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校园杂忆】吃饭在60年前的初中
userphoto

2023.05.19 山西

关注


校园杂忆

关于吃的话题

韩富长

一九六三年,我有幸考上设在巴公的晋城三中,开始了至今还记忆犹新的初中校园生活。

当时,虽然三年自然灾害已经过去,但是国民经济尚未完全恢复,物资短缺现象依然严重,特别是粮食供应尤为紧张,“瓜菜代”仍是人们果腹的一种方式。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何为“瓜菜代”,其实,这是那个特殊年代创造出来的一个特定的词语,简单释义为:以瓜果蔬菜代替粮食,以副食代替主食。千万别误会,这可不是现在人们刻意推出的减肥套餐,只要听听当年流行的“低指标,瓜菜代,得了浮肿胖起来”之类的顺口溜,便就不难理解国家推出这一举措的迫不得已。

记得入学的头一年,早上每天都是小米饭,而且是由学生自带小米,放在各自的搪瓷缸内,由大师傅上笼蒸熟,学生排队领取而后食之。量的多少自行掌握,饭量大且家庭条件好的,米可以多放一点,女生或者饭量小的则可少放。至于饭量大但是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同学,也就只能委屈肚子,端起饭缸,躲到一边,并非情愿地继续被动的减肥之旅了。至于佐饭的菜品,也几乎是由萝卜白豆上演二人转,要么清水熬萝卜丝,要么盐水煮白豆。打菜时,大师傅守在厨房出口,拿把长柄铁勺,在菜盆里蜻蜓点水一样,动作熟练潇洒分配,很是公平,绝不多给。

当时,班里有同学被遴选为滑翔学员,为了重点保护,学校采取特殊举措,为他们增加营养。其实,那个年代所谓的增加营养,更多的只是展现一种态度,具体落实到物质方面,少得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不是吗?就拿早饭来说吧,饭还是自己放在茶缸里那点小米蒸成的饭,只是咸豆或者咸萝卜丝比其他同学多出了少许。然而就是这么一点少得可怜的特殊待遇,也足以让其他同学每天眼馋心动好一阵子。记得我就曾经和几个同学私下议论:这辈子当不了滑翔员,也一定要努力做个炊事员。理由是,可以敞开肚子吃饭,到头来起码能够混付好的下水。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学校的伙食费是每月七元五角。我父亲是教员,每月有二十九元五角钱的固定工资,家里再怎么节衣缩食,也没有让我每月回家拿伙食费时作难。但是,往学校带小米时,就没有那么顺当了。因为家里人口多,劳力少,而且我下面的几个弟弟又正是装饭的时候,粮食断顿也就见怪不怪,成了常事。有一次,家里确实没米了,母亲让我到邻村大姨家试试。谁知大姨二话没说,倾囊相赠,把缸底倒尽,才使我带着将近一个月的口粮返回了学校。这件事使我终身难忘,使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亲情,什么叫雪里送炭,什么叫恩重如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从部队转业后,有了孝敬大姨的机会和条件,我每年都要给大姨送油送米送面,直到大姨八十多岁高寿仙逝,为了感恩,也为了心里不留遗憾!

到了三年级的时候,国家已经逐渐从三年自然灾害的阴霾中走了出来,学校的生活条件也相应有所改善,但变化不是太大。原来老师和学生在一个灶上吃饭,这时分了开来,在学生伙房旁边另开一个小灶,供老师用餐,据说,伙食的花样要比学生灶丰富一些。一天中午,学生正在排队打饭,忽然小灶那边有人吵了起来,几个好奇的同学跑过去围观,原来一位孟姓老师因为一个肉丸和炊事员叫了真。当时,小灶实现饭票制,老师将现金换成饭票,打饭时可以选择饭菜的品种和数量。不知是炊事员疏忽大意,还是其他原因,孟姓老师买了一元钱的肉丸,本来应该是十个,但在碗里扒拉来扒拉去,怎么数也是九个,因此断定是炊事员少給了一个。偏偏炊事员也是个认死理的,高低不肯承认是自己的失误,于是俩人便大吵了一架,而且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这事要是搁到现在,简直可以看作有辱师道尊严。然而那是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对于孟姓老师的维权之举,大多同学倒是报以了同情和支持的态度。毕竟民以食为天,吃饱肚子才是硬道理。与虚无缥缈的师道尊严相比,一个肉丸再小,也是大大的实在利益。

校园生活虽有苦涩,但也不乏温馨的记忆。那时文*尚未开始,同学们正值青葱岁月,思想普遍比较单纯,都能友好相处,有啥说啥,彼此之间全无芥蒂之心。有人星期天从家返校,带了红薯玉米饼子之类的干粮吃食,总好与人共同分享。午饭时分,有的女生饭量小,便会主动分一些给饭量大的男生。有时,一些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女同学,还会偷偷地资助一些家庭相对困难的男同学,尽管钱不是太多,也就五角一元的,但也足见同学情深。那时同学们年纪都小,全是十四五岁的毛头小子或者黄毛丫头,即使哪个男同学和哪个女同学接触比较密切,其他同学也绝无非议。不像现在,好事者忒多,有事没事总好往歪处去想,而且非要炒得绯闻满天飞,好像舍此浑身痒得难受一样。

唉,我想念初中时的校园生活,尽管那时物质生活并不富裕,甚至还有点艰苦和困难!

作者简介

韩富长    中共党员,锦溪社友。上过学,务过农,当过兵。转业后,在城区区委多个部门爬格子,码文字。闲时喜欢写点小诗或者豆腐块文章,也曾偶被《战友报》、《太行日报》、《吐月》、《凤台文学》等报刊杂志刊用。后从城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兼老干局局长任上退休

写在同学聚会时

 刘庆庆

【男】这一处田野,是我们可爱的家乡

【女】这一所学校,有我们求知的课堂

【男】白纸黑字记录了我们的学子生活

【女】黑板操场伴随了我们一天天成长

【男】那时我们还是活泼也顽皮的孩子

就像校园里刚刚栽上的小白杨

【女】虽然你蹦蹦跳跳,我叽叽喳喳

我们却是在这里培养出人生的志向

【男】几年后的七月流火,我们挥手告别

走上了需要独立打拼的战场

【女】朝夕相处的我们天各一方

多少影像趣事埋在了心底,留在了梦乡

【男】今天,当我们有缘在这里重逢

昔日的青春少年已然双鬓染霜

【女】有的人还熟悉,有的却已然陌生

惟有那一座校园让我们亲如往常

【男】还记得铃声召唤上课,急促又响亮

忘不了老师诲人不倦,严厉又慈祥

【女】我们在一起度过了人生美好的岁月

在一起获得了品德的涵养和知识的力量

【男】今天,想起告别校园几十年的雨雪风霜

半是艰辛的路跋涉,半是成功的花芬芳

【女】无论是居南北春秋,还是吃香甜苦辣

我们都努力奋斗过,没有虚度时光

【男】此时你笑盈盈,此刻他声朗朗

同学们聚会让我们感慨,叫我们畅想

【女】此时此刻有一个愿望发自我的内心

祝福同学们友谊长存!永远的快乐和安康!

【合】祝福同学们友谊长存!永远的快乐和安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19期B || 匡燮:《蛮荒时代》24校园纪事(三)/静华播读
十条笑话:课堂上老师:同学们你们日后都有什么愿望啊
记初中同学会(2011-8-13)
【重磅推出】包乾书丨56先锋级一一五中起航
我理想中的初中生活4
毕业课程#文字中的相遇(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