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绛县城始建年份考证【刘保民 朱瑞琦】

内容提要】:新绛,古称绛州,由正平郡和东雍州合并而来。公元427年,北魏在柏壁镇和现新纺一带置东雍州和正平郡,公元487年正平郡移于今县治;公元560年北周在正平郡内的柏壁设立绛州,公元577年,绛州移至稷山玉壁;公元583年,绛州移回正平郡,省正平郡称绛州。诸多原因,误传绛州始建于公元583年,事实上今县治始建于公元487年,对于解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诸多谜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绛守居园池因唐代樊宗师一篇涩体名记,引得唐宋以来文人骚客和专家学者探奥者络驿不绝,现已成为国内仅存的隋代花园并入选“国家重点公园”。但由于自康熙以来的五部州、县志阴差阳错的记载,不知州衙始建于何时,却使绛州衙署的主体建筑物绛州大堂定性为唐代建筑;令人不解的是州衙与花园之间还有一代名将北齐左丞相咸阳王斛律光的墓和祠堂,更令人混淆的是隋代绛郡辖正平、太平等八县,但绛守居园池却为内将军临汾县令梁轨所建;华北地区之冠的文庙和国宝白台寺、稷益庙也不知建于何时,成为留给后人的遗憾。这些谜团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呢?


    一、从康熙绛州志到山西通史误传的过程查现在能见到的康熙绛州志,乾隆、光绪直隶绛州志,民国新绛县志、1997年新绛县志,关于新绛县的建置大体相同,对起于317年,终于588年的南北朝,因承接不明,过于简略,因而对始于386年北魏政权,到公元583年(隋开皇三年)197年的记载迥然不同,致使自乾隆以来,“州城自隋开皇三年由玉壁徙此始建”以讹传讹到现在。


    康熙《绛州志》城池:“城周围九里,隋开皇三年,自玉壁徙,洪武元年指挥郑遇春重新。”虽然没有标明哪年建,但也没说从此始。而且在建置中明确指出:(晋)“惠帝后……据之分割不能祥,元魏太武置正平郡兼治东雍州于西南柏壁,至孝文废东雍州,静帝复之。”“后周明帝改绛州,徙闻喜县龙头城,复徙柏壁,建德中徙稷山之玉壁,兼治正平郡,隋开皇初郡废,从玉壁始徙今治”。这里最关健的有两点:一是正平郡兼治东雍州,二是正平郡从置立到被绛州兼治都存在。而到乾隆《直隶绛州志》城池:“自隋开皇三年由玉壁徙此始建,明洪武元年指挥郑遇春重修”。在沿革中:“后魏置东雍州,析临汾县地为南太平,神麝元年为正平,太和十一年复置正平郡,领闻喜、曲沃二县。隋开皇初,废正平郡,自玉壁始徙今治”。光绪《直隶绛州志》与此完全相同。这里的关健是东雍州放在了前面,平郡存在六十年的历史也消失了。按照州、郡、县一级管一级的惯例,正平郡与东雍州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颠倒过来由领导者变成被领导者,很容易被人接受,这就为正平郡的地望位置被误解埋下了伏笔。民国版《新绛县志》营建考:“县城即州城自隋开皇三年由玉壁徙此始建”(小字注:通志府州厅释考云后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复置临汾县即今州治)。又在沿革中,按魏时绛在柏壁。太平记:绛州正平县柏壁城在县西南二十里,后魏明帝于此置柏壁镇,太武帝废镇置东雍州及正平郡。孝文帝废东雍州其正平郡不改。(小字:按魏志神麝元年改正平郡为征平至是乃废郡仍为正平,非不改也)。东魏孝静复置东雍州。通志:“正平城亦曰征平郡,本南太平也,(小字,盖见魏志正平郡注,旧志窃析临汾县地南太平即此)。在绛州西南柏壁,又即今州城池也。今考柏壁在绛城西南,兹曰又即今州城似由柏壁迁今州治耳”⑴重申了正平郡一直存在,但正平郡的地望在柏壁与州治中徘徊。尽管没搞清楚,但对州治的建置时间提出了疑问。1997年版《新绛县志》在“详今略古”的旗号下,使新绛县城的建置时间又回到了乾隆《直隶绛州志》错误说法中“县城,旧称州城。始建于隋代开皇三年(583年),历有修茸”⑵。致使《山西通史》卷二北魏时期的山西第一节政区中(十一)“东雍州世祖置,太和十八年(494年)罢,东魏天平元年(534年)复置。州治今新绛县柏壁村,领三郡八县……正平郡,郡治柏壁(新绛县柏壁村)辖二县闻喜曲沃”⑶,接着,又出现了“北魏寿昌二年(526年)、绛郡(治今新绛县)人陈双炽聚众反 ”;“北魏寿昌三年(527年)十月,正平(今新绛县)民薛风贤反”⑷;北齐武平三年(572年)在山西设有12州18郡。东雍州(治今新绛县)自相矛盾的说法。从而使新绛县城建置始于隋开皇三年( 583年 )错误说法流其广,似乎成为定论。


