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己培育土著微生物
土著菌
  土著菌就生活在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中,走进阔叶树林或竹林,在落叶且腐殖质多地方,扒开树叶或杂草就可以看到细丝壮白色菌落,这就是有益的土著微生物。
  土著微生物是多种有益微生物的混合群,土著微生物按好嫌气性分有好气菌、嫌气菌;按菌种分有酵母菌、曲霉菌、放线菌、乳酸菌、芽孢菌等。
  土著菌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树叶枯落在地上,经土著微生物发酵分解之后变成营养丰富的食品被成千上万的小昆虫、蚯蚓、小动物采食,然后排出粪便再供植物生长。
  土著菌采集方法 :
  1、采集地方:可以在当地山上落叶聚集较多的山谷、树林中采集。
  2、具体办法:把做的稍微有一点硬的大米饭(1kg~1.5kg),装入用干净杉木板做的小木箱(25cm×20cm×10cm)约三分之一,大米饭上面盖上宣纸,封好口,将其埋在当地山上落叶聚集较多的山谷树林中。为防止野生动物糟蹋,木箱最好罩上铁丝网。夏季经三~五天,春秋经六~七天,周边的土著微生物潜入到米饭中,在米饭上形成白色菌落(放置时间稍长时会形成各种颜色菌落,虽然也能利用,但最好还是用白色菌落)。
  3、扩陪方法:土著菌采集成功后掺入原材料量1/3左右的红糖,将其混合均匀(数量按坛子容量的三分之一),把变的稀软状态的米饭装入坛子里,盖上宣纸,用线绳系好口,放置在温度18℃左右地方。大约放置7天左右,就会变成浓稠液体状态,饭粒多少会有些残留,但不碍事。简单过滤后就是土着微生物菌种原液。
  以下步骤适用于菌种生产单位实验室!普通用户可以不做!
  4、提纯复壮: 有条件的可以在实验室进行
  一般情况下,采来的样品可以直接进行分离,但是如果样品中我们所需要的菌类含量并不很多,而另一些微生物却大量存在。此时,为了容易分离到所需要的菌种,让无关的微生物至少是在数量上不要增加,即设法增加所要菌种的数量,以增加分离的几率。可以通过选择性的配制培养基(如营养成分、添加抑制剂等),选择一定的培养条件(如培养温度、培养基酸碱度等)来控制。具体方法是根据微生物利用碳源的特点,可选定糖、淀粉、纤维素,或者石油等,以其中的一种为唯一碳源,那么只有利用这一碳源的微生物才能大量正常生长,而其他微生物就可能死亡或淘汰。对G一菌有选择的培养基(如结晶紫营养培养基、红—紫胆汁琼脂、煌绿胆汁琼脂等)通常含有5%~10%的天然提取物。在分离细菌时,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一般为50μg/m1的抗真菌剂(如放线菌酮和制霉素),可以抑制真菌的生长。在分离放线菌时,通常于培养基中加入1~5m1天然浸出汁(植物、岩石、有机混合腐质等的浸出汁) 作为最初分离的促进因子,由此可以分离出更多不同类型的放线菌类型;放线菌还可以十分有效地利用低浓度的底物和复杂底物(如几丁质),因此,大多数放线菌的分离培养是在贫脊或复杂底物的琼脂平板上进行的,而不是在含丰富营养的生长培养基上分离的;在放线菌分离琼脂中通常加入抗真菌剂制霉菌素或放线菌酮,以抑制真菌的繁殖;此外,为了对某些特殊种类的放线菌进行富集和分离,可选择性地添加一些抗生素(如新生霉素)。在分离真菌时,利用低碳/氮比的培养基可使真菌生长菌落分散,利于计数、分离和签定;在分离培养基中加入一定的抗生素如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等即可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及其菌落形成;抑制细菌的另外一些方法有:在使用平皿之前,将平皿先干燥3~4天;降低培养基的pH值或在无法降低pH时,加入1:30000玫瑰红。这样有利于下阶段的纯种分离。
