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处理好六大关系2

  四是处理好确保粮食安全与土地制度改革的关系。确保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战略目标,保障至少六亿吨粮食的长期稳定持续有效供给,必须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基本农田。文件强调,“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必然产生大规模的非农建设用地需求,挤压农地存量,冲击耕地红线。乡村振兴必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将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完善等纳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强化法治保障,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科学布局、繁荣发展农村产业。

  五是处理好工商资本下乡与农民权益保障的关系。乡村振兴需要构建多元投入主体,强化投入保障。文件提出,“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行业竞争激烈、投资利润摊薄的背景下,大量的工商资本选择下乡,投资乡村建设,谋求增值回报。资本下乡存在双重效应,一方面带动了资源配置优化,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业增产、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另一方面出现了违法违规“圈地”、肆意侵占农民权益、加剧乡村分化冲突等典型问题。工商资本下乡是市场行为,本质是为谋取更高收益,与造福农民群众、助力乡村发展存在冲突与张力,需要政府加强规制,促使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保障农民群众权益,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

  六是处理好外生力量嵌入与内生能力成长的关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和国家针对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的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文件中提出的“确保财政投入持续增长”“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等政策制度安排,突出体现了以强大的外生力量嵌入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逻辑。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外生力量只有通过内生力量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长远性、长期性和协同性,在外生力量大规模嵌入的同时,必须注重农村基层干部、农民群众等建设主体文化技能素质提升,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培养和扎根“三农”情怀培育,促进内生能力成长,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农民主体、社会协同、法治保障的乡村振兴良好格局。必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任务,让农业真正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实现党提出的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分中心执行主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九大问题
360doc网文摘手
奋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
乡村振兴,农民的期盼(百姓关注)
张晓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
一号文件绘制乡村振兴“施工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