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直击埃博拉

直击埃博拉65

许珈

致命病毒“埃博拉”将于今年(2015)夏天前结束,在这一年多的病毒攻坚战中,少不了传染病医生的身影。作为中国首批援非公共卫生师资培训队成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于去年11月前往西非一线抗击埃博拉。整整65天,他感慨,尽管危机四伏,但依旧满怀希望。 

20141015日在伦敦,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与志愿者研讨埃博拉病毒,当时埃博拉疫情仍在西非蔓延。

埃博拉病毒病

埃博拉病毒病(以往称作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严重且往往致命的疾病,死亡率高达90%。该病会影响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目动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

埃博拉是1976年在两起同时出现的疫情中首次出现的,一起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靠近埃博拉河的一个村庄,另一起出现在苏丹一个边远地区。

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但基于现有证据,人们认为果蝠(狐蝠科)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

在肆虐了一年多时间,造成一万多人丧生后,致命病毒“埃博拉”终于偃旗息鼓。世界卫生组织已经预判,这场疫情可能在今年夏天前结束,医护人员已经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

如果说医生的职业轨迹原本就设定在生死边缘,那么毫不夸张地说,传染性疾病的救治更像人类与死神的拔河,稍有不慎,医生自己也将落入死神手中。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教授从医27年,总是忙碌于“公共卫生事件”的风口浪尖。去年11月,他加盟首批国家援非公共卫生师资培训队,前往西非一线抗击埃博拉。整整65天,培训塞拉利昂学员4000多名,组织队员翻译完成了《塞拉利昂埃博拉治疗中心和其他护理中心患者临床管理》指南手册。

“这是医生的使命感,也要感谢团队和后方的支持。”卢洪洲回忆在西非的日子,尽管危机四伏,但依旧满怀希望。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这些根深蒂固的东西太难改变,但通过沟通与理解,有关埃博拉的防治及处理信息实实在在地传达给了当地人。一切正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不怕死的人们

2014119日凌晨,中国首批援助塞拉利昂公共卫生培训队从北京启程,12人的专家团队,少不了卢洪洲。十多年来,一有公共卫生事件,他总是冲在前面。

此次肆虐西非的埃博拉病毒,夺去了太多人的生命。就在卢洪洲踏上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的时候,该国每天就新增病例多达数十人。让卢洪洲不明白的是,弗里敦明明是塞拉利昂的首都,是援助资源和医疗资源最多的地方,为什么病毒就是遏制不住,是什么导致了病毒的迅速蔓延?

“你绝对想象不到,这地方会是一个国家的首都。”卢洪洲回忆起当时眼见的一切,依旧感觉不可思议。环境已经不能用“糟糕”来形容,整个城市几乎没有公共排污设施,污水横流。不论男女,都会在街上随地大小便。闷热的天气,使得空气中也都弥漫着难闻的气味。

病毒大肆蔓延,却没有影响当地人的生活状态。主干道上,依旧拥挤。人们似乎并不害怕死亡,即便人群中突然有人倒下死去,也好像司空见惯。大街上,人挨着人,各自做着各自的买卖。他们并不知道,这场“灾难”,正是通过接触途径传播。卢洪洲说,只要你接触了埃博拉病人的血液或体液,病毒会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身体,进而引起感染。

在惊讶现状的同时,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中国培训队此行的目的,就是让埃博拉的防治知识和信息能传达出去,使当地的人能正确防范埃博拉。

“病人从医院里逃出去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了。”卢洪洲说,一些感染了埃博拉的患者并不配合治疗,他们总会想办法逃出去。结果,却是逃不过死亡。他回忆,有一天病床上少了一个女病人,大家到处找,后来发现她已经倒在了门外。当时,她就像睡着了一般,刚出生没多久的孩子趴在她身上,咕噜咕噜地喝着奶。

