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种菜小白的年终总结
开头先放一张夏天雷雨前拍的乌云照片,目的是求雨!求雨啊!本文来自有机会——中国有机生活第一平台 www.yogeev.com
这篇文章本来不想写的。对于种菜,我一直是个小白,种了一年依然是小白,进步是有一点,但只有那么一点而已。所用的种植方法,懒到不能再懒,不打药不除草,各种美其名曰的“做试验”,其实都是在变着法子偷懒。写出来的东西,估计参考价值会很小。
但犹豫了很久,还是写吧。一是,从去年底开始我就跟很多朋友吹嘘过,“我要回家种地啦!”后面补上一句,“其实是很小很小的地,就是个小院子,六七十平米吧。”即便这样,朋友们都对我表示支持。有永续生活研究社的小胖借了我很多种子,有邻居送给我两百多斤的有机肥,还有送菜苗花苗的……所以,决定还是写写总结,多少给大家一个交代。二是,这些流水账也算是留份资料吧,万一自己以后用得上呢?三是,假如有哪位读者,也想试试在自家种菜自己吃,但从没做过,有各种担心,那这份总结应该会给你信心!像我这么乱种,都能种出吃也吃不完的菜,估计小规模种菜并不是什么比登天还难的事吧。
其实刚开始,我确实很担心过。以前拜访过很多生态农友,他们说过不少惨痛失败的故事,吓到我很多次,一直都记着。不过,想要种菜的动力,也是被这些农友浇灌出来的,所以这里面的感受其实挺微妙。另外,我家院子的土看上去特别贫瘠,刚搬来的时候,除了四棵女贞树、五棵红叶石楠、两棵小桂花树,地上几乎寸草不生,灰黄色的土硬邦邦的,非常缺乏有机质,我那时一度很担心会不会什么都长不好,但后来才知道这土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糟,之前寸草不生是有人为因素。
说说这里的大概情况吧。我家在江苏淮安的洪泽县边上,这里既不是城市,也不是真正的乡村。据我目前所知,这里周围并没有在做生态种植的个人。去年12月我家从县城搬到了现在的这个小区,距离县城四五公里,四周是大片的稻田。这是个所谓的新农村小区,所有房子都长一个样,各家院子周围没有围墙,因为院子并非属于私人,而是公共的绿化用地,但各家有权使用院子的土地,前提是要符合物业的规定:一,院子里可以种果树种花,但不准种菜!(但我家还是想出方法对付了。)二,不准养家禽。(这点没办法了,忍住了没有养。)三,要保持整齐干净。(在这点上我做得最差,地里杂草丛生,被人劝告无数次也没除草,这才导致发生了“惨案”,详见后文。)
去年冬天下雪时拍的小区外的农田,很遗憾我家没有地
小区里的居民,倒是跟农村地区一样,主要是老年人和孩子。老人们大多是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搬到这样现代化的新农村小区来,基本都不愿意再跟土地打交道了。有些人家种了几盆葱、蒜和香菜,但绝大多数的院子都只有小区统一种的绿化树木。
年初时,老人们对我们这家新邻居的一举一动都特别好奇。一个很神奇的现象是,每次刚拿上工具到院子里干活,就会不知从哪个角落冒出几位大爷大妈,来关切地询问:“撒树叶子干什么?”“你这又栽什么呢?”“这是什么树?”还有提建议的,“地上叶子得扫扫啊。”“这草该拔了!”对于询问,我会耐心回答。对于建议,我一般都是笑笑不说话,也不听。到了下半年,基本上就很少受到这样密切的关注了。但邻居们还是很热心的,他们常收到乡下亲戚家送的菜,吃不完,就常常跟我家互相换菜吃。
以下,说说在种菜各方面的小小总结。个人试验,非常业余,非常不科学,请勿效仿。
初春,生菜的苗苗
植物品种,多得数不过来
院子里的女贞树都已经八九米高,树冠浓密,所以空余的、阳光充足的地是很少的。不过,这些树的果实会吸引来鸟群,夏天能给房子降温,所以我会一直保留着它们。本来院子就小,可利用空间更小,还受各种限制,怎么办呢?
