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邹智传

 邹智,字汝愚,合州人。十二岁能写文章。家境贫穷,他利用烧树枝树叶发出的火光,夜以继日地读书三年。成化二十二年(1486),乡试中获第一名。

  当时明宪宗愈加懒理朝政,而万安、刘吉、尹直位居内阁权力机构,邹智十分愤恨。途经三原时,求见辞官返乡的尚书王恕,感慨地说:“要想治理好天下,在于任用君子斥退小人。当今小人在位,祸害天下,而您却被屏弃乡村。我此行并不是为了科举功名,是想上书天子,请皇帝辨别贤臣与奸佞,将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王恕认为他说的话不寻常,笑笑没有应声。第二年邹智考中进士,任庶吉士,邹智于是上疏道“:陛下对于辅臣,每当遇到政事必定同他们商议,并对他们施以隆重的礼遇和特殊的恩惠,也可以说很信任了。然而遇到升降一个人的职位,或是处理一件事,往往直接由宫廷发出诏谕,使一二个小人暗中掌握其权柄,这实际上是对辅臣既任用他而又怀疑他。陛下难道不想推诚布公地待人吗?由于这些辅臣升官之初,大多出自权贵的人推荐,在先就有人使陛下憎恶,看不起的地方,每当与他们商议政事,他们又是唯唯诺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好像什么都不敢承担,反而不如一二个平常的官吏顶用。这就是陛下对辅臣持怀疑态度的原因,我认为陛下这种态度是错误的。以前宋仁宗了解到夏竦心怀奸诈就罢免了他,知道吕夷简能改正错误就宽容了他,知道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可以任用就越级提拔他们,因此就能北面抵御住契丹,西边臣服元昊,从未听说既任用又怀疑能够成就天下大事的。希望陛下仔细考察谁是夏竦类的人,谁是吕夷简类的人,对他们或罢免,或宽容,考察谁是像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之类人,由此提拔他,同他讨论治理国家的方法,不让小人参入,那么就能昭示上天的圣明。

  “臣又听说国家的事情只有辅臣能够商议,只有谏官才能发表评论,谏官官职虽然卑微,但起的作用与辅臣相同。现在的谏官以身材魁梧为美,以对答敏捷为贤,以案卷刑狱为职业,不怕天象变化、不抚恤人民的困穷,有人用忠诚道义来激励他,他则说:‘我并非不想说,而话一出口祸就降临,那时谁又听我的?’呜呼,既不能极言进谏,忠于职守,而且又将过失归咎皇帝,有良心的人会如此吗?臣希望罢免那些多余闲散的官员,多方寻求有风骨气节的臣子。使他们在朝廷检举弹劾官吏不法行为,入内阁参加政事议论,对这些臣子,或者直接请他发表意见,或者轮流发表意见,或者不时召来讨论某事,陛下严肃接待他们,用温和的言语开导他们,使他们竭诚奉献自己的才智,这样就能使圣人听到各种意见择善而从。

  “臣又听说西汉的汲黯在朝廷做官时,淮南王不敢谋变,君子所起的作用对国家是很大的。以陛下的聪明才智,难道不知道君子可以任用,而故意委屈压抑人才吗?这是由于小人巧妙地进谗言离间中伤所致。现在具有大德的如王恕,忠诚耿直的如强珍,耿直、严正的如章懋、林俊、张吉,他们都是现今众人所仰望的人才,不应该贬斥禁锢,有负于上天创造人才的本意。陛下诚心召来这几个人才,设置在关键部门任职,使他们各尽其平生智慧,那么就天人协调合一。

  “臣又听说高皇帝(明太祖)规定守宫门的太监、宦官,只能充任打扫清洁之类的工作,不能参入政事。近来旧有的规章日益被毁坏,歪门邪道大开,君王的大权尽被这些宦官所把持,朝廷内倚之为宰相,外倚之为将领,藩王依靠他们为镇抚,乐官、卑微的工匠依靠他们制造过度奇巧的东西,喇嘛教教主、佛教徒依靠他们随意进出皇宫,这些难道是高皇帝所允许的吗?希望陛下以宰相为手足,以谏官为耳目,用正人君子做心腹,深思熟虑,制定国家长久之计,那么朝纲就匡正了。

  “然而这最根本的则在于陛下对道理的理解如何,我听说侍臣进讲没有做反复的论辩,陛下听讲亦无从容接受臣下意思的雅量。像这样而想明白事理,处理朝政,臣是不相信的。希望陛下想到道理难以穷尽,珍惜时光易逝,考察经书史书,检验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终年不间断,那么儒家的学说得到昌明,而且万事都治理得好,岂只上列四件事得到妥善处理呢?”疏送呈皇帝,皇帝不给答复。

