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丰润县地名志摘录
丰润县概况
丰润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城关。西南距省会石家庄360公里。喜剧首都北京约150公里,南距唐山市25公里东临滦县和唐山市新区,西接玉田,东南与唐山市开平区交接,西南和丰南宁河两县搭边,背靠遵化,东北一角和迁西相连。
丰润县幅员辽阔,总面积1216平方公里。县下设9个办事处,辖45个人民公社,550个生产队。有自然村镇526个。总人口601351人其中农业人口为569931人,绝大多数为汉族,还有少数回,满,壮等民族散居全县各地。
丰润县所管辖的范围,自抗日战争后期以来,几经变更,现丰南县,唐海县,及唐山市的一部分,原均系丰润县所辖。丰润县名始于金大安元年(公元1209年),元曾升作闰州,明初更“闰”为“润”称丰润县沿用至今。建国以后,在1958年曾划作唐山市的一个市辖区,1960年又恢复县制,隶属于唐山地区领导。1983·5·16唐山地区行政公署撤销,该署唐山市。
丰润县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坡降一万三千五百分之一。北部山区,占总面积的35%,山峦起伏,地表破碎,腰带山为最高,海拔648米。中部平原,占总面积的42%。南部洼地,占总面积的23%。境内主要河流有还乡河,泥河,陡河,黑龙河,除陡河独流入海外,其他三条河均自东北向西南,汇入蓟运河。其中还乡河最长,斜贯境内76公里。境内多为褐土,而且熟化程度较高,利于多种植物生长。
丰润县位处我国季风气候区,属北温带近海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7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七,八两个月。年平均气温10.8℃,(一月份平均气温零下6.3℃,七月份平均气温25.4℃)全年无霜期185天。由于气候变化大,多数年份有不同程度的旱,涝,风,雹等自然灾害,尤以春旱较为普遍。
,,,,,,运输业也发展很快,城乡交通便利。京秦(北京至秦皇岛),唐遵(唐山至遵化)两条铁路在县城交叉通过。公路四通八达,京沈南线(北京至沈阳),唐兴线(唐山至兴隆)两条国家干线公路;丰董(丰润至董家口)唐玉宝(唐山经玉田到宝坻),新窝(新军屯至窝洛沽)丰邱(丰润至邱庄),丰韩(丰润至韩城)五条县级公路均由境内通过或始发,另外县内还修有八条社级公路。全县现有沥青路面近400公里,达到社社通车。各公社都设有电话交换机,队队通邮,通话。这些对繁荣农村经济,方便人民生活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丰润县历史悠久,又是冀东革命根据地之一,县内风景名胜和革命纪念地颇多。为民间广为流传的“丰润八景”(明代中期的丰润县治记载有;“燕山障郡”,“浭水朝京”,“龙石兆雨”,“仙洞题金”,“韩室砚润”,“秦岭荆伏”,“朝峰偃月”,“腰带横云”为县内八大名景。以后又有人说八景中有“披霞晚照”,“垠城晓市”,“宝塔玲珑”等)。这些虽多已时过境迁,近年又遭'文革’和1976年唐山地震劫洗(据统计,全县在1976年的唐山地震中,震亡10915人,重伤12142人毁坏房屋507300间),但县内尚有省级文物两处;一是建于车轴山顶的无梁万佛阁,二是座落于县西北群峰环抱中的定慧寺。池家屯,杨家铺,河浃溜,于辛庄四座烈士陵园和潘家峪革命纪念馆则是我们凭吊先烈,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场所。
,,,,,,丰润县地灵人杰。出生于阎家铺村的安体城烈士,于1922年初,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周总理一起任过黄埔军校教官,后不幸在“四一二”惨案中牺牲,是我国早期的马列主义传播者之一。蜚声现代文坛的李瑛,陈大远,管桦同志分别为东欢坨,芦各庄,女过庄人。近人考证,中国文学巨匠曹雪芹祖籍也在丰润。《三国志》中还记载,东吴名将程普也是丰润县人。
丰润县历史沿革
