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贾三近传

 贾三近,字德修,山东峄县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选为庶吉士,授职吏科给事中。四年六月上疏说:“善于治理的人遵守法律以让百姓得到好处,不要让他们太离谱了。现在郡县不相信朝廷的法令,百姓不相信郡县的命令。已减免了的租税却催交甚急,已经赈济了的却仍然追讨如常,已经宽免了刑罚而冤死的人不断。正额赋税,进贡的物品,边疆的费用,想减免一毫一厘都不可能。受到形势的限制,毫无办法。况且监司考察官员的成绩,多录用苛刻好事之人,而轻视宽大、平和的官员,守令虽然贤明,安抚养护百姓的心逐渐转移为苛刻,抚恤百姓的念头日日为征税的想法代替,百姓怎能不贫困呢?乞求告诫有关官吏务必要守成法,监司考核名次不可只看一朝一夕,失去了诚实、淳厚的大体。”不久,又上疏说:“抚按诸臣与州县长吏相遇,都重甲科而轻视乡举。同是宽大,在进士则认为是抚恤,在举人则是姑息。同样严明,认为进士是精明,举人则是苛刻。要是举人,不到头发白了、牙齿掉了就不被征送。有的举人裹足不前,断了进仕途的念头。乡举难道缺乏人才吗?应该采取鼓励办法,让他们尽力于仕途。”皇上下诏同意。再升为左给事中,去贵州考察。途中接到不去贵州的命令,于是,他请求立刻归家。

  神宗继位,贾三近起用为户科给事中。万历元年(1573),平江伯陈王谟因与太后家联姻,攀附得以镇守湖广。贾三近弹劾他污秽,于是没有派遣。给事中雒遵,御史景嵩、韩必显弹劾谭纶被贬斥,贾三近率领同官援救他们。皇上下诏增加供用库黄蜡每年二万五千,贾三近等又劝谏,皇上都没有听从。当时正好实行海运,舟船多覆没,因为贾三近的劝说罢掉了海运。肃王缙火贵,隆庆年间因为贿赂以辅国将军袭封肃王,这时他又请求恢复庄田,贾三近再次上疏争论,皇上于是没有给他。起初,有命令征收赋税以八分为率,不及格的将被罚。贾三近请求贫瘠地方的官吏减去一分,皇上下诏听从。中官温泰请求将关税、盐课全部输入内库,贾三近说课税本来是给边疆的,现在屯田荒芜了一半,开中法被破坏,边疆能依靠的就是这了,如果归入内库,必定误了边防大计,此项建议于是被搁置。很快,贾三近提为太常少卿。再升南京光禄卿,请假归家。

  万历十二年(1585)征召他执掌光禄寺,这年秋天拜为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畿辅发生大饥荒,贾三近赈贷有方,征召为大理寺卿。没有上任,以亲人年老归家抚养。后起用为兵部右侍郎,又以亲人年老推辞,皇上不答应。不久之后死去。                                

贾三近 

贾三近 (1534―1592)字德修,号石葵,别号石屋山人,明隆庆进士。贾氏一生著作多有散佚,见于贾氏谱载的仅奏疏、杂文等三十余篇。诗词、碑记等十余篇。另外,据张远芬先生考证《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就是贾三近。

简介

折叠生平简述

贾三近24岁举山东乡试省魁;隆庆二年(1568年),以博学宏词一举成名,高中进士,名次为山东省第一,被选为翰林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自此,开始宦海政治生涯。贾三近一入仕途,即注意兴利除弊,嫉恨贪官污吏如寇仇。明万历十二年,贾三近任光禄寺卿。不久又拜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到任之初,宣布科条,接见吏民。改革弊政,严惩贪污,政绩卓著,受到朝廷嘉奖。万历二十年(1592年)夏,朝廷遣使至峄县贾三近家拜为"兵部右侍郎",贾三近以父母年高,上书辞谢。后因背疽发作,长逝于家,终年59岁。贾氏一生著作多有散佚,见于贾氏谱载的仅奏疏、杂文等三十余篇。诗词、碑记等十余篇。据张远芬在其所著《金瓶梅新证》一书中指出:"《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就是明代峄县文学家贾三近"。

折叠人物信息

贾三近,山东峄县(今枣庄市峄城区)人,字德修,号石葵,别号石屋山人,又称太史氏、兰陵散客、宁鸠子、贞忠居士等。贾三近一生历经明朝三帝,他生于嘉靖,仕于隆庆,卒于万历。贾三近负经世之才,是一个敢于直言的政治家。 纵观贾氏一生,虽然他也做过太常寺少卿和光禄寺卿(掌管朝廷祭祀和宫中膳食的官职),后期又被封为兵部右侍郎。但其一生的大部分经历都是从事督察和谏诤,是直接服务于大明皇帝的言官

