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井冈特使"何长工:毛主席派他寻南昌起义余部,成就井冈山会师

"井冈特使"何长工:毛主席派他寻南昌起义余部,成就井冈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小引

1927年10月,江西井冈山。


图│井冈山

凉意四起的林间小路,秋收起义部队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经过了三湾改编后,英姿焕发地向井冈山区的古城进军。

在这支队伍中,没有人可以回答未来革命是否会成功,没有人可以回答中国到底该走向何方,也没有人知道自己何时将倒在前进的路上。

但,

他们知道:苦战半月,总算可以有一块落脚的地方了!

局势渐渐明朗了起来,无助的阴霾在战士们的心中逐渐散去。

路上,战士们边走边聊,气氛虽不轻松,但甚是愉悦。


图│毛泽东和警卫员

队伍的前头,毛泽东眉头紧锁,忧心忡忡,不时转过头来与参谋长张子清交谈,像是在运筹着什么大事情。


图│张子清

"子清,南昌起义部队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

"听说前段时间已到汕头,不知现在下落如何。"

两人不语,沉默了会。

毛泽东又说:

"这支部队可是革命的火种啊!我想派个人下山去找他们,建立起联系,有事也好相互照应。"

"嗯,我完全同意,您看派谁去比较合适呢?"

毛泽东打了个手势,张子清会意,凑上前去。

两人低声耳语了一番。

"好,好,他很适合。开完会就可以和他谈……"


图│毛主席在井冈山

南昌起义后,叶挺、贺龙二军长根据中央指示带领两万余人南下广东,攻入潮汕,可不久,就遭到军阀的联合扼杀,起义部队惨遭失败,在潮汕地区被完全打散,中国革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但糟糕的是,叶、贺部队的失败,远在江西的毛泽东却浑然不知。

受命

10月3日,古城会议结束,部队转移到十都镇。

清晨,一间简陋的土屋中,

一个年轻人正趴在桌上打盹。

他是卫生队的党代表。昨天夜里,他接到任务,带领一支小分队前去敌营侦察,快天亮了才回来,累了一宿的他,终是禁不住疲倦的侵袭,趴在桌上,睡着了。

突然,"嘎吱"一声,门,被推开了。


图│古城会议旧址

年轻人猛然惊醒,模糊中,他看清了,来人正是参谋长张子清。

"毛委员指示!有任务!"

"什么任务?"年轻人紧张地问道,"该不会是……"

"哈!小子,急什么,今晚毛委员会找你谈的,是重担子的苦差事哩"

当天夜里,年轻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望着广阔无垠的星空,那就像是他们的未来,那里没有贫穷、没有饥寒,红旗在山顶飘摇,歌声在山谷荡漾。高楼建起来了,公路修起来了,每个人都很有精气神,再也没有地主富人欺压贫苦百姓了。那,不就是一个崭新的中国嘛!

想着想着,他开心地笑了,思绪又飘向远方……

1900年,

他出生在湖南华容的一个农民家庭。


图│青年何长工

那一年,八国联军侵华,国破家亡,山河震动!

硝烟弥漫中的首都北京,被侵略者无情地蹂躏,

无数的子民,遭到残暴屠戮

大片的国土,沦为俎上之肉

而清朝统治者却屈膝卑躬、汗颜无耻地声称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这是一个怎样衰败落后的国家啊!

这是一个怎样腐朽黑暗的社会啊!

这样的国家,这样的社会,怎么会有未来呢?

辛亥革命后,除少了个皇帝外,国家依旧没有任何变化,

赣宁之役、洪宪帝制、丁巳复辟、护国战争、护法运动接踵而至,南北军阀纷争不断,华夏大地,哀鸿遍野,生灵涂炭,正所谓:南北如一丘之貉!


图│辛亥革命

1918年

长沙。

从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湖南大学前身)毕业后的他,目睹了山河破碎、任人宰割的惨景,不甘命运的支配,决意要打破命运诅咒的他,

毅然决定赴京找寻救国的真理!

参加赴法高等法文专修班的有他。

参加蔡元培的留法勤工俭学会、华法教育会的有他。

如饥似渴、夜以继日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的也有他!


