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农业的负面效应及解决对策

山东农业科学  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3年  第5期

王法宏 ,徐会连 ,王旭清

(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100;2.日本自然农法国际研究开发中心Nagano一390—1401 Japan)

擅 要:以农业化学品施用量迅速增加,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土壤作业强度愈来愈强等为主要特征的现代

农业,实现了农产品产量与人口数量的同步增长,同时也带来了地下水污染、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臭氯层

破坏等严重的环境问题。采取保护性耕作栽培措施科学合理地进行肥料运筹,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

有机农业,是降低现代农业负面影响的基本对策。

关t词:现代农业;负面效应;解决对策

中圈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号:c  文章编号:1001—4942(2003)05一OO53—04

自2o世纪30年代始,化肥、农药的相继出现

并应用于农业生产标志着现代农业时代的到来。

在现代农业时代,化肥、农药及除草剂等农业化学

品的大量投入,灌溉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壤机械作

业强度的不断提高,作物耐肥品种的推陈出新及

栽培技术的不断创新共同推动了全球农产品产量

的快速增加(主要是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正是

由于现代农业的巨大贡献,才保证了全球人口爆

炸时代农产品产量和人口数量的同步增长,从而

避免了全球饥荒的出现。与此同时,现代农业也

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

成了严重威胁CI. 。充分认识这种威胁,提出解

决的对策,并推行到农业实践之中,是2l世纪农

业科研和农业工作者必须完成的课题。

l 现代农业的负面影响

1.1 地裹水及地下水污染

长期以来,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农业化学品

的大量施用导致的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一直是

农业及环境科学家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2 】。早

在1971年,Commoner就指出,化学肥料,尤其是水

溶性极强的氮素化肥,不仅可以通过地表径流冲

刷到江河、湖泊等地表水中,而且可以通过降雨及

灌水等淋洗到泉水及深井水中。如果饮用水中硝

酸盐的含量过高,不仅会引起婴儿的死亡,甚至对

成年人的健康也会产生危害。为保证人类的健

康,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用水中硝酸盐的含量不

能超过10mg/L。但最近的几十年间硝酸根离子

收奠日期:2003一∞一11

对地下水的污染已经司空见惯【2】。例如,根据维

斯康星州的调查统计,22%的民用井的井水中硝

酸盐的含量超过了美国政府规定的饮用水的标准

(10ng/L);23%的民用井井水中可检测到阿特拉

津(一种常用除草剂);在该州的集中灌区,有

60%的民用井井水硝酸盐含量超标。即使在全球

人口密度最小的加拿大,硝酸盐对地表水和地下

水的污染也已经成为农业生态系统中一个严重的

问题C 。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流经严重缺水

的我国北方地区的9个省,黄河流域的面积为

752443km2

, 耕地面积1260×lO4hm2,其中40%要

靠黄河水灌溉。流域内人口有1.07×l0s。随着

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社会用水量迅速增加,黄河流域的工农业用水及

生活用水对这条母亲河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但

据Xinghui Xia等的研究【6J,由于农业生产活动的

加剧,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给黄河带来了大量的

泥沙,而且还带来了硝酸盐污染,直接威胁着人们

的健康。据测定,黄河中上游地区支流水域无机

态氮的含量为0.876一l0.51lmg/L。研究证明。支

流水域氮化物的含量与各地的工、农业产值、人口

密度及化肥施用量成正相关,而且有自上游地区

向下游地区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干流水域也表现

出同样的趋势。其中,山东利津水文站测定的无

机氮化物含量已达5.27mg/L。另据报道(Xin.

huanet,2003年2月19日),法国国家环境研究所

根据分布在全国的3000个水文检测站提供的数

5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据得出的调查报告表明,由于大量使用农药,全国

90%的河流及58%的地下水中含有杀菌剂、除草

剂、杀虫剂等农药。其中40%的水源需进行特殊

处理后才能饮用,而水质依然保持良好的水源仅

占调查样本的5%。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人,在

粮田面积减少的同时,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的面

积迅速扩大。由于农民在经济作物上的投人远大

于粮食作物,由此带来的农业化学污染也更为严

重。Xiaoju Wang的研究表明 J,在氮肥(纯氮)施

用量为800kg/hm2的茶园,土壤严重酸化,77%的

地块土壤的pH值低于4.0,60%的地块土壤的pH

值低于3.5,最低的地块仅为2.7。地表水和地下

水被严重污染,硝酸盐含量达lO一60mg/L,从而

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不仅如此,当氮肥的施用

量超过800kg/hm2时,茶树根系的生长受到明显

的抑制。

氮肥的超量施用除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

重污染外,通过反硝化作用引起的二氧化氮的排

放对臭氧层的破坏以及磷肥的污染等也越来越引

起人们的重视L4.6J。

1.2 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资源受损

为保证灌溉用水的需要,地下水的超量开采

导致了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Charles A等(2002)

