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陪伴越多,越差劲的孩子

搜索“瑞丁老爸启蒙学院”,一站解决家长的教育困惑。让孩子拥有最有价值的童年!

前两天,家里来了两个小客人,是我学姐的两个孩子。哥哥已经上小学了,妹妹只上小班。学姐大学里就是个才女,两个小家伙倒是像极了他们的妈妈,看到我书房里有好多儿童书,就欢天喜地地跑去看书了。

哥哥看了一会儿书就会蹭到妈妈的身边:“妈妈,这个字读什么,我还不认识。”“妈妈,这本书我好喜欢,下次你买给我好不好?”“妈妈,你能帮我读一下这段话吗?”……

大半个小时里面,我和学姐间的谈话被小家伙打断了好几次。学姐有些无奈:“妈妈和叔叔要谈事情,你陪着妹妹安安静静看会儿书好吗?”

哥哥自己看会书,但是很快就又坐不住了。倒是年纪更小妹妹,似乎没有这么依赖妈妈,安安静静地坐在地上看书。只有要上厕所的时候,才会跑过来要妈妈帮忙。

我觉得有些奇怪,照理来说,年纪大的孩子应该更加独立一些才对啊。学姐摇摇头说:“哥哥小的时候我们夫妻俩工作都很忙,就把孩子丢给我爸我妈带。老人家嘛总是要溺爱孩子一点,而且那时候他又是独子,很长一段时间全家对他都众星捧月似的。

他早就习惯身边总是陪着大人了:肚子还没饿就有人问他饿不饿,稍微咳两声就有人摸着他的手看冷不冷,屁股刚坐下一会儿就会有大人主动来陪他玩……孩子小的时候根本没有独处的机会。

后来,生完第二个孩子我就辞职了,自己带孩子。我不像爸妈那样宠孩子。而且家里有了两个孩子,分配到每个孩子身上的注意力也会少一点。妹妹从小就知道大人不是围着她转的,不像哥哥那样黏人。有时候哥哥上学,我又在忙的时候,她就一个人自己找乐子玩。比哥哥可省心多了。”

我突然发现,这其实是一个普遍的模式。

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难缠的主。我妈现在还会说我,上幼儿园之前只要让我自己呆上一小会儿,我就会哭鼻子。现在想想,大概也是因为家里人对我关注过度的缘故。

我爸和我妈是家里的老大,也是兄弟姐妹中第一个生孩子的。因此,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外公外婆的唯一一个孙子,是姨妈舅舅们的唯一一个外甥。小时候,爸妈又把我放在外婆家养。

那段时间我是家里面真正的“小皇帝”。以至于我对于大人的关注上了瘾。这种情况一直到爸妈把我接回自己家才好起来。

现在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也挺普遍了。总的来说,我接触过得孩子中,凡是有兄弟姐妹的孩子,独立性往往会比独生子好一些,而兄弟姐妹中小的那个孩子也会比哥哥或姐姐更自主。

01

陪伴孩子其实是父母的一门大学问,给予孩子过度的关注和陪伴不仅会损害孩子的独立性,也会破会他们的注意力。

记得有一次带孩子逛书店。在儿童区陪着孩子看书的家长也不少。有些孩子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书,就坐在书架旁的木阶梯上看起来。一个妈妈看见了,马上就把孩子拎起来:“宝宝,上面太脏,你做到那个妹妹旁边去。”

于是,孩子就走过来,坐在我们的身边。孩子刚安安静静地看了一会儿书,妈妈又过来说:“宝宝,里面有点热,让妈妈摸摸有没有出汗。”孩子摇摇头,表示自己不热。但是妈妈还是不放心,还是把手伸进孩子的衣服里摸了摸。

小男孩看完一本漫画,准备看第二本的时候,妈妈又来了:“宝宝,你下午还没喝过水,喝口水吧。”……我们在书店呆了快一个小时,那个妈妈就打断了孩子五六次,孩子根本就不能完完整整地看完一本书。

这样的陪伴越多,对孩子专注力的伤害就越大。很多时候,我们低估了孩子照顾自己的能力。其实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孩子是完全可以自己判断饿不饿、冷不冷、渴不渴。

大人对于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注往往并不是出于孩子的需要,而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焦虑。

我们还可以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如果孩子不吃饭,我们就会跟在屁股后面喂他们。每次我和家长,特别是祖父母说起这个事情,他们都会很顾虑:“小孩子不知道饿。不喂他吃,他会饿的。”

这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逻辑。刚刚出生的婴儿饿了就会哭,怎么大一点的孩子会不知道饿呢?强迫给孩子喂饭,不仅让他剥夺了自己体会饿的能力,更破坏了他们自己独立吃饭的能力。

很多人听说我的孩子三岁左右的时候就能够自己独立吃饭,都觉得很奇怪。其实,我也没有用什么特别的教育方法。唯一和别的爸爸妈妈不同的是,孩子能自己拿勺子的时候,我就让她自己尝试吃饭。

即使一开始吃饭的时候很不熟练,我也尽量不去打扰她。因此,孩子从小就有独立进食的意识和习惯,之后也就不需要大人做太多督促了。

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他们自己就会健健康康地成长起来。

02

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妈妈分享过这样一个经历:

一次在公园里遛娃玩沙。一起玩沙的还有两个孩子。一个是爸爸带来的,一个是奶奶跟着的。玩了没几分钟,奶奶就说:沙子都进鞋子了。太脏。别玩了。拖着孩子离开。爸爸带着的孩子玩了大约半小时,跟爸爸说,鞋子进沙了。爸爸问:那怎么办?孩子想想,一屁股坐沙堆上,脱鞋子了。

同样都经历了沙子掉进鞋子这件事,两个孩子各自会收获什么?奶奶带的孩子记得:沙子很好玩,我没玩够。爸爸带的孩子会知道,鞋子里进了东西,可以脱鞋子倒掉。

孩子正处于一生中好奇心和探索欲最强烈的是时候,这个时候孩子们需要自己的空间去探索这个世界。当我们看到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摇摇晃晃地去拿一个玩具,很多爸爸妈妈可能会忍不住去帮助他。

但我们要知道,这个时候,孩子真正需要的,不仅是那个玩具,更是“自己去完成拿玩具”的这个过程。这时一个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不经意间就把这个过程打断了。

著名的育儿专家尹建莉曾经说过,对于孩子来说,不限制就是培养,一个缺少尝试、不犯错误的童年是恐怖的。

那么真正有效的陪伴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很简单:陪伴但不打扰!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有爸爸妈妈陪伴左右,但是我们要做的是保护他们的安全、见证他们的成长,是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为他们提供感情上的庇护。

而孩子的探索和成长,就留着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吧!

搜索“瑞丁老爸启蒙学院”,一站解决家长的教育困惑。让孩子拥有最有价值的童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首先是给家长看的
有些时候,家长适当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
妈妈,我希望你为自己好‖文/ǎζ歌
那个觉得家里穷的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
感恩|冯舒蓉:母亲
童书八点| 毁掉孩子的自信心,拢共分两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