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蜡石
怎么去分辨真假的黄蜡石?还有 大型的黄蜡石 有市场需求吗?会有人要吗? 什么叫黄蜡石?黄蜡石又名蜡石,因石表层及内部有蜡状质感色感而得名。黄蜡石属矽化安山岩或砂岩,主要成份为石英,油状蜡质的表层为低温熔物,韧性强,摩氏硬度为6.5~7.5。另外有一种说法,是说黄蜡石最早发现于古代柬埔寨,当时柬埔寨叫“真蜡国”,该国向明朝皇帝上贡过一块极品黄蜡石,所以,黄蜡石就以真蜡国的国名为石名了。既然得名是因为有蜡质,有人就说了,那应该叫蜡石啊,怎么会叫黄蜡石呢?这与中国人的一个传统观念有关:黄色历来为国人所爱,天地玄黄,黄色为正统色,另外,据现代研究表明,黄色与人类最协调的颜色之一,同时,黄蜡石中以黄色和白色占大多数,那当然要称其为黄蜡石,方显美石本色。黄蜡石在我国分布很广,两广岭南一带、辽宁鸭绿江畔、云南地热集中地都有分布,据说江浙一带也有少量分布。黄蜡石的形成过程大致如下:石英岩矿物因为受地质变动影响,与酸性土壤混合,加上酸性土壤附近有地热或火山等自然条件,长期受酸性土壤和地热火山温度的双重催化,终于形成黄蜡石,其中一部分黄蜡石静眠山中,一部分则由河流搬运到江河中。黄蜡石成因可以又解释为:黄蜡石是花岗岩的低温热液成因的石英脉。黄蜡石如何分类?先按质地分,可以分为胶蜡、冻蜡、晶蜡、粗蜡这四种,简单的说,就是玉化度最好的就是胶蜡、冻蜡,晶体粗的就是晶蜡,最差的、基本和石头没有多大差别的就是粗蜡。按颜色分的话,可以分为红色、黄色、白色、黑色四大色系。白色系是没有经过其他矿物质渗入的,红色系主要是氧化铁成分的矿物质渗入,黄色系主要是含锰成分的矿物质渗入,黑色系主要是含铁成分矿物质渗入。当然,对质地和颜色的划分,各地有不同的标准和叫法,在质地上,除了我说的那四种,还有的地方分油蜡、细蜡、蜜蜡、老蜡、新蜡、幼蜡等,在颜色上就分的更多了,什么褐色、铁锈色、绿色、土黄、鸡油黄、蛋黄、橘黄、鸡血红、彩色、灰白色、净白色、灰黑色、春色、紫罗兰色等等。黄蜡石为什么是石中精品?中国的传统赏石观是:皱、瘦、漏、丑、秀、奇。对石之美的评价标准是:湿、润、密、透、凝、腻。不用说,黄蜡石多少都具有了这些特点。所以,有的地方把黄蜡石称为“石中之后”欲使之与田黄平起平坐,有的地方又把它称为“佛光灵玉”,真是怎么好怎么说。而且,几乎每个地方的人都说自己地方的黄蜡石是黄蜡石中的精品,远非别处可比,连我也不能幸免。还有更多的溢美之辞,因为更像推销,我就不说了。当然,怎么赞美和如何称呼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黄蜡石的确具备了让玩石人喜爱的特质。云南黄蜡玉的基本情况?龙陵县,地处滇西南一带,是云南省保山市下辖的一个县,与德宏相邻,黄蜡玉在龙陵县境内呈零星分布,储量相对集中在龙陵小黑山的大烂坝一带,周边山地、水域也有分布。目前,该地区已经被当地政府采取措施封堵矿源,准备采取与公司合作的方式开发。所以现在在龙陵县当地,买卖黄蜡玉都是违法行为,要没收带罚款的。龙陵县政府还组织工作队大抓偷采黄蜡玉料的人员,好一派热闹景象啊。但是前几年里挖采出来的黄蜡玉料石和目前当地人偷挖出的料石,依然在德宏的潞西和瑞丽两大黄蜡玉市场流通。黄蜡玉因为其形成的原因特殊,所以,大凡料石都不能光看表面,这就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赌黄蜡玉料。很多做黄蜡玉生意的老板,都是买进黄蜡玉毛料,对其进行切解,看玉料内部玉化度是否高、颜色是否好、透度好不好、有没有杂质等,并选择性的将其中好的作成手镯、挂件、手珠、雕件等工艺品。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翡翠赌石啊?