图│青年何长工与滕代远

在长辛店,他遇到了毛泽东。

春天,他们促膝详谈革命形势。

夏天,他们共同投身五四运动。

他们成为了朋友,也成为了革命战壕中的战友。

不久,他去了法国学习。

1922年,在法国,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图│在法国圣学尔旺学校的中国学生与老师,前排左三为何长工

回国后又参加了北伐战争。

直到蒋汪集团发动"四一二"、"七一五"政变,大革命最终失败,

他跟随团长卢德铭发动秋收起义。

唉!太可惜了!

十多天前团长卢德铭牺牲时的场景又浮现在他眼前

1927年9月23日拂晓,为掩护革命队伍的前进,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挺身而出,从前队折回,带领一连抢占高地阻击敌人,并指挥被打散的后卫团向主力部队靠拢。

激战中,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卢德铭右胸,他当场牺牲。年仅22岁。


图│卢德铭

毛泽东痛惜不已,悲叹道:"还我卢德铭!给我3个师也不换!"

战争,就是如此残酷。

可有信仰的人,眼中有光,心中有火,为真理,为信仰,为天下,为苍生,慷慨赴死,绝无怨言!

这是何等的精神?这是何等的壮烈!

这,就是共产党人!

"砰!砰!"两声清脆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索。

"谁?什么事?"

"毛委员请你去!"

开门一看,原来是团部的同志。

"好的!我马上去。"

他披上外衣,来到团部。

团部还是灯火通明,毛泽东和张子清仍在对着地图仔细琢磨。


图│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路线图

看到他来了,毛泽东赶紧起来与他握手,并把他拉到地图旁。

"长工啊,你看……"

原来,党组织打算让他下山寻找南昌起义部队,并与他们建立联系。

可这,谈何容易!

南昌起义部队现在到底在哪?具体情况如何?这些都是未知数。

况且,井冈山以外,都是国民党反动派的控制区域,此时,他们正处处设卡,逮捕共产党人。

现在下山?这无异于是自投罗网!

而他,却面无惧色,一口答应,"请组织放心,请毛委员放心,我一定千方百计完成任务!"


图│毛主席

苦寻

1927年10月的一个夜晚,月色下的井冈山显得格外神秘。

经过一番精心化妆的何长工以"井冈特使"的名义飞奔下山。

很快,他就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

不得不说,现在的我们,千万不要用自己的胡思乱想去怀疑老革命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千万不要用扭曲的价值观去评价先辈的革命信念和事迹。

这些,都不是你我可以用寥寥数言就能道明白的。

面对革命先辈英雄事迹,无需多言,只须保持敬畏之心。

再说何长工下山后,很快就遇到了民团的哨兵。


图│毛主席

他妙用巧计,一会说自己是回家的逃兵,一会又暗示敌人,假装自己与湖南军阀何健有关系。逃过盘问,还让民团团长给自己开了个字条,凭借着这"护身符",他一路平安地到达了长沙。

此时的长沙,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之中。

湖南军阀、湘西善后委员会委员长何健在长沙大肆逮捕共产党人,

一张张杀人告示贴在大街小巷,凶恶的军警荷枪实弹,四处抄掠,搞得整个长沙城鸡犬不宁。

街上行人道路以目、神色匆匆、不敢多言。


图│长沙城

在这期间,杨开慧、傅凤君、马淑纯等共产党人纷纷被捕或遇害。

何长工在这里多呆一秒都有可能暴露身份,正当他在一堵墙前假装观看告示并思考下一步计划之时,他遇到了戴菊秋,一个在长沙城秘密收集情报的地下党人。

在戴菊秋的协助之下,两人乘坐一艘日本船转赴武汉,不久,又通过熟人的关系搞到了去香港的船票。

两人在香港稍事休息后,便赶赴广州。

舟车劳顿下,何长工极度疲倦,但想着南昌起义部队仍下落不明,不觉有点失落,戴菊秋却安慰何长工。


图│毛泽东与杨开慧剧照

原来,戴菊秋的三叔在中山大学任教,二叔在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军长方鼎英部下当政训部主任。更绝的是,方鼎英的姨太就住在戴菊秋一个黄姓亲戚开的旅馆里。

这个旅馆,门面虽不大,但背景却很大,它是方鼎英与许克祥的后方老巢。

这个情况让何长工十分的兴奋,是否有可能在这里套到一点有用的信息呢?

带着这样的想法,两人来到了旅馆。

何长工虽不是特工出身,但凭着多年的革命经验,他还是警惕地看出了这旅馆四周都有特务盯梢。

进?还是不进?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试试看怎么知道呢!

