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技术分析,到底有没有用?

郑重提示现在公众号推送规则改变了,为防止大家看不到重要文章,可以点击左上方右侧的飞人看盘”右上角的...”,点设为星标就可及时收到文章推送了。

听语音节省眼睛,信息较多,语速不慢,认真听哦。

利用春节长假,系统的写了对市场里价值、技术、分析、操作、系统和各方面的理念,认识。一万多字,相当于写了一篇本科毕业论文了,希望大家能看完,抛砖引玉,引发思考,用更多样,更深入,更开阔的眼光来看待市场。

最近看到一些言论,有的认为技术分析是邪路,或者认为技术分析“没有用”。是这样吗?

NO,绝对不是。这是偏见,而且对市场了解不够全面深入的盲目自大。

价值当然是基础,而技术分析是应对短期中期波动的方法。股价的短中期波动并不完全遵循价值,甚至经常背离价值高估或者低估。这些短中期波动都是技术分析可以理解和运用,可以把握涨跌趋势,从而寻找更好的买卖点的方法所在。

我在股市的启蒙老师,著名经济学家陶永谊(也是但斌老师)给我打下的理念是:价值是基础,选股靠价值,而用技术分析选择买卖点

股市只要价值基础就行了吗?寻找买卖点,寻找高估低估,寻找良好的介入机会,或者是卖出机会的方法,当然要靠技术。难道感觉有价值就不管价格,不管到底是高估还是低估状态?到底是阶段高位还是还是低位?否则你如何选择比较好的买卖点,依据什么呢?看好就凭感觉?或者靠感觉意识流随便买卖,不管短期涨了多少倍也闭眼买么?

靠感觉?很难有具体操作性吧,就不选择一个好时候,尽量选择一个好价钱的操作吗?而如何选择择时?当然是可以用技术分析。这不是装神弄鬼,更不是赌徒。恰恰是理性。

如果说,就仅仅遵循价值,赛道,不择时,任何时候买入并长期持有的那么在A股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你选对了股,比如茅台,海天这样的,哪怕阶段高位买了,有被套过一段,但长期持有翻了好几倍。可A股4000多只股票,这种长期上涨周期的股票只占10%左右,去年以来大家也感受到了,也就那么三四百只股票能一直保持上升趋势。那么其他90%的股票可能性长期坚守的结果是长期被套,越套越深。你会是那其中的极少数幸运儿吗?

退一步说说,即便长期来看你选对了股,但如果短期或中期进入调整,就算茅台这种最明显的例子,也有阶段被套50%的时候。你能保证这期间一直坚守,没有在亏损之后割肉?或者长期被套很难受,下跌趋势中,打算先减仓,“到底”再买回来,结果由于不会技术分析,或者分析不正确,错过了“底部”加仓的机会,一下上来了又不想追高(踏空追高一般散户很难过这个关,何况是全追回来),结果最后错过大牛股?或者本来阶段性跌到底了,一反弹你就怕继续跌就减掉了,结果最后人家涨起来,又错过了。


第三种就是选错了股,而长期持有有可能来回做电梯,上窜下跳,甚至可能长期被套,亏损严重,可能十年二十年无法解套。乃至在之后退市制度常态化之后,可能跌到1元之下,或因为公司发生问题退市(比如乐视)。想当年中石油上市时也是号称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巴菲特都投资的“价值股”,结果怎么样呢?长期投资中石油的,2008年上市48元,到现在十四年过去了,连个零头4.8元都不到。而现在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了,大家认为中石油还有多少年能回到48元去?还回的去吗?就算回去了,近二十年过去了,当年的1万元和20年后的1万元,是什么购买力,是一个概念吗?

所谓的长期持股,长期投资,也不能不看。也要经常关注基本面、市场趋势、情绪面、科技发展等变化。比如中石油在油价最高140多美元的时候的价格,和之前跌到20美元油价的价值,是一样的吗?之前严重依赖石油能源的世界各国,随着科技发展大力减排,发展新能源,化石能源被限制,或者逐步缩减市场份额,这些不考虑吗?