报道Ca】,由于灌溉面积的扩大和灌溉强度的增加,

美国的得克撒斯、奥可拉河马、新墨西哥及堪萨斯

州等玉米产区的地下水位自1940年以来持续下

降,到目前已经下降了30m。地下水位的下降导

致提水成本与3O年前相比增加了3倍。中国华

北地区的情况更为严重,与20世纪7O年代相比,

农灌区的地下水位下降了0 ~60m,形成了包括

河北、山东、河南在内的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

区,并由此引发了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地质灾

害。据报道,山东省的莱州湾地区海水倒灌已达

几十公里,使原来大片肥沃的农田如今成为不毛

之地。而要改造这片土地,则需投人大量的人力

物力。

1.3 作物的抗逆性能下降。农产品品质降低

研究表明,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施

用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组织中硝酸盐和氨基酸的含

量,并使植物的细胞壁机械强度减弱,从而诱发植

物病虫害的发生【 , ;Huilian Xu【m】的研究表明,

氮素化肥的超量施用容易引起植物组织,特别是

叶片中硝酸盐、氨基酸等氮化物的积累,这是导致

S4

病虫害爆发的主要诱因之一。不仅如此,农业化

学品的超量施用还导致植物收获物中维生素c、

有机酸及可溶性糖等营养成分的降低,从而导致

农产品品质下降(Huilian Xu,2001)。更为严重的

是,植物吸收了杀虫剂、除草剂等农业化学品后,

会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

2 消减现代农业负面影响的对策

针对现代农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世界各地的

农学家一直致力于其适宜对策的研究,并提出了

系列解决措施。

2.1 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

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核心是少、免耕技术

及作物残茬覆盖技术。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不仅

可以降低生产成本30%,而且可以提高土壤有机

质含量、增加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的数量、提高土

壤的渗水性,减少雨季的地表径流、提高土壤抗水

蚀及风蚀的能力、增加土壤的蓄水量、提高水分利

用效率,全方位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

免耕技术是一项高效低耗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

它不仅适合于水浇地,更适合于早地。该技术的

推广有利于农业的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lI.“】。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的大

面积推广,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上述

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而且使土壤不断培肥,土地

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

了良好的基础C  。

2.2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至少包含施肥量及施肥时期两方面

的内容。Jaynes等(1999)对一个面积为5200hm2

的集约化农场进行研究后认为,该农场通过地表

径流进人地表水的氮素为每年66kg/hm2,如此大

的损失主要是由于氮肥的超量施用造成的。Bak.

er等C墙】发现,在玉米和不施肥的燕麦或大豆轮作

时,若玉米的施氮量为112kg/hm2纯氮,则由玉米

田排出的水中硝酸盐含量可达21mg/L,每年由此

损失的氮素约为30kg/hm2。若玉米的氮肥施用量

从100kg/hm2纯氮增加到250kg/hm2纯氮,则从该

玉米田排出的水中硝酸盐的含量就会从20mg/L

增加到40mg/L,因施肥量增加而造成的氮素损失

翻了一翻C 】。Gast等对连作玉米进行的氮肥试

验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C驯。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统计,1999年全世界谷类作物生产中氮素化肥的

用量为51317730t(FAO 2001),而利用率仅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3%o