黄蜡玉料,在龙陵当地人眼中的分类很有地方特色,主要分为水冲料、山料、瓦沟料、板料、老蜡料、新蜡料等,水冲料又叫水冲石,因为水流长期冲刷,表面油光滑溜,适合做赏石摆件。山料出自山中,可经过打磨抛光做摆件、工艺品。瓦沟料和板料都是做手镯、挂件等高档工艺品,老蜡料一般指玉化度高,质地坚密、矿物成分渗入较好的,新蜡料指质地不够细腻,矿物质渗入差的。对颜色的分类,当地人叫法也是很有地方特色的,颜色有鸡油黄、鸡血红、死黄、春色、透白、糯白、福禄寿、四彩、青白、飘血丝、蜂蜜黄等等。云南黄蜡玉的名称来历?云南黄蜡玉原被当地人称为黄蜡石。在上个世纪,云南龙陵及其周围县市的人就知道龙陵有一种叫黄蜡石的石头,硬度很高,大部分为黄色和白色。最初是和其他硬度教高的石头一起做为农村宅基地的下脚料和村里道路的铺路石。现在想想,真是奢侈啊。首先要感谢改革开放,使全国各地的人员流动性增大,两广一带到云南经商的人逐渐听说了龙陵的黄蜡石。这人啊,生活富裕后,当然是想追求一些精神层次的东西,加上两广一带历来就产黄蜡石,也有很多喜爱黄蜡石的人,所以呢,龙陵黄蜡石当然是天生丽质难自弃,被两广一带的商人们看中,开始收购。然后赞美一下我们的劳动人民,历史无数次的证明了他们是最聪明的----外地人来大量收购,当然引起了当地劳动人民的注意---解说一点,云南山区多,坝区少,一般住在山区的大多是农民同志,他们生活是非常不富裕的,外地人的大量收购,无疑是为他们增加了除种田之外的收入,那是好事。在不久后,龙陵当地也开始有很多人做黄蜡石的生意了,这一阶段,黄蜡玉还叫黄蜡石。2005年,一部分玩黄蜡石的人开始对黄蜡石进行雕刻和内部构造的研究,有的玉石老板更是买来大批的黄蜡石原料切开做手镯、挂件等工艺品。这一切就了不得了,人们居然发现龙陵的黄蜡石内部的玉化度相当的高,完全可以媲美其它玉种,原来这东西切开来做手镯和挂件也很是好看啊。既然玉化度高,那就参照树化石改称树化玉的惯例吧,这样,黄蜡玉的名称就出来了。我个人还是比较赞同这一名称的,觉得比较客观,符合实际,因为其玉化度高,称为玉不为过。但是半年之后,一种不和谐的声音就出来了:有些人觉得黄蜡玉的名头还不够响亮,就给黄蜡玉重新命名为“龙陵玉”和“龙陵黄玉”,这就是我所不赞同的了。最简单的原因:黄玉是托帕石的另一名称,托帕石是不同于黄蜡玉的宝石。改黄蜡玉为“龙陵黄玉”或“龙陵玉”,一是容易把两者混淆,二是屏弃了黄蜡玉是黄蜡石的本质,不伦不类,三是地方概念太重,显然用心不良。黄蜡玉如何赏析?并非所有的黄蜡玉料都可以做成黄蜡玉工艺品,我在前面曾说过“赌石”,也就是说,切解黄蜡玉料也有风险和赌性,而且很重。有的黄蜡玉料,表面细密透腻,切开后内部却是烂糟糟,有的料石表面看死气沉沉,切开后却是金玉满腹。所以,黄蜡玉工艺品也就注定了从一开始就会走高价路线:因为商人的成本也高嘛。赏析黄蜡玉工艺品的好坏和贵贱,首先要从其名称上入手。石之美者为玉,既然从黄蜡石改称为黄蜡玉,那最基本的当然是要 一、石品的高下优劣供石的高下优劣可以按照一定的评介标准来衡量。这里,既有统一而概括的普遍标准,也有按不同类别、不同石种进行同类对比的分类标准。无论普遍标准还是分类标准,都应包括科学、艺术两大因素,这是缺一不可的。同时,由于各石种的形、色、质、纹等观赏要素和理化性质互不相同,风格各异,因而它们的欣赏重点和审美标准也有所区别,我们评品单个供石时也尤其需要注意。我们还必须记住,奇石毕竟是自然的产物,因此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即所谓大匠能授人以规矩,不能使人于巧也。◇完整度指供石的整体造型是否完美,花纹图案是否完整,有没有多余或缺失的部分,以及色彩搭配是否合理,石肌、石肤是否自然完整,有没有破绽。供石一般不允许切割加工,须尽量保持它天然的体态,如有人为雕琢造型或修饰者,则属于石雕艺术。有的赏石家要求极为严格,连切底行为也不允许,认为底部的安定只能由底座来加以调节。