能简简单单的就买了不看,想着过几年躺赚?除了运气好,哪有那么好的事。而运气好的人又是少数,就算运气好的也不能保证次次都运气好吧?股市是风险很大的投资,必须要经常跟踪,巴菲特也没有买了就不看,也是一直跟踪评估,符合持有条件继续持有,一旦不符合,立刻止损,哪怕赔百亿美元也在所不惜。

比如去年巴菲特抄底了航空股,但疫情使航空股负面影响至今,巴菲特及时止损,没有买了一直拿着。包括中石油的投资上,巴菲特在价值低估的时候,港股1-2元成本买入中石油,在疯狂股价最高的时候,20元左右抛出中石油,同样没有长期持有中石油,直到现在没有再买中石油。和他在比亚迪,可口可乐等投资风格完全不同。因为中石油未来不看好,短期价格比价值严重高估。

所以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也是在价值低估的时候买入,之后继续跟踪,在价值严重高估,未来前景不佳时退出。并不是买了就闭眼不看拿多少年的赌运气。

而如如下说法,显然就非常片面了:

只有价值无敌。如果股市里存在一个什么'位',到了'位'就反弹,破了'位'就一路下跌,那这做股票也忒简单啦。还有什么压力线,阻力线,你照着做就可以次次赚钱啦记住,不要相信这些装神弄鬼,泡沫赌博股和垃圾股没有价值支撑,随时可能腰斩!

说技术分析就非得是在一些垃圾股之类的,在那些风险大的里面较劲呢?那些股票选股就根本就不要看对吧?选股必须得建立在价值的基础之上,然后用技术来选择买卖点,这才是综合性的来投资。用综合的方法来投资你,用任何一个单方面都是片面的,那一直看价值,不看价格,还往里使劲使劲干,是不是不顾短期可能的风险?
而技术分析的原理是什么?权威著作上关于技术分析的官方解释是这样的:

技术分析是指以市场行为为研究对象,判断市场趋势并跟随趋势的周期性变化来进行股票及一切金融衍生物交易决策的方法的总和

所有的技术分析都是建立在三大假设之上的。、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这句话的含义是:所有的基础事件--经济事件、社会事件、战争、自然灾害等等作用于市场的因素都会反映到价格变化中来(注:或者消息被市场知晓之后反应)。二、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三、历史会重演。

技术分析的目的不是为了跟庄。技术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买入、卖出、止损信号并通过资金管理而达成在风险市场中长期稳定获利。

https://baike.so.com/doc/3715842-3904599.html

我们多次给大家分析大盘利用技术分析为什么会有效?给大家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老读者应该看过:

技术分析历史400年,最开始K线图的发明是日本人,日本一个米市上用来标记米价的。早市开盘的时候一个价格,晚间收市一个价格,两个之间的差额如果是跌价了,就是阴线,如果涨价,就是阳线。而后来又加入了当日成交最高价和最低价,就成了上下引线。一个K线因素是当日的四个重要价格的表示。

有人说技术分析因为信的人多了才有效。恰恰相反,而K线均线等技术分析正是诞生在没有的情况下,有人发现这个规律,并且验证有效了,才逐步推广被更多人眼见为实。否则各种分析方法千千万,经常错误,绝大多数都不准确的,就算是你,看有人用一种方法分析一次不准一次,你还会信他的方法吗?