在经济作物产区,由于超量施氮的现象更为

普遍,因而,由此造成的氮素损失更为严重。对日

本茶叶集中产区的研究表明【5],由水分淋洗而造

成的氮素损失与施氮量呈正相关。Watanabe连续

3年在5种茶园土壤上的研究证明【2¨,在每年施

纯氮量为300~1000kg/hm2的条件下,氮素的损

失为421kg/hm2。Tokunaga等(1996)估计【  ,如果

氮素化肥每年的施用量为1080 kg/hm2,则氮素的

损失可达450kg/hm2。Kikou和Yuita报道 】,一

般而言,茶园土壤水分中硝酸盐的含量是临近农

田的6~200倍。据研究,由于降水和灌水的影

响,氮素化肥的下渗深度在沙壤土为20~23m,在

壤土为10~12m,在粘土为6~8m(1997,个人通

讯),而一般作物根系的下扎深度仅为2m左右。

可见不合理施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肥料浪费同

时并存。

肥料的利用效率还受作物的生长状况和施肥

时期的影响。仍以小麦为例,我国的冬小麦全生

育期近250天,其中自播种到返青的需肥量仅为

全生育期的17%~20%,而自返青至成熟的天数

仅占全生育期的2/5,但需肥量却占全生育期的

80%以上。许多农民为方便起见,将全部或大部

分氮肥在播种前或播种时作基肥一次施入,造成

肥料的浪费和地下水的污染。国际玉米小麦改良

中心Ken Sayre博士的研究证明  】,在氮素化肥

的施用量一定(225kg/hm2)的情况下,如果将全

部氮肥在播种时一次施入,小麦的籽粒产量为

6.497t/hm2,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2.9%;如果将

1/3的氮肥在播种时施入,2/3的氮肥在拔节期追

施,小麦的籽粒产量为7.272L/hm2,籽粒蛋白质含

量为13.1%;如果将2/3的氮肥在拔节期追施,

1/3的氮肥在抽穗时追施,则小麦的籽粒产量为

6.655t/hm2,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3.5%。其它作

物也有类似的规律。

以上研究表明,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土壤肥力

基础确定适宜的产量指标,根据产量指标及作物

需肥规律进行合理施肥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生产

成本,而且是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

要求。

2.3 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2.3、1 革新地面灌水技术,改大水漫灌为沟内渗

灌 传统的大田作物灌溉技术多为大水漫灌。这

种灌溉方式1次灌水需水150mm左右【8】,而小水

沟内渗灌1次灌溉需水100mm左右【圳;故改大水

漫灌为小水沟内渗灌不仅可节水30%以上.而且

可以降低田间湿度,提高作物的抗倒伏及抗病能

力  -26],从而减少杀菌剂及杀虫剂的用量,有利

于环境保护。此外,改大水漫灌为小水沟内渗灌,

不仅便于浇水管理,而且使灌溉水与土壤的接触

面积减少6o%,从而减少了水蚀,保护了土壤。

2.3.2 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  面对灌溉水资源

日益匮乏的现状,美国科学家Charles A.Nonmrd

在美国大平原玉米带进行了连续两年的非充分灌

溉试验【8J,设不浇水、浇1水(灌水量150mm)和浇

2水(灌水量300mm)3个处理。结果表明,浇1次

水比浇2次水虽然减产6%~7%,但若考虑到玉

米的价格及提水的成本,则浇1次水处理的经济

效益显著高于浇2次水的处理。于振文等对高产

小麦高效灌溉技术及其生理基础进行研究后认

为  】,在底墒充足的情况下,小麦生育前、中期适

度灌溉,在保证适宜单位面积穗数和幼穗正常发

育的前提下适当抑制营养生长,后期补充灌溉,延

缓根系及功能叶片的衰老,保证穗粒数和粒重,就

可以将传统的3~5水减少为1~2水,从而使灌

水效益显著提高。

植物的根系在受到水分胁迫时会产生化学信

号并输送到叶片,叶片在感知根系受到水分胁迫

的信号后会降低气孔开度或关闭气孔,从而减少

水分消耗。根据这一原理建立起来的非充分灌溉

技术是农业节水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如控制性

分根交替灌溉技术就是一例,该技术在严重缺水

的地区完全适用于花生、垄作小麦等沟灌体

系(25J。

2.4 积极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技术

为了克服现代化学农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土

壤酸化、农产品的品质下降甚至威胁人们的健康

等负面效应,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英、美等

国出现了以拒绝施用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化学

农药等为基本特征的有机农业(Organic farming)。

有机农业与现代化学农业的本质区别在于,现代

化学农业栽培管理的直接目标是作物,如施用化

学肥料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

要。而有机农业栽培管理的直接目标是土壤,栽

培管理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满足土壤生物(土壤动

物及土壤微生物等)的需要,通过土壤生物的活动

达到创造健康土壤环境的目的 ],如使用有机肥

的直接目的是为土壤生物提供营养,通过土壤生

5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物的活动达到培肥地力的目的。

由于有机农业不施用化肥、农药、杀虫剂等人

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不仅大大减少了农业生产活

动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而且消除了这些农

业化学品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及其引发的

大气污染,农产品的农业化学残留明显减少,农产

品的品质显著改善,IZl味更佳⋯。据不完全统计,

1972年英国的有机农业面积为6075hm2(驯,法国

为202501m2。美国、日本等国的有机农业面积也

在不断扩大。为了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美国、英

国、日本等许多国家都先后成立了有机农产品的

认证机构及有机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中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发展有机农业,促进

农产品出口不仅是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战略性

对策,也是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并增进人民身体

健康的战略性举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化学农业
硝态氮肥在农业上的应用
氮肥过量的严重后果
农田氧化亚氮减排的关键是合理施氮|研究
当土壤遇上化肥,那些你不知道的秘密
肥料真的会伤害土壤吗?发生肥害应如何防治!(上桥生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