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例“逆反行为”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逆反行为”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编辑  玫瑰

    所谓的逆反行为其实是常来源于家人对其过高的期望以及学校老师的不信任所致。通过原因分析,运用阳性强化法,使用行为消退技术与行为契约技术,纠正孩子不良行为,通过五次咨询,最终使其学习态度大为转变,习得适当行为,消除对立情绪和行为。


    关键字:一般心理问题   阳性强化法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杨某,男,10岁,凌河区某小学四年级学生,200095日,出生在辽宁省锦州市。
    (二)个人成长史:
    出生后,奶奶请人为其算命,说长大后会不服管教,肯定会闯大祸。为防止孩子将来长大后闯祸,母亲很重视儿子的行为养成教育,以及兴趣特长的培养,报各种兴趣班。一年级开始,母亲每天晚上陪读,辅导写作业。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学习成绩还算可以。三年级时,学习负担加重,测验时有几次不及格,母亲非常着急心烦,指着孩子骂:你怎么这么笨呀,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将来考不上大学怎么办?母亲为孩子请家教,加大作业量,取消兴趣班。迫于母亲的压力,孩子学习也还努力,但成绩一直徘徊在中下游水平,其他方面又没有什么特长,在班级里属于被忽视的一族。四年级下学期开学初,一次数学测验得91分,可老师公布90分以上同学的名字的时候却没有他,他马上大声向老师提出更正,满以为老师会表扬他,谁知老师却对他的成绩表示怀疑,这让他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他把这事告诉母亲,母亲不但不安慰他,反而责怪他平时成绩不好,老师才不信任他。因此一个月多来对学习失去兴趣,行为开始出现异常,与同学的关系也变得很紧张,学习成绩更是一塌糊涂。母亲无耐,带他前来咨询。
    (三)精神和身体状态:
    精神状态:感知觉尚可,思维逻辑正常,对母亲和老师有抵触情绪,情感表达言行一致。
    身体状态:近期无重大疾病,无躯体异常感觉。
    (四)社会功能状态:
    能按时上学、放学,但不愿完成作业,与同学关系紧张,存在交往困难。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对学习失去兴趣,行为开始出现异常,与同学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发病时间近一个多月。

该患者称:从小妈妈就严格管我,弄得我很不开心。在学校,老师不相信我,回家妈妈还骂我是笨蛋,同学也不愿意跟我玩,他们都跟我过不去,我就是要捣乱,让他们也没好日子过。看到他们着急生气的样子,我真是觉得太高兴了。妈妈说咨询师能帮我提高学习成绩,我就来了。

    三、咨询师观察与他人反应:


    咨询师观察:大眼睛,虎头虎脑,身穿运动服,拉链敞开。此儿童意识清楚,讲话声音清晰,语言流利,无幻觉和妄想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很正常,只是谈到师生关系、和父母关系时,言语中充满了对老师、同学以及妈妈的怨恨。妈妈给他拉拉链时,对妈妈叫道别烦我
    母亲陈述:老师说这孩子有逆反行为,让他遵守纪律,他偏要捣乱,让他不要拿别人的东西,他偏不听。在家里也是这样,一让他读书,他就变成哑吧,让他写作业,他就说没本子,整天对我瞪眼睛。以前他也不是这样的,小时候奶奶给他算命,说他长大不服管教,会闯大祸,可与其他孩子相比,他在行为方面过去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是最近一个多月以来表现反常,是不是真应了算命先生的话了?
    老师反应:这个学生行为很不正常,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无所谓,甚至把老师的惩罚当作在同学面前露脸的机会,常常搞小动作以引起别人注意。

    四、评估与诊断:


    (一)综合分析所收集的临床资料,对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进行评估
    1
、精神状态:情绪易激动,一提到母亲或有关老师和同学,就会产生反感情绪。
    2
、生理状态:近期无重大躯体疾病,身体无异常感觉。
    3
、学习与交往状态:厌学,不完成作业,成绩班级倒数,与同学交往困难。
    4
、相关资料:父亲,初中文化,私营企业员工。母亲,初中文化,某商场促销员。由于其父母文化水平低,工作不称心,所以对孩子期望值较高,造成孩子小小年纪承受相当大的学习压力。
    5
、心理测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结果显示:IQ分值是90,属于平常偏低。
    6
、验证资料:通过打电话与老师联系,证明母亲和患者的陈述基本属实,提供的临床资料真实可靠。
    7
、寻找关键点:该患者表层症状是行为逆反,交往不良。其真正的原因是父母亲对其期望值过高以及老师的不信任。
    8
、问题的性质:患者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统一,内在心理活动能够保持一致,人格无明显异常,因此根据郭念锋教授的病与非病三原则来判断,该患者可以排除重性精神病。
    9
、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1)生物因素:不明显。

