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蒙軍小將投奔南宋,後為南宋戰至最後一刻,宋朝以他的死為終結

公元1279年,南海岸邊旌旗蔽日,宋蒙兩軍相會崖山,彤紅的晚霞預示著一個時代的風雲變幻。這時,有人向宋軍統帥進言:「若我軍登岸搶占出海口,進可攻、退可守,大不了還可以可以繼續西撤。」但這位將軍卻說:「連年寄居海上,何時是個頭?如今我只求與蒙軍決一生死!」

十幾天後,宋軍戰敗,皇室投海而亡,隨行軍民隨之跳入海中造就了宋朝這個文弱的朝代最後的悲壯。此時,這位決心一戰的將軍將楊太后的遺體葬於海邊,在那個颶風大作的夜晚登上最後的戰船,在船樓之上感嘆歷史滾滾洪流,擋不住宋室王朝最終的覆滅。

隨後,他任由戰船隨風雨漂流,最終溺卒於深海之中。正史曰:「舟遂覆,世傑溺,宋亡。」而這位被正史視為宋朝覆滅的象徵的將軍,就是宋末三傑之一:張世傑。

張世傑畫像

一、春風得意的仕途開端

回看早年,張世傑曾追隨過蒙古將領張柔,為一蒙軍小將,後由於犯法投奔南宋,在淮兵中默默無名。還好阮思聰慧眼識珠,將其推薦給了呂文德。就這樣,張世傑開始了自己的在南宋軍隊中的傳奇生涯。

起初,張世傑僅僅是一名小校,因多次立功升至黃州武定諸軍都統制。在這之後,又因為援救鄂州有功,破例升官十階。不久,張世傑隨同賈似道進入黃州,大敗敵軍於騣草坪,奪回被掠走的財物。因作戰勇猛,張世傑又被加官環衛官,任知高郵軍。在這一階段,張世傑可謂平步青雲,仕途之路一路順暢。

然而,時代的步伐並沒有給張世傑太多的機會,畢竟此時,蒙元入侵成為了末代的南宋唯一的主題。公元1275年,早已攻陷襄樊的元軍南下劍指臨安,南宋朝廷危在旦夕,於是趕忙召集各地將領入京勤王。只可惜,此時的南宋各將領大都心懷各異,沒有多少人趕到都城。就在四面楚歌時,唯有張世傑一人率部來到臨安,抗擊蒙元大軍。

到達都城之後,張世傑馬不停蹄地四處出兵,以扭轉時局。在他的指揮下,不到幾個月的時間,南宋軍隊便收復了浙西各郡以及平江、安吉、廣德、溧陽等城市,一時間可謂軍心大振。只可惜好景不長,焦山之戰的到來,註定了張世傑之後末路英豪般的悲情。

二、焦山之戰:末路豪情的開始

當年7月,一心想匡扶南宋、抵禦蒙元的張世傑同劉師勇等人,率大軍出師焦山(今江蘇鎮江)。這一次出兵,頗有當年諸葛亮出師祁山的意味。為了能夠扶大廈於將傾,張世傑這回決定誓死捍衛長江一線。而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他下令所有艦船以十艘為單位相互聯結,下碇江中,沒有命令不得移動。

但出乎張世傑意料的是,本想構築水上防線的做法卻反被元軍加以利用。當時的元軍大將阿術見到張世傑擺出這個陣形,便下令士兵用火箭攻打南宋軍隊。一時間,南宋戰船接連冒火,如火燒赤壁一般,宋軍軍心大亂,一萬多人投江而死。

此次失利,使得長江天塹無兵可用,即便此時的臨安城際有萬千軍壘,也無軍隊可用。據說,為了彌補都城的軍事空缺,臨安城中15歲的孩子都被強行編入軍隊,但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孩子們,又如何能抵擋住久經沙場的蒙元大軍呢?

