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俗和宗教态度的转变

()在世俗生活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们对宗教生活渐行渐远,对宗教的教化功能趋于反感,有的人甚至高呼上帝死了,来为世俗生活辩护。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在为上帝辩护,并以此为依据劝告世俗的人们,不要忘了宗教不可忽视。在《写给无神论者:宗教对世俗生活的意义》(作者【英】阿兰.德波顿,上海译文出版社)。他说,世人发明宗教实出于两个核心需求,这两个需求绵延不绝,世俗社会至今也无法特别有效地加以应对。其一,尽管人类怀有根深蒂固的私心杂念和暴力冲动,但我们终究需要在社会群体中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其二,我们需要应对各种人生苦痛,不管是职场上受挫失意,人际关系麻烦连连,还是痛失至爱亲朋,或者垂垂老矣行将就木,人类太容易遭灾受难了。上帝或许已死,然而,曾经促使我们树立起上帝的那些迫切问题依然挥之不去,仍在要求我们拿出求解方案。  一个人必定可以继续做一名坚定的无神论者,但也可以发现,宗教时不时还是有用的、有趣味的、有抚慰心的。各路宗教在布道讲经、精进道德、营造团体精神、利用艺术和建筑、唤起信众远行求法、锤炼思想启发智慧、激发人们感恩春天之美等等方面,都各有其道。即使在宗教的核心教义遭到摒弃之后,宗教的诸多具体内容仍不失其有益的意义,我们理应毫无愧色地从中汲取营养,用以丰富教门之外的世俗生活。

与这种趋势相反的是,在宗教改革前夕,人们担心的不是对世俗生活的向往和沉迷,而是另外一种极端,是对世俗生活的贬低和逃离。所以,与德波顿建议相反的是,那些虔诚的神学家,提议人们还是要重视世俗生活的。以为世俗生活为人们开辟一条通往用生的必由之路。而永生的一部分就是今生。放弃今生追求永生就好比建设一种空中楼阁,或是追求虚幻的彩虹。原先要求人们放弃今生,是担心人们在今生的追求中,会迷失自我,过度沉沦在现实的美好生活中,而忘记上帝的教导。当然这种例子是司空见惯的。因噎废食不是真理,无助于人们的得救。但是随着人们的成长,人们的理性会增加。人们应该有力量有信心,在追求今生的幸福过程中,不会被今生的虚幻所迷惑。得相信人们,甚至给人们这种机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巴赫在莱比锡城
教育为了什么?
鼎然之修行警示语2021-3-1
MASHY听课笔记(1):中国人的信仰
宗教的意义
科学家们认识到: 科学没有机会击败宗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