  通过增殖培养,样品中的微生物还是处于混杂生长状态。因此还必须分离,纯化。在这一步,增殖培养的选择性控制条件还应进一步应用,而且要控制得细一点,好一点。同时必须进行纯种分离,常用的分离方法有稀释分离法、划线分离法和组织分离法。稀释分离法的基本方法是将样品进行适当稀释,然后将稀释液涂布于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培养,待长出独立的单个菌落,进行挑选分离。划线分离法要首先倒培养基平板,然后用接种针(接种环)挑取样品,在平板上划线。划线方法可用分步划线法或一次划线法,无论用哪种方法,基本原则是确保培养出单个菌落。组织分离法主要用于食用菌菌种或某些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分离时,首先用10%漂白粉或0.1%升汞液对植物或器官组织进行表面消毒,用无菌水洗涤数次后,移植到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于适宜温度培养数天后,可见微生物向组织块周围扩展生长。经菌落特征和细胞特征观察确认后,即可由菌落边缘挑取部分菌种进行移接斜面培养。
  对于有些微生物如毛霉、根霉等在分离时,由于其菌丝的蔓延性,极易生长成片,很难挑取单菌落。常在培养基中添加0.1%的去氧胆酸钠或在察氏培养基中添加0.1%的山梨糖及0.01%的蔗糖,利于单菌落的分离。
  经过分离培养,在平板上出现很多单个菌落,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选出所需菌落,然后取菌落的一半进行菌种鉴定,对于符合目的菌特性的菌落,可将之转移到试管斜面纯培养。这种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纯种称为野生型菌株,它只是筛选的第一步,所得菌种是否具有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能否作为生产菌株,还必须采用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以求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这一步是采用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以求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如果此野生型菌株产量偏低,达不到工业生产的要求,可以留之作为菌种选育的出发菌株。
  活性好的土著菌可以用由人工培养、扩陪成纯度高的微生物菌群!
  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技术、养鸡技术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资源,采集土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进行培养扩繁,使其形成有相当活力的微生物母种,再按一定比例将微生物母种与锯木屑等辅料和活性剂混合发酵形成有机垫料。让猪、鸡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种有机垫料上,猪、鸡的排泄物被有机垫料里的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不需进行人工处理,达到零排放。
正是因为有机养份高,所以这些鸡粪,就成了一些微生物繁衍最好的养料。鸡拉出粪便后,被发酵床上的土著菌分解掉了,这些土著微生物里包括好气菌、嫌气菌;酵母菌、曲霉菌、放线菌、乳酸菌等。它们分散在发酵床的各个角落。形成数不清的土著菌群落。它们个个是分解粪便的高手,依靠鸡粪和垫料里的养份,消灭分解粪便的同时自己又吸收了养份。就这样日复一日,菌丝一茬接一茬不断的生长,楞是把又脏又臭的粪便变成了菌体蛋白
 
戴网诚说:“土著菌在分解鸡粪的同时,土著菌也在长,这样子不是越来越多了吗,这个土著菌实际上是鸡的很好的饲料,它多了以后,它被鸡吃掉了。这样子鸡吃掉了以后,大便拉下来以后,再给土著菌来分解,分解的时候,鸡又把土著菌吃进去了,在这个里面形成了一种循环。”
可是这种循环怎么说感觉都不太舒服,怎么听都感觉鸡吃自己拉出来的粪便,鸡吃了这些菌后能行吗?
戴网诚说:“我们这个鸡拉下来的是鸡粪,可吃进去的就不是鸡粪了,它通过土著微生物分解以后,吃进去的实际上是有益微生物,不光是补充了营养,另外一个对鸡的身体也很好,鸡就不容易生病了,另外一个产品也很高。就好像人吃蘑菇一样。”
专家说,其实这跟咱们种蘑菇是一个道理,我们常吃的一朵朵的鲜蘑菇就相当于土著菌里的菌丝,而培育土著菌的鸡粪就相当于人们种蘑菇用的营养料袋,你看蘑菇的菌种通过分解料袋里的有机物质长出了一朵朵新鲜的蘑菇,而发酵床上的垫料里生长着很多很多的有益菌丝,它们不就是鸡眼里可口的鲜蘑菇吗?
