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态农业地域选址八大方向

      中国作为农耕古国,生态农业本就不是一个遥远陌生的概念。怀着一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顺应自然的敬畏之心,才有了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般如此惬意、安乐的和谐景象。让农业生态起来,也不约而同地成为了从事农业的有识之士的新方向。而我国农业地域自然经济条件的差异决定了要因地制宜地培育多样化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到底要去哪儿?也许就在你的身边。

第一站:归田园居

      面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城镇居民开始向往起“回归大自然”的休闲、恬静生活。每逢周末和假期,都不约而同地去寻找绿色空间和清新的娱乐场所,以领略、感受、体验田园和乡村的朴实生活,从而获得紧张工作之后的恬静和放松。另一方面,渐渐厌倦了游历名山大川后的旅途劳累,且常有“看景不如听景”的遗憾,于是人们自然而然地瞄上了距离比较近的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这里不仅能够体会到田园风光,还能亲力农事劳作。而这些园区也非常乐意接纳游人,既可处理产品,又可获得一笔非常可观的门票收入,且可以借游人之口做活广告,传播既快又易为人接受,比在广播、电视上做广告更经济实惠。这样,生态农业、园林绿化与生态旅游很自然地结合了起来,形成了一类独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园,逐渐发展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观光园。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属于农业生产的一种体制创新。它既是现代园林发展应用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观光农业的一种形式,充分体现农游合一性。

第二站:庭院深深

      农民在自家院子里不能做生态吗?答案绝对是NO!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庭院进行“水陆空”立体经营,把居住环境与生产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资源和光能资源,既美化了生活环境又增加了经济收入,不可不说是一项伟大的农耕创新。这是我国最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其主要类型有集约种植型(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种养立体型(巧用空间,多层经营);生态循环型(巧借食物链,多次增值)。例如,四川彭县楠木乡的一位农民,在自家的院子里挖了2米深的水池,同院外水沟相通,池内放养2000多尾鱼苗,池上搁鸡笼养母鸡,鸡粪落入池中作为鱼的部分饵料,鸡笼之上搭个葡萄架给鸡遮荫,这样获得蛋、鱼、葡萄三丰收。生态,就是在一点一滴的小处展现出自然独到的智慧。

第三站:层林尽染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实际上,在山区搞生态农业是完全行得通的,并且可以让万山层林展现出无限的精彩。在地形变化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的山区,利用生态系统中不同海拔地带环境组分的差异的和不同生物种群适应性的特点,合理布局农、林、牧、副、渔业的农业生产方式。

      例如,浙江南部出现了在河谷底部的溪流、水库里养鱼、鸭,谷底平地种粮食,从山麓到山顶分别种植亚热带水果、毛竹、茶叶和发展用材林的经营方式。这样布局,既发展了生产,又保持了水土,使山区农业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第四站:河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描述了一派自然恬淡的景象,而生态农业所指的此“河塘”非彼“荷塘”。黄淮海平原低湿地区,地势低平,渍涝严重。“鱼塘——台田”模式是“因洼制宜”原则的具体体现,属于立体农业结构: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地里种植粮、果、棉和饲料作物,饲养禽畜。这种模式,使台田—鱼塘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它是针对低湿洼地在降水量大时洼地积水、地下水位升高,使洼地沼泽化,在洼缘又盐渍化的问题所提出的治理模式。它不仅能够利用黄河三角洲地区广泛分布的盐碱地而且对它有相当程度的改良;另外鱼塘与台田的搭配,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小环境,还为农作物提供了有保证的淡水供应。

第五站:沧海桑田

      农林间作或混林农业模式体现了一种巧妙的共存哲学。运用了生态学上的地域性原理和生态位原理,依据水、温、土、地貌等条件确定适宜树种及其密度,在具体小地块上按种群生态与生态位原理加以合理配置,使林粮之间相居而安,互不矛盾,协调发展。目前常见模式有果粮间作、林草间作、枣粮间作、桐粮间作、林药间作等。

      例如四川省宁南县,基于耕地少、非耕地多、气候多样的特点,该县制定了发展“四边桑”为主,成片桑和小桑园为辅的种植桑树原则。“四边桑”是指沿地边田埂、河沟边、道路边和房屋边种植桑树。在栽培上采用生长快、遮阳面积小的低干修剪方式,既照顾了粮食作物能获得足够的光热资源,又利于发展桑树蚕茧生产,栽桑产粮两不误;同时“四边桑”采摘桑叶容易,修剪枝条方便。

第六站:湿地沼泽

      2014年2约2日是第18个世界湿地日,今年的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与农业”,口号是“湿地与农业:共同生长的伙伴”,湿地与农业自古便相互依存、发展。我国的湿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几大湖区、珠江三角洲、三江平原及沿海滩涂等地。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在低洼易涝区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上种植桑树、甘蔗、果树和花卉,以塘泥作桑、蔗、果树的肥料,桑叶养蚕,蚕粪、桑叶、蔗叶作鱼饵,塘基互养,形成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基塘系统是水网地区重要的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和生态景观类型,通过挖塘抬基改造不良的生态条件,形成水陆交互作用明显的基塘系统,进行立体种养,使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得到较充分的利用,形成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具有良好的边缘效应,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典范。

第七站:草长莺飞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如此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在生态农业中屡见不鲜。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技术,在牧区实施减牧还草,在农牧交错带实施退耕还草,在南方草山草坡区实施种草养畜,在潜在沙漠化地区实施以草为主的综合治理,以恢复草地植被,提高草地生产力,遏制沙漠东进,改善生存、生活、生态和生产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使草地畜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第八站:在水一方

      在海边、陆地上的河岸、湖滨、池塘边都存在着水陆交界地带,这些地带生态环境复杂,生态因子多样,可以适应的生物种类多,实际生存的生物种类也多,给生态农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孕育场所。

      例如福建省东山岛从沿海到内陆顺序安排海岸防护林;林内侧的沙地起高垄,在细沙掩埋下种植优质的白茎芦苇;再向内安排桑基鱼塘和果基鱼塘,具有储蓄雨水的功能;岛屿中心地势略高,安排种植品质特优的紫肉甘薯。不但各得其所,并且通过合理安排有效而节约地利用了宝岛的水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好了,经历了这次环中国的生态农业之旅,有没有决定好属于你的生态农业选址在哪里,可不管选择哪里都要本着一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不拘泥于已有的模式和方法。相信通过你的创造和创新,生态农业的未来会更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业向导】:立体农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世界生态农业典范
台田农业
我国生态农业模式 - 绿苑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专题五 生态工程
稻田地里鱼虾畅游,湿地与农业1 1>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