说的具体点吧。大家应该都有过基本什么都不懂就来交易股票的时候,那时候也不懂什么技术、价值,只有一个最基本的人性的心理。

当你买入一只股票之后,如果这个股票上涨了一些,你浮盈了,之后又跌回到了你买入点这里,如果不控制自己的心理,没有受过股市相关只是培训的小白,大多数人会怎么反应?赚钱过,现在回来了还可以买,以后还能涨。于是就造成一些人买盘出现,出现支撑效果。

而如果买入一只股票之后跌了,你被套了,亏了好一阵,一直挺难受,当有一天终于这个股票反弹回来,回本了,一般小白大多会如何反应?好不容易解套了,先出了,别再跌下来亏了。是吧?所以就造成了一些卖盘压力。

所谓阻力压力,均线支撑,为什么有效?就是因为大多数人这种心理。均线是一段时间的买入平均价,也就是一段时间所有人的买入的成本价。回到重要的比如5日,20日,60日均线这里为什么经常有支撑,就是回到了5日内买的所有人的成本价,之前涨过,获利过,不管卖没卖,回来成本附近还想买点,于是成为支撑。

越多日的均线支撑力度越强,是因为时间越久平均成本在这里的人越多。而压力也是同等。在某个地方很多人买了,之后被套浮亏,跌了一阵又回到这个附近的时候,必然有人在自己心理支配下,解套盘涌出,造成卖盘增加,形成压力。越多人均价被套的地方,成交量越大的地方越有压力。也是这个原理。很好理解吧?

K线图是价格走势图,其实也是市场情绪的心电图是人的心理反应,心理控制了行为,行为造成了交易价格的不同。因为他体现的是人性中的特点不管几百年几千年,人性的贪婪恐惧心理,想赢怕输心理,回避亏损喜好获利的心理,这些是不变的。所以他才有效。

这就是人性不变,人的心理不变,技术分析就总是会有效就像“读史使人明智”是一个道理。不管科技如何发展,不管王朝如何更替,人性中的很多东西是不变的,历史上几千年来的事情,换了一个方式和面貌,一轮一轮在重演。技术分析就是研究市场的历史,而K线图其实是反映市场整体的心电图。市场里投资者心理如何变化,直接反应到他们的买卖操作上,从而直接影响了市场。

所以我们研究技术分析就是分析人性在股市的心理特点,理解、了解并利用这种心理特点,来为我所用,寻找买卖点

在股市要克服贪婪恐惧心理。因为我们在股市中,每笔交易都有对手,我们不是和大自然交换股票筹码,而是和一个一个的人(或者人控制的机器)在交易。和别人在博弈。股市大多数人都亏钱,而你如何能在博弈中成为少数获胜者就是做到不正常的人”。在别人贪婪的时候你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你贪婪。只有克服和战胜了正常人本能的情绪和感性,克服了他们给交易带来的干扰,成了和”正常人“不一样的人,你才可能在股市博弈中战胜大多数人而获利。

股市的本质为什么会涨?会跌?股票本身价值是基础,但这个价值也要以交易价格来体现。如何使价格能上涨?就是必须要不断有足够的钱去买入,价格才能上涨。如果没钱来买,再有价值的公司,也会阶段性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价格被“低估”,低于应有价值。而如果钱太多,买的太多,也会造成阶段性“高估”,股价超过本身价值,也就是说,最直接的就是资金的问题。

股票再有价值,也是要吸引到认可他价值的资金来买入,他才能上涨,价格体现自己应该有的价值。如果不明白这一点,不懂这个原理,以为价值是一切,价值万能,或者自己流派万能,那是瞎子摸象,对市场多样性,市场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知。

任何一种理论都是一个流派,市场上存在各种流派,技术分析也好,价值分析也好,情绪分析,资金分析,财务分析等等。单独只100%依靠一种也是有缺陷的,要多互相结合。比如技术分析再牛,也要以价值为基础。否则股票没价值一路跌退市了。而价值理念再好,短中期股价波动更好的择时也要结合技术来判断。

如果在股市里没有一个多方学习的谦虚态度,不尊重各种流派,不知道股市投资是各种各样的各种投资方法,各种周期价值并不是唯一的价值,是基础,但是股市波动为什么存在波动?就是因为存在这些心理干扰因素和市场交易因素,市场的资金面,技术面等等各方面因素,对吧,你任何人都有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去用自己的方法去抓住某一些因素,擅长某一些因素来进行自己特色的这个投资操作,对不对?

