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不下来的父母,正在毁掉下一代

文:养育男孩,鱼爸

1

前几天,一位妈妈问我,有没有给两岁多宝宝识字的书?

我问她为什么这么着急?

“身边的妈妈都这样,说两岁识字,到四五岁就能自己读绘本了。早点识字好。” 她说。

我说没有呢,真的没有必要。

可她还是说:“去网上找找看,因为闲着也是闲着,多学点东西也好,不能耽误了孩子啊!”

为什么就不能让孩子闲一点呢?

多一点时间去公园玩玩,多一点时间跟同伴玩耍,多一点时间做他自己喜欢的事呢?

2

既然谈到了两岁多孩子认字。

那就绕不过要不要让孩子上早教班的话题。

因为很多父母总是把孩子的生活学习排得满满当当的。

看看暑假的安排就知道了。

我们家门把子上,隔两三天就会有招生传单塞在上面。

各种宣传语激发你的焦虑,好像不送孩子去,简直就是犯罪一样。

“社会竞争这么激烈,我们如果不从小时候抓起,以后怎么能够在同龄孩子中具备竞争优势。”

这是当前父母的一个普遍心态。

说实话,能这样想的父母,还真的是为孩子负责的,而非不管不问的那一类。

这个真没错,谁不想自己的孩子优秀一点呢!

关键看怎么做。

其实,那些我们假想出来的,或者孩子班上看到的竞争对手,总是层出不穷。

你到底要以什么为标准来对比呢?

比如城市和农村,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这些没有可比性。

你一定要去比,只会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

所以还是把心思多放在孩子本身的特点上。

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成长节奏。

慢一点,那就慢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

特别是在6岁前,孩子产生了兴趣的时候,我们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也教会他们常识,但不能借着这些机会,逼着孩子去学跟他这个年龄并不符合的东西。

比如一个三岁的孩子有一天哪个字有了兴趣,父母就想着我是不是要让他继续识字,一个太少,来10个,100个,再加量。

在学习的安排上,我会经常跟小小鱼说:“爸爸希望你能在学习的时候认真一点,玩的时候呢!就开心地去玩。”

努力做到张弛有度,孩子也不会拒绝。

所以,当有妈妈问我,要不要在亲子共读的时候指读,这样能帮孩子认字。

其实我并不提倡指读,因为很多孩子并不喜欢这样的方式。

不仅仅影响故事的演绎(比如有的时候会跟着故事的节奏变快,有时要加一些表演),而且孩子们读绘本,大多喜欢读图。

你指着字跟他说,看这个,看这个,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打断他们脑海里对图形的想象。

所以,我建议识字就专门安排一个识字的时间,可以借助一些好的识字工具(比如优质的字卡或者汉字故事书),而亲子共读时间就好好读故事。

我会在小小鱼对文字有兴趣的时候教他识字。

只要你留心,肯定会发现孩子有时候会对汉字敏感。

比如小小鱼4岁的时候开始,就常常会在电梯里读海报上的字,然后就会问我。

那这个时候,可以跟他说说这个字。

孩子也会在有一天说要写自己名字,那这时可以教他写名字(接下来我不会强迫或者安排他去写)。

因为我的目的不一样,并非为了让孩子具有竞争优势。

而只是为了让孩子认真而开心地去学习,拥有真正的技能,让他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有更多的选择而已,我希望他能过得快乐,能做自己。

很多时候,你会说,结果还不是一样,可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其实完全不一样。

怎么判断?

看是孩子主动发问学习?还是你填鸭式地强迫学习。

3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里说了一段非常经典的话:

“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即应把成人当作成人,把孩子当作孩子。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更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批早熟的果实,他们既长得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我常常拿这段话来提醒我自己。

因为自己稍不留神就会掉进陷阱里。

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

只知道做加法,而没有想着去做做减法,让孩子闲一点。

你肯定会有这样的发现:当自己在空闲的时候,反而会做一些平时并不会做的事,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会有一些新鲜的想法。

而让自己总是处于忙碌的状态,创造力会消失。

所以平时可以带孩子一起看闲书啊!