     二、正平郡的地望所在和辖东雍州历史真相要想在纷繁复杂的乱相中求得真谛,有必要从北魏到北周做个简单的交代。公元386年,鲜卑族拓跋珪称王,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旋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又称后魏,拓跋魏、元魏。公元396年,北魏占有山西北部、中部及东南部;公元398年,从盛乐迁都平城(今大同),公元428年,北魏攻占山西南部地区,至此山西全境为北魏所有。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与南朝对峙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汉化天下。“后魏明帝元年(409)置柏壁镇⑸”,“太武帝废镇置东雍州及正平郡,⑹”“北魏太武帝始光四年(427)于柏壁置东雍州,分临汾县为太平县和南太平县”⑺。“神麝元年( 428)改正郡为征平(郡)”。“正平郡,真君置南太平县,后改郡⑻”也就是说南太平县到正平郡再到征平郡,时间也就是一年左右,正与北魏统一西南部的时间相吻合。409年北魏置柏壁镇,因为其地形险要,易攻难守,地处往西通稷山,往东通曲沃,北通绛县南通垣曲且久为平阳(今临汾)、路村(今运城)间之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随着攻占垣曲、稷山、河津后,仅剩蒲州(今永济)一带时置州的必要性就显得成熟。正因为地形险要,所以交通不便,为此同时就设正平郡与此相配置,这就与符村村名来历相一致,“南北朝时,北魏曾置南太平县,治所即设于此。因村址为当时县衙印符存放处,故名符村”,现村南门楼上镶嵌着乾隆时石匾“古正平”三个大字。“横桥堡,原为兵寨,有堡。系南北朝时南太平县衙屯兵所在”⑼。也与卢龙武同志提供的航空测绘图片发现新纺一带发现有征平郡古城墙遗址相一致。之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三易其名,与北魏占领晋西南的战争进程相一致。公元428年,北魏已经占领了山西全省,故征平,就成为含有庆祝胜利的地名来历。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柏壁做为战略要地的位置不复存在,“太平真 君 年( 443)置 东 雍州于临汾故城,置泰平关于京陵镇,七年析临汾地于关南置泰平县(即今古城镇)(神麝元年为正平,太和十一年置正平郡(通志在闻喜县),十八年罢东雍州改置平阳郡邑属焉(凡一百 年 )(10)” 。 闻喜民国县志与此说同 ,“平阳郡(晋分河东置)。真君四年(443年 ) 置东 雍州 , 太和十八年罢(11)” 。当为是。据光绪《太平县志》沿革地表:“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置太平县与关南(即今古城镇),析临汾县为南泰平、西泰平,西泰平属龙门郡,南泰平改为正平,属正平郡……北周,泰平县避太祖宇文泰讳易为太平(12)。”这就说明,此前的临汾县地其范围包括原太平县与现稷山县的汾北地区,这就给秦仍属河东郡,北部为临汾县,西部为长修县(1997年版《新绛县志》建置沿革)地理范围做了一个合理的解释。而且南太平准确地讲应为南泰平。(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复置正平郡,领闻喜、曲沃(13)。”此时北魏已经由早期国策尚武转变成国策尚文,经文成、献文、孝文三代努力,政权相对巩固,此时的朝政大权实际上掌握在政治上已十分成熟的冯太后(465—490)手中,太和八年、九年、十年(484年、485年、486年)之间,连续进行奉1950年绛州大堂原貌禄、均田、三长制的制度改革,“应当说是北魏社会改革的主体工程,它标志着拓跋部正式走向封建化,平城改制及其封建化为以后在洛阳进行的汉化运动铺平了道路(14)”。“太和十年,魏制五等公服。是年,分置州、郡,凡三十八州,二十五州在河南,十三州在河北,置三长,定户籍”。而且从太和十六年开始,“北魏修尧、舜、禹、周公、孔子之祠,改谥宣尼曰:‘文圣尼父’,奉祀礼,备极尊崇” 。 北魏永平二年( 509年 )“于是佛教盛于洛阳……远近观听承风,无不事佛。