    (2)社会因素:孩子出生时,家人为其算命,以为其将来长大后会闯祸,因此对其管教十分严格;父母亲都是底层工人,深感生活的艰辛,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对其抱有很高的期望,不顾孩子学习能力,一味加压,导致孩子学习负担过重;尽管孩子很努力却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人际交往中又倍受冷落。以上种种情况使孩子的心情长期受压抑,而老师的误解只不过是一根倒火索,使孩子长期压抑的心情一下爆发出来,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又强化了这种不良行为。

(3)心理行为方面的认知因素: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他为了引起别人的主意,就要捣乱,让家长老师同学也没好日子过。看到他们着急生气的样子,求助者真是觉得太高兴了,从而导致求助者对家长老师的批评不当回事,甚至搞小动作引起他们的主意。因此,治疗的着眼点是探寻并纠正导致不良行为和情绪的观念的认知过程,由于求助者年龄还小,适用于阳性强化法。


    (二)鉴别诊断
    1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相统一,对症状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典型意义的特异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所以排除精神病。
    2
、由于求助者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又有明显的道德性质是心理冲突的常形,所以可以排除神经症。
    3
、由于求助者的行为反应仅一个多月,内容反应只对有关的人员,尚未泛化到其他方面,情绪反应可以理解,所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三)诊断:
    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四)诊断依据:
    该求助者的逆反行为为近期发生,有现实刺激引起,反应强度可以理解,内容尚未泛化,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明显异常。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收集到的资料与评估诊断,同患者及其母亲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减少求助者的逆反行为,改善当前人际关系。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正确对待他人的误解,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培养学习兴趣,完善个人人格,发展健康心态。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

 

    咨询主要方法:阳性强化法

 

    【行为疗法基础理论】

  创始人是巴甫洛夫和霍尔。这种应答性经典条件反射在治疗中的应用就称为行为治疗,最初是通过华生等人对儿童的动物恐怖脱敏发展进来的。根据这一原则而建立的第一个系统的行为治疗模式是50年代由沃尔甫提出的,称为交互抑制的系统脱敏法。第二种成分是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在治疗中的应用称为行为矫正,应用于个体治疗和集体治疗。第三种成分称为认知行为治疗,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治疗思想的融合。

    【阳性强化法基本原理】

  行为主义理论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这种被称为赏罚法的行为矫正方法,完全适用于出现行为障碍的求助者。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叫做阳性强化法。例如代币法。阳性强化法广泛应用于儿童行为问题矫治。

    (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选择或更换咨询师;
    (2)有权提出终止咨询;
    (3)对咨询方案、咨询时间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三)心理咨询时间和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种。
    收费:不收费。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
.诊断评估与明确治疗的靶目标
    2
.监控靶行为

    3.设计新的行为结果
    4
、对适当行为实施强化
    5
、巩固咨询效果并结束咨询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注意对患者的共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向求助者了解其成长过程中的事件尤其是重大事件;

    3)进行心理测验;

    4)确定咨询目标;

    5)与来访者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来访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6)对来访者的心理历程进行简要的回顾;

    7)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来访者了解“为什么会这样”;

    8)通过与母亲与求助者协商,准备运用行为疗法中的阳性强化法对求助的的逆反行为进行矫治。

    第二次咨询: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采用阳性强化法,由母亲与老师详细观察和记录逆反行为发生的频度、程度和后果,并记录求助者感觉。

    方法:谈话法,阳性强化法法。

    过程:

    1)通过与求助者协商,并取得其母亲与老师的配合,详细观察和记录逆反行为发生的频度、程度和后果。

    2)实施阳性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求助者认识到她核心的错误观念:“因为与领导的矛盾而认为自己无能”。

    3)正确的认识现状,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一时的失意并不代表永远的失败。

    4)布置咨询作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或一些民间组织的活动,如去敬老院、儿童福利院,跟一些民间组织到郊外去放生或者寺庙,体验一下生活,把自己的感受纪录下来。