两人壮着胆子走进了旅馆。


图│朱德

旅馆主人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先生,由于何长工和戴菊秋妆化得毫无破绽,他们又经常出入旅馆,这一来二往,何长工便和这老先生熟了。

旅馆外的特务们也对他俩放松了警惕。

通过和老先生的聊天,何长工找到了自己的老乡黄祖轲。

在和黄祖轲的交谈中,他终于得知南昌起义部队已经被打垮,余部由朱德带领在梅县三河坝一带活动,而且这些都是从报纸上得知的。朱德带领的这支部队到底还剩多少人,他们在哪,这些情况,黄祖轲也不知道。


图│三河坝之战

的确,1927年朱德率部3000余人在三河坝与钱大钧2万多人鏖战三日,由于敌人过于强大,朱德部损失惨重,被迫撤出战场,遁入赣南山区的崇山峻岭之中。

线索到这里又断了,剩下的,只能由何长工自己去找了。

何长工离开广州,踏上了去湖南的征途。

彼时,广州城内大乱。

1927年12月11日凌晨3时30分,三声炮响划破了广州宁静的夜空,耀眼的红色信号弹随之腾空而起。

在张太雷、黄平的领导下,发动了广州起义,第四军教导团全团、警卫一部、黄埔军校特务营、广州工人赤卫队的7个联队、2个敢死队,共约6000余人,分路向广州市内各战略要点发起突然袭击。

当何长工在湖南一无所获再次回到广州时,起义已经完全失败。


图│广州起义

整个广州城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画面在他眼前出现。街上,大批的进步群众被捕,大量的共产党员遇害,随处可听见的枪响,无处不在的国民党军警,都牵动着何长工的心弦。

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的张太雷在起义的第二天就不幸中弹、血洒长街。


图│张太雷

接踵而来的失败与打击,使广东党组织损失惨重。

更让何长工焦急与头疼的是,从广州北上的铁路因国民党封城戒严而被完全切断。

这样一来,不但寻找南昌起义部队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而且很有可能连井冈山也回不去了。

这是何长工无论如何没有料到的。

为了避免出现意外,何长工与戴菊秋分开居住。

再次回到广州,他的心情极度压抑,整天都处在头晕目眩之中,脑海里全是同志们牺牲的场景,既要为自己的安危而担忧,又要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说不害怕,是假的。

千方百计,苦寻南昌起义余部,到底为了什么?

为了将队伍发展壮大?为了革命?为了人民能够自由独立?

还是为了那个曾在他梦中一次又一次出现的新中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中国不亡,因为有湖南人在!"

一个声音在他脑海里不停地出现,这是很久以前,他在一个老先生那里听到的。


图│李济深

说句真话,当时的南方,新军阀混战、国共内战都交织在一起,十分混乱,整个南方政治局势一片混乱,就像一团斩不断的乱麻。

就连当时主政广东的粤系军阀李济深也完全不清楚南昌起义余部到底去了哪里,更不要说是势单力薄的何长工了。

焦虑中,何长工在旅馆惶惶度过了十天。

转机

12月20日,事情终于迎来了转机。


图│蒋介石

早晨,黄祖轲急匆匆地跑入旅馆,给何长工带来了两个消息。

第一,从广州北上的铁路已经通了。

第二,有传言,朱德正隐藏在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的辖区粤北山城韶关。

这些消息,让原本无助失落的何长工再度燃起了希望。

结合当时广州兵荒马乱,不是久留之地,

他不得不辞别黄祖轲与戴菊秋,匆匆登上了北上韶关的火车。

事实上,范石生是滇军出生,朱德也曾任滇军师长,两人还曾是云南讲武堂的同学。况且,范石生与李济深、蒋介石等人矛盾很深,他很有可能秘密与朱德合作。


图│范石生

果不其然,朱德带领下的南昌起义余部隐蔽工作做得很好,他既和范石生建立了合作,又多次使用不同的名号迷惑敌人。

当时,《江西日报》的记者们千方百计打探,也没有找到他们的下落。

那何长工呢?他能找到朱德吗?

1927年12月下旬,粤北韶关。


图│粤北韶关

寒冷笼罩着这座简单的小山城,天上飘忽着似雪非雪的小雨点。

何长工走在街头,浑身又脏又臭,行人纷纷躲避。

天气实在是太冷了,寒意四起和浑身恶臭使他再也无法忍受,万般无奈之下,他走入街边的澡堂,准备用一个热水澡来洗去浑身的疲惫与污垢。


图│韶关码头

澡堂里水气蒙蒙,人声鼎沸。

正当他在热水池里苦苦思索如何寻找朱德下落之时,耳边传来隔壁池两个军官的交谈声:

"听说王楷的部队已经来韶关了?"