“所有人看到这个场景,都被震撼到了,很难不动容。”卢洪洲感慨,当地人的确很多都不怕死,他们相信生死轮回,但更现实的是他们必须要外出工作,否则没钱糊口,依旧逃不了一死。

这种“不怕死”的现象,也让培训一波三折。

培训当地“大人物”

卢洪洲回忆,他们在当地培训,必须借助当地卫生部门的力量,在各个社区挑选适当的学员学习正确的防护知识。

这些学员可以是部落酋长、老师、医生、警察等,无论何种身份或职业都不重要,关键的是学员本身要有一定“声望”,以便他掌握了技能之后,可以一呼百应。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学员本身不能感染埃博拉,也不能接触过埃博拉患者。但实际情况是,尽管他们到教室的第一步是洗手、测量体温,但仍不能保证此前未受感染。卢洪洲说,在培训期间,学员自己也可能发病,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或者感觉不舒服,但他们却不说。

比如说,某天培训选区30人中有21人没能参加培训,处于隔离期。该选区一位很有地位的人士因感染埃博拉去世,而这批学员之前都曾去探望过这位“大人物”,并和他密切接触过。这些意味着,每个学员都有和病毒密切接触的可能。所以,他们都被要求随身携带消毒用品、防护用品。“通常我们会两两结对,互相提醒、检查。”卢洪洲说,他每天都背着一个包,里面都是个人防护用品,包括体温计、帽子、口罩、消毒水等。接触人和物体后,他都会给自己“消毒”。其他的中国专家也小心谨慎,因为只有自己不被感染,才能帮助更多的人。

的确,培训队伍随时都面临被感染的风险。培训教室一开始设在塞拉利昂国家图书馆,位于弗里敦最繁华的区域。尽管疫情严重,图书馆依旧照常开放,在培训教室对面的阅览室,每天都有市民来借阅书籍。后来,培训点被换到一个医学院的教室。培训的时候,卢洪洲和队员们都亲自上阵,一个班大约二三十人。培训队与当地老师配合,既讲英语也讲土著语,主要给当地人讲解埃博拉是怎么回事,怎么防控等专业知识,也教会每个人如何消毒、洗手,如何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等。考虑到体温升高是埃博拉发病时的典型症状,在每天课间休息时,培训队医疗专家都会安排当地志愿者给所有培训队师资和当地学员监测体温。

暗藏危机的葬礼

在培训过程中,卢洪洲他们发现,当地一些风俗也助长了病毒传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消息,几内亚地区曾有一场非常大规模的葬礼,死者是一位在当地广受尊重甚至在邻国都很出名的传统治疗师。几内亚疫情持续扩大时,不少危急病人都受过她的救治;也因为她的声望,附近乡镇数以百计的人来参加她的传统葬礼。后来,有365例埃博拉死亡病例与此存在关联。而据统计,在几内亚所有埃博拉病例中的60%均与传统葬礼有关。

要改变当地人的观念和习惯显然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如何做到既尊重当地的习俗,又安全稳妥,卢洪洲与队员们也想过很多方法。首先需要让当地人牢记的一点就是,不要去参加传统葬礼。然而,这个建议总是被“忽视”。

联合国埃博拉问题特使戴维·纳巴罗曾在接受采访时警告说,埃博拉患者尸体具有高度传染性,当地传统葬礼中清洗和亲吻尸体的仪式是极其危险的。他说:“我们曾多次要求当地民众要在有安全防护措施的条件下举行葬礼,但还是会有缺乏防护措施的葬礼在秘密进行。”

除了传统丧礼暗藏危机,当地人为逝者清洗尸体的传统,也助长了病毒的快速传播。徒手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就接触尸体甚至亲吻尸体的做法,是很容易被感染的。当然,传说当地人会清洗死者内脏的流言却是无中生有。卢洪洲说,“当地人只是清洗尸体,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

因此,推行正确的丧葬方式,也成为援助人员的工作。卢洪洲播放了一段由随队摄影拍摄的短片。“视频一开始还很稳当,中间开始就抖了,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一定会害怕。”卢洪洲边播视频边说。