为什么一定要看专业书籍,孩子为什么一定只读新课标呢?

也可以留足发呆的时间啊!

有时候小小鱼会在沙发那盯着玩具或者书本一动不动,可不要去打扰。

因为他在思考,哪怕就是发呆,也不要觉得是在浪费时间,那是在给大脑充电,反而更具创造力。

有时,他会花一个小时来瞎鼓捣一些东西。

当我想着要不要提醒他学东西时(这样的时候真的很多)

我得赶紧提醒自己打住。

如果孩子周末能花一些时间在公园内和小伙伴一起瞎玩,那就更好了。

不仅仅可以锻炼社交能力,还可以锻炼身体。

多好啊!

孩子的身心健康永远比学习成绩重要。

养育孩子,不能再抱着读名校,出人头地这样的目标。

而要努力把孩子养成身心健康的人,既能认真而努力地学习,又能有享受生活快乐的机会。

4

我们太多的父母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养大孩子,而忘了他们其实有自己的选择。

所以常常要求孩子听话,站在爸妈的立场上去做。

“你要加油啊!你看到爸爸妈妈的辛苦了吗?”

“你要相信爸爸妈妈给你选择的路,因为我们知道什么对你最好啊!”

丰子恺说: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

父母要做的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以及他们做出的自主选择。

试想,一个孩子整天被家长安排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又要听老师指挥,怎么可能发展出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呢?

从长远来看,拥有独立思考能力,能做出自主选择的孩子,更能把握自己的人生,遵循内心的指引,过得幸福快乐。

而这些,是课本知识和考试无法给予的。

为人父母,更不能自大地去肆意剥夺。

而要想办法帮孩子留住这些宝贵的东西。文:养育男孩,鱼爸

1

前几天,一位妈妈问我,有没有给两岁多宝宝识字的书?

我问她为什么这么着急?

“身边的妈妈都这样,说两岁识字,到四五岁就能自己读绘本了。早点识字好。” 她说。

我说没有呢,真的没有必要。

可她还是说:“去网上找找看,因为闲着也是闲着,多学点东西也好,不能耽误了孩子啊!”

为什么就不能让孩子闲一点呢?

多一点时间去公园玩玩,多一点时间跟同伴玩耍,多一点时间做他自己喜欢的事呢?

2

既然谈到了两岁多孩子认字。

那就绕不过要不要让孩子上早教班的话题。

因为很多父母总是把孩子的生活学习排得满满当当的。

看看暑假的安排就知道了。

我们家门把子上,隔两三天就会有招生传单塞在上面。

各种宣传语激发你的焦虑,好像不送孩子去,简直就是犯罪一样。

“社会竞争这么激烈,我们如果不从小时候抓起,以后怎么能够在同龄孩子中具备竞争优势。”

这是当前父母的一个普遍心态。

说实话,能这样想的父母,还真的是为孩子负责的,而非不管不问的那一类。

这个真没错,谁不想自己的孩子优秀一点呢!

关键看怎么做。

其实,那些我们假想出来的,或者孩子班上看到的竞争对手,总是层出不穷。

你到底要以什么为标准来对比呢?

比如城市和农村,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这些没有可比性。

你一定要去比,只会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

所以还是把心思多放在孩子本身的特点上。

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成长节奏。

慢一点,那就慢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

特别是在6岁前,孩子产生了兴趣的时候,我们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也教会他们常识,但不能借着这些机会,逼着孩子去学跟他这个年龄并不符合的东西。

比如一个三岁的孩子有一天哪个字有了兴趣,父母就想着我是不是要让他继续识字,一个太少,来10个,100个,再加量。

在学习的安排上,我会经常跟小小鱼说:“爸爸希望你能在学习的时候认真一点,玩的时候呢!就开心地去玩。”

