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我们在谈论肖申克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关于《肖申克的救赎》,可以评论的地方太多,可以挖掘的地方也太多。似乎每一个观看这部电影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当我们在谈论任何一部艺术作品时,作者总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曹雪芹的红楼梦、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但与此同时,仍然有一些作品名垂青史,而我们却不太清楚它的作者是谁,就像你不知道《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导演是谁一样,你同样不知道《肖申克的救赎》导演是谁。



这是不是有点遗憾?不,我一点也不觉得。因为正是作品的光芒掩盖了创作者本身,而对此,创作者是应该感到高兴的。毕竟,他们拍出了空前绝后的杰作。对于任何创作者而言,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对吧?


   

作为一个影迷,《肖》恐怕应该是首先看的电影之一。它没有绚烂的特效、没有血脉喷张的动作场面,更没有颠倒众生的性感美人(当然,那三幅海报确实让人浮想联翩)。那么问题来了,它究竟为何能在二十多年的岁月中经久不衰,始终为影迷津津乐道?

 

1、题材的引人入胜与内在戏剧张力


关于越狱的题材向来具备吸引观众的天然诱惑力,前有世界名著《基督山恩仇记》,后有经典美剧《越狱》。虽时代不同、载体有别,但其内核却高度一致,即:自由与复仇。而这一点,在《肖》中亦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渴望自由是人类的天性,任何一个正常人别说是被监禁二十年,就是把你关在房间两个月——肯定是没有WiFi、电视的,恐怕精神都要被折磨的死去活来。但对于肖申克的众人而言,他们早已经在高墙之内苟活多年,自由于他们而言,更多的只是头顶的那一片天空,再无其他。因此,每次有新人入狱时,他们总要打赌谁会在第一晚扛不住。与其说这是一种无聊的恶趣味,倒不如说是因为自由被长久剥夺后的病态发泄。当你整日像牲口一样被关在几平米的铁笼子里时,人生的乐趣或许只能寄托在嘲笑别人的痛苦上了。


   

尽管对于自由的追求人皆有之,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始终不忘初心。日复一日的困顿后,更多的人选择了妥协与放弃,因为他们“被体制化了”。当然,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进入肖申克都是咎由自取,在狱中反省与忏悔是每个人的本分。但我想说的是,即便生活已经把你艹的遍体鳞伤,我们的心中依然需要自由与光明,正如安迪躺在沙发上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即使他知道这样做带来的只有严厉的禁闭与殴打。一个热爱自由的心,是关不住的。


   

安迪之所以能够异于他人的活着,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杀人,自己是被冤枉的。所以他要复仇,他要一切加诸于自身的不公与苦难烟消云散。伟大领袖教育我们: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而安迪的精神就在于此。


  

而复仇为整部作品带来了强烈的戏剧张力。

   

看过朴赞郁“复仇三部曲”的影迷想必都能感受到,当主人公在历经劫难后复仇成功,作为观众的我们内心是有多么的激动。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何况自己被陷害被冤屈,内心的愤懑与仇恨早已巨浪滔天。正如《英雄本色》里小马哥说的:“我等了三年,我就是在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证明我有多了不起,我是告诉别人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拿回来!”当狱警被绳之以法,当典狱长吞枪自杀,银幕前的我们心中一定会为无法亲眼目睹这一刻的安迪感动由衷激动吧。


 

2、细腻的人物刻画与环境氛围营造


电影区别于小说或者电视剧的重要一点在于其受到时长的限制,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塑造人物就成了导演、编剧和演员们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尤其在监狱这样一个集体生活的封闭区域,对于群像的刻画,既不能蜻蜓点水贴标签亦不能用力过猛撒狗血,的确很考验导演的能力。

   

幸运的是,《肖》做到了平衡,而且相当完美。

   

首先,影片的男一号显然是由蒂姆罗宾斯饰演的安迪,然而贯穿全片的旁白却是老牌影星摩根弗里曼,聪明的避开了角色失重的问题。并且在老布出狱后情节中,导演及时的切换了视角,着力刻画了被关了一辈子的老人出狱后的凄凉晚景。当我们看到老布终究还是在旅馆中上吊自杀后,才真的明白他为什么会在得知要出去时那么激动,甚至希望通过伤人违规而留在狱中。


   

