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有些孩子胆小懦弱,这可能是家长们的“教育法则”造成的

有时候,你会听到宝妈们,抱怨自己的孩子自卑又胆小,在学校被人欺负也不懂得反抗,完全不知道拿ta怎么办才好。

遇到这样的问题,我见过不少父母喜欢把原因归咎于孩子的性格内向,或是指责老师和同学。但是,真正能影响一个人的往往是他最亲密的人。试想一下,在童年时期,谁还能比父母更亲近孩子?即使朋友也做不到。相反,其实真让孩子自卑的,是父母自以为是的“教育法则”。

中国式“吓唬”,把孩子的安全感吓跑了

前几天带孩子上幼儿园,不少宝宝哭哭啼啼。有个妈妈被孩子哭烦了,直接威胁“再哭就不要你了。”结果孩子哭得更厉害了,第二天听我家娃说,那小孩哭得比前一天还厉害,而且对幼儿园的老师也很抗拒。

中国式“吓唬”,“你再调皮,我就不要你了”、“再这样,就不喜欢你了”、“再哭就不许吃饭”、“不乖,老虎就回来吃你!”……

有些父母虽然知道这样做不妥,但因为简单省事,所以还是会选择这么干。但和打骂一样,吓唬也是教育的无能,会给孩子造成精神压力,容易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不利于成长。

不允许孩子独立,是不给他自信的机会

一位发小的妈妈是个什么都爱管的人,不止是文理分班、选专业这类事要管,连她上大学了,她妈还管着她交朋友。大学时每次去她家做客,她妈妈都会到点就出现在她房间,告诉她该喝水了。因此,这位发小大学毕业后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不敢试着做什么,直接在家待业两年准备公务员考试。

过于强势的妈妈,总是围绕着“我想让孩子成为什么”,而不是“孩子心里需要什么”,把自己的意志无形地强加给孩子,而孩子则在这种约束中失去自我。一个对人生没有掌控权的人,一旦失去父母的帮助,就会变得没有安全感,心理压力增大,面对外界容易产生恐慌。

从不向孩子示爱,会让他变得很渺小

有位朋友,她跟我说她家大女儿这两年变得很内向,平时不喜欢说话,在班里也没什么存在感。仔细一问,发现她前两年生了二胎,是个男孩,爸爸和奶奶更喜欢男孩,总是围着弟弟转,而妈妈虽然也疼大女儿,却因为太忙,必须把精力集中在年幼的孩子身上,大女儿就成了家里被忽略的人。

没有父母爱的支持,孩子的自我变得很渺小,内心的不安会导致他们对这个世界没有安全感,常常感到无助,即使是长大了也从未想过要去触碰一下那些曾经让他们恐惧的事。而且童年缺爱,成年后会自然而然地习惯和人保持距离,不会轻易开口索取,也不敢给予。

父亲失责,让孩子缺乏挑战困难的勇气

最近,听到一位妈妈抱怨,她老公从小父母离异,结婚前没觉得怎样,结婚后觉得她老公就是一枚妈宝男。家里很多大小事情都要让婆婆做决定,而且她一和婆婆吵架,老公就会去朋友家,美名“需要冷静下”,逃避家里的矛盾。

即使是今天,也有不少爸爸在当甩手掌柜。然而,孩子长期缺乏父爱,孩子可能会患上“缺乏父爱综合症”,从而造成认知、个性、情感、体格方面的障碍与缺陷,容易缺乏挑战困难的勇气、承担事情的责任感。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和邦云博为公益传播,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伟大的教育,竟然是妈妈情绪的平和!
这个世界正在惩罚不陪孩子的“假爸爸”!
妈妈这么做,伤人伤己伤家庭,最伤的还是孩子!
婆婆没空帮带娃,宝妈辞去教师编工作做全职妈妈,究竟好不好?
你习以为常的举动,每天都在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跟谁最亲?在宝宝心里是这样认亲,才不管是不是亲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