人物生平

折叠少年英才

贾三近祖籍山东博平(今属临清市),明朝初年,其祖上为避战乱迁至峄县。明正德年间,贾三近的祖父贾宗鲁考取了监生,先后任高淳儒学教谕(县学校长)和南阳府儒学教授(府学校长)。这样,贾三近的父亲贾梦龙便一直随其父贾宗鲁在高淳和南阳生活了近二十年。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贾三近幼年就耳濡目染于读经诵诗,并且聪慧过人。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24岁的贾三近参加乡试夺得山东省魁,中举人,从此名声大振。隆庆二年(1568年),又经十年苦读的贾三近赴京会试,高中进士,名列山东省第一,被誉为"博学宏词"。这一年,贾三近34岁。

中进士后,贾三近被封为翰林院庶吉士。两年后,贾三近才能即显,被授予吏科右给事中,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折叠急归离朝

贾三近入仕时的隆庆二年,原来那个上疏大骂嘉靖皇帝的户部主事海瑞也被赦免,走出监牢,官复原职。朝中主政内阁的是高拱和张居正一正一副,此时的朝廷便进入了高拱擅政时期。《明史》中有贾三近"隆庆四年迁左给事中,勘事贵州。中道罢遣,遂请急归"的记载。

贾三近"遂请急归"去做什么呢?原来朝中斗争让他左右为难,因此便以父亲身体欠安为由向朝廷请假回峄县探亲,获准。这次回乡,贾三近一直闲住了近两年时间,即从隆庆四年(1570年)一直住到隆庆六年(1572年)六月。

接下来朝廷中的争斗变得更为激烈,张居正不甘居高拱之后,于是便与司礼太监冯保合谋逐高拱出阁。隆庆六年(1572年)六月,穆宗死,其三子朱翊钧即位。张居正趁机与冯保合谋将高拱逐出。张居正当上了首辅,他上任后,马上起用了赋闲在家的贾三近。

折叠言官生涯

张居正执掌朝纲后,便起用贾三近为户科都给事中,这个位子是户科的谏院之长,位列左、右给事中之上。

在明朝,自太祖朱元璋以来,就建立了一套中国古代最为完备的监察制度,包括督察院系统和六科系统。这些言官即是皇帝监察大臣的耳目,以保政令畅通。言官既有较大的权力,同时也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稍有不慎便身家不保。身为言官的贾三近,自明隆庆四年(1570年)到万历元年(1573年)的几年时间内,仅在《明史》中有记载的上疏就达15次。其间,他先后由户科给事中,升为太常寺少卿(正四品,掌祭祀礼乐,听于礼部),大理寺左少卿(正四品,掌司法);万历八年(1580年),贾三近被擢升为南京光禄寺卿(从三品)。但是这次提升实际上是一个"鸡肋",因为明朝实行的是两京制,南京是陪都,虽然也同时设有六部,但均属闲职。贾三近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不肯赴任。

折叠再次离朝

不久便以父母年迈、身体欠安为由,上书请归。获准后,回峄县。这是贾三近第二次回峄县。这次回乡期间,他受峄县知县王希曾所托主修了《峄县志》,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史料。这次回家,贾三近一直住了四年的时间。

父亲贾梦龙信佛,贾三近也对佛、道均有较深的研究,因此晚年隐退之心日甚。明代谏官大多结局不良,最终多被治罪。贾三近多次弹劾重臣,劝谏皇帝,得罪了不少权贵,却能善终于峄县,这与他看破官场之险恶,激流勇退,不无关系。比起张居正死后被明神宗皇帝清算,应是棋高一着。

折叠再次复出

张居正死后,首辅由申时行担任。这时贾三近再次得到朝廷重用。万历十二年(1584年)贾三近奉召拜光禄寺卿,同年九月升为都察院右俭都御史(巡抚保定)。在巡抚保定期间,正值河北旱灾,饥民遍野。贾三近体恤灾情,上疏要求朝廷开仓放粮以赈河北旱灾,奏疏获准后,他便在河北广设粥棚,以食灾民,并写下《煮粥法》和《救荒檄》。

由于贾三近赈灾有功,同年被擢升为大理寺卿大理寺是明代中央司法复审机关,其地位高于刑部。但这次贾三近并没有上任。恰在此时,父亲病重的家书抵京,贾三近遂上奏朝廷,请求回家养亲。皇帝批准了贾三近的请求,贾三近便第三次回到了老家山东峄县。