视频里,专业人员全副武装,将尸体层层包裹起来。由于当地有为逝者清洗的习俗,要让亲属接受这样的简易入土着实不易。卢洪洲坦言,虽然清洗尸体这个习俗也是病毒蔓延的“帮凶”,但习俗并非一时半会儿可以改的事。为了能让当地人安心,同时又能规范地处理尸体,卢洪洲指着视频里的一个小动作说,“专业人员在包裹尸体的时候,会象征性地洒点水。”虽然这几滴水并不能做到真正地清洗尸体,但至少,能让逝者的家人感到安慰,也让他们能更好地配合医务工作者的工作。

尸体包裹起来之后,还要做一些处理,卢洪洲说,当地政府专门买了一块地,用来埋葬尸体。同时,政府还雇佣了一些人,专门在地里挖坑。每个坑都有固定的大小,卢洪洲简称为“三长两短”——三米深、两米长,半米宽。尸体放进去之后,家属可以在旁边做一个简单的仪式,告别家人。

这样,整一个应急处理埃博拉感染者尸体的过程才算结束了。听起来迅速、果断,但这套流程的形成与执行并非一蹴而就。

警惕病毒卷土重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消息,埃博拉致命疫情可能在今年夏天之前结束,用项目负责人布鲁斯·艾尔沃德的话说,医护人员已完全拥有遏制疫情所需要的设施,并且已经找到有效策略。不过,疫情虽然得到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埃博拉再也不会卷土重来。

人类传染病中约75%以上由病毒感染所引起,其中不仅包括感冒、流感、水痘等一般性疾病,还包括艾滋病、禽流感,以及此次席卷非洲的埃博拉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传染病。

卢洪洲表示,有一些零散的病例,可能并没有被统计到。如果不注意防范,埃博拉依旧可能死灰复燃。

生物进化不停止,新的病毒就仍会陆续出现。虽然已有的研究,使得我们对于病毒有了预防和治疗的措施,但要完全消灭病毒,实非易事,至少以目前的科学技术仍办不到。

病毒很难被完全消灭,有很多原因。有些病毒既能感染人,又能感染动物,又可以由昆虫携带,这就很难控制。比如脑炎病毒,首先感染动物,之后蚊子叮咬动物被感染,接着它又来叮咬人,再把病毒带到人身上。这种病毒就很难消灭,要消灭它,不但要给人免疫,还要给动物免疫。

虽然未知病毒防不胜防,但我们也不用过分恐慌。对老百姓而言,遇到未知病毒时,首先要做到的是克服恐惧心理,做好个人卫生,家中要开窗通风。尽量不要前往人流密集的地方,比如大型活动和会议场所。

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谣言更是满天飞。每每这种时刻,卢洪洲总是不厌其烦地用事实回击谣言。对于这种“重复性”的辟谣工作,卢洪洲认为非常重要,也乐于一而再再而三地为大家解释。“有时候疾病可能并没有那么可怕,但谣言却能引起恐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在他看来,老百姓如果能对疾病多一点了解,也就更容易预防。在中国,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科普工作已经很到位,但偏远的地方,老百姓对于疾病的认识还是不够,这也是需要重视的地方。

致命病毒埃博拉

贝塔-

埃博拉的神秘,很大程度在于暴发丝毫没有规律可循。埃博拉病毒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的,这种传播途径较为“拙劣”,很容易阻断,远离传染源、戴上手套和穿上防护服,就能大大减少被传染的可能。但非洲当地的殡葬习俗,无意中成了埃博拉的帮凶。 

2015130日几内亚弗雷卡里亚,孩子们伸出脚来给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消毒。  

 

埃博拉病毒(目前人类所知的最危险的病毒之一)