其次,对于男主角安迪的狱中死敌——典狱长,刻画的也是相当精彩。训示新犯人时的道貌岸然、收受贿赂时的贪婪嘴脸、谋杀犯人时的阴险毒辣、对待安迪时的骄横自负,无不让我们对这位肖申克的一把手恨之入骨。也正是因为这样,当我们看到东窗事发后,他畏罪自杀时,心里面才会觉得那么酣畅淋漓,简直想要大喝一声:Fuck!才能一抒胸中愤懑。

   

最后当然还是主角安迪。坦白讲,最初看电影的时候,我也像摩根老爷子一样认为这个看起来细皮嫩肉的银行家第一晚肯定会哭爹喊娘。但显然,我们都错了。似乎是最应该怂的安迪,自始至终都没有认过怂。别说第一晚没哭,就是后来被三姐妹殴打性侵时,他也从未屈服过。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并非所有的英雄都高大魁梧、杀气腾腾,也并非所有的凡人都渺小如蝼蚁、卑微似尘土。这也就是为什么《肖》一直被当做励志片的原因之一,而这一点显然要归功于蒂姆罗宾斯对于角色的成功塑造。


   

当然,人是要在环境中生活的,安迪的锲而不舍也正是在肖申克压抑阴暗的氛围中才显得如此闪耀。逼仄的囚室、冰冷的铁牢、高大的狱墙、晦暗的天空,这就是肖申克,一个进来就不应该再抱有希望的地方。即使有,它也会把你残存的信念捏的粉碎,连个渣都不剩。


 

所以当瑞德他们在安迪的帮助下,在房顶上喝着啤酒时会感到仿佛如同自由人一般。因为,高墙内的环境实在令人生不如死。


   

如果说,客观的物质环境还能勉强让人忍受的话,那么由狱警为代表构成的社会环境显然就更加不容乐观了。唯利是图的狱警、心狠手辣的典狱长、作恶多端的狱霸,让所有生活在这里的人不得不退回到原始丛林里的蛮荒时代。为什么会“体制化”,就是因为经年累月生活在这样一个非人的环境中,由不得你挑三拣四、天真烂漫。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肖》其实还表达了对于监狱制度的反思。当一个人在冰冷的监牢中生活了二三十年后,出来后的他即便已经彻底悔过,可是他的生命已经异化,他的尊严也早已荡然无存。毕竟,那是一个连尿尿都要打报告的地方。


 

3、岁月的沧海桑田与心中希望长存


安迪刚入狱时,老布的小鸟还在怀中嗷嗷待哺,墙上最初的海报还是丽塔海华丝,而他自己还是年轻气盛的青年时代。后来他越狱了,老布已经自杀多年,墙上的海报早已换成了拉寇儿薇之,而他自己也已经人到中年。影片对于时间的描绘可以说是相当精彩,瑞德的三次假释申请、安迪的三张海报都在悄无声息中告诉观众,Time is passing。


   

也正是在白驹过隙的岁月洪流中,安迪心中的希望长存看起来才是那么的弥足珍贵。越狱前夕,安迪对瑞德说,希望是个好东西。彼时的瑞德还不以为然,毕竟他比安迪早进来很多年,他的心中或许早已没有了对自由与希望的奋不顾身。可是他错了,安迪用实际行动告诉瑞德以及所有肖申克的囚犯们:Hope is a good thing。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所以安迪不急,当然也急不来。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当其他人都在酣睡的时候,安迪躲在海报后面悄悄的挖着洞,然后偷偷的在第二天放风的时候去操场倒掉。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这句话放在安迪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关于《肖申克的救赎》,可以评论的地方太多,可以挖掘的地方也太多。似乎每一个观看这部电影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关于自由、关于希望、关于救赎,它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正如罗曼罗兰在《巨人传》里写道: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总会遇到很多挫折、困难、委屈,也总会犯下一些伤害别人的事情。This islife。难道不是么?影片的最后,瑞德终于还是履行了诺言,来到了墨西哥的海边。就像安迪之前曾经承诺的那样,他真的在擦一条破船。告别了肖申克的阴冷、压抑,来到了阳光灿烂的沙滩,过往种种,想必这一刻也就释然了吧。


   

这个世界依然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奋斗。


本文由作者“法海哥”投稿到龙斌大话电影官方微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肖申克的救赎》告诉了世人什么人生意义?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转自豆瓣)
《肖申克的救赎》:总有些关不住的鸟儿
为什么它是宇宙直男必看的经典?
《肖申克的救赎》豆瓣评分9.7:当人生跌落谷底,我们该如何救赎
豆瓣评分9.7的《肖申克的救赎》你真的看懂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