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713草书释读7

  713草书释读7﹝黄简讲书法﹞

  七、人体:发(髮)

  人头好几个部位都有毛,我们已经讲过“须”,“须”是面毛,这个字后来写成“鬚”。上面加了“髟”(biāo)。“髟”是一个部首,头发的“”,也属于这个部首。

  7.1.

  《说文》:“髟,长发猋猋也。”三条犬也读biāo,这里指长发飘动。

  甲骨文画出一个人,正是这个形象。小篆左边是“长”,右旁是三撇。三撇也是一个字“彡”,读shān。前面课程讲“须”字,那三撇也是毛长的意思。小篆左右两边加在一起,就是指长头发。真书中这个字用了三个笔势,分别是竖笔势、玉函势和贯鱼势。

  第一个笔势,钱是竖横,二级课程讲过,这是一个四开竖笔势,抬笔移位两次产生的结果,就是“长”字的上半部。但如果草书中全部写出来,来来回回重复路很多,通常就是将它简化为两开,一个“上”字形。其中还可以把蓝笔虚化,实笔只写竖横横;或者把红笔虚化,实笔只写竖撇横。索靖《月仪帖》“长”字上面部分,就有这两种变化。

  第二讲讲玉函势,以前说过三角形的是玉函化势。《元悌墓志》“长”字下面,这个玉函化势是放平的;欧阳询《千字文》,写玉函势是倾斜的;赵孟頫的“以”字,玉函倾斜的角度非常大。这些都属于玉函化势,基本构成没有变。智永的“长”字,他取势是上下打通,“上”字的一竖连接玉函,所以下面玉函化势一竖特别长。上面还剩下两横,那是奋笔势。

  所以玉函化势可以角度不同,也可以长短不同,如“良”字草书,皇象《急就章》取两个笔势,先写曲钩势,然后取玉函势,最后加点雁尾。智永今草也是这两个笔势,但玉函势第一竖短多了。

  7.2.

  这是“胡须”的“须”,我们已经讲过,面上的毛本来是“须”,相应的草书上也介绍过了。为什么在上面又加上“髟”,弄得这样复杂呢?

  这是因为“须”借用于必须,无须的“须”,这一来,原来的“须”就加上了“髟”,产生了“胡须”的“”,以示区别。那草书跟不跟呢?草书是否也要加上“髟”?草书不跟,很多草字来之于篆字。篆字上面没有“髟”,草字上面也不加。古代文字经常“识繁写简”,“识”是读,读用眼睛,笔画多点没问题。“”和“须”分清楚是好事,文字意义趋向精密。“写”是用手,手写简略一些比较方便。西汉《急就章》是小学生课本,讲明白点就是手写体课本,可见当时已经认识到“识繁写简”的必要。“识繁”可知文字源流和变化,“写简”以应日常书写。清代王铎写过这样一个草书“”,实在太过复杂。

  7.3.

  “髮”字西周早期金文由两部分组成:右旁是“须”,这人头上有发,脸上有毛。左边是“犬”,有一个长长的向上卷起的尾巴。小篆“发”有两个写法,一种写法就是照金文来的,右旁是头顶有毛的“首”字,左边还是犬,不一定要尾巴上加了一笔。另一种写法,上面改为“”,下面还是“犬”字多一撇。这就是后来真书“发”的来源。

  这个“犬”字加一撇是什么字呢?这是“犮(bá)”。有“犮”的字很多,如“拔”字的右旁。《说文》:“发,根也”,字义跟现在意义不一样。

  罗君惕老师《说文解字探原》说:“《说文》中'犮’上加草为'茇’,字义是草根。'’下加'犮’,字义指发根,此说最妥。”

  草书“发”,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有点模糊,可以找碑林中的关中本来对照,清楚多了。智永的真书“发”,右下角“犮”写成了“火”,这是为取势方便做的变换。但草书不写“火”,它是照小篆演变出来的,巧妙地用反圈的方法把“犬”字的点、横都包括在圆圈中;而第一笔是和上面贯鱼势第三撇共用的。如果要分笔势,左边是奋笔势加斫钩势,右旁先写了贯鱼势,然后两撇一捺飞带势。智永是真正运用笔势的高手,务必好好体会。

  八、人体:肉

  “肉”本来指鸟兽之肉,人的肉称为肌。这两个字在先秦时期,字义分得很清楚。但作为偏旁,如肌肝肺肠之类,都用“肉”。段玉裁以为:“制人体之字,用'肉’为偏旁,是亦假借也。”“肉”也是一个很大的部首,我选一些主要的字来讲。

  8.1.

  《说文解字》:“肉,胾(zì)肉,象形。”

  “胾肉”,段玉裁解释就是“切肉之大者”,切小块不算。

  看小篆“肉”字,好像猪、牛的腿肉。清代书法家写隶书,就是照着小篆隶定的,汉碑很少见“肉”字,汉简中有,跟现在正楷字写法一样,里面第一个人字形起笔高出框架。草书“肉”字,唐代李怀琳《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有,外框是上包下,钩裹化势,里面是一个飞带势。睡虎地秦简上的“肉”字,很像月亮的“月”,这种写法,后来只用于偏旁,单字不能这样写。

  8.2.

  草书肉字旁和真书不同,框架内只用一横,跟甲骨文写法一样,很典型的飞带势。篆书课程讲过,甲骨文和金文相对,它是当时的手写体。皇象《急就章》“肌”字损坏,高二适先生补了一个。赵孟《急就章》右旁用“凡”,我想是不正确的。“肌”草书两个笔势,左边是飞带势,右旁是凤翅势。

  8.3.