1976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和苏丹首次发现病毒名称来源于民主刚果的埃博拉河过去一年以来已在西非造成一万多人死亡在人体内早期有忽然发热、极度虚弱、肌肉疼痛、头痛及喉咙痛等症状传播方式与感染者的血液、排泄物及汗液发生直接接触与感染者发生性接触在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接触感染者尸体接触被污染物品埃博拉病毒目前人类所知的最危险的病毒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此次埃博拉暴发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一万。虽然埃博拉病毒极少“走出”非洲,不过由于交通变得越来越发达,这样的威胁会越来越大。好在埃博拉病毒并没有流感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那么强的传播能力,你无需为它而恐慌。

去年3月份,非洲几内亚暴发了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疫情,这种类型的埃博拉病毒具有高达60%90%的致死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此次埃博拉暴发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万。虽然近几个月新病例数量有所下降,但塞拉利昂和几内亚仍面临着如何阻止疾病传播的问题。

五种已知亚型

埃博拉是一种神秘的病毒,很多描述恐怖病毒大流行的电影电视作品都以埃博拉病毒为题材,这不单单是因为这种病毒具有极高的致死率,还因为这种病毒的长相令人生畏。典型的病毒呈现圆球形,而埃博拉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出纤丝状,这些纤丝会出现弯曲或者缠绕的状态,仿佛蠕虫一般。

埃博拉病毒首次暴发是在30多年前的非洲。1976年下半年,扎伊尔(现刚果民主共和国)和苏丹几乎同时暴发了一种神秘的传染病。这种传染病以医院为据点,在短时间内席卷了好几十个村庄。生病的人有的发着高烧,有的身体僵硬,有的头痛欲裂,在地上打着滚。发病之后,病情会在几天内迅速恶化,稍晚期一些的病人开始浑身出血,鼻子、牙床、眼结膜处会往外渗血,有些人表面看起来没有明显的出血,但内脏已经开始“溶解”,严重的出血会引起低血压和休克,等待他们的将是死亡。

导致这种疾病的病原体很快就被确定了,这是一种新型病毒。研究者们用当地一条小河的名字将这种病毒命名为埃博拉。至今为止,科学家一共发现了五种不同亚型的埃博拉病毒,并以首发地点进行了命名。这五种埃博拉病毒对人类的致病能力不甚相同,其中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最高,可达60%90%,苏丹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为50%左右,这两种埃博拉病毒也是历年暴发最为频繁的两种亚型。

不算这次西非的疫情,在发现埃博拉病毒的30多年里,这种病毒一共感染了2387人,杀死了1590人,综合死亡率约为67%,而这只是官方记录在册的数据,由于非洲地区医疗卫生系统不完善,还有相当一部分案例没有被记录下来,据估计死亡人数在2000人以上。而这一次暴发已经有1万多人死亡,疫情还在蔓延,感染和死亡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情况不容乐观。

为何总在非洲暴发

非洲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洲,拥有超过10亿人口。非洲的热带雨林里孕育着大量的生命,人类的祖先也是起源于这里。人类的近亲黑猩猩,今天仍旧居住在非洲的热带雨林中。

由于遗传背景过于接近,灵长类动物身上保存的危险病原体很多都能够直接感染人类,它们因此成为人类病原体巨大的自然储存库。

埃博拉是一种神秘的病毒。科学家已在黑猩猩和猴子等灵长类动物以及蝙蝠体内发现了它们的踪迹,并大致上判断出蝙蝠是埃博拉病毒自然条件下的储存库。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方式也基本被厘清,它们一般是通过直接接触途径在动物间、动物-人类间或者人类间传播。埃博拉病毒的结构组成甚至基因组序列也已经在科学家的掌握之中。