比及魏主末年(514年),州郡共有一万三千余寺(15)”。复置正平郡就是在北魏经济上最强盛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那么太和十一年( 487年 ) 复置的正平郡其地望在哪里呢?原征平郡地处汾浍交汇的王泽西边(现新纺一带),随着河床的增高,其城被水浸,不宜人住,甚至有被洪水淹没的危险,逐迁至现新绛县城之地。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又西迳魏正平郡南,故东雍州治。太和中,皇都西洛,罢州立郡矣。又西经王泽浍水入焉。又西过长修县南,汾水又西与古水合”(16)。金代乡贡进士孙镇在《康熙绛州志·艺文》“斛律光墓记”中也认为“州置于后魏之初”,说的何等清楚,非今县城地址莫属。州衙的中心建筑物大堂,全国开间最大,城东的文庙华北地区之冠,及地处原长修县泉掌附近的白台寺,为全国450座老寺庙之一,也属北魏时期的建筑特征,而最早反映农耕文化的稷益庙地处闻喜、新绛交界处,邻东雍州,应为太武帝时期建筑,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点。“临汾(二汉属河东,晋属。真君七年并泰平县,太和十一年复)。泰平(真君七年置,有泰平城、齐城)(17)”“太和十八年(494)改置临汾县,罢东雍州(18)”。“雍州,世祖置,太和十八年罢,东魏天平元年(534年)复置。州治今新绛县柏壁村,领三郡八县。其中,正平郡,郡治柏壁(今新绛县柏壁村)(19)”。“孝文帝废东雍州其正平郡不改”(20)(按魏志,神麝元年,改正平郡为征平郡,是乃废州,复郡仍为正平。非不改也)按照这几种书志的记载:太和十八年(494)罢东雍州时间记载没有分歧。是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才有之举。复置临汾县的时间魏书记载为:太和十一年复与山西通志与光绪太平县志不相吻合,太平十八年(494年)应为准。不破不立,至于光绪太平县志,与《山西通志》一认为正平郡在柏壁,一认为在闻喜之说,均站不住脚。请看《闻喜民国县志》“北魏仍为闻喜县属东雍州为正平郡首县。……案魏书地形志:正平郡故南太平,神嘉元年改为征平,太和十八年后为正平领县二,曰闻喜、曰曲沃。至《山西志辑要》云:‘闻喜正平郡治,非也。夫正平于二汉为临汾,后魏东雍州治’。周改曰绛州,隋改曰绛郡,唐改曰绛州、绛郡,是即今之绛州也。若谓即在闻喜,何以隋唐于闻喜之外又别有正平县呼?司马彪于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魏收则无此例也(21)。”光绪闻喜县志更直接了当,“后魏属正平郡(即今绛州)”(22)关于正平郡,郡治柏壁说,是对先称正平旋改为征平郡地望在今新纺一带与柏壁互为倚角的征平郡地望的误解;不然,现符村南门楼上的“古正平”做何解释?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东雍州的置、废时间和地望有几处。从东雍州设立的时间有两说,一是1997年版《新绛县志》“南北朝时,北魏太武帝 始光建四年(427)于柏壁镇置东雍州;《民国新绛县志》:太平记——绛州正平县柏壁城在县西南二十里,后魏明帝于此置柏壁镇,太武帝废镇置东雍州及正平郡,孝文帝废东雍其正平郡不改(23)”。按此设置东雍州的时间不应迟于神嘉元(428年)的时间,而《二十四史》魏书对东雍州的记载与山西通志相同均为世祖置,太武帝(拓跋焘)从始光元年(424)到正平元年(451)在位,于是就有了《光绪太平县志》与《二十四史》魏书“真君四年置东雍州,太和十八年罢,复置临汾县(24)”。的另一种说法,从而带来了东雍州先后处于柏壁和临汾两地的说法。按照前述北魏发展史,东雍州始光四年(427),到真君四年(443),这16年的时间在柏壁 ;真君四年(443)到太和十八年(494)51年在临汾故城 ,于情于理都讲得通。东魏设置东雍州是天平元年(534年),那么从494年到534年,40年时间东雍州销声匿迹,它怎么去管辖正平郡呢?这也是郦道元称正平郡为“故东雍州治”,闻喜县志“正平……后魏东雍州治”,清康基田:“太和中, 孝文迁都于洛,改东雍州治为正平郡。今绛州也(25)”。都把正平郡当作东雍州治的原因所在。