《水经注》载,还乡河又名“浭水”,丰润县位于还乡河两岸,故亦称“浭阳”。过去的丰润县境,正如旧志所载;北枕燕山,南为平川,傍泥河,环浭水。实在是“润泽丰美”。古时一直作为边陲要地,称之“幽燕之门户,辽海之襟喉,神京之肘腋”。现今之丰润已一分为二,南部及沿海多为丰南县所属,并有一小部分属唐海县和唐山市区所辖。今日之丰润虽无过去之幅员辽阔,但仍为京沈公路(南线),京秦铁路上的交通要冲,是京东重镇之一。据旧《丰润县志》,《中国历史地图集》等记载,丰润县在唐,虞,夏时属幽,冀州地,商,西周属孤竹国,春秋战国时为燕地,秦汉三国魏晋时属右北平郡,汉以后这一带设有土银(旧址在今唐山市新区银城铺),徐无(今遵化县城东),昌城(东汉省丰南县胥各庄镇西北)等三县,今天的丰润多属土银县地。南北朝时属幽州,仍为土银,徐无两县地。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改属渔阳郡。北齐土银废于兵燹,天宝八年(公元557年)迁民聚堡,设永济务,属徐无县,是以“粮草丰盛永济不断”之意定名。后周,撤徐无并入无终县。隋唐属蓟州渔阳郡。辽为南京道析津府。金世宗大定六年(公元1166年)动土兴建现今之丰润县城,二十七年(公元1187年)改永济务为永济县。金卫绍王大安元年(公元1209年)为避卫绍王完颜永济之名讳,而改称丰闰县。元初曾升作闰州,元世祖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并入玉田县,四年又恢复丰闰县,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立丰闰署,属大都路蓟州。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闰”为“润”属顺天府蓟州。清代以后,虽名称未变,但隶属关系几经更迭。清初仍属顺天府蓟州,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改属顺天府遵化州,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属永平府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在归遵化直隶州。民国初属直隶省津海道,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丰润县亦随之属河北省。1938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冀东特殊化,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扶植汉奸殷汝耕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丰润县为其所辖。1938年3月,日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属河北省冀东道。1941年,日伪丰润县公署,曾成立宣庄办事处,统辖京山铁路以南地区。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丰润县属国民党河北省第四专员公署。1947年国民党曾在丰润县南部建立“浭阳县”县治所驻河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丰润县虽名为日伪和国民党统治区,但全县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仍建立了丰玉遵,丰玉宁,丰滦迁,以及在京山铁路以南建立了丰滦,滦卢联合县等人民民主政权,并先后建立过唐滦特县,丰南办事处等政权机构。1948年12月,丰润县全境解放,丰润县属冀东行署十五专属所辖。1949年8月1日属唐山专署。1954年7月又将丰南县并入,丰润县政府驻地移至胥各庄。1958年12月撤销丰润县,将胥各庄,唐坊,宣庄,老铺,稻地,小集,钱家营,韩城,老庄子,新军屯,城关,左家坞,王官营等十三个公社划归唐山市,成立唐山市丰润区;将阎家铺,丰登坞,白官屯三个公社化归玉田;将大新庄李八廒两个公社划给柏各庄农场。1960年又将南部的高城子,东西木庄等22个村划给柏各庄农场。1960年3月16日国务院决定恢复丰润县,但已划给柏各庄农场的大新庄,李八廒两个公社,以及高城子等22个村庄未划回。1961年丰南县在次划出。1968年成立丰润县革命委员会,属唐山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1978年唐山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唐山地区行政公署。1979年2月将李庄子,常庄,刘家营三个公社,城关公社的东大街,白家沟,谷庄子,刘庄子,三里屯五个大队,披霞山公社的东马庄大队,南台公社的大八里庄,甸子两个大队,任各庄公社的新房子大队,老庄子公社的娘娘庙,杨家口两个大队划归唐山市。1981年12月在丰润县第七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了新的人民政府,属唐山地区行政公署领导。