不过,这还是没有揭开这种病毒神秘的面纱。

埃博拉的神秘,很大程度在于暴发丝毫没有规律可循。非洲居民有捕猎黑猩猩、猴子和蝙蝠等野生动物当食物的习俗,科学家估计,如HIV等一些威胁人类的病原体就是通过这个途径从野生动物跳到人类身上的。但是,捕猎每天都有,埃博拉病毒疫情却没有连续发生。1976年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疫情,接下来1977年和1979年都有不同规模的暴发,而自1980年开始,埃博拉病毒在非洲丛林沉寂了15年,一直没有向人类发起进攻。直到1995年扎伊尔型卷土而来,一下子在刚果民主共和国杀死了254个人。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埃博拉病毒给了人类15年的休战期。

埃博拉病毒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的,这种传播途径较为“拙劣”,很容易阻断,远离传染源、戴上手套和穿上防护服,就能大大减少被传染的可能。但非洲当地的殡葬习俗,无意中成了埃博拉的帮凶。

当地人在去世后,尸体必须经过亲人处理后才能下葬。1976年扎伊尔埃博拉首次暴发时的首位感染者叫马巴罗(Mabalo),死后成为这种疾病的指示病例(index case)。但他家人将其尸体带回家里,妻子、母亲和一些女性亲戚一起将他清洗并剖开,清除消化道里残留的食物和粪便,而在整个过程中,所有操作者没佩戴任何防护设备,连手套都没有。在马巴罗的尸体下葬后不久,参与葬礼的亲朋好友中有21名被埃博拉病毒感染,最终死掉了18个。

非洲当地居民对于传统习俗的把持,使得很多病原体有机会跳入人类社会,并且在人之间肆意扩散。同时,当地教育和科学普及的落后,加剧了村民对于医疗和卫生管理的不了解和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这使得原本严峻的疫情形势雪上加霜。在最近西非埃博拉暴发的关口上,竟然还发生了家属强行把病人带离医院的事情,还有一些村民守住村落入口,不让医生和卫生管理人员进入,严重阻碍了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极少“走出”非洲

在五种埃博拉病毒中,雷斯顿埃博拉病毒是在美国分离到的。雷斯顿是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座小城,离首都华盛顿不远。198910月,一批由菲律宾运来的食蟹猴来到雷斯顿一个灵长类动物检疫隔离中心,刚刚到达检疫中心的笼子中就有几只猴子死亡,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整栋大楼里有很多猴子出现了发热和精神不振等症状,并且接二连三地死去。

随后的检测结果着实让美国人吓了一大跳,这些猴子感染的是埃博拉病毒。科学家对死去的猴子进行了解剖,这些猴子的肠子都已经坏死,里面充满了血液,它们的脾脏肿大,硬如皮球。

这批猴子的输出地,菲律宾马尼拉附近也出现了猴子大量死亡的事件,研究人员在它们体内分离到了与雷斯顿同样的病毒,美国终止了从此地进口猴子的订单。之后,所有与这些猴子有过接触的人都被隔离检查,幸运的是,他们没有一个因感染而发病。后来的检查发现,他们确实感染了这种埃博拉病毒,因为在他们体内检测到了相应的抗体,只不过他们幸运地遇到了一种对人无害的新型埃博拉病毒,而猴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这个新的亚型被按照首发地原则命了名,叫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对于暂时不会对人类造成可怕伤害的雷斯顿埃博拉病毒,我们同样不能掉以轻心,它们是唯一一个能以空气传播的埃博拉亚型,但还好只限于猴子之间。

这种埃博拉病毒主要分布在亚洲。200811底,菲律宾吕宋岛4家猪场检出雷斯顿埃博拉病毒,这是首次在家畜中发现埃博拉病毒。为此,中国农业部曾发文禁止直接或间接从菲律宾输入猪及其产品,已运抵口岸的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2012年,中国科学家发表论文称,他们在中国一些地区抓了843只蝙蝠,有32只检测到了雷斯顿病毒的踪迹,这是首次在中国境内发现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案例。

还好不是人类被感染,还好是雷斯顿型。

除了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历史上其他四种埃博拉病毒还从来没有在非洲以外的地方暴发过。不过,这并不代表它们没有走出过非洲。