沈晓昆说:“它们找食吃,划啊,找食吃,络绎不绝,实际上它吃了微生物以后,肠道里也有一个健康的微生物群落。它的身体很健康,人也经常吃各种微生物,对不对,所以吃得很健康。”
既然这些菌丝这么健康有营养,那么是不是就按照这种循环模式,只让鸡吃这些菌体蛋白而不喂饲料了呢?这可不行,因为菌体蛋白能帮助鸡的消化道更好的吸收和消化食物,但是并不能完全代替饲料,所以还得投喂饲料,不过因为有了菌体蛋白,能省不少饲料。再添加点青饲料就更好了,这还能降低粪便的臭味。
 
沈晓昆说:“因为一般的菌类的话呢,它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的,所以他吃进去以后,不光是可以节省10%的饲料,另外对鸡肉和鸡蛋的品质都有所提高。”
老戴说的没有错,比起常规养鸡,土著菌养鸡能显著降低成本,一般现在养鸡是散养和圈养两种,散养的是不错,喝着清泉,吃着虫子,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可是你得有那么大的地和好的环境才行,再说了也不好管理。而圈养的鸡虽然好管理了,可是得定时清理粪便,不但费时费力,还会影响鸡的健康。
田龙祥说:“不清理的话,它里面的氨气重了之后,就影响鸡的健康,诱发呼吸道疾病。呼吸道轻的话,造成它采食量下降,产蛋减少,严重的话,导致它死亡。”
沈晓昆说:“养鸡户有个头疼的病,特别是散养户,叫球虫病,球虫病主要是通过粪便传染的,寄生虫通过粪便传染,像我们这种土著菌养殖的话呢,不利于寄生虫在里面繁衍,所以就没有。”
这就是土著菌生长繁殖的地方,老戴把它叫着发酵床,这个床可大不一样,鸡把粪便拉在床上,垫料的吸附性很强,能阻止臭味的散发,垫料里更多的土著菌能把鸡粪就地分解,所以鸡场里没有粪坑也没有污水沟,到了夏天苍蝇,蚊子,《自然也就少了,就连会导致鸡得球虫病的病菌也少了,但是这些有益菌是怎么在养殖场里占据主导地位的呢?
 
戴网诚说:“这个菌床上面,你看它这个样子,软软的,暄呼呼的,实际上生长了大量的有益微生物,那么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在这个发酵场上生长以后,有害的微生物它就没有空间了,没有空间的话呢,它就挤不进来了,即使有,他也是很少的。那么这样子我们通过一段时间,比如说通过二十天或者一个月,喷洒营养液,这样子有益微生物又激活了,它又大量繁殖了,这样子有害微生物就比较少了。”
专家说用土著菌养鸡的优点还不止这些,土著菌养鸡还给鸡带来了许多动物不要福利,在地上啄食是鸡的天性,别小看这些动物福利,它们顺应了鸡的习性
瞧它们你争我抢多自在,这样的生活多惬意啊。
这土著菌养鸡的好处还真是不少,那么是不是把菌种拿来放进鸡舍里就行了呢?这可不行。在自然界里,土著菌生长在大自然的各个角落,它们享受着大自然的光照和温湿度自然生长。要用它们来养鸡就得给它们创造一个适应的生长环境,普通的鸡舍一般都是砖瓦结构,保温效果不错却不利于通风和采光。老戴想到了以前养鸭子用的大棚。
戴网诚说:“2000年的时候,我们养的是鸭子,当时鸭子我们也是用大棚的,棚高是二米五的棚。”
用塑料大棚虽然便宜光照也足,但是想到当年出现的一些问题,老戴决定对大棚进行改造。
戴网诚说:“当时养小鸭子出现一个什么情况,夏天空间小,温度高,湿度大,那么这个鸭子在这个里面胸脯烂毛,毛全部烂掉了。”
后来发现造成鸭子烂毛的罪魁祸手是因为大棚太低,不利于通风造成了湿度过大,于是他决定把大棚加高
 
戴网诚说:“我们现在搞鸡的话呢,都是用的三米的棚。因为当时我们考虑为什么呢?因为鸭子本身就是水禽,这个水禽的话,湿度大不行,养鸡肯定不行,所以现在我们改成三米以后,现在效果蛮好了。”
乍一看,这塑料大棚跟我们常见的蔬菜大棚好像差不多,其实不一样,它们可是有很大的区别。
戴网诚说:“这个鸡棚的结构还是有要求的,我们这个棚的话呢,长33米,那么宽的话呢,这个宽度是6米。”
这样的结构是为了便于调节棚内的小气候。棚的四周用砖块砌30公分高的墙,墙上安上一米高的防护网,既能保温又能防止野兽的偷袭。这大棚的两边还装了一个支架,咦!这师傅在干什么呢?