院子不让种普通菜,野菜却是可以的。而且野菜有些是很耐阴的。我在树下的空间,撒了很多灰灰菜、苜蓿、野苋菜、扫帚菜、蒲公英和蜀葵的种子,还移栽来数十棵麦冬、上百棵养心菜。(这里略去了一些撒了种子却几乎没有出苗的,比如板蓝根、车前草等等。)还有,既是蔬菜也是花卉的植物,比如黄花菜和菊花脑,没问题,可以种。我爸还用了另外一个方法:组装若干个无底的防腐木种植箱,放在土地上,填土种一些常见的菜,外观看上去,菜是种在箱子里的,实际上也能接到地气,挺好。种到现在,没有人说我们违规。
另外,屋顶有个十五平米的平台,光照比院子的充足,不用就太浪费了。于是买了十多个长方形种菜盆,从附近农田里运来土一袋袋搬上去,造了个屋顶菜园。在这里想种什么就随便了,没有物业来管。为了防虫,把蔬菜和香料交叉种植,四季豆、西葫芦、西红柿、辣椒、茄子、丝瓜、空心菜、木耳菜、红薯、生菜、红苋菜……搭配上薄荷、迷迭香、百里香、蓍草、罗勒、葱、蒜等等香料……已经种了多少种我也没数过。
七月时的屋顶菜园,语言无法形容的乱
我一度还担心种这么些会不会不够吃,但其实,初夏开始,大多植物们就进入了疯长的状态,速度远远超出我的预期,好多菜来不及吃、开花结籽变老,有些就当盆景看着。确实很小白,从这毫无章法的规划上就可以看得出。
除了菜,年初时还在院子里插着空挡移栽了一些小树苗。这个院子是狭长型的,四周都是硬化地面,所以当时是想,土地虽不多,但树冠可以利用周围硬化地面上方的空间生长。树苗是数得清楚的:三棵青桐,三棵香椿,两棵无花果,两棵山茱萸,以及枇杷、石榴、樱桃、黑布林、山楂、合欢、柳树各一棵。大家都还很幼小,刚移栽来,根系也不发达,要慢慢养着,水果产出得很少。写到这里不得不再次感叹,真是没经验,树种得太多了!但现在又舍不得拔。不过小柳树后来被干死了,腾出了一点空间。
向日葵,种子来自南京永续生活研究社
自制肥料
外来的有机肥料,大多原材料不明。在肥料方面,我的试验目标是尽量达到自产自用,就地循环。自产肥料的来源,一小部分是厨余,主要还得靠人粪尿。但我制作肥料的方式确实是非常不科学,基本上就是用玩的心态来做的,并非我不懂专业的、科学的方法,只是想偷懒而已。所以再次提醒各位,请勿效仿。
厨余堆肥,我以前在城市居住的时候就尝试过不知多少方法,都觉得不是很理想。要么是需要外购菌种,不仅费钱还产生塑料垃圾,要么是对堆肥材料有限制,需要把厨余再细分类,要么就是需要很大的户外空间,还得翻堆什么的……今年我舍弃了以往所有方法,开始了新试验,怎么省事怎么来,不分荤素,不分生的熟的有油没油,把所有厨余收集起来,直接在地里挖个坑埋了,覆盖五厘米以上厚度的土。这些埋厨余的地,有的是在树下空地,有的是在菜地边上,最终发现,降解得都很快。不用加菌,也不用翻,不影响降解的速度。没有闻到过臭味,没有烧根。有了肥料的地块变得越来越松软了。
很疯的一个试验,是把一大锅小龙虾壳埋在了空的种菜盆里,上面盖厚厚的土,过了两个月挖出来,发现也降解得差不多了,剩下一点点壳,轻轻一捏成了碎渣。倒是有个把肉虫子在土里窝着,好像不碍事。秋天到了,那个盆里栽上了青菜,现在长得很肥美。虾壳蟹壳鱼骨之类,都是用类似方法处理,挖坑埋到院子里,厚厚地盖上土。自从搬来后,我家没有往公共垃圾箱里扔过一丁点厨余垃圾。