每个人操作风格,周期,都不一样。有的人买了不看,做长线,有的人要经常看,做中线,十天半月或者一周操作一次,有的人短线也做,要天天看,尤其市场从业人员,不天天看盘能跟上盘面风格转变,能及时对盘面变化做出相应反应?每个人周期不同,短中长线没有优劣之分,都有各自长处和短处。

市场就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人,有各种各样的操作。投资本来就是一件特色的事情,就是一件个性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投资方法,理念,自己的投资周期,这样合起来,大家在市场里面博弈,这个市场才是有效的,才有买卖盘,是不会大量趋同交易而导致缺乏对手盘而崩溃的。

投资本来就是多种多样的。很多人就非得要觉得就我最牛,就我的理念是唯一真理,但可操作性强吗?光说价值,用价值给具体选个短期的买卖点?如果短期价值高估,甚至严重高估了怎么办呢?价值当然是基础,技术是可操作性强的

什么时候买入,什么时候卖出?高位买入了被套亏损一半,甚至一大半,还有多少人能气定神闲坚持不动,没有压力,不做出错误操作?比如,一旦反弹就想割肉,或者一旦回本,终于解套就想出来,但却有可能错过了之后的大涨?如何有一个可操作性的逻辑?

市场经常会阶段性高估和低估,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公司基本面基本没有变化,或者就算没有变化,为什么股价可以涨几倍,甚至十几倍,也或者可以跌30-50%甚至更多。涨高了还有高,跌完了还能跌,尤其碰到趋势性,有句话说,跌到地板之下还有地下室,地下室下面还有地狱,地狱还有十八层,之后地狱又融资扩建成三十六层了……这些都是市场上曾经流行过的语言,说明了这样的一个趋势惯性的问题。

比如说最近5-8年,越来越多的欧美市场进行的这个计算机程序化交易,自动交易。这种交易额度甚至占到了市场交易额度的70%以上。就导致一个问题,就是说一旦出现风险,你卖我卖大家卖。这市场就容易崩。比如说去年疫情包括之前的08年,包括每次道琼斯或者是美股暴跌,为什么一天就能跌几千点?就是因为这种计算机量化趋同,交易太多了,大家一下到止损位,全都卖,然后越卖越到止损位,然后越卖的人越多,就止不住了。

所以美国金融监管层自从美股连续熔断暴跌那几天以后,他们查明原因,然后就开始力推广,让大家不要这样都交易趋同化,不要全到止损位全都是自动卖出,这样的话,市场就会崩。

那问题就来了,欧美主流市场,那些主流机构们为什么都涉及量化自动交易?要设置止损位呢,到了止损位,自动平仓,结果大家都这样设置的,导致市场一下子就崩了,没有对手盘了,跌起来没完,就一道一道止损,他们为什么会有止损位呢?这和上面那个人说话就矛盾了吧?对吧?你欧美主流机构大资金全都设置止损位的。

为什么人家设置?人家主流金融机构最专业的都是赌徒吗?难道都瞎搞?这些都是在市场上,只要是混个十年八年的,都经历过的事情,都看过的新闻都知道的,这个普遍的这个常识,监管层都发过公告,新闻也都普遍报道过。然后市场都普遍都研究过的这些基本事实。

现在很多跌的很惨的芯片集成电路半导体股票,他们就真的这几个月内公司本身基本面的价值出现了大幅减值了?否则几个月期间就股价腰斩为什么呢?是不是可能存在阶段性低估,或者原来阶段性高估,现在是一种价值回归?那这么大的波动,上下几倍,用价值如何解释?如何应对?公司还是那个价值,甚至去年业绩还不错,但股价就是上下几倍的折腾。

巴菲特是长期价值投资,而且资金量过于巨大,技术分析对他价值不大。他也不能顺势而为,因为他自己资金和影响力大到可以改变趋势了。但我们有那个能力么?如果是短期风险呢?何况,市场上就只有巴菲特吗?西蒙斯怎么样?西蒙斯的文艺复兴基金是不是业绩比巴菲特好得多,连续20年。那西蒙斯用的量化分析很多都是技术指标,或技术分析因素加入到量化分析之中。