戴网诚说:“我们这个下面是春膜,可以把它卷上去,可以卷下来,它起什么作用呢?它主要的是起一个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的作用。”
一般蔬菜大棚调节温度用的是草帘子,而这里只需要卷起塑料膜就行了。一般鸡的生长和产蛋的最佳温度呢,是15摄氏度到20摄氏度之间。当这个温度呢超过20度以后我们可以把这个膜卷起来,这样子温度就可以下来了,但是当温度低于15度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放下来,塑料膜既能保证鸡的正常生长温度,还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在夏天天气热的时候,还可以增加一层遮光率90%以上的遮阳网。哎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在大棚的顶上还有五个小烟囱。
 
戴网诚说:“这个顶上看起来像五个小烟囱是不是?实际上它不是烟囱,这个顶上是一个通气孔。”
老戴说可别小看了这些通气孔,它们的作用是可不小。湿度对土著菌的生长至关重要,它适应的湿度是65%。当冬天来临湿度过大时,将大棚前后两边的卷帘放下来,只留狭窄的缝隙,利用烟囱形成的风洞效应,加快鸡舍内空气的流通。
戴网诚说:“湿度如果高于65%的话呢,这个(土质菌)不生长了,那么(土质菌)不生长的话呢,它有个什么问题呢?鸡的粪和鸡的尿它就没办法分解了,所以当温度高,湿度大的时候,把棚子把它掀起来,这样子既可以把温度带走,也可以把湿度带走。那么这个烟囱上面有个帽子,这个帽子是干什么呢?因为我们南方它经常会下雨,它有一个帽子雨就不容易进去了。”
考虑到鸡有登高的习性,老戴还在棚里建了张大竹架,是为了便于鸡晚上登高休息。这大棚建好了,也有了适应的环境,那么到哪里去找这些土著菌呢?老戴想到了教早就用土著菌搞养殖的日本。
戴网诚说:“当时我们就想从日本把这个土著菌引回来。”
但是这个想法很快就被日本方面不要否决了。
戴网诚说:“当时日本也讲了,用我们的土著菌没用,为什么呢?第一就是把我们的土著菌引到你们中国以后,实际上是个外来物种进入。”
 
菌种离开了原来的生活环境,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它们在新的环境里是很难存活的,怎么办?只能在当地寻找。在野外象阔叶林,竹林里都会有许多落叶,这些落叶有好多腐殖质,腐殖质里有许多丰富的土著微生物,可它们是一个很复杂的微生物群落,怎么能在这个庞大的微生物家族里寻找出能有分解消化能力的有益菌呢?
戴网诚说:“一开始上山采,又不知道怎么采,做了大量的实验,把菌采了以后,有的时候采下来不是白的,是黑的,有的是黄的,那么采了很多次,最后把这个菌就采回来了。”
他们在可以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点采集不同的菌种。最后在众多的微生物群落里挑选出了象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等一些既能让鸡吃,又能分解粪便的菌种。
戴网诚说:“老邓你快来看,这个好,这个都是菌。”
辛辛苦苦寻找到的菌种对老戴来说非常珍贵,如果直接放进鸡舍很快就会被采食掉,为了保证充足的种源,他们把采集到的菌种做为母菌进行扩繁。
戴网诚说:“我们也搞了大量的实验用米糠,用麦麸,用啤酒糟做大量的实验,最后实验下来以后呢,还是米糠的效果是最好的。另外一个就是湿度也掌握不好,太烂了,它没有发酵温度,太高了,湿度小了,发酵温度太高,菌就烧掉了。”
经过反复试验,老戴发现米糠是人工繁殖土著菌最理想的原料,不过最关键的原料还是这些黑褐色的营养液。当微生物活性降低时,它们可以提高微生物的活力,以加快对排泄物的降解、消化速度。
沈晓昆说:“营养液可以采集早春耐寒,生长快的植物来做。比如说旱芹,艾蒿,山芋藤,空心菜都可以。”
一般采集它们的茎尖,因为茎尖的植物生长点营养比较丰富,另外采集时要注意在凌晨露水未干时采集比较好。采下来的植物不用清洗,带着露水直接加红糖腌制,红糖量是植物鲜重量的三分之一,拌匀后放在缸里,再撒一层红糖盖面,压上石块,用草纸封口就可以了。可为什么要用红糖做营养液呢?