至于人粪尿肥,就更疯了。这小区里,可能用厨余沤肥的还是有个一两家,但是用粪尿做肥料的,我家应该是唯一一个。绝对不能让外人知道。其实照我的处理方法,并没有臭味,只是大家从心态上接受不了而已。所以这事的主要难度,就在于要偷偷摸摸。要倒肥料的话,要么深夜十点以后出去干,要么白天趁大家吃午饭或午休的时候干。
尿液的处理,我起初是用发酵的方法,先收集在大桶里,加环保酵素发酵。头几批发酵出来的尿液气味挺特别,有时有股啤酒味,但不知怎么,后来的几批,发酵时间越长,气味就越难闻。不行,只好半夜偷偷把它稀释了倒地里。再后来就换了新方法,不再发酵,每天收集的尿液及时装到一个不透明的水桶里,拎出去,稀释十几倍后浇地,这样味道很轻微,且很快就被土地吸收了,不会被闻到。使用效果很棒,哪盆蔬菜叶子不够绿,稍微浇上点稀释的尿液,过个两三天立刻就有改观。
我用的就是这种移动式马桶(这是卖家秀,和实物一样)
粪肥的收集,是用一个外观洁白可爱的可移动式马桶。这种马桶在淘宝很有很多款,是为孕妇或老人设计的,跟普通马桶看上去一样,只不过是塑料做的,里面有带底的内桶,不连任何下水管。有内外双层盖,密封性好,不会有任何虫子进去。我的试验证明,只要每次用木屑把便便盖好,内外双层盖盖紧,就完全可以在普通的室内厕所使用,不会发臭,即便夏季也是一样。使用时不用太严格的只收集粪,偶尔有尿液混进去也没关系,多盖些木屑就好。但大部分尿液还是需要单独收集。
唯一的麻烦是倒粪。内桶可以单独拎出来,虽说不难看,但还是马桶的形状。即便是半夜,我也不好意思直接拎它出去,怕被人发现。于是只好先把马桶里的物质转移到一个不透明的大塑料袋里,再假装倒土似的,(在白天)光明正大地拎着这个大塑料袋出去,倒到院子里树下的一个钢丝网做的堆肥筐里。最后再在顶上盖土,既是防虫,也是为了防止邻居看见里面的内容。有大量木屑在里面吸湿除臭,再加上有覆盖的土,站在这个堆肥筐附近,靠人类的嗅觉是完全闻不到异味的。倒是被几只狗靠近闻过几次。有位狗主人曾经好奇地问我家人,那筐里装了什么?回答就是含糊的一句“堆肥啊”。经过一夏天降解的粪肥,都已经变成了肥沃的黑土模样,翻开闻也没有臭味,更看不出原材料的形状。
还有几次,把粪直接埋在空的种菜箱里,上面盖十几厘米厚的土,降解一小段时间后种菜。这样的肥料并没有腐熟,但我也就这么用了。没有发现过烧根现象。蔬菜可食部分并没有跟肥料直接接触,而且是要煮熟了吃的,可能没问题吧。听我妈说,以前农村的粪肥也是没腐熟就用的。实际使用效果很惊人。比如夏天的时候,有个这样的埋了粪的空盆里接受了一点点雨水后,野生植物们就开始疯狂地自行发芽生长。其中的野苋菜成了精,猛窜到两米五的高度,冒出好几十个分叉,我在野外从没见过这么旺盛的野苋菜。后来没有舍得吃它(其实是来不及吃),一边每天观赏它的高大身姿,一边让它自己慢慢结种子去了。
用粪尿做肥料,成本极低,节省了巨量的冲厕所的水,而且还没有想象中的臭味,所以这方面的试验我自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而且,也给自己带来了心理素质上的突破。对什么是脏或不脏,有了新的定义。
为了给这片土地增加营养,我和家人去年冬天还去野外收集过好几麻袋的树叶,覆盖在土地上,不过,这些叶子有一部分被风吹跑了,有些被清洁工阿姨扫走了,真正降解成肥料的少之又少。所以,覆盖物的选择,在这里还是要挺费心思的。也许未来会尝试寻找既吹不走、又不好被扫走、本地还能免费拿到的材料。这要求有点高,找起来还是有难度的。