    534年是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之年。北魏孝武帝西逃关中,依靠大将宇文泰,被宇文氏定为傀儡。同年,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史称东魏;宇文氏所立之魏称西魏。东魏自公元534年立国到550年灭国仅17年,实际上是晋阳高氏集团的傀儡政权,东魏高欢子高洋废东魏齐国 ,史称北齐 ,享国仅28年;公元557年,宇文觉代西魏称帝,国号周,史称北周,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窃国,是为隋。西魏建立之初,其势力范围主要在关中,黄河以北以西地区均为东魏所控制,晋西南遂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东魏又置东雍州于柏壁是情势所致。“西魏大统四年(538年),车骑将军杨摽攻取东魏正平、河北、南汾等城,以摽行正平郡事,左丞如故。……东雍州刺史马恭惧 摽 威声,弃城遁走,摽遂移居东雍州”。“东魏太保侯景攻占正平,杨摽退守邵郡。不久,杨摽又夺回正平(26)”。“傅伏(北齐)武平六年(575年)东雍州刺史,七年为行台石仆射,齐败,惟伏不下,及闻高纬被擒乃降(27)。”但是1997年版《新绛县志》笔峰一转,北周明帝武成二年(560)改东雍州为绛州,徙闻喜县龙头城(今礼元镇龙头堡)武帝时复移于柏壁。建德六年(577年),再徙稷山县玉壁(28)“建德中,徙稷山玉壁,兼治正平郡”(29),这标志着西魏在战争中的进退态势。以绛州兼治正平郡是情理之中,但置东魏,北齐的东雍州和正平郡不顾,使战争中的双方反复争夺易手,仅成为胜利者的赞歌。明明是“周书明帝纪二年于正平置绛州”而且西魏大统十五年(549)改“东雍为华州”(30),使东雍州迁离山西地,何曾改东雍州为绛州?斛律光被害前,“镇玉壁,建华谷,龙门二城,筑平陇等镇戌十三所。韦孝宽以兵来逼,战于汾水,大破之(31)。”难免使人发生错觉而误导之。


