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修订前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2004年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供四年级上学期实验和教学使用。为帮助教师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体系结构,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下面就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科书的主要特点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作简要说明,供教师教学时参考。

这一册的教学内容为: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泰山黄金周——计算器,扬帆奥运——三位数乘两位数,我跟爸爸学设计——平行与相交,农田里的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长大我也去航天——统计,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数与代数这一领域,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上数的认识(1、万以上数的认、读、写,十进制计数法,2、近似数,3、数字编码)计算器(1、认识计算器2、用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3、探索规律)三位数乘两位数(1、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整百数乘整十数乘法的口算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4、的变化规律5、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6、回顾整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整百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2、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3、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估算4、商不变性质5、因数和倍数6、回顾整理)。

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万以上的数,这是认数范围的又一次的扩展,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部分。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小数乘法的重要基础。学生学完本单元的知识以后,应对整数乘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简单口算、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乘法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为后面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除法打下基础。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平行与相交这一部分知识,主要包括(1、认识直线、射线、线段2、了解平行与相交(垂直),会画垂线与平行线3、两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间的距离)。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几种平面图形及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础。教学时,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直观操作活动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主要是在第一学段简单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及系统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及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学重点是能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难点是理解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实践与综合应用──“荡秋千”和“纸与我们的生活”,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研究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调查的方法,提高搜集信息、整理数据的能力,了解纸的用途,感受节约纸张的意义。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能认、读、写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

2、在现实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进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简单的两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口算;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及两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式题;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3、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了解平面内两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位置关系,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4、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5、加深对乘除法等知识的理解,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数学思考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大数的过程,能用大数表示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

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除两、三位数计算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结合具体情境,在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探索平行与相交的过程中,提高初步的观察、想象和动手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5、通过实验,初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三)解决问题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

2、能综合运用平行与相交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在探索、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积累与同伴合作的经验。

(四)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

2、能初步用数和形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号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重要的媒介,青岛版教材把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物化在教材中,通过素材选取、结构安排、编写体例、呈现方式、栏目设计等,使抽象的理念能让教师和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从而使教材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载体。青岛版教材的这种探索,得到了教育部教材审查专家和实验区广大师生的广泛好评。本册教材在编写上具有以下特点:

1、选取现实并具有时代特点的事物作为素材,引导学生了解生活、认识社会。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多方面选取了反映社会生活且学生熟悉的事物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熟悉生活,认识社会,体验数学学习的现实性、挑战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动手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农田里的数学”,利用种田操作中的一些有关计算,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扬帆奥运”、“长大我也去航天”等,在计算和统计的过程中,使学生感知祖国的新面貌。

2、优化单元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教材改变了“小步子”的编排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如“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知识安排上,将乘除法的口算、估算、笔算有机地结合起来,便于学生理解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同时,又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适时编入了四则混合运算,使计算得到进一步应用于巩固。另外,教材还将因数和倍数的内容作为“拓展平台”安排在除法单元之后。这样既分算了学习的难点,也有助于借助计算理解知识。

3、通过解决问题的学习新知识,体现知识的生成性。

本册教材不受严格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如在“平行与相交”的学习中,教材呈现的是“我跟爸爸学设计”的情境,教材没有直接呈现概念,而是由“怎样画线”的问题引入,使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展开想象,先认识线段,又通过线段认识直线、射线。这样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倡导多样化的教与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本册教材的编写思路、呈现方式和栏目设置都积极倡导新型的教与学的方式,努力促进师生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如“大数知多少”,教材呈现的是学生交流调查生活中用到大数的情境,这样的形式提示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学习资源开展教学。再如“长大我也去航天”,教材只提供了活动的形式,数据等内容都要来源于学生的实践。这提示教师:教学中要组织合适的活动,由学生收集数据,参与统计的过程,自主学习知识。这样的编写思路,真正实践了教学资源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理念。

5、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随着知识的加深,教材也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与培养。通过一些提示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中,对于商的位置,教材没有过细指导,而是通过问题“商为什么写在个位上”进行点拨,给学生留出空间进行探究。又如,在对商不变性质的学习中,通过问题“这是不是个规律呢”引导学生在经历“猜想——举例——发现”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深入研究教材,把教材用好用活

  本册教材在引导师生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和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等方面作了一些新的探索,对教师的教学会有一定启发。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设计思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灵活运用教材;联系身边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与学的活动,使数学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2、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新知识。

  本学期安排的学习内容,如认数、计算、统计等,多数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加深与发展。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主动构建新知识。特别是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一定要启发学生在已学过的乘除法知识的基础上,借助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已学过的乘除法口算和估算对进一步学习乘除法计算有重要作用,应引起师生高度重视,经常在应用中复习巩固。

3、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

本册教材在素材的选择上,内容丰富,贴近学生实际;在知识的教学上,又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活动。因此,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现实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积极参与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借助已有经验和同学相互启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

4、正确把握教学节奏,照顾学生的学习差异。

随着知识的发展,学习的内容逐步加深,特别是本册安排的大数的认识、乘除法计算、统计等内容,相对前几册难度大为增加。教学时,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基本估计,对难点问题要切实放慢教学速度,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交流、消化的时间,照顾到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和个别差异。对学习却有困难的学生,要耐心启发,并加强有针对性的辅导,使他们逐步掌握学习内容。

5、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和导向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在强调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前提下,更应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如在具体学习情境中,了解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等。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价,激励和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建议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大数知多少——万以上的数认识……………………10课时

    泰山黄金周——计算器………………………………2课时

    扬帆奥运——三位数乘两位数……………………15课时

      综合应用——荡秋千 ………………………………1课时

    我跟爸爸学设计——平行与相交……………………4课时

    农田里的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0课时

      综合应用——纸与我们的生活……………………1课时

    长大我也去航天——统计…………………………2课时

      回顾与整理——总复习……………………………5课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
人教版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一)
四年级数学(上册)学科教学计划
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