1994年,一位来自瑞士的女兽医在科特迪瓦为一些因疾病死掉的黑猩猩做检查,由于没有穿戴防护装置,结果感染了不明的病原体。她被飞机接回瑞士进行治疗,后来幸运地活了下来。最终她被确认感染了一种新型的埃博拉病毒,随后被命名为塔伊森林型,这种病毒有史以来仅感染过她一个人。这位女兽医也是第一个将埃博拉病毒带出非洲大陆的感染者。

除此之外,由于实验室意外,较为发达的国家也发生过埃博拉病毒感染案例。1976年,英国一名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大拇指被针头刺伤而感染埃博拉病毒,他在6天后出现症状,经过治疗痊愈;2004年,美国一个研究人员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被针头刺伤,不过幸运的是,经过三周的隔离观察,她没有被埃博拉病毒感染;同年,俄罗斯也有一名研究人员因为被针头刺伤而感染埃博拉病毒,她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感染后几周内离世。

虽然埃博拉病毒极少“走出”非洲,不过由于交通变得越来越发达,这样的威胁会越来越大。近期,美国和西班牙都发现了输入性的感染病例,好在埃博拉病毒并没有流感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那么强的传播能力,而且世界卫生组织和很多国家都已经采取措施,做好充分的准备来应对埃博拉病毒的蔓延。

埃博拉是可预防、可控制的疾病,你无需为它而恐慌!(作者系病毒学博士研究生

为什么谈“埃”色变?

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病毒存在,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物种。细菌在宇宙中存在的时间有数十亿年以上,病毒的结构简单、原始,其存在的年数应该比细菌更久远。

并不是每一种病毒都能进入人类体内。有些病毒只亲近植物,有些病毒专找动物,有些病毒就喜欢和人类共处。即便是进入人体的病毒,也有区别。有些病毒只能跑到肺部,有些只能跑到神经。病毒有特异性,也有选择性。除了种族的选择,还有细胞的选择、器官的选择等等。

大多数病毒都呈球形,但有些也会像子弹或砖块,有的还形似蝌蚪。比如埃博拉病毒,它就好像一条会蠕动的虫子,让人心生恐惧。埃博拉病毒是含有18959个碱基的单链RNA,病毒直径为80纳米,长度为970纳米。病毒可以构建成奇形怪状的分枝状或盘绕状。

更为特殊的是,埃博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一个核酸核心和一个蛋白质外壳组成。成熟的埃博拉病毒体内缺乏产生能量的酶系统,无细胞器,不能独立进行代谢活动,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依靠宿生细胞提供的原料和酶系统存活繁衍。病毒以奇特的方式繁殖,在宿主活细胞内以其基因为模板,复制出新的病毒,增殖速度极快,而且抗生素对埃博拉病毒不起作用。

实际上,埃博拉从1976年第一次暴发开始,就已经成为了“恐怖”的代名词,不少恐怖电影也以它为题材。原因,自然是那极高的致死率。从第一次暴发至今,科学家一共发现了五种不同亚型的埃博拉病毒,并以首发地点进行了命名。这五种埃博拉病毒对人类的致病能力不甚相同,其中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最高,可达60%90%,而苏丹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为50%左右,这两种埃博拉病毒也是历年暴发最为频繁的两种亚型。此次横扫西非,让全球都谈“埃”色变的,正是扎伊尔型。

病毒如何入侵人体?

2000年在乌干达帮助治疗埃博拉的美国传染病专家海曼曾描述:埃博拉患者住的病房里到处都是鲜血,被褥上、地板上、墙壁上都有;他们吐血、拉血便……最后病人只能痛苦万分地死去。埃博拉多次暴发的血腥后果让非洲人至今“谈埃色变”。

