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4)急症针灸经验推荐
【概述】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一个类型,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食欲减退,厌油,乏力,上腹部不适,肝区有压痛和叩击痛,恶心,呕吐,部分病人畏寒发热,继而尿色加深,巩膜、皮肤等出现黄疸。
   本病的现代针灸治疗,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1958年之后,陆续出现了具有一定数量样本的报道,但未能推广。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针灸治疗本病已获得医务界的极大重视,在上海、湖北、江苏等10余个省市广泛开展了临床和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根据近年来临床数据的统计,针灸治疗本病,无论近期或远期疗效,成人或儿童,其治愈率均在85%左右[1]。不仅复发率低,且和中药或西药比较,在恢复食欲,消退黄疸,改善肝功能等方面,针灸均略胜一筹。
   在穴位刺激的方法,除了传统的刺灸之法外,近年来还采用了穴位注射、穴位激光照射、穴位磁疗法、穴位埋线、穴位贴副以及眼针等多种疗法,使得疗效更有所提高。
   当然,针灸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也有一定适应症。一般适于普通型,重型病人针灸只是综合措施之一。其次,即使是普通型,也最好是单纯性的,不宜有夹杂症。另外,针刺治疗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疗效不及黄疸型。目前,我国比较公认的针灸适应症标准是:(1)病程在2周以内;(2)具有上述典型临床症状;(3)体征方面见肝脏肿大,局部有压痛和叩痛,黄疸;(4)肝功能试验有2项以上异常。
   关于针灸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作用机理尚不够清楚,有人通过实验研究,认为针刺可能是通过利胆作用促使黄疸下降的因素之一;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观察提示,针刺的作用可能与提高人体特异免疫功能有关。
【治疗】 
   (一) 体针(之一)
   1.取穴
   主穴:至阳、足三里、阳陵泉透阴陵泉(或太冲透涌泉)、胆俞。
   配穴:发热加曲池;胁痛加期门、太冲;恶心呕吐加内关;黄疸甚加阳纲;腹胀加天枢。
   2.治法
   以主穴为主,两对透穴可轮换应用,每次用一对,配穴据症选加。针用泻法,刺激可较强,但不宜超出病人耐受程度。留针20分钟~30分钟,留针期间运针2~3次。每日针1~2次,14天为一疗程。
   3.疗效
   据有关报道451例中,临床有效率为80%~100%。
   (二) 体针(之二)
   1.取穴
   主穴:大椎、腹股沟淋巴结、肝俞、胆俞、脾俞。
   配穴:腹胀纳差加足三里;尿黄加三阴交。
   2.治法
   大椎穴先垂直刺入然后退出至皮下,再向左右斜刺入3mm~4mm(应注意避免刺入胸腔造成气胸),使针感传至左右肩部后施泻法不留针。腹股沟淋巴结刺法:触摸到淋巴结后,以左手拇、食指固定,右手持针,快速刺入淋巴结中,略作提插捻转,待针感沿淋巴管传道即出针,以取右侧淋巴结为主,亦可双侧交替。肝、胆、脾俞刺法:针尖以45°角向后正中线刺入,略向上方(相当于横突间),行提插捻转手法,待肝区出现抽动时起针。上述刺法,均于每穴得气后提插结合小捻转手法运针3~5次,不留针。日行1次,不计疗程。
   3.疗效
   以上法治疗400例,临床治愈率为98.5%,平均治愈天数为32.4天。
   (三) 电针
   1.取穴
   主穴:足三里、太冲透涌泉。
   配穴:肝俞、胆俞、阳陵泉、至阳。
   2.治法
   一般仅取主穴。针刺得气后,用G6805型电针机的两极导线分别接于毫针上,采用疏密波,病人感疼、麻、胀或肌肉颤动,强度以能忍受为度。效不明显,改用配穴。每日1~2次。
   3.疗效
   电针治疗111例,临床治愈率85%左右。
   (四) 耳穴压丸
   1.取穴
   主穴:分二组。甲组:肝、胰胆、脾、三焦。乙组:①角窝三点:神门、子宫、下脚端;②屏间切迹四点:屏间、切迹前后、切迹下;③耳舟一线:锁骨、肩、肩关节;④耳轮脚下缘一线:口、食道、贲门、胃、脾;⑤耳根三点:上耳根、下耳根、耳迷根。
   配穴:肝痛加神门、交感;恶心加胃、食道、神门;腹胀加大肠、三焦。
   2.治法
   主穴任取一组,配穴据症酌加。甲组按常规方法将王不留行子贴于穴区,乙组分“点”“线”贴压。“点”的贴法同上,“线”则按部位长度,以宽0.6cm之长胶布,串排王不留行子,每子相距半粒许,贴压固定在耳穴线上。嘱患者用食、拇指做间歇对压,使耳部有胀痛感,手法不宜过重,以防压破皮肤。每次均仅取1侧穴,每周换贴2次,5次为一疗程。
   3.疗效
   本法主要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共治104例,治愈102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耳穴治疗组在治愈率及治愈时间上均优于中西药物对照组。