1983年5月16日唐山地区行政公署撤销,丰润县属唐山市。
,,,,,,      王官营公社概况
王官营公社位于丰润县城东北,其驻地鲍庄距县城14.75公里。东、南分别与滦县杨柳庄、杏山两公社相邻,西连姜家营公社,北靠火石营公社,西北与皈依寨公社接壤。全社总面积77.1平方公里。有26435人,多为汉族。辖21个大队,199个生产队,21个自然村。
解放初期曾属丰润九区管辖。1952年办互助组,1954年办初级社,1956年办高级社。1958年成立王官营人民公社,下设六个管理区。1961年人民公社体制改革时,个管理区建公社,王官营管理区改建公社,仍称王官营公社。1976年社址迁到鲍庄,但公社名称仍沿用至今。
该社地处半山区,丘陵地,褐土质。属北温带近海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9℃,一月平均气温—6.4℃,七月平均气温25.7℃无霜期185天左右。年降水量700毫米。
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耕地面积44446亩,占总面积的44%。农作物面积440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8%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白薯。1982年粮食总产量2847万斤,单产由解放初的200多斤提高到703斤。1982年白薯产量为1197万斤,居全县之首。有果树97000棵,1982年干鲜果品121万斤。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60%左右。有社队企业31处,以农机修造、采石、建筑为主,每年社队副业收入200万元。
本社西部有丰董柏油路穿过,另有王官营——古冶公路,王官营——潘家峪石子公路通过境内,交通比较方便。文教卫生事业不断发展。这里有国办中学1所,社办中学1所,教职员70人,在校学生1050名,小学18所,教职员200人,学生3500名。有县办地区医院和公社医院各一所, 医务人员50多人大队医疗室19个农村医生48名。
公社东北部上水路村为陡河发源地之一,从北向南流过唐山市丰润新区入陡河水库流经社内6公路,可灌溉农田8000亩。
,,,,,,火石营公社概况
火石营公社位于丰润县城东北偏北,其驻地火石营距县城25公里。东邻王官营公社,东北与迁西县接壤,西连黄昏峪公社,北靠岩口公社,南与皈依寨公社相连。全社总面积63.7平方公里有16029人,多为汉族。全社13个大队,137个生产队,17个自然村。
解放初期曾属丰润八区管辖。1952年建互助组,1954年建初级社,1956年建高级社。1该社地处山区,土地瘠薄易旱。属北温带近海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9℃,一月平均气温—6.4℃,七月平均气温25.7℃无霜期180天左右。年降水量650毫米。
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耕地20993亩,占总面积的52%。农作物面积19000亩, 占耕地面积的95.2%。农作物主要有玉米、白薯。1982年粮食总产量1411万斤,其中白薯总产量803万斤,粮食平均亩产713斤。山地造林20000多亩,栽种果树5000亩每年产干鲜果品200多万斤。社队企业共有13处,以农机修造、采石、烧灰为主,每年可收入近百万元。“丰蕫公路”贯穿南北。