关于肥料,还有一项很失败的试验。年初时,我听说兔粪是很好的肥料,不用堆肥就可以直接用,就买了两只小兔子来养。心想,兔子能帮我消耗厨余,能产出肥料,又不属于小区禁养的家禽,很不错啊。没想到,买来后没几天就生病了,结局很悲惨。多方询问才知道,是因为自己完全没经验,买的兔子年龄太小,应该是被养兔厂过早断了奶的,在宠物店又没有受到正确的对待,店主给喂的是鸟食和蔬菜,所以兔子的体质非常弱,夭折是难免的。这件事当时给我打击不小。好在,这个过程中跟养兔老手们学到了不少知识,认识到了宠物兔行业的重重黑幕。店主一般会告诉你,要喂兔子蔬菜,但不能喂水。其实真相是,小兔子绝对不能吃蔬菜,而是必须吃草,最好有兔粮,必须喝水。成年后才可以吃一点点蔬菜当做零食。养动物,对于一个小菜园的循环来说的确重要,但没做好知识技能的准备就养,真是愚蠢的事。
这样的大旱,从未见过
我觉得老天爷在给我一个考验。真是万万没想到,第一年种菜,就遇到这样的天气。从去年12月到今年3月,是让人极度郁闷的连续阴雨天,没见过几次太阳,非常罕见的冬涝。而从4月开始直到现在,是没边没际的干旱。梅雨季节完全消失不见,夏天的雷阵雨只来了两场很小的。只有台风利奇马经过时,才带来了真正的一场雨。这跟记忆中家乡的气候是完全不同的。
以前从没有这么关心过天气,今年则是每天要看天气预报两三次,会在不同的天气软件之间做比较,还得看看全国的卫星云图和风向……但期望的雨季一直没有来。不得不承认,气候变化正在实实在在地发生。我需要调整心态,努力去适应。
家乡的洪泽湖,看上去没什么问题,其实是抽调了长江水,即便这样水位还是比去年低两米多
初春时,刚开始每次浇地我都要确保各处浇透。后来等啊等,老是不下雨,于是慢慢变成,只浇盆栽蔬菜和新栽的果树,野菜们就自生自灭吧,实在不想费那么多水。浇地的水,有一部分是洗菜洗碗洗澡洗衣服的废水,废水不够用的时候就用自来水。现代化的房子,下水管道是在很秘密的位置,暂时不知怎么改造,所以,废水是靠人力一桶桶搬到室外去的。臂力受到了不少锻炼。不过,从一开始的用洒水壶浇,改成后来用小功率的水泵,这还是省了不少力的。
夏天最热的那两周,有时需要一天浇两次水。其实并没有多累,这点事跟真正的农活是没法相比的。挑战身体极限的,其实是漫天的蚊子。出门走路还好,动起来的时候蚊子就叮不上来,但浇水的话,大多时候人是要站定不动的,必然成了蚊子的围攻对象。防蚊喷雾换了两三种,不管用。所以,出去浇水,不管多热的天,都要穿布料质地紧密的的长袖长裤。这样的衣服蚊子扎不透,但也是不透气的,浇完水浑身汗湿,而且脸和脖子裸露的皮肤上总上会有一串串蚊子包,有时候脑门肿得就像刚撞了墙。现在回想起来好笑,为什么不整个防虫面罩呢?明年再说吧。