可以推崇某一个流派,但是呢,其他流派也不是赚不到钱,而且更不是赚不到比你少的钱,可能还比你多。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不是只有一种能成功,他也不是不犯错误。最近几年不就连续犯了错误,割肉航空股等导致收益率下降,年化也只有20%左右,而西蒙斯的文艺复兴基金,从1988年到2019年,西蒙斯的大奖章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为39%(费前收益率则是66%!该基金收取5%管理费和44%的业绩激励,规模100亿美元,之后已经剧增到3200多亿美元),这样的投资业绩迄今为止独步全球、无出其右者,与之相比的是巴菲特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1965-2018年的年均净值增长率为21%、索罗斯旗下量子基金从1969-2000年的年均收益是32%。

还有戴维斯从5万美元47年做到9亿美元,年化收益23%,也强于巴菲特。创造了戴维斯双击理论,一样在全球受到很多投资专业人士的认可和学习。很多用戴维斯双击理论在市场里如鱼得水,寻找价值低估而且引爆点接近的双击,在价值严重高估和经济政策面转折的“双杀”之际出逃。

    包括我们A股市场里有涨跌停板制度,所以一直都有一些市场里凶悍的游资,用所谓的涨停板敢死队的打板龙头战法,在涨停板之前去追。虽然风险很大,但在一定的市场氛围下收益率也非常可观。著名的某私募大佬X翔不就号称前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么?您说追涨停板,这是价值选股长期价值投资吗?当然不是,这就是典型的短期一种激进的技术分析流派打法对吧。

市场上各种流派都要存在,各种流派都可以赚自己的钱。在股市生存,每个人可以主要依据一种流派方法,但绝不能仅仅唯一依靠这种流派,而对其他因素完全屏蔽。比如,我经常用技术分析来解读市场,分析大盘,寻找买卖点。准确率也是很高的,历史文章,有目共睹。

从去年7月行情至今,我们阶段性15次分析大盘短期底部抄底,短期反弹成功至少12-13包括最近春节前的周五到周二这次也精准的预计到了节前短线高点和低点的时间、点位。为什么准确率这么高?显然一定是要多方考察,多重借鉴。不但技术上要分析,也要分析基本面、政策面、情绪面、资金面等等。

再说我分析某只股票,当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是看K线,看看目前的趋势,量价关系。然后一定是要按F10,看基本面情况。到底业绩如何,所在什么行业,是不是热点行业,朝阳行业,还是传统行业,周期性,夕阳行业?从行业内来看他的业绩,是优秀的,还是一般,还是不佳,亏损,业绩下降还是业绩大增,结合目前估值情况如何行业情况如何?还要看股东构成,十大股东构成,有无大机构,社保,外资,有没有近期大小股东增持减持,有没有近期要解禁的股票……等等非常多的因素。绝对不是只看技术,或者只看基本面,或者只看赛道行业……

任何一个只看一种因素而不看其他,都是不够全面的。片面的信息是可能会遇到其他方面的雷,会产生风险的。比如,不看解禁股,可能很快就要有大批股票解禁卖压,当前即便趋势量价上升,也可能是为解禁股卖好价钱进行的拉升,也是假象。而不看目前股价是已经暴涨过,或者趋势,就不知道是否趋势已经改变,是否存在短期风险,可能目前介入时机就要有问题,可能以后有更好的时机……

而且市场上必须要多种多样,必须要各种流派互相充分博弈,市场整体才能有效。否则如果市场最主流的资金基本只有一个流派,交易买卖行为大多数资金都趋同,也就没有了对手盘,无法成交,买不到也卖不出,就像连续无量的涨跌停板。一到卖的时候就无量跌停下来,一到卖的时候又都无量涨停上来,这市场就崩溃了,也失去了流动性,失去了博弈,失去了有效性。

市场不能也不可以,也不应该只有一种流派,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是一种流派,但是西蒙斯的短线超短线量化投资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流派。长期投资实现价值短期投资重要的是提供流动性,流动性在市场里是特别重要的,其中之一。