戴网诚说:“红糖里面含有很多的微量元素和营养因子,因为这个微生物的话呢,它最好的营养就是糖,糖里面最好的就是红糖,它这个营养比较全面。就好象我们养殖一定要吃草,人要吃米饭一样,它这个就是吃糖。”
一般20度左右的气候条件下,5-7天会看见有液体渗出来,渣子浮在表面并有股甜香味,这营养液就做好了。扩繁时将30公斤米糠,20公斤经过500倍稀释的营养液水,把它搅拌均匀,加一份野外采集到的原始菌种拌匀摊薄,料堆几厘米或者十几厘米都行,用稻草盖上,发酵期间堆料的温度控制在30~40度左右。几天的工夫,菌丝就生长出来了,
 
戴网诚说:“夏天经过3到5天,冬天经过7到8天,它这个菌丝就能够长满表面了,这样子菌种就把它做好了。菌种做好以后呢,如果我们发酵场需要的话,可以把它用在发酵场上,如果不需要的话呢,可以把它通过自然风干,然后把它保存起来。”
获得了有益的土著菌,还得把它们种到发酵床上,发酵床的主要的原料是稻草》,先将稻草切到10到15公分长,稻草一般的我们经常铺10到15公分厚。再按稻草总量的5%,撒上没有污染过的土,和0.3%的粗盐,因为粗盐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分解稻草。再按每平方米0.5斤把配种好的菌种洒上去,这个过程我们一般称之为接种》。这里要特别注意,当发酵床做好以后,不要立即把鸡放上去。
戴网诚说:“如果你立即把鸡放上去以后,鸡就会把这个土著菌菌种全部吃完了,那么通过四到五天以后呢,这个菌种在这个里面它通过繁殖了以后,就繁殖了很多了,这个时候把鸡放上去,即使吃的话呢,不能把它吃完。”
四到五天以后,土著菌在床上已经繁殖很多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放入雏鸡了
戴网诚说:“挺好的老人家我们准备一下下午就可以上鸡了。”
鸡放养的密度要掌握好,密了以后单位面积粪太多,发酵床的菌中能有效分解,就会形成泥泞,泥泞以后发酵就会渐渐停止,所以密度一定要按要求来做。
戴网诚说:“一般的密度应该控制在每个平方米五到六只比较适合。如果密度过大以后呢,它土著菌分解鸡粪的能力就会下降,因为它分解不了了,特别是在冬天,如果低于每个平方五只的话呢,密度过低,效益也会下降。”
随着鸡渐渐长大,土著菌的队伍也在繁殖壮大,分解能力也就越来越强。老戴说:这些鸡上到发酵床后一个个撒着欢的享受着,而且还自己管理着发酵床呢。
戴网诚说:“它95%都是自己在管理,除非有积粪的时候,人去管理一下,一般的不要去管理。它所谓的管理,是对鸡而言是很快乐的,它就在发酵场去找食物,它必须用嘴去找,用爪去扒,去寻找。实际上在扒的时候呢,它就把鸡粪和发酵场上的有机原料就菌种地拌在一起了。那么把它搬起来以后,到处都是微生物,到处都是鸡粪,它很快就分解掉了。”
经过鸡儿们自己管理的发酵床疏松透气,它不但有利于吸付粪便,也有利于菌种在垫料里生长,繁殖,分解。鸡采食了大量的微生物以后,在肠道里形成了有益微生物群落,提高了消化能力,生长的健康,疾病也少,排出的粪便臭味也少。没有污染了,这鸡就成了绿色的环保鸡了。
沈晓昆说:“我们这个根据测定,比国家规定的标准,氨气要低96%,空气粉尘要少6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土著菌采集方法
微生物菌种的扩大培养技术
放线菌基本知识
环境微生物的培养基
12-03-05高二生物《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件)
微生物培养中平板倒置的原因浅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