明神宗是一个贪婪无比、任性使气、爱弄权术的皇帝。他十岁当皇帝,自幼受张居正、冯保把持,亲政以后,开始对大臣进行疯狂报复,真正掌权之后,神宗变得更加专制,开始不理朝政,横征暴敛,以至于动乱四起。万历二十年(1592年),宁夏总督举兵反叛朝廷。朝廷左思右想,又想起了文武兼备的贾三近,于是便下旨封贾三近为兵部右侍郎(正三品,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到宁夏督军平叛。

折叠请辞归家

接到圣谕的贾三近进退两难,心情十分复杂。他想到了首辅大臣一个个身后不保,想到了明神宗对待臣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恶劣作派,想到了言官一个个被治罪抄家,想到了张居正的悲惨下场……他的政治理想终于破灭了,于是他选择了退。朝廷见贾三近不出,又连下两道圣谕,但贾三近最终还是以父母年迈,身体有病为由请辞。

折叠不幸终老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七月二十九日,贾三近因背疽发作而逝,享年59岁。贾三近殁后,朝廷赐金安葬其于峄县东南五里贾氏祖茔,于慎行受贾三近的父亲贾梦龙之托为贾三近写了墓志铭。

《金瓶梅》之谜

综观贾三近的一生,他除了在政治上是一个文韬武略的治世能臣之外,同时,由于受其祖父贾宗鲁、父亲贾梦龙的影响,其文学才能也堪称一时之冠。贾三近不仅精文学,擅诗词,并且旁及佛道。他一生著作甚丰,著有《滑耀编》、《西辅封事》、《左掖漫录》、《东掖漫稿》等,其诗散见于《明诗踪》、《明诗纪事》、《峄县志》、《滕县志》等。

关于贾三近的文学成就,还有一说。因峄县古称兰陵,贾三近的兰陵籍和他的仕途经历及个人爱好,又为他的人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据今人考证,天下第一奇书《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即为贾三近(也有人考证是其父贾梦龙),原因有三条:一是贾三近为兰陵人;二是《金瓶梅》写了明朝真正的历史,而贾三近一生则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并且为当时大名士;三是《金瓶梅》一书所使用的方言多为峄县方言。考证者认为,贾三近著《金瓶梅》的目的是借宋喻明,一抒胸中愤懑。为隐其身份和真实姓名,遂以兰陵笑笑生为名。当如是,贾三近则不但为一代名臣,而且是中国言情小说的开山鼻祖,当为世界级的一代文学宗师。

明史记载

贾三近,字德修,峄县人。隆庆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四年六月,疏言:"善治者守法以宜民,去其太甚而已。今庙堂之令不信于郡县,郡县之令不信于小民。蠲租矣而催科愈急,振济矣而追逋自如,恤刑矣而冤死相望。正额之输,上供之需,边疆之费,虽欲损毫厘不可得。形格势制,莫可如何。且监司考课,多取振作集事之人,而轻宽平和易之士,守令虽贤,安养之心渐移于苛察,抚字之念日夺于征输,民安得不困!乞戒有司务守法。而监司殿最毋但取旦夕功,失惇大之体。"已,复疏言:"抚按诸臣遇州县长吏,率重甲科而轻乡举。同一宽也,在进士则为抚字,在举人则为姑息。同一严也,在进士则为精明,在举人则为苛戾。是以为举人者,非华颠豁齿不就选;人或裹足毁裳,息心仕进。夫乡举岂乏才良,宜令勉就是途,因行激劝。"诏皆俞允。再迁左给事中,勘事贵州。中道罢遣,遂请急归。

神宗嗣位,起户科给事中万历元年,平江伯陈王谟以太后家姻,夤缘得镇湖广。三近劾其垢秽,乃不遣。给事中雒遵、御史景嵩、韩必显劾谭纶被谪,三近率同列救之,诏增供用库黄蜡岁二万五千,三近等又谏,皆不从。时方行海运,多覆舟,以三近言罢其役。肃王缙贵,隆庆间用贿以辅国将军袭封,至是又请复庄田,三近再疏争,遂弗予。初,有令征赋以八分为率,不及者议罚。三近请地凋敝者减一分,诏从之。中官温泰请尽输关税、盐课于内库,三近言课税本饷边,今屯田半芜,开中法坏,塞下所资惟此,苟归内帑,必误边计。议乃寝。顷之,擢太常少卿。再迁南京光禄卿,请假归。十二年,召掌光禄,其秋,拜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畿辅大饥,振贷有方。召拜大理卿。未上,以亲老归养。起兵部右侍郎,复以亲老辞,不许。寻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古之谜”《金瓶梅》
程冠军:《金瓶梅》作者贾梦龙原来是枣庄人
《金瓶梅》的作者:明代进士贾三近,他的故居就在大运河边!
姓氏新闻
贵州历史人物——第5辑
东莱名宦-赵焕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