浇水这件事给我带来很多思考。我意识到自己的考虑和准备太不周全。首先,没有考虑到可能的旱灾。甚至当去年冬涝泛滥的时候,我误认为今年会一直有涝灾。况且映像中家乡一直气候湿润多雨,就没有在水系统上做任何工作。其次,我之前没有对水的来源有思考。后来才意识到,虽说浇的水里有一部分是废水,但追根到底这些都还是自来水。自来水来自洪泽湖,而今年洪泽湖里的水其实是从长江抽过来的,要是不抽水,湖早就干得见底了,因为淮河流域大多都在干旱重灾区。这江水的抽调,中间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周折,耗费了多少能源。这样的自来水用起来是很不心安的。再次,当意识到干旱的严重,意识到自来水系统的问题,我并没有做什么新的行动,一方面怀着侥幸心理等待,“应该不久就会有雨季了吧?”另一方面给自己找“没时间”、“院子太小”、“没钱”之类的借口,迟迟没有改进水系统,其实真正原因是,没有动手做过,不敢贸然下手;更关键的是,在忙忙碌碌当中,没能很好地面对自己的情绪,有些事也就拖拉着没做了。
不过慢慢的,干旱的程度实在让我觉得太匪夷所思了,于是带着各种复杂的情绪,多少下了些功夫去学习。翻出朴门课上老师给的资料慢慢读,发现雨水收集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一定要花很多钱,或一定要很大的空间。通过巧妙的设计,把雨水储存到土地里,同时慢慢改良土壤让其储水性变好,才是最首要的事。
这片院子的土地地面比周围的硬化路面要高,所以我做的一项小试验,是在院子的土地和路面交界处,挖长条形的储水沟,这样,雨水落下后就不会从土地直接流到硬化路面上,而是会被储水沟吸收掉一部分。另外,我也在考虑,可以在院子土地的中间部分挖深沟,用管道把雨水管和这条沟连起来。其他的,包括购买雨水收集罐,也在考虑之中。
植物的生命力,以及不可避免的“惨案”
在这样的大旱年,更能体会到植物的神奇。让我觉得,在气候变化的大形势下,自然的生命力可能并不会减弱,只是人类需要(主动或被迫地)调整生活方式。
虽说我种的酢浆草、黑麦草、酸模是干死了,一棵小柳树和几株枸杞也没能撑过来,更有许多种子没来得及发芽,但是,还有好多植物哪怕没人照料没人浇水,也一直有旺盛的绿意。灰灰菜、野苋菜、扫帚菜、蒲公英等等这些野菜,我整个夏天都没有特意浇过水,但是个个都长得很好,即便是盛夏阳光像火一样毒辣的时候,野菜们也只在中午稍微耷拉一小会,有了午后房屋的遮阴,就马上又精神起来。蜀葵也是非常顽强的,没人去管它们,却开出长串的紫红色和粉色的花朵,叶子即便有一阵子被虫吃得只剩叶脉,又很快长出新的来。养心菜这个家伙,其实跟多肉差不多,厚实的叶片里储存了不少水,夏天怎么也晒不死,而且是难得的本土多年生蔬菜。唯一的遗憾是,因为盆栽蔬菜产量太高,总也吃不完,所以吃野菜的机会很少。
还有很多不是我种的,而是自行生长的野草野花,即便在干旱的气候下,也能让整个院子绿意浓浓,让人惊叹。龙葵是我很喜欢的,耐阴,花期和果期都特别长,从初夏到深秋,一直在为昆虫和鸟儿们提供食物。有棵龙葵的主干不知被谁竖着劈成了两半,于是上面的枝叶就分别往两边耷拉下来,但它一直活着,主干的伤口处结着硬疤,到现在还在开花结果。有一小块地上长了几株茜草,从没人给浇水,但它们顺着红叶石楠的枝干往上攀援,长成了密密麻麻的一大团。爵床开的粉红色小花很典雅,美感一点不输给人工栽培的花卉。百日菊的每朵花真的都能开很久,不知有没有百日,但两个月以上是肯定有的。还有酸浆、野麦子、野艾、鸭跖草、鹅肠菜、铁苋菜、一年蓬……以及很多识别不出的小植物,算是个百草园了。
琉璃苣