  邹智生性大方豪气自负,当时御史汤鼐、中书舍人吉人、进士李文祥也都意见相投,邹智同他们关系都不错。他们在一起品评朝臣,议论人物。不久,明孝宗即位,对以往的弊政多有改革。邹智很高兴,认为自己的计划能够实行,趁着因星象异变,朝廷广开言路的机会,又上书说“:圣明的诏书上说‘天下的利弊应当兴革,所有的官员都可以把自己的看法列为条目向上陈述’。这大概是因为陛下已知道前几天登基诏书被奸臣所歪曲,禁止谏议之官不要利用传闻夹杂私心来谈论政事,诏书发出后,舆论沸腾,所以又下这条诏令自行调解。不说‘朕自身有过失,朝政有缺点’,而说‘利弊应当兴革’;不说‘允许大家直言不讳’而说‘所有的官员都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列为条目向上陈述’。陛下所用来征求意见的范围太不广泛。现在想振兴天下之利,革除天下的弊病,首先应该寻求造成这些利弊的根源,再来决定是振兴或是革除,不应该列举些鸡毛蒜皮的琐碎小事,以为这就是利弊所在。

  “根据在哪里?就在内阁大臣身上。少师万安恃位取宠,少保刘吉对上欺骗对下附和,太子少保尹直心怀奸诈,都是些世上的小人。陛下留用他们,那么君王的德行必不完善,朝政必定整治不好,此弊病是应当革除的。退休尚书王恕忠诚聪慧,可以担当重任,尚书王..刚强果断,可以止息大奸之谋,都御史彭韶端平正直,可以决断大政方针,他们是世间的君子,陛下任用他们,那么君王的恩惠能畅通无阻地施泽到人民中间,朝政就能清明严正,这就是应当振兴之利。

  “然而君子之所以不被任用,小人之所以不被罢免,大抵是由于宦官掌握权柄过重而已。汉元帝曾任用萧望之、周堪,最终被弘恭、石显所控制。宋孝宗曾任用刘俊卿、刘珙,最后被陈源、甘升所离间。唐代的李林甫、牛仙客与高力士相互勾结,而造成唐代朝政混乱,贾似道、丁大全与董宋臣内外勾结,而宋王朝委靡不振。君子小人的任用或罢免的机遇,未尝不是和这类宦官的盛衰紧密相连。希望陛下以历史为鉴,谨慎地把握未来,总揽皇权,采取果断措施,以高皇帝的成法来对待宦官,那么君子就可以任用,小人就会被罢免,这样天下的政令就会归一了。

  “以陛下的聪明盖世,岂有不知道对宦官不能够委任信用,然而难免误用,大概是没有讲习端正本心的学问。本心发源于天理,就耳聪目明,言行合乎法度,怎会被宦官所迷惑?万事发源于人欲,那么自身即无主张,万事失去纲常,宦官就趁势寻找到时机,蒙蔽陛下。陛下虽然有神明而威武的天份,也将日..月削渐渐地失去本来的圣明,而想任用君子,罢免小人,振兴天下之利,革除天下的弊病,岂能实现?”皇帝看完疏,点头表示赞赏。过了不久,万安、尹直相继被罢免。而刘吉仍居旧职,他对邹智恨之入骨。

  汤鼐经常在朝廷值班,邹智告诉汤鼐说“:先世兴盛,御史值班,得当面向皇帝陈述朝政的得失情况,皇帝即刻决定是采用或是禁止。到后来只有等到退朝后用疏来陈述,这样君臣之间不能相互交流,你有幸遇到朝廷革新的时候,何不效仿先朝事例行事。”等到王恕接诏到了京城,邹智前去拜见王恕说:“后世做臣子的没有机会见到天子,因此处理政事大都马虎草率,希望您暂且不接受官职,先请求朝见皇帝,将时政治理不善的一些情况一一向皇帝陈述,极力要求革除,然后再接受官职,这样就可能于政事有所益。如果先接受官职,就再没有见天子的日子了。”汤鼐与王恕也未能采用他的建议。

  时逢审理刘概的案子,刘吉指使同党魏璋把邹智名字牵涉进去,邹智被捕关进诏狱,颈、手、足上都套上刑具,仅能呼吸,邹智在接受审问时,慷慨地回答:“我见御前讲席在寒暑间停止讲习,午朝以皮毛小事敷衍塞责,朝政纲纪毁坏,风俗轻浮,人民生活困苦,边境防备空虚,我暗自为此担忧,与汤鼐等来往时议论这些情况是有的,其他什么就不知道了。”议罪的官员承奉刘吉的意图,最终将邹智贬到广东石城所任吏目。