   (五) 耳针
   1.取穴
   主穴:肝、胰胆、脾。
   配穴:食欲不振加胃,肝疼加神门,皮质下,腹胀加皮质下、大肠。
   2.治法
   主穴必用,据症选配穴。一次约取4~6穴。每次针一侧,中强度刺激,留针1小时。亦可以0.5%普鲁卡因注射液或维生素B12(每ml含100mg),注入上穴,每次选3穴,每穴0.3ml,只取一侧。无论毫针刺或耳穴注射,每日l~2次,双耳交替轮用。
   3.疗效
   治疗80例,有效率87.2%~100%。
    (六) 穴位注射
   1.取穴
   主穴:分为二组。(1):肝俞、日月、中都;(2):脾俞、期门、足三里。
   2.治法
   药液:维生素B1注射液(每ml含50mg),大蒜注射液,板篮根注射液等。
   应用上述任何一种药液,甲乙两组交替行穴位注射。每穴注入0.5ml~1.0ml。每日l~2次。
   3.疗效
   治疗50例,有效率100%。
   (七) 穴位激光照射
   1.取穴
   主穴:肝俞、足三里。
   配穴:胆俞、至阳、期门。
   2.治法
   主穴每次必取,酌加l~2个配穴。用氦氖激光治疗仪治疗,波长632.8nm,输出功率10mW,光斑直径1.5mm,照射距离10cm左右,每次每穴照射3分钟~5分钟。每日1次。
   3.疗效
   以本法共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102例,结果痊愈97例,有效2例,无效3例,其总有效率为97.1%。
   (八) 眼针
   1.取穴
   主穴:肝胆、脾胃、中焦。
   2.治法
   上穴酌取2~3个,双侧均选。皮肤常规消毒后,用左手拇食指压住眼球,使眼眶皮肤绷紧,右手执32号5分针刺入,可直刺或横刺,直刺以达到骨膜即可,不能过深;横刺则沿皮刺入,注意不可超越所刺经区。至患者有酸麻或蚁虫爬行感为度。留针20分钟。起针时用干面球压迫,分两次出针。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宜一疗程用补法,一疗程用泻法。
   3.疗效
   以本法治急性病毒型肝炎患者86例,结果治愈33例,好转46例,无效7例,其总有效率为91.9%。
   (九) 其他措施
   1.卧床休息,胃肠道隔离。
   2.适当增加高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及高维生素饮食。脂肪不必过分限制,以病人能耐受而不致影响食欲为度。
   3.重症肝炎应配合其他中西医药疗法。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医案一
   稽某,男,32 岁,工人。1961年9月4日初诊。
   主诉:恶心、乏力、食欲不振1周。
   病史:患者有肝炎接触史。1周来,自觉恶心、食欲不振,疲乏无力,肝区胀痛不适,小便色如红茶,大便尚可。
   检查:巩膜、皮肤轻度黄染,腹部平软,肝肋下3cm,质地略钝有触痛及叩击痛,脾肋下未及,苔薄黄,脉弦小数。肝功能化验:谷-丙转氨酶320单位,麝香草酚浊度试验8单位,硫酸浊度试验12单位,胆红质4.2单位.
   诊断:急性黄疸性肝炎。
   治则: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取穴:大椎、至阳、肝俞、脾俞、胆俞。
   治法:采用迎随、疾徐泻法,留针15分钟。每日1次。连针7次,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第二疗程起加足三里、阳陵泉,手法同上,隔天针1次,
   连针12次后,SGPT恢复正常,胆红质0.8毫g。症状基本消失,巩固治疗后出院
   (奚永江医案)
   医案二
   李××,男,22岁。
   主诉:纳少,肢软乏力10余天,出现巩膜皮肤黄染2天。
   检查:舌偏红,苔黄腻,脉弦滑。肝功能检查提示,黄疸指数50U,胆红素定量106.02μmol/L,谷-丙转氨酶>1000U。
   诊断:急性黄疸肝炎。
   治则:以清肝利胆,运脾化湿为主。
   取穴:行间、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治法:用提插捻转泻法,每日2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分钟行针1次。针治2天后,精神食欲已有好转,复查肝功能,黄疸指数降至33U,胆红素定量58.14μmol/L,谷-丙转氨酶降至485U。第5天精神食欲逐渐恢复。第7天肝区疼痛症状亦渐消失。舌苔薄白,脉稍弦。湿热渐退,原方去三阴交继续治疗,针刺改为每日1次。第18天肝功能检查,各项指标全部恢复正常,提示湿热已清,脾运渐复。单针足三里,平补平泻,每日1次,又治7天,以巩固疗效。共住院33天,痊愈出院。
   (邱茂良医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肝炎患者的针灸治疗
胆俞(BL19)
肝俞
中医读书|针灸医案十则
《胆囊炎》针灸如何治疗急性胆囊炎
胆俞穴的准确位置图,胆俞穴,胆俞穴的作用与功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