后来我了解到,这片土地去年之所以寸草不生,是因为被喷了除草剂。今年,有了我这种懒得除草,还特别爱草的主人,看似贫瘠的土地很快变得充满生机。几次有人想来打药,因为我家有人当场阻止,都作罢了。
夏季的晚上,这片草丛里的虫子叫声比其他人家地里的要响亮得多。到处都是各种形状的蜘蛛网。每天白天来觅食的蜜蜂、蝴蝶、食蚜蝇、蜻蜓、蟌和瓢虫都很多,热热闹闹,有了那么一点点我想念的荒野味道。
不过,这里毕竟不是真正的农村,地也不属于我。这样放肆,最后还是付出了代价。
九月初的一个周末,我去南京,家人去了其他地方,回家后我刚下车,映入眼帘的就是“惨案现场”——屋前屋后大片的野菜野草全都蔫了,叶子失去了光彩,皱巴巴地缩了起来,但其实刚下过雨,地里还很湿润,植物不会是干死的。后来一问邻居才知,是物业趁我家没人在,“帮”我们打了除草剂。但草长得太茂密,有些走不进去的地方没有被打药。而那些种菜盆,因为里面长的是普通的蔬菜,也得以幸免。
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挽回。我花了半天时间把所有残骸割下来扔掉,也在愤怒中思考,“可能我的确做过头了,可能还是应该入乡随俗吧”。发生被人喷除草剂这样的事,我首先想改变的是我自己的做法。当有了这个念头的时候,我被自己吓到了。以前我曾经一直希望能分享生态理念,但是当真正身处家乡这样的环境,我变成了一个孤立的、完全没有同类的个体,于是几个月内就转变了态度,我感觉以自己现在的状态,是没法在这里做什么理念推广的,能照顾好自己就已经很好了。这样的转变,我很难说清是好事还是坏事。
虫子并没那么可怕
我认识的生态农友们给我讲过不少惨烈的虫害事故,所以我对虫害的问题曾经是非常担心的。不过初春时,因为一件事我就改变了态度。
当时,新栽的樱桃树、黑布林、山楂和石榴都陆续长出了嫩叶子,某天,突然发现蚜虫已经悄悄占领了所有果树。每片嫩叶背后爬得密密麻麻,不少叶子都卷曲起来,看上去很难长大了。有两天晚上,我用高压水枪喷水,蚜虫也只是被喷掉一小部分。选择在晚上喷水,是为了避免喷到白天活动的蜜蜂等小飞虫。但是第二次喷水时我就发现,晚上喷水一样有害处。当看到蜘蛛们被水喷得踉踉跄跄从树上跌下来的时候,我似乎立刻醒悟,收起水枪,跟自己说,不管了,什么都不要喷了,也跟家人一再嘱咐,什么都不要喷。因为哪怕是最温和的药,哪怕仅仅是水,都会对益虫有影响。我选择去相信,一定会有合适的天敌来对付这些蚜虫。
结果,这些树上的蚜虫,我也不知道究竟是被谁吃掉的。放手不管半个月后,蚜虫就几乎消失不见了,这时虽然树叶的确长得不旺盛,但树都还顽强地活着。在后面的时间里,我没有对任何植物使用任何药品,包括以前听说过的多种自制天然农药的方子,我连做都没做过。也没有再用过高压水枪喷水的方式除虫了。
初夏时,石榴树开花了,几乎每朵花上都生了密密麻麻的蚜虫,我只当没看见,心想,新栽的树,不让它结果也许是对的。没想到,这些花其实还是保留下来很多。石榴树后来结了八个大果子,被人偷了四个,我们吃到了四个。很甜。
一只橙色的蝽
有的时候我甚至会主动养虫子。夏天空心菜长得非常快,来不及吃,于是有一盆就当盆景养着。后来某天终于去采摘,拨开浓密缠绕着的枝叶,发现一共三条食指粗的、屁股上带弧形尖尖的天蛾幼虫,不知是吃了多少菜叶才长得这么肥壮的,但这盆菜的旺盛程度并没受影响。可见,有些蔬菜的确可以用来跟虫子们分享。这些圆圆肥肥的幼虫太可爱了,长这么大不容易,没舍得杀掉,我就把它们抓起来,放到红薯盆里了。反正红薯叶也多得很本吃不完,我不介意它们帮我吃点。