  邹智到了广东,总督秦..用檄文召他撰写有关著作,这才住在省会城市。他听说陈献章在新会讲学,前去拜师学习,由此学问更加精深。弘治四年(1491)十月得病突然去世,年仅二十六岁。同科生员吴廷举任顺德知县,为邹智备置棺材,送回家乡安葬。天启初年,追赠忠介谥号。                                                                              

邹智 

邹智(1466-1491)字汝愚,号立斋,又号秋囦,四川合州(今重庆市合川)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

人物生平

十二岁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

成化二十二年(1486)乡试第一,即有志擿奸发伏。次年,考取进士,改庶吉士。曾上书明宪宗,建议亲贤良,疏宦官,罢浮冗而广求风节之臣,考经史之义理而明圣学。此疏精诚毕见,切中时弊,不听。

明孝宗即位,邹智又上书直斥阁臣万安恃禄祜宠、刘吉附上罔下、尹直挟诈怀奸,请重用王恕彭韶等忠亮刚直之臣。又言君子不进,小人不退,皆因宦官权重。欲免于宦官之惑,必须讲正心之学。心发于天理,则耳聪目明,言动中节。帝得疏后,万安、尹直相继罢斥,而刘吉任职如故。刘吉恨智入骨,指使其党御史魏璋以诋毁时政等罪名逮智下狱,欲置之死地。幸王恕等上奏营救得免,改贬谪远逐,任广东石城千户所吏目。

邹智至广东,闻理学陈宪章讲学于新会,乃往受业,自此学益精深。弘治四年(1491)因病卒于官,年仅二十六岁。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

邹智诗文多发于至性,不加修饰。撰有《立斋遗文》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相关文献

折叠明史

邹智,字汝愚,合州人。年十二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举成化二十二年乡试第一。时帝益倦于政,而万安、刘吉、尹直居政府,智愤之。道出三原,谒致仕尚书王恕,慨然曰:"治天下,在进君子退小人。方今小人在位,毒痡四海,而公顾屏弃田里。智此行非为科名,欲上书天子,别白贤奸,拯斯民于涂炭耳。"恕奇其言,笑而不答。明年登进士。改庶吉士。遂上疏。疏入,不报。智既慷慨负奇,其时御史汤鼐、中书舍人吉人、进士李文祥亦并负意气,智皆与之善。因相与品核公卿,裁量人物。未几,孝宗嗣位,弊政多所更。智喜,以为其志且得行,乃复因星变上书。帝得疏,颔之。居无何,安、直相继罢斥。而吉任寄如故,衔智刺骨。鼐常朝当侍班,智告之曰:"祖宗盛时,御史侍班,得面陈政务得失,立取进止。自后惟退而具疏,此君臣情意所由隔也。君幸值维新之日,盍仿先朝故事行之。"及恕赴召至京,智往谒曰:"后世人臣不获时见天子,故事多苟且。愿公且勿受官,先请朝见,取时政不善者历陈之,力请除革,而后拜命,庶其有济。若先受官,无复见天子之日矣。"鼐与恕亦未能用其言。会刘概狱起,吉使其党魏璋入智名,遂下诏狱。智身亲三木,仅属喘息,慷慨对簿曰:"智见经筵以寒暑辍讲,午朝以细事塞责,纪纲废驰,风俗浮薄,生民憔悴,边备空虚,私窃以为忧。与鼐等往来论议诚有之,不知其他。"谳者承吉意,竟谪广东石城所吏目,事具《汤鼐传》。智至广东,总督秦纮檄召修书,乃居会城。闻陈献章讲道新会,往受业,自是学益粹。弘治四年十月得疾遽卒,年二十有六。同年生吴廷举为顺德知县,殓而归其丧。天启初,追谥忠介。"

折叠尧山堂外纪

邹立斋年十六,发解蜀省,迎宴日,闾巷睹者藉藉叹羡。公马上占绝句云:"龙泉山下一书生,偶占三巴第一名。世上许多难了事,市儿何用喜相惊。"比上春官时,乡里一尊官见而欣羡之,谓曰:"某省一解元,与子相若,可一访否?"尊官盖俗辈,第羡其均以妙龄掇巍科云尔。公初以其为同志也,亟访之,才晤坐,以其人忽问曰:"子省榜首,坊金视众举子为增几何?"公大恚,即拂衣起,不答而出。