病毒是如何入侵人体的?可以这么说,一旦被病毒盯上,它就有办法在人体内以惊人的速度自我复制。不同病毒自我复制的差异很大,但大致可以分成七步,即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大分子合成、装配、成熟以及释放。病毒可能引发疾病,也可能无害地藏在机体内。如,能引起冻疮的单纯疱疹病毒可以在人体内保持休眠状态,只要不“苏醒”,便相安无事。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人体看成一个家,病毒就是一个不明访客。访客可以通过一道特殊的门进入,之后便住在里面,利用家里的炉灶烧饭、睡觉、生活。有些病毒很温和,进来之后说,我们做朋友,一起生活。这种情况,就不一定会致病。但有些病毒很霸道,像强盗一样。进来之后,把你家的饭吃光,东西都拿光,最后还把你家烧了。一番肆虐之后,它又去找下家。这种就是致病的病毒。

埃博拉显然不是那个友善的访客,它进入人体后,首先攻击的是血细胞。病毒在血细胞中自我复制,于是血细胞开始变性、死亡,并凝结在一起,结果血凝块阻塞血管,切断全身的血液供应,血液所供应的器官组织开始变性坏死。

然后,埃博拉病毒蛋白攻击对器官组织起连接作用的胶原组织。后者在病毒的攻击下也变性,成为浆状物,于是皮肤、器官表面出现小的孔洞,血液顺着小孔流出。病人所有的孔窍都会渗血。不过,病毒一般不攻击骨骼和骨骼肌。发病时,病人疼痛难忍,就连睁开眼也会感到疼痛,脑袋像是要炸裂。

当病毒侵袭到肝脏、肾脏和心脏等内脏时,这些器官也会变性死亡并腐烂瓦解,死亡的细胞组织慢慢充斥身体内部的空腔,脏器机能慢慢丧失。然后,由于血液凝固,所有脏器及大脑供氧困难,导致痴呆和癫痫发作,最后,病人七窍出血,极度痛苦,整个场面充满血腥的杀气,令人毛骨悚然。

埃博拉能否通过空气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2014106日发布公报说,埃博拉病毒不通过空气传播,并且未有证据显示病毒出现变异。因此一些关于埃博拉病毒可能会变异成可通过空气传播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臆测。

世卫组织强调说,研究显示此前所有埃博拉病例都由直接接触出现症状的患者所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方式是与患者体液直接密切接触,其中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呕吐物感染性最强,在患者的乳汁、尿液、精液中也能发现病毒,唾液与眼泪有一定的传染风险,不过在患者汗液样本中从未检测出完整的活体病毒。

不同的病毒,其传播方式也有所差别。流行病学把病毒的传播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种方式。

水平传播就是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以及动物与人之间的传播。这时候,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和血液等途径进入人体,产生水平感染。水平传播包括血液交换或性行为,如艾滋病毒、乙肝和丙肝病毒;口部的唾液交换,如艾伯斯坦-巴尔病毒;含病毒的食物或饮用水,如诺罗病毒;呼吸入以气溶胶形式存在的病毒,如流感病毒;以蚊虫为载体,通过蚊虫叮咬注入人体,如登革热病毒。

垂直传播指病毒从宿主的亲代向子代的传播方式,主要发生在胎儿期、分娩过程和出生后的哺乳期。存在于母体的病毒可以经过胎盘与胎儿、产道与新生儿以及母亲与婴儿的哺乳途径,由亲代传播给子代。在多数情况下,孕妇发生病毒血症,或病毒与血细胞紧密结合而造成孩子的感染。

现在已知十多种病毒可引起垂直感染,其中以HBV乙肝病毒)、CMV巨细胞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风疹病毒最为多见。垂直感染可致使死胎、流产、早产或先天畸形,孩子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者成为病毒携带者。(东方早报2015-04-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疫情下的非洲,尸体街头掩埋
外交部紧急提醒!已致1500人死亡的埃博拉,何时才能不复相见?
埃博拉疫苗可望于2015年年初上市
集集高能,这剧扒开了人类最恐怖的禁区
人类能够遏制埃博拉疫情吗?
埃博拉病毒能够在幸存者体内长期潜伏,5年后仍可感染他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