但有的时候,看情势不对,我会手工捕杀一些虫子。红薯上生过一种会把叶子包成饺子形、自己在里面躲着大吃的毛虫,那个饺子形的部分会被它们从里面吃得只剩叶脉。这种虫一度泛滥成灾,不得不捉。我开始是打开“饺子”去捉,但这时虫会扭动身体,弹跳到草丛里,就再也捉不到了。于是改变策略,不打开饺子,而是手指轻轻摸摸外形,找到那个鼓起来的部分,捏扁它,这样虫子是无处可逃了。专门捉了两三次之后,红薯们也就恢复元气了。秋葵呢,则是长过一种会把叶子包成蛋卷形的毛虫,当它们长到几乎每片叶子都被卷了一角起来,我终于下狠心去捕杀了,还好,每次打开“蛋卷”的时候,这种虫不会弹跳着逃走,捉起来很容易。
还有本来用来驱虫的香草,包括罗勒、莳萝、鼠尾草、迷迭香、百里香,都多少生了虫。我并不爱吃这些香草,所以只马马虎虎捉过几回,其它的就听天由命。最后死了一小部分,大多活得还比较好。特别是百里香,整体体积比年初刚栽的小苗扩大了上百倍。
今年遇到的最难对付的虫,应该算是白粉虱。先是从两盆薄荷上开始泛滥成灾,后来蔓延到红薯和罗勒。叶片背面密密麻麻全是若虫,一拨弄叶丛,成虫就像白粉一样到处乱飘。意识到问题时已经太晚了,薄荷叶已经生了黑霉斑一样的东西,许多叶子枯萎凋落了。我不希望红薯也变成这样,就决定采取除虫措施。先是用吸尘器吸了好几次,但是若虫是吸不走的啊,必须想其他办法。搜到国外网友介绍,用蚯蚓粪管用。我就先买来数十斤蚯蚓粪堆在植物周围,过了几天又从本地的渔具店买了十小包红蚯蚓,总共得有两百来条吧,分散开放生到盆里。这以后也就不再用吸尘器作战了。
过了不到一个月,红薯是没问题了,几乎不再见到白粉虱的踪影,但是薄荷还是半死不活,叶子掉光了一拨,新长出来的依旧是爬满了白粉虱。还好,基本没有向其他植物蔓延的趋势。算了,不想管。虫卵很可能就是来自温室长大的薄荷苗。只能希望这个冬天气温不要失常,能低到把虫卵冻死。
红薯叶子背面的白粉虱(若虫?),背景是叶子已经掉光的薄荷的残枝(后来又长了新叶出来,但依然在被白粉虱祸害)
虫子们来来去去,我并没有完整地一一观察,也没有做过记录,这里只是凭记忆分享一小部分。
记得初春的时候豆角发芽,小苗被陆续吃掉了近一半,可能是地老虎干的,于是学着书里的做法,在每个苗周围套上牛皮纸做的“防护栏”,盆里洒草木灰,后来一个苗都没再少过。西红柿,在屋顶种的只偶尔生了很少的几只蚜虫,很快就不知被谁给吃掉了。在院子里种的西红柿生了不少钻心虫,不过我没有管它们,毕竟西红柿总产量还是很高,有一阵子家里堆了满满一筐熟透的。辣椒结得也非常多,一串串像爆竹似的,偶尔会有一两个被虫钻了孔的,但从没有受过大肆破坏。菊芋的叶子被一种不知名的刺吸式害虫几乎全面覆盖,但最后还是窜得老高的开了花,最近收获了不少块根。
菊芋的花,这株长到了大约三米高
最神奇的是木耳菜,这可能是我种的蔬菜里面唯一一种什么虫子都没生的,而且长速极快,可惜家人不爱吃,因为太黏了。我试着把一部分木耳菜叶晒成菜干,黏液居然就消失了。而野菜们(除了菊芋和蜀葵以外),总体来说大多没有遇到明显的虫害。