这就像各国不同的足球风格,没有一种风格可以任何时候都称霸全球。就算西班牙前些年的传控技术足球Tiki-Taka,也只让西班牙拿了一次世界杯而已,现在西班牙虽然还是一流强队,但也经常输球,TIKITAKA已经逐步失去统治力。而强调整体纪律和作风,战术执行力的德国,拿过四次世界杯,强调个人技术精湛,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偏重进攻的巴西桑巴足球,拿过5次世界杯,而强调防守反击,场面不好看但偏重防守经常也能赢球的意大利同样拿过4次世界杯,强调全攻全守的荷兰也拿过三次世界杯亚军,曾经的长传冲吊大刀阔斧的英格兰足球也拿过世界冠军,依靠黑人移民的法国足球也最近拿了两次世界杯……

篮球也一样,乔丹,科比可能是名气最大的,但要打好篮球不是只有他们一种方式,他们是得分后卫,其他还有奥尼尔,奥拉朱旺的中锋,纳什和基德这种组织后卫,詹姆斯,皮蓬这种小前锋,邓肯,马龙这种大前锋的打篮球的方式,每个位置的具体每个人风格也都不太一样,比如奥尼尔和奥拉朱旺都是中锋,只要在篮下却也有力量型和技巧型两种方式,都可以把篮球打好打到世界顶级。只是他们名气不如乔丹科比。

足球和篮球是全球发展最发达的集体体育运动,就能看出来没有一种风格能常胜将军,永远统治。而资本市场里也是一样,各路风格不同的拼杀,哪个风格做精做好都能取得自己的收益,投资市场是千变万化的,投资本来就是个性化的,各有各的方法,各有各的风格。没有哪种单独的流派和风格是所有股票放之皆准100%的完美。也不可能有。

巴菲特在股市就好像足球里的马拉多纳,篮球里的乔丹,在行业里名气最大,业绩也可以说最强之一。但行业绝对不是只有他们一种流派可以成功,而是多种多样的。一种流派也不可能适应所有参与者,大家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风格学习,钻研,都可以在行业里做好。而且,就算乔丹,马拉多纳,也有自己在专业上的软肋。比如马拉多纳身高不足,头球发挥作用有限,这一点上显然不如C罗。而乔丹则是不够高比不了2米1以上的大中锋,身体比勒布朗詹姆斯等也不够壮,在对抗性和篮板,盖帽数据上相对吃亏。

巴菲特也一样存在自己的软肋。他一直以来以青睐可口可乐等现金奶牛的消费股,而几十年看不上科技股。但事实如何呢?苹果,微软,IBM,亚马逊,乃至特斯拉等科技股最终形成了几万倍的投资回报。而巴菲特一直到在前两年在乔布斯去世以后,苹果已经过了高速成长期,已经成了科技股老大甚至美股市值第一的时候才开始介入。虽然他介入之后苹果又涨了两倍,也算很成功,但苹果之前几十年的几万倍收益是不是巴菲特就没参与,被谁赚走了呢?那些人在苹果这支股票上,是不是就先于巴菲特受益并且可能收益更大了呢?

现在美股更是成了科技股的天下,现在传统行业没落,而科技股无论收益,市值,乃至世界富豪排行榜名列前茅的几乎都是出自科技股,极少见消费,更少见传统行业。从这个角度来说,A股目前茅台领衔的消费股走牛,还落后美股节奏二三十年,未来几十年会有科技股大牛主导市场。

最后回到那句话:价值是选股的原则,是基础,而技术分析是执行层面的。认识趋势,顺势而为,为了寻找合适的买卖点。在市场投资,要各种方法结合运用,多方学习,借鉴,才能更好地回避风险,抓住机会。