文教卫生事业不断发展。这里有国办中学1所,社办中学1所,教职工41名,学生600多名;小学12所教师80名,在校学生2200名。有公社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7名,大队医疗室13个,农村医生34名。另外县里还在这里开办了一座卫生学校。   1958年归王官营公社所辖,称火石营管理区。1961年人民公社体制改革时,在各管理区的基础上建公社,这里建火石营公社。
,,,,,,丰润县车轴山中学概况
丰润县车轴山中学坐落于丰润县城南10公里处,位于新庄子公社境内。西傍丰韩公路,南去老庄子3公里。全校现有学生1170名,分高中16个班,初中8个班。教职员工145人。占地面积177亩,建筑面积15843平方米。另有校办厂一座,其生产的分数板、引火仪等行销全国。校办农场一处,耕地60亩。教学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文革”前,这里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都在80%以上,近几年,开始恢复到30%左右,为省重点中学之一。因校址坐落在车轴山上,故称车轴山中学。该校前身,即为公元1893年,丰、玉、遵三县联合所建的遵玉丰中学,校址设在遵化县城内。1912年,该校从中分出,于丰润县城内自立,称丰润县预备中学。1914年迁到今址车轴山。解放前曾又迁回城内,直至1951年10月搬到现址至今未变。
校址车轴山山顶尚有辽代所建的无梁阁、药师灵塔等古文物建筑,为省重点保护单位。校舍在山南坡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六层庭院。山下古槐参天,运动场平坦、宽敞,实在是读书育才的理想场所。
,,,,,邱庄水库概况
邱庄水库位于丰润县黄昏峪、左家坞两公社境内,距县城20公里,西北延伸入遵化县。还乡河自北而南,经岩口入丰润境后,又西流与来自遵化县铁厂、娘娘庄的两支流于这一带汇合,水势较大。又属燕山余脉地带,峡谷纵横,水库虽依山势而成。因大堤附近曾有村名邱庄,故水库借村名为名首,称邱庄水库。其隶属唐山市水电局,设有邱庄水库管理处。水库于1958年始建,1960年投入使用,当时属引滦(滦河)入还(还乡河)、引还入陡(陡河)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该库可控制还乡河流域面积达525平方公里,占总流域的43%。水库大堤横筑于胡岩山与果峪山两山之间,全长926米,高24·5米,初时坝顶宽5米,现加宽到
21米。1966年到1968年间,又先后于大堤左端续建了三孔溢洪道,设有三座电动抑水闸(无电时也可用手摇)溢洪道宽40·5米,高10·9米,最大泄水量每秒3387立方米。现在,这座水库的最大储水量为1·56亿立方米,最大水面18·3平方公里(正常水面10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7米。随着水库的落成,又于下游丰润县境内建立了左家坞、白官屯罐区,于玉田县境内建立了大和平罐区,三个罐区的总灌溉面积为26·1万亩。
这里为丰邱公路的终点,每天都有来自唐山、丰润的班车往返,虽处山区,交通比较方便。
,,,,,,潘家峪革命纪念馆概况
潘家峪纪念馆位于丰润县城北偏东35公里处,火石营公社潘家峪村内。潘家峪村群山环抱,地势险要,仅有一条进出山道。在抗日战争时期,潘家峪人民配合我军打击日寇侵略者,被誉为堡垒村,是我冀东革命根据地之一。因此,日寇恨之入骨,曾几次围攻均未得逞。1941年1月25日(旧历腊月二十八),日寇纠集几千名日、伪军,趁群众回家过春节之机,突然包围了潘家峪村,将全村男女老幼赶至潘家大院。院内事先已铺满干柴并浇上汽油,四周架上机枪,对手无寸铁的人民群众进行灭绝人寰的大屠杀。除几十名青壮年经搏斗突围逃生之外,一千三百二十人惨遭杀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潘家峪惨案。据碑文记载;敌人去后,村民有远避得生者,回视只见尸横遍地,血流成渠,被烧杀者,鬃发不存,难视亲属尊卑,手足成灰而不全。惨案过后,军民收葬,建墓穴四座,为纪念死难同胞。1951年由唐山市政府主持在此建祠堂、塔碑,1971年丰润县革命委员会又修建了潘家峪革命纪念馆。已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这里交通较方便,每天有唐山至潘家峪长途班车往返。
