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心法要诀》 > 卷一 阳明表病脉证-阳明热病脉证……

阳明表病脉证

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疼,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

【注】太阳未罢,又传阳明,太阳表邪怫郁,阳明肌热,为阳明经表病也。葛根表阳明,谓葛根汤主治阳明表病也。浮长,谓阳明之表脉也。缘缘面赤连额头疼,发热恶寒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得宁,皆谓阳明经之表证也。用葛根汤解两经之邪也。详阳明篇。

 

阳明热病脉证

白虎烦渴热阳明,汗出身热脉长洪,不恶寒兮反恶热,合柴兼见少阳经。

【注】太阳已罢,而传阳明不传少阳,亦未入腑,其热渐深,表里俱热,为阳明经热病也。白虎热阳明,谓白虎汤主治阳明热病也。脉长洪,谓阳明之热脉也。烦躁口渴,引饮汗出身热,不恶寒反恶热,皆谓阳明经热病之证也。用白虎汤解阳明表里俱热也。阳明未罢,又传少阳,亦阳明热病也。合柴,谓白虎合小柴胡汤,治阳明经热证,兼见少阳经弦脉,寒热往来,口苦耳聋,目眩而呕,胸胁痛之病也。详阳明少阳篇。

 

阳明腑病脉证

胃实脉大腑阳明,大便难兮脾约同,蒸蒸潮热 汗,满痛始可议三承。

【注】脉大腑阳明,谓热邪入腑,阳明当脉大也。曰胃实,曰大便难,曰脾约,谓腑病受邪之不同也。脾约者,太阳阳明也。胃实者,正阳阳明也。大便难者,少阳阳明也。

皆为可下之证,不无轻重之别。然必蒸蒸潮热,身肢 然汗出,或满或痛,始可议其微、甚,以三承气汤、麻仁丸下之可也。详阳明篇。

 

阳明慎汗慎清慎下

阳明表证反有汗,桂枝加葛中风传。热证无汗亡津液,燥渴仍从白虎痊,胃实汗热原应下,恶寒浮缓表为先。欲知定硬识矢气,不转微涩下之冤。舌滑尿白小便数,便硬休攻导自安。小便数多知便硬,无苦数少是津还。

【注】阳明表证应无汗,反有汗,是从风邪传来,仍从表治,宜用栓枝加葛根汤。阳明热证应有汗,反无汗,是或吐、或汗、或下亡其津液。若无燥渴,则从表治,若有燥渴、仍从热治,宜用白虎汤。胃实自汗潮热,原应下之,若有恶寒浮缓之表,宜先解表。表解已、乃可攻之,欲知大便硬定未定,当少与小承气汤,转矢气者,已成定硬,当与大承气汤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未成定硬,攻之必溏,勿更与也。若脉微涩者,亦不可下,下之则冤死也。舌滑、尿白、里热微也,虽小便数、大便硬,其热远在广肠,亦不可下,用蜜煎猪胆导法自可安也。凡小便数多,知大便必硬,虽大便硬而无或满、或痛之苦,当审其小便日几行,日减数少,是津液还于胃中,慎不可攻,不久必自大便出也。详阳明篇。

少阳脉证

往来寒热胸胁满,脉弦目眩而耳聋,口苦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少阳经,或渴或咳身微热,或胁硬痛腹中疼,或悸不呕尿不利,舌苔滑白小柴宗。

【注】脉弦,谓少阳病脉也。往来寒热胸胁满,目眩耳聋,口苦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少阳经主证也。或渴、或咳身微热,或胁硬痛、腹中疼,或悸、不呕、尿不利、舌苔滑白者,皆少阳或有之证也。均宜小柴胡汤主之,随证加减治之可也。详少阳篇。

 

少阳病用柴胡汤加减法

胸烦不呕去参夏,加蒌若渴半易根,腹痛去芩加芍药,心悸尿秘苓易芩,胁下痞硬枣易蛎,不渴微热桂易参,咳去参枣加干味,小柴临证要当斟。

【注】少阳经主证,宜小柴胡汤主治也。其或有之证,务要临证斟酌加减可也。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萎实。若渴者,以半夏易栝萎根。若腹中痛,去黄芩白芍,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加茯苓黄芩。若胁下痞硬,加牡蛎大枣。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桂枝微汗之。若咳者,去人参大枣,加干姜、五味子。义详少阳篇小柴胡汤下。

少阳禁汗禁吐禁下

少阳三禁要详明,汗谵吐下悸而惊,甚则吐下利不止,水浆不入命难生。

【注】三禁,谓少阳禁吐、禁汗、禁下也。若误发汗,则生谵语,若误吐下,则心悸而惊。少阳经,即有心下硬,不可下,下之甚,则下利不止。即有胸中满,不可吐,吐之甚,则水浆不入,变成危候,命难生也。详少阳篇。

少阳可吐可汗可下

胸满热烦栀子豉,痞硬冲喉瓜蒂平,发热恶寒肢烦痛,微呕支结柴桂宁。郁郁微烦呕不止,心下痛硬大柴攻,误下柴胡证仍在,复与柴胡振汗生。

【注】上言其禁,恐失宜也;此言其可,贵变通也,胸满烦热,太阳少阳轻邪也,宜栀子豉汤涌之。胸满痞硬,气上冲喉不得息者,太阳、少阳重邪也,宜瓜蒂散吐之。发热恶寒,四肢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太阳、少阳表证也,宜柴胡桂枝汤,微汗两解之。郁郁微烦,呕不止,心下痛硬,少阳、阳明表里证也,宜大柴胡汤缓攻两解之。误下不致变逆,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以和解之,若解则必蒸蒸振汗出而解,以下后虚故也。详太阳、少阳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证的内涵(胡希恕讲稿)
胡希恕的六经辨证观:----编辑
伤寒心法要诀(收藏版)
《伤寒论》六经病中头痛条文辨析
胡希恕:如何学习《伤寒论》太阳篇
总结桂枝汤方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