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脉冲边缘检测法
userphoto

2011.03.31

关注

具体就是建立2个寄存器,形成二级寄存器。在时钟触发中,首先把被测数据送入第一个寄存器中,然后在下一个时钟上沿到来时,将第一个寄存器中的数据存入第二个寄存器,也就是说第二个寄存器中的数据始终比第一个寄存器晚一个周期,即晚一个数据,然后再将第一个寄存器中的数据取反与第二个寄存器的数据相与,产生的数存入一个新的寄存器里,这样产生的结果是当第一个寄存器中的数据(注意:不是被测数据)由1变为0时(即下降沿),就会在新的寄存器里产生一个高电平,并维持一个周期;如果是检测上升沿,则是将第二个寄存器取反,然后与第一个寄存器值相与,结果存入新的寄存器中,这样将会在被测数据的上升沿时,新的寄存器里产生一个高电平。

例子:

reg[2:0] key_rst;

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
if (!rst_n) key_rst <= 3'b111;
else key_rst <= {sw3_n,sw2_n,sw1_n};

reg[2:0] key_rst_r;  //每个时钟周期的上升沿将low_sw信号锁存到low_sw_r中

always @ (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 )
if (!rst_n) key_rst_r <= 3'b111;
else key_rst_r <= key_rst;
//当寄存器key_rst由1变为0时,led_an的值变为高,维持一个时钟周期
wire[2:0] key_an = key_rst_r & ( ~key_rst);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LVY33/archive/2011/03/05/6225925.aspx

一种“边沿检测电路”和“脉宽检测电路”的设计方法

关于“边沿检测电路”和“脉宽检测电路”有很多设计方法,以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设计方法,大部分的“边沿检测电路”和“脉宽检测电路”都是分别以这两种电路为基础实现的,也是我们在芯片设计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1)边沿检测电路

上图给出的是一种下降沿检测电路,当输入有下降沿出现时,输出则会产生一个高脉冲,脉冲的宽度由非门构成的延时电路决定。

(2)脉宽检测电路

上图给出的则是一种脉宽检测电路,和边沿检测电路的原理相同,也是利用了非门构成的延时电路。该图给出的是负脉冲宽度检测电路,只有负脉冲的宽度大于一定的值时,才能输出一个高脉冲。这个最小脉宽由非门构成的延时电路决定,而输出的高脉冲宽度则是输入脉冲宽度与最小脉宽之差。

通常我们在实际的设计中不只利用非门本身的延时,如果需要的延时比较大时,可以在非门后加一些电容。


利用这两个电路为基础,我们很容易就扩展出“上升沿检测”、“正脉冲宽度检测”,“高脉冲输出”还是“低脉冲输出”。甚至可以扩展出功能可配置的检测电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PLC与控制技术判断题100道
脉冲边沿检测(Verilog)
FPGA基础之脉冲边沿检测原理verilog版本
[博客大赛]按键消抖之终极解决方案
脉冲宽度调制电路(555)
基于74123的尖脉冲电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