轉眼,時間來到了第二年正月,元軍再一次迫近臨安。面對大軍壓城,張世傑和文天祥決定背城決戰。只可惜,當時的丞相陳宜中不單單無心抵抗,還妄圖與蒙元求和。最終,換來的結果便是在當年正月18日,臨安被元軍攻克。上至五歲的宋恭帝趙㬎,下至太學生全都淪為俘虜。

面對將傾大廈,張世傑與陸秀夫依舊不願投降,他們帶著益王趙昰、衛王趙昺出逃至泉州,計劃著能在南下之後尋得時機反戈一擊,再擁趙氏入朝。

宋代船隻復原實物

不過,南遁之路在一開始就困難重重,當張世傑在泉州請求當地舶司、阿拉伯裔商人蒲壽庚提供船隻出海時,熟不知該人早已通敵。不得已,張世傑決定奪船出海,將小朝廷送至廣東,但就在宋軍圍城未半之時,元軍突然殺到,致使張世傑不得不撤軍繼續南行。

三、崖山海戰:最後的悲情

自張世傑護送趙氏皇族進入廣東境內後,元軍愈發逼近,西邊的雷州也已經陷入元軍的重重包圍。在南行的這一路,張世傑也多次與尾隨的元軍展開激戰,但縱使宋軍總能擺脫困境,也是多為敗戰收尾。

眼見前有重圍,後有追兵,張世傑無路可走,於是決定將趙昺轉移到新會的崖山。此時,益王趙昰已經和張世傑天人兩隔,而南宋全境幾乎盡入蒙元版圖。留給末宋最後的希望,只剩下南下暹羅(今泰國),或者是遠在川地的釣魚城。

然而,釣魚城遠在天府之地,再加上當時的廣東全境幾乎全被元軍占據,張世傑又怎會料到:在那遠處的山叢之中,還有這麼一座城堡獨撐著宋朝最後的國祚呢?

紀錄片《釣魚城之戰》宋軍守城一幕

就在此時,宋軍中有人向張世傑提議守住出海口,以便進退。但面對著多年同他一起漂泊在南遁路上的將士們,張世傑不想再逃亡了。這一回,他決定不留後路。為此,他燒毀了皇帝在集市的臨時駐地,將一千多大船連結在一起做成水寨,並敷上泥土以防火攻,以作決死之計。他的決心也很快感染了眾將士們。

就這樣,南宋軍隊最後一支水軍一字排開,橫亘在了崖山的港灣里。鐵索連城的一幕,再一次出現在了歷史的畫面中。只不過,這一次在船上的這支末路軍隊,只求一死!

然而,歷史就是這麼喜歡開玩笑。1279年正月,元軍來襲,直奔崖山。而這一次率軍前來的,居然是張柔的兒子——張弘范。

看在曾是自己父親下屬的份上,張弘范令張世傑的外甥前去招降三次。但面對外甥與故人的勸降,張世傑每次都表示拒絕,並展現了自己的決死大義。與此同時,張弘范還封鎖了海灣,讓宋軍一連十幾天失去了給養與淡水。

漸漸地,大部分宋軍開始失去戰鬥力,只能在船頭掙扎。那番場景,就如同災年的大荒,人人自危,無從求索。而張弘范這邊見時機成熟,張世傑也無投降之意,於是突然發起猛攻:2月7日,張弘范兵分四路,在宋軍的東、南、北三面各置一軍,自己則親率一路埋伏到離宋軍不過幾里的地方。

崖山海戰示意圖

當天正午時段,元軍大營突然奏起樂曲,南宋軍隊以為元軍舉辦宴會,因而放鬆了警惕。豈料,張弘范卻早已悄悄從正面逼近宋軍。

為了不讓宋軍發現,他命令部下將樓船用帆布遮蔽。等到走進弓弩的射程之內時,張弘范突然鳴金出兵。霎時間,宋軍頭上箭矢蔽天,而隨著箭雨開始覆蓋宋軍戰船,各路元軍快速駛向宋軍的船陣。不一會,宋軍七艘艦船被攻破,元軍就這樣一路殺向宋軍中央。

見大勢已去,張世傑決定斬斷三十餘艘大船的鎖鏈,率蘇劉義餘部突圍而去。就在他想要帶趙昺一同突圍時,卻聽聞了陸秀夫攜幼帝跳海的噩耗。沒過多久,楊太后也跳海自盡。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曾出演濟公,後因得罪領導,被封殺20多年,最後剃度出家~
一蒙军小将投奔南宋,后为南宋战至最后一刻,宋朝以他的死为终结
香港史
美国一个非常有名气的心理测验
世界上99個未解之謎 古墓中的長明燈為何不會熄滅!
將影片變成GIF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