"唉,早就来了,他是范军长的老同学,军长把他放在四十七师,听说他原名叫朱德。"

"同学归同学,朱德部暴徒很多,我们还是要注意防范才是。"

"朱德!"一旁的何长工激动得几乎叫出了声,自己苦苦寻找良久的朱德原来真的在这。他连澡都没来得及洗,迅速向旁人问清地址,简单收拾了一下,连夜赶往朱德部防区。


图│朱德

当时,广东各地做生意的华侨很多,军队一般对这些人不大过问与盘查。何长工把自己打扮成财大气粗的纨绔子弟,身着呢子大衣,黄皮靴。一路顺利地通过了岗哨和警戒。可是,当就快要到朱德的防区时,盘查开始越来越严格,何长工没走多远就被几个表情严肃的哨兵抓住,不由分说就把他往前押。

何长工的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如果这回真的被抓住,任务可就失败了。正当他思考如何逃脱的办法时,

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迎面向他走来。

是王尔琢!


图│王尔琢

两人是湖南老乡,又是大学同学,自何长工去法国留学后,两人就再也没见过面。

不曾想到,会在这种场合以这种方式再次会面。

王尔琢替何长工松绑后,便把他带回司令部。

在这里,何长工终于见到了苦寻良久的朱德,还有陈毅、蔡协民等同志。

经过一番交谈,朱德知道了何长工的来意,他很高兴地说:

我们跑来跑去就是要找一个落脚的地方。我们已经派毛泽覃去找润之了,如果不发生意外,应该很快就到了。

复命

夜幕徐徐落下,船在凛冽的风中前进。何长工的心中如同有一团火在燃烧。


图│毛主席

从十月初下井冈山至十二月底到达韶关,他不仅找到了朱德率领下的南昌起义余部,而且还发现这支部队不但没有被敌人击垮,还成功转战出来,开始以更积极的姿态进行武装斗争。

对此,何长工心中感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欣慰。

是啊,如果南昌起义部队真的全军覆没了,或者队伍被打散聚不拢了,这就意味着毛泽东所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将要孤军奋战,意味着井冈山将要孤独承受着无比巨大的战略压力与风险,如果井冈山也不幸失守,中国革命就……想到这里,何长工不禁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不敢再往下多想。

1928年初,毛泽东指挥工农革命军在遂川消灭反动民团,乘胜占领遂川县城,迎来了入井冈山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


图│毛主席

江西遂川县天主教堂,

同志们正欢迎何长工的凯旋归来。

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毛泽东紧紧握着何长工的手,很久都没有松开。

当晚,何长工向毛泽东汇报了寻找朱德的经过。

这虽然不是一次大战,但对于何长工来说,这是一次大考。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这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秋收起义的部队最终与南昌起义的部队建立了联系,这为朱毛井冈山会师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会师


图│井冈山会师

1928年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远处巍峨屹立的井冈山像被水洗过一样,显得特别清新;漫野葱绿的稻田,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这是一个美好的日子。

4月29日,宁冈县龙江书院。

毛泽东来到宁冈,得知朱德、陈毅正住在龙江书院,顾不上一路征尘.立即带领干部向龙江书院走去。


朱德一听说毛泽东来了,赶忙与陈毅、王尔琢等主要干部出门迎接。

何长工远老远就看见他们,向报告毛泽东说:"站在最前面的那位,就是朱德同志,左边的是陈毅同志,朱德身后的是王尔琢同志。"

毛泽东点点头,笑着向他们招手。

快走近书院了,朱德抢先几步迎上去,毛泽东也加快了脚步,两双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朱德和毛泽东冲破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相见了!

从此,革命的力量更加壮大,革命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发展,革命的浪潮将在这里推向全国。

中国革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山会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色文化】信仰的力量——“朱毛井冈会师”壮举启示录‖周根保
究竟是谁促成了井冈山“朱毛会师”?
“井冈山会师”究竟是天意使然,还是人为促成?
何长工7年守望无职,1975年致信毛主席,朱老总:我替你转交
彭公庙联席会议的历史背景、意义及其他
1927年,井冈山抓获一国军军官,他激动叫道:我是毛泽东的弟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