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培养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

众所周知,孩子很容易哭喊、害怕、发怒,并且很难控制自己的这些情绪,那我们有没有办法去帮助孩子控制情绪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此篇内容我就来谈一谈。

首先要明白的是孩子为什么会这么敏感,这么容易情绪化。

儿童出生时已经具有一定的情绪反应能力,如基本的哭叫、微笑,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发展出了初级的动物性情绪反应,如高兴、害怕、生气、厌恶、惊奇;接着发展出人类独有的自我意识情绪,如:移情、嫉妒、尴尬、自豪、羞愧、内疚等;

当前的事件、回忆、思考,甚至先前的情绪体验都能引起孩子的情绪反应。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实验对象是一个11个月大的男孩。实验者让小男孩玩白鼠,起初他一点也不害怕。后来,实验者就在小孩玩白鼠的同时,敲打钢棒,发出猛烈的响声。几次以后,小男孩只要一看到白鼠,即使没有响声伴随,也表现出极度的害怕,不仅是害怕白鼠,还害怕与白鼠类似的物体,如狗、白兔、皮外套、棉花、羊毛等。由于这个实验会给儿童的心灵带来伤害,而受到人们的指责,但它也揭示了害怕的情绪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习得。儿童的害怕不仅可以通过条件反射的建立而获得,还可以通过新的条件反射的建立来加以克服。

假如一个人的文化和家庭背景中没有某种特定的情绪表达方式,他就不会有那样的体验,或者体验这种情绪的能力会受影响。

举个例子,孤儿院孤儿的微笑发展比一般家庭抚养的婴儿慢,长大后对周围的人,包括朝夕相处的保育员和同伴,在感情表达和丰富性上也成问题,有的十分冷漠,有的则是表现过于“热烈”,渴求别人的注意。这种感情上的扭曲发展可能与早期抚养方式有关,因为孤儿的情绪表现(如饥饿时的哭喊、舒服时的微笑)得不到周围人的社会性反馈,久而久之,他们的感情之源渐渐干枯了。而在家由父母抚养的儿童的感情表达常常能得到父母的强化(如婴儿笑,母亲就对孩子说话、抱孩子,使孩子笑得更多),情绪发展更快。尽管每个出生正常的儿童都具备发展感情的先天基础,但由于生活处境不同,情感表达的方式、情感的丰富性和发展速度也不同。

儿童对情绪的识别大部分来自父母对情绪行为的语词标志。如当儿童发怒时,父母会说:“怎么啦?发怒了?别这样。”看到儿童笑得很欢,父母又会问:“什么事让你这么高兴?”这种情绪识别的能力随着儿童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的提高而有所增强。他们通过小说主人公和影视角色的内心展示,可以学到更多标志复杂情绪的词,同时也促进了识别别人情绪能力的发展,丰富了自己情绪表达的能力。

绝大多数的情绪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而也可以通过学习来训练儿童健康情绪的能力。如培养幽默感、学会自嘲(但不是小丑样或自虐);高兴、快乐时可与家人、亲友共享,哀怨或气愤时可以找朋友或专业人士倾吐,也可以通过文学、图画、音乐、创作、旅游、运动来发泄,使自己的精神得以“升华”;防止产生情绪绝缘(即拒绝和否认情绪上受到的伤害)和潜伏作用;学会从积极的、客观的角度来认识事物和人;对于不良情绪要控制而不是压抑,另外仍需有适当的情绪表现,只控制不适当的表现;并且寻找情绪冲动的源头,只有这样才能认清情绪的性质;最后要多增加愉悦的情绪体验,培养抗压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3岁一定要陪孩子玩游戏,7点好处你想象不到
儿童社会适应性和独立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高情商
由父母双方带大的孩子更聪明,因为脑细胞开发得更多
会控制情绪的孩子学习好
什么样的孩子性格好、情商高?12册绘本教给孩子管理情绪、保护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