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第一位的中华文化?

什么是第一位的中华文化?

 

关于中华文化排在第一位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说是“和”,我觉得不是,应该“孝”。这样说,会引起人们的一些争议,因为文化本身是不可以割裂的,我也不主张割裂,但仍然还是有一些排序为好,不然,我们会在理解一些人的行为上存在困难。

孝为何会成为中华文化的第一位?是因为中华文化以家庭文化为基础,通常所说,没有家哪有国?家在前,国在后。这是一对矛盾,所说的自古忠孝难两全,是讲对国家的忠于与对尽孝的责任之间经常存在矛盾,作品中倡导的通常都是把“忠”放在“孝”之前的人,这说明,他们有着足够的牺牲,需要予以表彰,而这个牺牲则是道统和文化上的牺牲,人们是把孝作为最重要的道德,当需要尽忠的时候,没有什么障碍了,连孝也都称不上障碍。

皇帝经常被看成是被忠于的对象,其他,他也是国家,只不过那时,家与国几乎相同,忠于皇帝,就是忠于国家,只有革命时,人们不会这样想,如同法国大革命。一个好的皇帝,他得做出表率,他可以奢华,但可以擅权,但不能无孝。其它国家,不好讨论,中国几乎没有皇帝敢于对其母不敬,如果不敬,就会在史上留下骂名。这样,皇帝的权威才会在。人们忠于皇帝,在很大程度上忠于自己的行为,认为皇帝是百姓的楷模,所以忠于他。

换言之,国家就是大家共同认同的文化,一个国家的皇帝,一个国家的领袖,一定要与文化相融合,行为要与文化相一致,大家认同他们,并非只是认同其权威,更多地是认同其行为以及行为中透露出来的文化。以前认为文化就是文化,现在则认为文化就是民族,甚至是国家,也许不是传统意义的国家,但是,如果大家共同认同的文化,不在一个国家,也是相同的一群人,而如果是一个国家,则会强化这个国家凝聚力。

在中国,“孝”是指对父母及长辈的态度,它由一个“子”,加一个“土”,还有一撇构成。百度百科上讲,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两亲,并能顺其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殷商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孝”字。百度百科中讲,《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到“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孝悌”指的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及关爱幼者的伦理行为,体现出感恩、回报和礼敬。推及一切皆加礼敬,善待他人,名曰行“仁”。《孝经》和《二十四孝》是传统孝文化的重要著作,前者为理论阐述,后者是实践例证。《孝经》内容是“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孔子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孝道。孝一直被认为是孔子仁学的基础,儒家思想重视家庭伦理,其中“孝”又占了极重的分量,所谓“百善孝为先”。孔子倡导“仁、义、礼、智、信”,但又说孝悌是仁之本。儒家思想中,家族伦理可以自然扩展为社会伦理,“孝”向上延伸为大臣对君主的“忠”。“悌”是兄弟之间的关系,横向延伸成朋友间的“义”。儒家倡导在家族中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其中“慈”可以向下延伸为君主对大臣的“仁”,君主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

如此说来,孝是中华文化最核心的元素,是形成其他伦理道德的依据。不讲孝,只可能就没有了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伟大并非是因为她对世界的科技贡献,而是她在自己土地上,繁衍了人口最多的民族,保留了文化的传承,那么多文明都消失以后,她以及她所承载的文化还在,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有可能就是孝的文化。因为孝可以形成尊卑,进而形成秩序,可以避免混乱,更不会没有了教养,而失去文化的重要原因是动乱,在动乱中,形成了分力、冲突、内耗,直到消亡。如果有外强的侵入,这个消亡会更快。这也是儒家关于孝的观念被接受和传承的重要原因,因为这样的提倡有用。

最大的孝是什么?光宗耀祖,它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对祖上的敬畏和崇敬,对他们的功给予认可甚至放大成为一种荣耀。这和一个逻辑有关,就是种子与果实的关系,如果自己都敬仰祖上,那么你就不能算是好人,因为你的种子不行。肯定祖上,可以让自己有了“好”的根据。二是对自己行为激励,成绩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不存在的祖上,是自己敬畏的神明,为这个敬畏自己需要努力,取得的成绩也归属于他们,让他们脸上有光。这样的逻辑会形成一种宗教效应,因为它激励着人们永远努力,而不会停止,因为光宗耀祖之事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不像经济活动可以自我收敛与约束。对前辈的行为发扬光大,更是一个孝子之所为,而这样的行为会感动人、教育人,成为社会的典范,这才是中华文化。

前不久,来暨南大学视察不正是一个孝子所为吗?很值得中国人学习的行为。(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 于丹:慈孝,从回家给父母好脸色做起
诗词典故中的伦理文化
弘扬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没有孔子,现在的中华是世界上真正的超级强国
儒商与儒家伦理
浅谈读《论语》的必要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