  “肉”部的字,很多是“肉”加一个声旁,“肌”右旁是“几”,“肝”右旁是“干”。注意“干”写起来可以是横横竖,也可以是横竖横。以横结束方便加雁尾,如赵孟《急就章》的“肝”字;这种习惯一直保留到今草,如祝枝山写的“肝”。

  8.4.

  “脾”,肉旁一个“卑”。当“卑”意义为“补充”时,读音为béi。这个字下面是手,隶书中演变为“十”;上面或说是“甲”,或说是酒器。注意只有小篆头上有一竖,金文、隶书都没有的。隶书上面演变为“田”字形,皇象草书正是这样来的。

  今草跟章草相比,往往更为简洁。智永写“卑”字形,“田”字框架只写一半。我的理解是,本来“田”字框架可以用铁围势,左折右转,但下面三笔组成竖笔势移位,又出现了左折,未免重复。所以省去一个折,那就成为《千字文》这样子。怀素《小草千字文》“卑”应该差不多。但我始终不能肯定,怀素中间有没有转一个圈。写草书要取势灵活,点画清楚,也就是大小圈都要恰到好处,要做到不大容易的。

  8.5.

  皇象《急就章》有两个“腹”,略有不同。一个右上角用瞑人势,另一个用向背势。这可以是有意为之,以示艺术化。今草如王羲之《一日一起帖》中的“腹”,写法和皇象第一个相同,这样写很常见。

  “复”字草化,上中下三部分:上面瞑人势,中间“日”以一横替代,下面是一个飞带势。裹束后,就是草书的“复”。陆机《平复帖》的“复”,右旁就是这样写的。今草“复”还可以进一步简化为“文”字形,王羲之《十七帖》就是这样的。但单字“复”不要这样写,很容易误会为“文”。

  8.6.

  “肺”的右旁,不是市长的“市”,而是“巿”(fú)。“市”以点起,“巿”以横起,中间是一竖。这两个字很相近,不要搞错了。“巿”有好几个诗意,其中一个是fèi。草书“肺”,左边是飞带势,飞带势连通右旁一横,剩下的是马桩势。

  顺便说说这个“巿”字形的草化,还有两种取势。举例来说,“师”字,隶书中右旁写为“巿”字形很多:《乙瑛碑》《曹全碑》《张迁碑》等都是。皇象章草“师”,左边上下两个“口”,省略一个,取节势;右旁曲钩势加一竖。你要这样分两个笔势当然也可以。当你回想一下,二级课程32课介绍阜耳势,就是曲钩势加上一竖,对不对?皇象这字右旁用了曲钩势加一竖,只不过一紧稍向右移位而已,可说是阜耳化势。所以,以前老辈说“师”字草书是:“一个硬耳朵,一个软耳朵”,就是这道理。智永写今草“师”,右旁取戈法化势(二级课程也讲过)。皇象是一横以后转,智永是一竖以后转,智永写法可认为是皇象写法的倒笔势。这样一来,“巿”字形多了两种取势。

  米芾有时用草书签名,“芾”字上面是竖笔势,下面转两圈半,也是一种倒笔势。

  不过“师”字用戈法来写,小心和“浅”字很像。通常在“浅”字旁加点,以示区别。“戈”本来就有点,草书中可加可不加,怀素《自叙帖》就没有加点。

  8.7.

  《说文》:“肥,多肉也。”战国金文写法,左边是肉,右旁是节耳势那个“卩”(jié)。《说文解字》解释说,右旁是“节”的古写,“卩”中多了一竖,但到真书中,右旁讹变为“巴”字形,其实还是“卪”(jié)。早期隶书是跟金文的,“卩”中没有一小竖。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肥”,框架中也没有一竖,不是“巴”,还是“卩”。草书也是这样写,从字形线条来看,右边是铁围化势。也就是说,草书“肥”由飞带势和铁围化势组成。

  8.8.

  《说文》:“肠,大小肠也。从肉,昜(yáng)声。”所以这是一个形声字,由“肉”和“昜”两部分组成。“昜”是太阳的“阳”本字,有不少字用到“昜”。如杨柳的“杨”,扬手的“扬”,右旁就是“昜”。

  “昜”比实易的“易”中间多一横,两个字很相近。草书“易”中有上下两部分,先写曲钩势,也就是上面的“日”以横替代,然后写两撇向背势。智永的写法,是标准的“易”字。而“昜”有上中下三部分,上面的“日”以一点替代,中间一横保留,下面是柳箕势。裹束时重组笔势,可见皇象所书“肠”的右旁。他其实也是先写曲钩势,只不过一横向下移位,可称之为曲钩化势,强调这一横在间,不是上面。

  今草,智永和怀素都对,右旁写的是“昜”。章草,高二适《急就章》写法和皇象一样。赵孟頫和邓文原两人都不对,写的是“易”。不过后来很流行了,简体字“肠”也是肉旁加一个“易”。

  8.9.

  如果“肉”不在左边,而是在下部,那怎么写?写法是一样的,如这个“胃”字。注意“肉”里边只有一横,或一点,用不到写两笔的。我这里提醒一下,初学草书还是用皇象《急就章》松江本好。赵孟頫、邓文源、宋克等虽然都有墨迹本《急就章》,但有不少字写法和皇象本不一样。如这“胃”字,市面上有宋克两种墨迹,“肉”的写法或用一点,或写两横,你照哪一个好?就整体取势和用笔流畅而言,宋克远未达到皇象本的水平。谢谢,今天就讲到这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草书篇)04
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草书篇)01——认识草书1
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草书篇)07——草书释读1
势来不可止,有势就一笔写完,“心,必,非”等草字笔势分析
草书的简介、分类和发展
草书:章草、今草、狂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