PS,最后说几句。甚至就算技术分析之中,也是要多方面来看的。技术分析分K线(包括形态,趋势等)、均线、量能、时间周期(包括耳熟能详的斐波那契数列)、各种常用或不常用的指标(比如大家都知道的MACD,KDJ,布林线,BIAS,RSI等)、情绪面(恐慌指数之类)等。市场千变万化,各种指标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用。必须要首先了解一种指标的原理,然后才能知道这种更适合于什么样的市场,在那种市场里再对症应用,成功率会高很多。

比如,MACD的原理是均线,所以更适合看趋势的行情。上涨或下跌的中长期的牛熊行情中准确率高,但在震荡市里准确率低。而KDJ恰恰相反,是震荡市准确率高,中长期牛熊趋势中准确率就低了。而且真正应用的时候,也不是只看一种指标,还要结合其他,均线,K线,量价,时间,空间,政策面,资金面,基本面,消息面,甚至还有假期效应等等来结合判断。

市场里大家都是聪明人,都在分析判断,互相博弈,哪有那么容易呢,人和人博弈是最难的了。而股市的本质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博弈。只要来股市的,多少都有点钱,甚至很多都是其他领域行业的佼佼者,大家都是赚了钱携带资金入市的。一帮聪明人在一起互相博弈,甚至还有很多专业人士组合成团(机构)一起参与博弈,要在这样的“战场”里成为赢家,容易吗?一点也不容易。

所以我从来不鼓励外行人进市场来炒股,常劝很多对资本市场,股市的外行小白不要陷得太深。要么参与专业机构,让专业的人来帮你理财。要么自己少量资金参与,每天盯盘,学习,复盘,总结,就像高三那样学习至少五年,还要有悟性,有执行力,最后成为一个专业半专业的人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否则就不要在市场里了,靠运气赚钱很难持久,而这就像走钢丝,独木桥,总在上面走,一旦好运气没了,碰到一个大风险可能就很惨。

任何一个行业,大学还要专业学四年呢。金融业这样听起来就挺高大上的行业,资本市场的繁荣是在生产力发达之后,制造业到一定程度以上才会大力发展的高端行业。君不见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都是欧美日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股市,而我国之前不发达时,包括现在的欠发达国家,股市重要性也不足,发展也不完善,参与程度也不够,规模也很小。

而我国现在已经成为制造业强国,世界制造业老大。在制造业发展到了一定高度,再继续发展就需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目前A股总市值80万亿市值,接近GDP百万亿了。市场改革深化,发展变化巨大,在市场里的朋友都有感触。最近两年,经常是大多数股票跌,只有少数股票涨。这么艰难的市场,是随便外行小白进来都可以赚钱的吗?哪个行业不是外行交学费,内行赚外行的钱呢?如果有哪个行业,外行去了轻松赚内行的钱,赚大钱。各位如果知道可以告诉我,反正咱们都是那个行业的的外行,一起去赚岂不美哉?

归根到底,要想在某个行业赚钱,一定要成为行家里手,内行才能赚钱。

实在在家没事干,或者想玩玩的,不要多,三万五万,或者自己一点闲钱,不超过自己总流动资金10%,玩一玩,亏了也当学费,不伤筋动骨。千万不要头脑发热,在还不够专业,没有足够能力情况下,一看市场好了就追加大量投资,防范不了风险,反而最后可能很惨。什么是有足够能力?按照一般来说,一个成熟专业投资者的培养,至少要完整的经历两轮牛熊市。也就是2015年算一次,2007/2009年算一次。其他都不算。或者这次,如果以后大盘能上五六千,之后再熊市还能活下来,不亏少亏,每天学习,复盘,总结经验,最后成才。基本上十年磨一剑,才可能成才。

    上面有关都说完了,股市无神,谁也都会有错的时候。欢迎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最后祝大家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收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巴菲特:这本永不过时的“投资圣经”,改变了我一生命运 |《巴伦》书摘
杀入股市这么多年,你学会分析股票了吗?如何才能盈利?
四种常见投资流派,你是哪一派?
做个不一样的股民--道氏理论终结篇!
第一章 基本面分析
一个专业投机者的至深感悟(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