     三、早期的记载及正平县归属绛州的时间


     纵观东雍州,先是设置了柏壁16年,后移置于临汾古城51年,中间销声匿迹40年,东魏于534年又复置,尽管中间多次东、西魏双方易手,至北齐灭亡前尚在北齐手中。而征平郡神麝元年置于现新纺一带,公元487年又复置于今新绛县城,至隋初罢改称绛州从没有消失过一天。而且东雍州销声匿迹40年间,人们普遍认为正平郡就是东雍州治所在地,这就说明只有正平郡兼治东雍州才符合历史事实。其实,除过闻喜县志的正确表述,孔尚任主编的(康熙47年刻本《平阳府志》与编纂于康熙九年《康熙绛州志》,建治沿革都说得很清楚“绛州南北朝,魏治正平郡,兼置东雍州”;“元魏太武置正平郡兼治东雍州于西南柏壁”;原翼城县人大主任耿发聩撰写的《古翼城百论》也有“时东魏在正平郡设东雍州(在新绛县柏壁)遣薛荣祖镇之”的记载(32),甚至,周 书称于“正平置绛州”。就是《魏书·地形志》,也有南绛郡归正平郡的记载。“南绛郡 ,领县二,南绛(太和十八年置),属正平郡,建义初属小乡(建义元年罢),有小乡城”(32)与正平郡领闻喜、曲沃县的记载不符。至于郡管州与当时的惯例不符,是由一县之内既设郡,又置州之特殊情况决定的。之所以造成误解,一是由魏收主编《魏书》书成后,议论纷纷,被称为“秽史”,声誉不佳;只能是“多少反映了拓跋部的社会面貌”(33)。其次,从北魏到东、西魏,再到北齐、北周,皇帝易位频繁、年号更迭多变,一地多名,一名几地;东、西魏丞相、大将军执政,皇帝形同傀儡,致使州、郡建置更加混乱。北齐、北周继东、西魏而裂北魏,战争之中,州、县易主、易地的事时有发生,更增加了搞清这段建置沿革的难度。再次,北齐天保七年(566年)北齐文宣帝高洋下诏:“魏自孝昌(525)以来……启立州郡,离大合小,本逐时宜,剖竹分符,盖不获己。牧守令长,虑增其数……百室之邑,便立州名,空张郡目……今所并省,一依别制 , 于是并省3州 、153郡、589县、2镇、26戌(34)”。开皇三年(583)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杨尚希建议罢去郡一级建置,实行州、县两级制。《隋书·杨尚希传》“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俱僚以众,资费目多,更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万数,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35)。这就使南北朝各地的建置沿革增加了人为的因素,加之交通不方便,难以到实地详细考察,资料欠缺,缺乏沟通和互相佐证,使“百花齐放”的说法应运而生。仅各种版本的新绛县志就可窥一斑而知全貌,给后来的治史者增加了难度。尽管光绪版《山西通志》府州厅县考五绛州中,对前志标述不详的东雍州、征平郡、正平郡,临汾县城的记载和地望在案由中求得了正平郡真相,但如对实际地形不熟悉,仍会在一团雾水中。这就是绛州州治被误认为隋开皇三年(583年)才建的根本原因。在隋书《地理志》中“绛郡”条目下有一段注文:后汉置东雍州,后周改曰绛州(36)。是否因早有东雍州之说,不便再置正平州,而使实际的隶属关系颠倒了?不过在一些政治军事要地,则增设军镇,以凌驾于州、郡、县之上,实行军事管制(37)。正平郡与东雍州的关系,某种程度上与此相符。战端开始,则有可能东雍州节制正平郡,北魏之初和东西魏、北齐、北周时属这种情况;但相对和平时期,尤其是太和十八年罢东雍州直至东魏再设东雍州前,志书 明确阐明领闻喜、曲沃时,则肯定是正平郡领东雍州,甚至在40年的时间里,人们都认为东雍州治在正平郡。这正是史家对此持不同观点的原因所在。其实,不论谁领导谁,都不影响正平郡于487年移治今新绛县治的客观事实。但战争时间短,相对和平时期比较长,正平郡兼治东雍州为准。那么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北魏时正平郡领东雍州,实际上管辖着垣曲、稷山、河津、闻喜、曲沃、绛县六县,已经基本奠定了直到明以前绛州的管辖范围。“隋初(583年)罢正平郡,自玉壁徙今治,置绛州后改为绛郡领八县。治正平、翼城、曲沃、稷山、闻喜、太平、绛(38)。隋《地理志》也持此说(39)。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隋书地理志》是从大业五年(609年)的全国地理调查资料为依据而编写的(40)。平本汉临汾,隋开皇十八年改正平,唐武德元年移于今治(41)。” 就是《光绪山西通长)(43)“正平坊,隋唐以来,为正平县衙所在”(44)。正平县衙并未与州署合署办公。“绛州,洪武初,以州治正平县省(45)”,这就使内将军临汾县令梁轨,隋开皇十六年引古堆泉水“余波贯牙城,蓄为池沼”(46)修建绛守居园池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太平县义宁二年(618)也是武德元年,县移于太平关割隶绛。北宋绛州人薛仲儒在《梁令祠记》:“绛居两河间为剧郡,领县七。正州(47)换句话说,正平郡领6县,隋初仅增添了翼城县又减少了河津县,至唐初又添加正平县和太平县,减稷山县。也就是说,正平郡为新绛今治在历史上的地位往前延伸了96年。那么,除绛守居园池为全国仅存的唯一隋代花园外,始建于北魏太武帝时期的稷益庙、孝文帝时期(487—499年)现存全国开间最大的元代遗构绛州大堂、华北之冠的文庙和建于北魏宣武帝时期的(509—514)白台寺就成了代表北魏州城建筑的稀世珍宝,应倍加珍惜保护,以便它的魅力永存。

 

 

附:注释


(1)《山西府州县志辑》中国地志集成卷59,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店1990年11月版,民国新绛县志第635页,凡此套书,后只注卷数和县志名及页码。

(2)《 新绛县志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7年11月第1版第917页

(3)《山西通史》卷二,(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6)第269页,309页

(4)《山西通史》第296页

(5)光绪《山西通志》第2413页

(6)卷59,民国新绛县志第635页

(7)1997年版《新绛县志》第8页

(8)《光绪山西通志》第三册,第599页

( 9)1997年版 《 新绛县志 》 村名来历 第39—40页

(10)光绪《太平县志》卷53第114页》

(11)二十四史,(附清史稿)第三卷466页,吉林摄影出版社

(12)卷53,第115页

(13)光绪《直隶绛州志》卷59,第22页

(14)《山西通史》卷二第284页

(15)清康基田,《晋乘搜略》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878页、882页、904页