努力做到张弛有度,孩子也不会拒绝。

所以,当有妈妈问我,要不要在亲子共读的时候指读,这样能帮孩子认字。

其实我并不提倡指读,因为很多孩子并不喜欢这样的方式。

不仅仅影响故事的演绎(比如有的时候会跟着故事的节奏变快,有时要加一些表演),而且孩子们读绘本,大多喜欢读图。

你指着字跟他说,看这个,看这个,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打断他们脑海里对图形的想象。

所以,我建议识字就专门安排一个识字的时间,可以借助一些好的识字工具(比如优质的字卡或者汉字故事书),而亲子共读时间就好好读故事。

我会在小小鱼对文字有兴趣的时候教他识字。

只要你留心,肯定会发现孩子有时候会对汉字敏感。

比如小小鱼4岁的时候开始,就常常会在电梯里读海报上的字,然后就会问我。

那这个时候,可以跟他说说这个字。

孩子也会在有一天说要写自己名字,那这时可以教他写名字(接下来我不会强迫或者安排他去写)。

因为我的目的不一样,并非为了让孩子具有竞争优势。

而只是为了让孩子认真而开心地去学习,拥有真正的技能,让他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有更多的选择而已,我希望他能过得快乐,能做自己。

很多时候,你会说,结果还不是一样,可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其实完全不一样。

怎么判断?

看是孩子主动发问学习?还是你填鸭式地强迫学习。

3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里说了一段非常经典的话:

“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即应把成人当作成人,把孩子当作孩子。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更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批早熟的果实,他们既长得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我常常拿这段话来提醒我自己。

因为自己稍不留神就会掉进陷阱里。

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

只知道做加法,而没有想着去做做减法,让孩子闲一点。

你肯定会有这样的发现:当自己在空闲的时候,反而会做一些平时并不会做的事,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会有一些新鲜的想法。

而让自己总是处于忙碌的状态,创造力会消失。

所以平时可以带孩子一起看闲书啊!

为什么一定要看专业书籍,孩子为什么一定只读新课标呢?

也可以留足发呆的时间啊!

有时候小小鱼会在沙发那盯着玩具或者书本一动不动,可不要去打扰。

因为他在思考,哪怕就是发呆,也不要觉得是在浪费时间,那是在给大脑充电,反而更具创造力。

有时,他会花一个小时来瞎鼓捣一些东西。

当我想着要不要提醒他学东西时(这样的时候真的很多)

我得赶紧提醒自己打住。

如果孩子周末能花一些时间在公园内和小伙伴一起瞎玩,那就更好了。

不仅仅可以锻炼社交能力,还可以锻炼身体。

多好啊!

孩子的身心健康永远比学习成绩重要。

养育孩子,不能再抱着读名校,出人头地这样的目标。

而要努力把孩子养成身心健康的人,既能认真而努力地学习,又能有享受生活快乐的机会。

4

我们太多的父母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养大孩子,而忘了他们其实有自己的选择。

所以常常要求孩子听话,站在爸妈的立场上去做。

“你要加油啊!你看到爸爸妈妈的辛苦了吗?”

“你要相信爸爸妈妈给你选择的路,因为我们知道什么对你最好啊!”

丰子恺说: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

父母要做的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以及他们做出的自主选择。

试想,一个孩子整天被家长安排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又要听老师指挥,怎么可能发展出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呢?

从长远来看,拥有独立思考能力,能做出自主选择的孩子,更能把握自己的人生,遵循内心的指引,过得幸福快乐。

而这些,是课本知识和考试无法给予的。

为人父母,更不能自大地去肆意剥夺。

而要想办法帮孩子留住这些宝贵的东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天拼命挣钱就能给孩子最好的?别闹了!
孩子有这4样东西,幸福一生!父母必须给!
成长记录233丨慢一点老吧,妈妈。
母亲节,愿您安康!
“儿子成绩倒数,我被老师点名”,妈妈这番话,老师当场羞愧
“爸爸,你怎么半夜起来打妈妈”,爸爸的回答,值得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