,,,,,,天宫寺塔概况           天宫寺塔位于丰润县城西南,城关公社境内,建于辽道宗清宁八年(公元1063年)。塔级十三层分八角,砖石结构,高约三十米,塔身坐落在周长26·9米、高4·3米的石砌平台上。1956年被确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据《丰润县志》记载,清宁元年(公元1055年)盐监张日成见此地有岗隆起,右侧泉水绕岗而过,泉岗之间气象出胜,故出钱买之。中间建正殿三间,塑弥勒像,置大藏经。正殿南北各建堂五间,绘本尊四智菩萨。西建佛堂三间,东建钟鼓楼,以及内外山门等。并聘请马鞍山师弟、辽主赐为演交大师的法定为宗主。清宁八年(公元1063年)于寺内建塔,高十三级,初称南塔院,寿昌三年(公元1097年)改称极乐院,乾统五年(公元1105年)改为天宫寺,金天会五年(公元1127年)八月又改为大天宫寺,由于年久失修,几经兵乱,此寺至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已鞠为茂草,佛像成黄土一堆。后经六品衔何成鲲倡始重修,工未竣而没,后邑绅冯广誉踵成之。至此,天宫寺望之宝塔参天,每年三月二十三日(农历)为庙会,百戏杂陈,诸货云集,一二百里内游观者连肩累迹,车马喧天,络绎不绝,加之钟声佛号笙管悠扬,实为京东之名胜也。 现天宫寺已全毁,今存十三层宝塔,1976年地震,塔身有裂痕,但仍傲然挺立,着实可观。
,,,,,, 定慧寺概况定慧寺概况
定慧寺位于丰润县城北偏西8·6公里处,坐落于西佑国寺公社境内,东、西佑国寺两村之间的山坡上。也称佑国寺和还源寺。始建于金太宗天会年间(公元1123----1137年),重修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那时整个寺院南北长145米,东西宽80米,共占地20余亩。原有正殿三层,分前殿、中殿、后殿。前殿内塑有哼哈二将;中殿内塑有四大金刚;后殿内塑有观音     、如来及十八罗汉像。前殿的右前方有鼓楼一座。左前方有钟楼一座,殿左右另有配房6间。中殿东西两侧各有铜佛殿一座,内有各种不同形态的大小铜佛若干。在后殿的西边,有一座十三层宝塔(称还源塔)和两座八角亭。三殿前后,还立有石经幢和石碑16块。四周筑有围墙,南面是山门,院内有古柏四棵,远望之,古树参天,非常壮观。1957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全寺因年久失修加之遭地震和“文革”的劫洗,已仅剩一殿,且向西倾斜。但因属全省仅存的一座金代建筑,所以,1982年河北省再次将此殿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车轴山无梁阁与药师灵塔概况
无梁阁亦称无量阁,系原“寿峰寺”的一部分。位于丰润县城南,新庄子公社境内的车轴山顶,距县城10公里,紧靠丰韩公路(丰润至韩城),交通十分方便。在左后方,有一圆锥形砖灰结构的小塔,即药师灵塔。据旧志记载“寿峰寺,在县南二十里车轴山,有无量阁一,塔二,宋崇熙年间建。”另载,幽蓟居士张翁,于山巅右方筑窣堵波,高插云表,左方建无梁阁,上下曲折,皆甃砖,无寸木,淳朴浑坚,玲珑秀拔,兼得其胜。
无梁阁的始建年代,虽在宋代,但当时其地署契丹统治,故应为契丹------辽兴宗重熙年间(公元1032-----1054年)。因系砖灰结构,无寸木、无梁架,古名“无梁阁”。阁右所筑之塔,传说被雷击倒,现已无从查证;阁左之塔,即现存之“药师灵塔”,系一圆锥形的砖灰结构小塔,分上下两层,上层是一圆锥体,下层是一八面体,并有砖雕的佛像。
无梁阁初建时只有一层,内供菩萨一尊,后又增建至三层,约28·5米高,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明神宗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重修,除阁、塔外,新建禅堂9间,有正殿、铜佛殿、钟鼓楼等,称“寿峰寺”。后在无梁阁旁又建了一个砖石结构的“文昌阁”,高26米。随着车轴山中学的建立,除无梁阁、文昌阁、药师灵塔外,寿峰寺的其他建筑已全部拆除,上述三建筑1957年曾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文昌阁被全部震毁,现仅存一阁一塔,虽已破败不堪,但不是为丰润现存古迹之一,1982年再次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              腰带山概况