    在这次咨询中,通过与求助者协商,并取得其母亲与老师的配合,详细观察和记录逆反行为发生的频度、程度和后果。
    求助者一般在课堂上,与老师对抗的时候较多,比如老师要求写作业、回答提问、集中注意听讲等情况时,他就会故意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看到老师摇头无耐时,他会觉得很开心,觉得自己又赢了一次;与同学的矛盾一般是在课外时间,想参与同学的活动被拒绝时,他就会故意捣乱,看到女生哭鼻子流眼泪,他就会想自己又报复成功了;与母亲的对抗是在家里,比如看电视的时候,母亲突然关掉电视机,或者母亲让他背单词,他就会摔东西发泄不满,看到母亲落泪,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会想,我就是不学,反正你也拿我没办法。
要求母子二人在家里每天交流并由母亲对以上行为与感觉进行记录。

    第三次咨询:
    设计新的行为以取代目标行为。首先取得有关人员的配合,运用消退疗法,对求助者的逆反行为不予理睬,暗地里密切注意观察,期待其行为的转变。当行为出现转机的时候要立即给以口头表扬。然后运用行为契约法与求助者签订协仪,使其自觉控制逆反行为的发生,以改善人际关系,养成适当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未来一周协议如下:
    1.
每天遵守课堂纪律,按老师要求完成各项课堂作业,老师当天在行为契约表上打“√”,完成哪样作业,在哪样作业后面打,放学之前与老师一起总结,表现好的,给以口头表扬。
    2.
在家有母亲监督,每天完成回家作业,坚持读书30分钟,若完成得好,同样在行为契约表上打“√”,并给以口头表扬。
    3.
与同学交往情况有自己记录,如果与同学发生争执,自己主动退让,打“√”一次。
    4.
每天做好课前予习,准备一个问题带进课堂,以便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若问题解决,自己在行为契约表上打“√”
    5.
每天遇见老师,主动向老师问好,一周之内为班级同学做一件好事,帮妈妈做家务活两次,并由自己记录打“√”
6.
周末,回忆一周情况,记录下心理感受,以便强化正向行为。如果共计打“√”10次,母亲奖励10元;如果共计打“√”15次,母亲奖励20元;如果共计打“√”超过20次,可由本人提出奖励100元以内的任意奖品。

    第四次咨询:
    对照行为契约记录表,对适当行为实施强化。与求助者讨论这一段时间发生的变化,与老师同学的关系有哪些改善,学习上有哪些进步,自己心理上有哪些感受。针对行为的转变,咨询师给以精神鼓励,并监督母亲兑现诺言。由于求助者的行为改变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情绪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对老师和同学不再怨恨,对妈妈不再反感,并表示以后要好好学习,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然后咨询师与求助者商讨下周行动计划,继续记录行为反应,对正向行为结果继续进行强化。

    第五次咨询:
    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咨询师与求助者及其母亲交流上周计划实施情况,继续对心理感受进行反馈,监督母亲兑现诺言。与求助者讨论今后努力的方向,巩固已习得的良好行为,同时向求助者说明过去对他实施的那些奖励,都是为了改变其不良行为的,现在求助者各方面的表现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变,就不再对其实施金钱奖励,这一点求助者表示赞成,但是提出自己以前喜欢画画,可母亲不让画,希望母亲不要干涉他画画。经过这次事件,母亲思想上开明了许多,她相信孩子能处理好学习与画画的关系。孩子则表示他会管理好自己,争取学习画画两不误。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及他人评价
    一个月后电话随访,求助者自述现在觉得上学很开心,因为老师指派班长与他结成帮学对子,探讨学习问题,还交到了几个要好的朋友。目前他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还能再考90分来证明自己。
    老师反映,求助者现在学习很用功,作业写得也比较干净,课堂上也能专心听讲,基本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发生与老师对抗行为。
母亲反映,家里安静了许多,因为孩子不再吵闹摔东西,放学回家会主动对妈妈讲我回来了,做回家作业也不用人催促,自己非常自觉,看电视的时间也能自己控制,偶尔忘了时间,经提醒也能接受。
    
    2、咨询师评价
    通过电话回访,发现咨询已达到目的,改善了求助者的所谓逆反行为,减少了对立情绪,能主动协调好与同学的关系,尊重老师,与母亲的关系也融洽起来,咨询过程完整有条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童的情绪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一例异性交往障碍的案例报告
「案例」初一女生沉迷手机休学在家,如何调整重返校园?
心理健康案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