲破之间的曲子,慢曲节奏较缓慢曲破则是大曲中最紧张最精彩的部分,是快板,节奏急促就是由慢转快的曲子,其长短字数和引词一样都是介于令词和慢词之间的,因此引词、近词又被称为中调词,宋词中用近命名的词调有二十多个,如《祝英台近》、《诉衷情近》等等。慢,即慢曲子,是与急曲相对而言,其节奏较缓,曲折悠扬,一般篇幅较长字数较多,又称长调词,如《木兰花慢》、《上林春慢》、《庆春泽慢》等等。
  2、词要分片。当然许多诗也是分段的,但是,词的分片与诗的分段是不同的。诗的段主要是依据诗歌的内容或所抒发的感情来分的,而词的分片,却是依据曲调的分段而来的。宋词乐曲的结构大部分都是分为两段令曲一般只有一段,少数慢曲也有三段、四段的。因此,宋词就有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之分。乐曲是一段的词,称为单调词或单片词;两段的称为双调词,这是宋词的最常见最基本的形式;由三段乐曲构成一个词调的称为三叠,四段的称为四叠
  3词的韵数、韵位、韵调、韵声依曲而定。前面说过,宋词乐曲的结构大部分都是分为两段,令曲一般只有一段,少数慢曲有的是三段、四段。而每段音乐又分为若干小段,古代称之为“均”。“均”是乐曲中一个相对完整的音乐单位,乐曲要在这里顿或住,而词调也就在这里断句压韵。由于曲调的“均”不同,因而不同词调压韵的韵数、韵位也就随之不同。而且,由于乐曲的旋律不同,对于词在字声方面的要求也不同,因而形成了词在韵调、韵声上的特点。如“均”的旋律是上行的,其韵位字声就要比前字字声上扬;“均”的旋律是下行的,其韵位字声就要比前字字声下挫等,否则歌唱时就会出现诸如现在歌曲演唱时的“倒字”现象。在这一点上,词与诗是有着明显的差异的。而且,由于曲调段落明显不同,词调除隔句压韵外,还出现了极其复杂的压韵情况,这里不再赘述。
  4、词的句式参差多变。虽然有些诗体的句式也有一些长短变化,但总的来说,诗的句式是比较整齐的,而且诗的句式变化是由其自身体式决定的。词的句式变化与诗的句式变化不同,它是由乐曲来决定的,亦即词的句式依曲而变。乐曲的一“均”又分为若干小节,亦即乐句,词的分句和乐句有关,其随着乐句的变化而长短参差。
  5、词在字声方面的讲究比诗复杂。前面说过,由于乐曲的旋律不同,对于词在字声方面的要求也不同,这不仅表现在词的韵调、韵声方面,它对词的总体在字声方面都提出了要求。由于词的歌唱性特点,使词在字声方面,不仅要讲究平仄,有时还讲究四声”和“阴阳”。特别的是,词有时还要分五音——唇音、齿音、舌音、口音、鼻音;还要分五声——宫、商、角、徵、羽;还要分六律等,比较严格。而且在词中特别注意辨析去声字。优秀的词作中,转折字多用“去声”。只有这样填出的词,才能按照词调唱出来,才能更适于表达和乐曲相契合的感情。在这一点上,词比诗要复杂得多。
  6、词有宫调(类似于现代音乐的分调)。宫调由七音(宫、商、角、徵、变徵、羽、变羽)和十二律吕(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组成。十二律吕各有七音,共得八十四宫调(七声音节)。由于词所配乐是宴乐,宴乐是用琵琶弹奏,而琵琶只有宫、商、角、羽四弦,四弦结合十二律吕只有48个宫调,后经淘汰,至宋代词还有28个宫调。这一点在诗中是不存在的。以上的六点,除了强调词调对曲调的依从外,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词比诗更富有音乐性。
  第四,词重起结过片。
  俗语云:万事开头难。文学作品亦然,只有头起得好,才能引人入胜,否则就会使人兴味索然,影响到全篇的艺术效果,词亦如是。前人曾对词的“起”提出了一些要求。《乐府指迷》中说:大抵起句,须切所咏之意,不可泛入闲事”又说:“咏物犹不可泛”。《蕙风词话》中也论及:“起处不宜泛写景,宜实不宜虚,须当笼罩全阙。”“作慢词,起处必须笼罩全阙。”都提出了词的开篇要开门见山,切入题意,笼罩全篇,万不可脱离主题泛泛而写。所谓“结”即“结束”。其与起句相比,难度更大,正如前人所说:词起结最难,而结犹难于起”结的好坏对整首词的艺术效果影响很大,结的好了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映带全篇,使整首词通篇生辉。结句有不同的形式,单调词只有一结,双调词有前后两结。前人对结也有要求:“凡词前后两结最为重要,前结如奔马收缰,须勒得住,尚存后面地步,有住而不住之势。后结如从流归海,要收得尽,迴环通首漂流,有尽而不尽之意”《填词杂说》中说道:“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隽,着一实语败矣”。而令、慢对结句的要求又不尽相同,此处不再论及。对“过片”的要求张炎在《词源》中说:“过片不要断了曲意,要承上接下。”《乐府指迷》中也说道:“过处多是自叙,若才高者方能发起别意,然不可太野,走了原意。”沈祥龙也论及:“……(词)前虚则后实,前实则后虚,过片乃虚实转捩处。”词对起结过片的要求也与诗有明显的不同。
  综上所述,词作为一种文体,有其自己的特点。但这都是相对而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文学体制,其风格都在不断发展演变,这是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也是时代推动的要求使然。再者,作家的创造力也是不可限量的,任何文学体裁到了天才作家的手中都会发生创变。而且,就词与音乐的关系来说,随着乐谱的失传,词与音乐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填词时,词牌和所要表达的感情之间就不再有内在的联系了。在这里,笔者仅就“宋词”的一些基本特点,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总结,以期能使人们对宋词的特点有个大概的了解,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斧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摘精华]吴熊和唐宋词通论:词的起源
宋词
【转】“词的起源”新论
17期词班第一讲 (1).doc
怎样作词——词的起源和发展
唐宋词:作为曾经的流行音乐,它具有怎样的音乐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