(16)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第48页

(17)《二十四史(附清史稿)》卷3 第466页

(18)卷53“光绪太平县志”第115页

(19)《山西通史》卷二,第269页

(20)《民国新绛县志》卷59第635页

(21)卷60,第388—389页

(22)卷60第14页

(23)卷59第635页”

(24)卷二第466页

(25)《晋乘搜略》卷二,第889页

(26)《山西通史》卷2,第350页,清康基田著《晋乘搜略》,第950页

(27)民国《新绛县志》卷59,第470页

(28)第8页

(29)《康熙县志》

(30)二十四史(附清史稿)第三卷第677页、671页

(31)《晋乘搜略》第960页

(32)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1  第280页

(33)魏书《二十四史》卷二第468页。

(34)魏书,《二十四史》卷二第427页

(35)《山西通史》卷二,第309页

(36)《山西通史》卷三,第3—4页

(37)耿发聩《 古翼城百论》第290页

(38)耿发聩《古翼城百论》第275页

(39)民国新绛县志卷59,第635页

(40)《清康基田《晋乘搜略》卷四第990页

(41)《山西通史》卷三第5页

(42)光绪《直隶绛州志》卷59,第255页,

(43)第三册598页,

(44)1997年版《新绛县志》第23页,

(45)清康基田《晋乘搜略》卷四第1981页

 (46) 民国新绛县志卷59第379页

 (47) 光绪太平县志卷53,第115页

 

原文地址:http://www.jiangzhouweb.com/show/4f3c24c96c8a48fc827198fadf0aaec3



【相关链接】


新绛县_百度百科   历史沿革


西周时期,武王封文王第十七子为郇侯辖今新绛地,为侯国。春秋时期,郇国为晋所灭,此地属晋。

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地属魏,称汾城。隶属河东郡。

仍属河东郡。北部为临汾县,西部为长修县。临汾旧城在今县城北25公里处(襄汾县晋城村)。长修故城在今县城西北15公里处泉掌镇。

高祖时,封御史杜恬为长修侯,长修为侯国。东汉改为长修镇。

三国时属魏,置临汾县,隶平阳郡。

西晋时,临汾县属平阳郡。

南北朝时,北魏太武帝始光四年(427)于柏壁镇置东雍州。分临汾县为太平县和南太平县。太和十一年(487)置正平郡,邻闻喜、曲沃二县。北周明帝武成二年(560)改东雍州为绛州,徒闻喜县龙头城(今礼元镇龙兴堡)。武帝时复移于柏壁。建德六年(577)再徒稷山县玉壁。

代开皇三年(583)州治从玉壁迁至今县城处。废正平郡,改为绛郡。领正平(今新绛)、龙门、太平、曲沃、翼城、稷山、绛、垣曲等8县。

武德元年(618)置绛州总管府。辖绛、潞、盖、建、泽、沁、韩、晋、吕、浍、秦、蒲、虞、芮、邵等十五州。绛州领正平、太平、曲沃、闻喜、稷山等5县。武德三年(620)罢总管府称雄郡。领正平、翼城、曲沃、闻喜、垣曲、太平、绛等7县。贞观中,绛州属河东道。领治仍旧。五代袭唐制。

为雄州,置绛郡防御。辖正平、曲沃、翼城、太平、稷山、绛、垣曲等7县。

置绛阳军节度使。兴定二年(1218)升为晋安府,总管河东南路兵马。兴定三年(1219)又置河东南路转运司,领正平、翼城、曲沃、闻喜、垣曲、太平、绛、平水等8县。

初为中州,置绛州行元帅府,辖河、解二州各县。后罢元帅府,仍为绛州,隶平阳路,领正平、翼城、曲沃、闻喜、垣曲、太平、绛等7县。

为绛州,属山西布政司,隶平阳府,领稷山、垣曲、绛等三县。

初属领仍旧。雍正二年(1724)改为直隶绛州,领稷山、河津、闻喜、垣曲、绛等5县。

1912年(民国元年)5月,废州改县,取咸与维新之义,又兼与邻近的绛县相区别,始改称新绛县,属河东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通古今之变”:探究河东古临汾县
从两魏和周齐在汾绛之地的争锋中探寻最初的绛州
说说新绛县的来历
刘保民:北魏名城——兼与阮仪山先生商榷
东雍州
河东地区地名变迁的八卦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