腰带山位于丰润县城东北23·6公里处。主峰海拔648米,在火石营公社境内。东西横跨7公里,西插黄昏峪公社中间,南北宽4·5公里,北达岩口公社边缘,山体总面积24平方公里。属燕山余脉,为县内名山。
当地有神话传说,言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于此地打猎,不慎将玉带掉在地上,遂成此山,故俗称玉带山。《丰润县志》记载;“山腰有白石如带望之隐如运气之横,每六月大雨,云没其山下,山顶红日皎然,故曰腰带也。”此说虽近科学,亦不知称为腰带的白石,多系燧石,是陶瓷工业的重要原料,今已大量开采,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日本等国。
《丰润县志》又载;昔日满山遍野奇花异草,古木千章,松柏苍翠,山顶建有望海楼、观音寺。
登山顶俯视山下极为可观,故游客骚人络绎不绝,明时称丰润八景之一的“腰带风云”即指此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因这里西、北均为还乡河萦绕,南面山坡渐缓,东侧悬崖绝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一直是冀东革命根据地之一。解放后,人们与此荒山野岭之上,植树造林2万余亩,山上建有县办国营林场。山麓诸村也是果树层层,可谓林木、花果之乡。
,,,,,, 还乡河(丰润县部分)概况
还乡河发源于河北省迁西县新集公社泉庄的村东。《丰润县志》说这里“一泉涌出汇为塘,累累西流成河。”于本县北部的岩口公社入境,西流至黄昏峪公社五凤头村附近,有北来自遵化县铁厂公社的一支流汇入。又西南入邱庄水库,出水库下行约三公里。在左家坞公社山头庄村进入村进入平原,后往南偏西流经本县13个公社,至鸦鸿桥入玉田县境内。最后于宁河县的江洼口汇入蓟运河,全长120公里。在本县境内长76公里,河床平均为40米
宽。河底高程为海拔49米,平时最大流量每秒钟400立方米,汛期可达2000立方米,结冻期90天左右。是本县境内最大的河流。
据《丰润县志》载;
还乡河,即《水经注》中的浭水(也作庚水),还曾叫过巨梁水、环香河称还乡河,即寓宋徽宗过“思乡桥”一事。传说,北宋末年,徽。钦二宗被金兵挟胁北去五国城时,徽宗曾于丰润城西一带渡河、因见凡水皆东、唯此水独西,遂触景生情驻马桥头,凄然泪下说,“过此,渐近大漠,吾安得似此水还乡乎!”后有人于沙岩寺(今小安乐庄村南尚有废址残存,传当时宋徽宗曾留宿于庙内。)壁上题诗;“沙岩寺里树苍苍,塔势凌嶒大道旁,北狩至尊仍出塞,西流浭水自还乡。看花古驿愁春雨,驻马桥头泣晓霜。五国城中寒月白,魂归艮狱总荒凉。”其后,又有人将宋徽宗渡河之桥(今只存文中,不见在河上),称作“思乡桥”。还传有“思乡楼”之说。到了明朝,又以还乡河西流称为“浭水朝京”,列为丰润八景之一。清代《丰润县志》还传说,明武宗朱厚照曾在县城北三华里处的还乡河上钓鱼,从而该地称之为“钓鱼台”。旧时,还乡河上历史故事确实不少。今天,更在人民作家管桦同志笔下出现了《小英雄雨来》这样的新篇,以歌颂两岸人民的抗日斗争。
应该说还乡河润泽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两岸的人民。但在旧社会,这条河像一条无羁的野马,也同样威胁着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解放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在这条河上建起了总蓄水量达1·56亿立方米的邱庄水库,沿河下游筑起高大的水埝,于左家坞、白官屯、建立了总灌溉面积达11·3万亩的两个灌区,河上新建了五座水泥桥,方才使这条河真正造福于人民。
汉沽老潘整理
内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信息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说丰润区的来历
冀东近现代政区沿革
河北省丰润县来历
唐山大事记:2000-2004!
唐山市丰润天云古观
唐山市丰润区,古称土垠、永济,因避金朝皇帝讳改为今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