这些各种各样的虫子,虽然我大多不知道名字,但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它们都有选择性,比如尽管院子里到处都是植物,但是吃蜀葵叶子的毛虫绝不去碰紧邻的其他花草,吃果树叶子的蚜虫绝不吃野菜,吃菊芋叶子的虫也只在菊芋上被发现过。这点我觉得确实挺神奇。多样化交叉种植的好处,也在这里体现了出来。假如所有土地全种同一种植物,生了虫的后果可能确实是很可怕的。
现在我对虫子们的认识也就才刚刚开了个头吧。不再像以前那样担心它们搞破坏,但也知道不能太放任不管,得留意观察,必要时及时采取措施。我猜想,在这样植物非常多样化的小院子里,只要保持应季种植、不打药、不伤害益虫,那么虫害再怎么也不会严重到哪里去吧。在这么小的面积里,偶尔手工捉捉虫其实费不了太多力气,也算是一种跟植物互动、锻炼身体的好机会。
不过我今年获得的这些经验,可能只在这样的干旱气候下才适用吧。我还没有过在湿润的气候下种过菜,据说如果老是下雨的话,种植还会遇到不少困难。这得等我具体实践时再慢慢观察了。
十月底,菊花脑开花了
最后是一些零碎的小小感言
至于未来的计划,有很多的未知数。这个院子会变成什么样,我明年会怎样跟它相处,其实我并不知道。心里总是还有一个小小的念想,我很希望能在家乡有更大的一片地(一两亩吧),这样能做更多试验,包括很想试试种粮食。但是,很难找到合适的资源,另外主要的障碍,还是在于自己。离开家十几年了,回来的感觉是陌生远大于熟悉。今年的大部分时间身在家乡,心却一直没有回来,一直不知在哪飘着。或许我得先把心找回来,再开始下一步。难的是,现在就连怎么寻找,我都不是很清楚。慢慢来吧。
我曾以为自己懂得如何面对全球性的生态问题,以为自己能做到坦然地与痛苦共处,但今年,真正亲自体验到气候危机,我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做的修炼。或许,亲身体验危机,本就已经是进一步修炼的开始了。我还是感恩自己能收到这个考验。
从当下的生活来说,我想提醒自己,要时常注意观察和调整自己的心态,观察和调整自己与人相处的方式。自己的心态既会影响他人,也会影响植物的状态。保有一颗平和、敞开的心,可能比不打药不除草更重要。
冬天我要外出一阵子,菜园转手给了我爸,他直接把青菜全种在院子的地里了,说这段时间物业不管。
图文来源:罗格谷
有机会专栏作者 Jing
从点滴处实践有机生活,享受每一天。
Ta的专栏 |Ta的博客
关于本文的作者
本文版权属于有机会(www.yogeev.com)或者相关权利人享有或者共有,未经本公司或作品权利人许可,不得任意转载。转载请以完整链接形式标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有机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种最容易在阳台种植的蔬菜
养花得了蚜虫蚧壳虫小黑飞,水里“加点它”,统统“灭干净”
2021年种植笔记(7)那么乱,那么美
花草长了蚜虫,教你一招,虫子一只不剩、叶子疯一样长
养花最怕招虫子,尤其是蚜虫,它们最喜欢将叶子花朵当家
怎么栽培多肉植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