孝庙登极,御史汤鼎等交章荐起三原王恕为吏部尚书,公素礼重风义之士,李文祥及邹智十余人与鼐往来,高自标榜,谓鼐为先锋,文祥为大将。既而,鼐谪戍甘肃,辞连及智,并下之狱。智在狱中《写怀渤》有曰:"人到白头终是尽,事垂青史定谁真。梦中不识身犹系,又逐东风入紫宸。"

初,刘吉憾邹智尝劾己,讽锦衣卫逼供,智与汤鼐等往来,欲处以死。刑部侍郎彭韶辞疾,不为判案,始获免,乃谪雷州石城千户所吏目。《辞朝》诗曰:"尽披肝胆知何日?望见衣裳只此时。但愿太平无一事,孤臣万死更何悲。"及赴谪所,道经广州,有司留馆坡山,土民争先谒焉。其同年苍梧吴献臣廷举尹顺德,令邑民李焕于古褛村建亭居之,扁曰谪仙。其父来视,责以不能禄养,棰之,泣受不辞。弘治辛亥十月卒,献臣往治其丧,适方伯东山刘公大夏至邑,不暇出迎,廉知其故,反加礼待,共资恤还其丧。献臣自是知名。白沙陈公甫追次智诗曰:"迁客一亭遗海滨,当时谁号谪仙人。花汀柳市无疆界,尽是乾坤一样春。"献臣和曰:"浮云浩浩南海滨,落花独照穷愁人。狼藉几株桃李尽,谪仙亭上可怜春。"赵进士璜曰:"拄颊孤亭野水滨,阆壶风月谪仙人。而今只有残鹃在,啼老东溟二月春。"蒋知县升曰:"谪仙亭子海之滨,仙去亭空月傍人。二十四番花落尽,一杯谁共送残春。"

人物评价

钱谦益:"当箕裘奕叶之后,而旌别赐谥,所以述文皇帝之隐志,而杜后世之议端者,非浅鲜也,曰抗节之贤当录也,二百年来死事效忠之臣,后先接踵,如逆瑾之变有三疏死杖下者,有坐草疏被逮几死诏狱者,其事炳烺人耳目,至邹智、沈炼、杨慎之徒,犯难投荒,百折不悔,不可廉其遗忠而差等赐谥乎?曰理学之贤当录也,廊庑之列祀者无论已。"

四库全书:智疏劾权奸。直声动天下。於君国之间。纒绵笃摰。至死不忘。无一毫怨尤之意。其辞朝诗有云云韶声静拜彤墀。转觉婵媛不自持。罪大故应诛两观。网疎犹得窜三危。尽披肝胆知何日。望见衣裳只此时。但愿太平无一事。孤臣万死竟何悲。与明时台諌务以矫激沽名者。相去万万。故诗文多发於至性。不假修饰之功。虽间伤朴遫。而直气流溢。其感人者。固在文字外矣。

代表诗作

【夜泊马宁呈胡用晦吴献臣】

白舫青帘几夜同,洞箫声里海云红。

百年身世知何处,笑倚梅花月正东。

【辞朝】

云韶声静拜彤墀,转觉婵媛不自持。

罪大故应诛两观,网疏犹得窜三危。

尽披肝胆知何日,望见衣裳只此时。

但愿太平无一事,孤臣万死更何悲。

【巡海呈周文郁】

逢一疏林酒一行,侍儿亲倚棹歌声。

昔闻海水如天远,谁放山花似火明。

烟外孤帆风正驶,苔中欹枕梦初醒。

细看斗笠非难制,莫遣乌纱累此生。

【金井山居次韵】

铁杖何年入此山,今人庵是古人庵。

春风小圃修花史,落日疏林纵酒谈。

放鹤亭高尘网断,听莺桥近野情酣。

莫辞老背寻常炙,寒露侵凌恐未堪。

【奉和石斋先生见寄(三首)】

风清月朗蛋船轻,到处青天有酒星。

渺渺番禺江上水,几番迁客梦中经。

山亭水阁此何春,瘦马犹存踣铁身。

珍重东风休料峭,今年花比去年贫。

大忠祠下聘君家,一度登门一看花。

花里有禽惊异客,倩将青箬换乌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稹为什么一再被贬,从唐代的监察制度谈起
皇明經世文編(明)陳子龍等 選輯●皇明經世文編卷之八十三
谢方叔传
宋朝为什么没有出现太监干预朝政?原来宋朝有一种人宦官最害怕
东林点将录:魏忠贤收录109名大臣,其中关胜、林冲被整得最惨
为什么要尊重小人?看看魏忠贤怎么收拾饱学之士就知道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