不过,一些石种,比如英石,若不切底,就无法取材。所以切底行为不能一概而论。在评介一块供石之前,先要从上下、前后、左右仔细端详它的完整度,若有明显缺陷,则应弃而不取。特别要注意有否断损;有的供石断损后进行粘合,则在粘合处留有痕迹。◇造型指供石的形状,这是具象类供石与抽象类供石首先要评介的内容。皱、瘦、漏、透、丑、秀、奇是评介太湖石、灵璧石、英石、墨湖石及其他类似石种的外形的重要因素。凡以上七要素皆备,其造型必美。皱。石肌表面波浪起伏,变化有致,有褶有曲,带有历尽沧桑的风霜感。(皱,还指石肤之纹理,详后。)瘦形体应避免臃肿,骨架应坚实又能娴娜多姿,轮廓清晰明了。漏在起伏的曲线中,凹凸明显,似有洞穴,富有深意。透空灵剔透,玲珑可人,以有大小不等的穿洞为标志,能显示出背景的无垠,令人遐想。丑较为抽象的概念,全在于选石、赏石时自己领悟,化腐朽为神奇。庄子在战国时代即提出把美、丑、怪合于一辙的正美,以图道通为一。后世苏东坡、郑板桥又提出了丑石观。其意义在于,千万不要以欣赏美女的情调来赏石,要超凡脱俗。秀与丑看似矛盾,实为对立统一。强调的是鲜明生动,灵秀飘逸,雅致可人,避免蛮横霸气。奇造型为同类石种中少见,令人过目不忘,个性极其独特。灵璧石、英石、博山文石、红河石及其他许多石种都有自然景观石。在供石的分类一节中,已大致介绍了自然景观石的各种形态。凡与所述难以吻合者,不能列入上品。上品自然景观石还应符合下列两个条件:雄与稳。雄指气势不凡,或雄浑壮观,或挺拔有力。稳前后左右比例匀称,符合某一景观自然天成的状态。同时,底座要稳定,安如泰山,不能给人一种不安定感觉。各个石种都有抽象石,且所占比例很高。评介它们的造型是否优美,太湖石等是以七要素来品评的,而有些石种,如红河石、河洛石、黄河石、回江石等,则以其点、线、面的结合是否完满来评介。在抽象石中,往往有一处是注目的焦点,此点的延伸,便是线,定向延伸是直线,变向延伸是曲线。供石是一种三维空间形象的艺术品。在三维空间中,线是面的边界线。在三维空间中,形是面构成的体,线则附于形体的边界而变化。当点、线、面构成的抽象石形体表现得流畅,或显得静穆,或显得富有动感时,便具有美感。至于其高下,则应就一块具体的石头进行评介。黄河石、殴江石等卵石中也有具象石,如形态生动,也十分珍贵。赏石家李维信在《奇妙的观赏石》一文中曾介绍过一块扁圆卵石:一头大一头小,由于差异风化,把夹层的黑色石显示出来,形成一个顽皮的猴头,那大而圆的黑眼睛,高而宽的前额及眉骨,直而长的鼻梁及小鼻孔,削瘦的长脸等真是维妙维肖。最传神的是那嘴巴,那薄嘴唇正巧左右错开一些,显示出一幅滑稽面孔。像这样的具象卵石,无疑是值得珍藏的。◇色彩各个石种有不同的要求。昆石、钟乳石以晶莹、雪白为上,黄蜡石以纯黄凝冻为上,太湖石以青白为上,崂山绿石以墨绿为上,灵璧石、博山文石以玄黑为上,墨湖石以油黑光润为上;卵石类中也有很多属于色彩石。色泽单纯或多重色彩巧妙搭配均可能归入上品,唯色调不清晰、搭配混乱者不人流。一般来说,具象石类与抽象石类的色彩以沉厚古朴的深色系列为佳。尤其是景观石,因受传统山水水墨画的影响,一向重视意境的营造,为求景观的悠远深邃,崇尚深色系列。如黝黑、墨绿、褐色、紫色、深红等。最忌颜色的混浊不清和刺激性的俏色。以上所说只是一般原则,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有的白灵璧色泽莹白,玉洁冰清,加上造型等其他条件配合得好,自然也可能成为上品。崂山绿石中呈景观形态的,尽管绿白间章,倘若搭配恰到好处,也有极品出现,如彩图12的岷山雪霁。◇石质石质包括硬度、密度、质感、光泽等因素。其中,硬度是决定石质优劣的关键。硬度——矿物抵抗某种外来机械作用特别是刻划作用的能力,通常用摩氏硬度计以测定。摩氏硬度标准分为十个等级,以十种岩石代表其硬度。供石应该有适当的硬度,石质过软,容易脆碎、风化、质地疏松多孔,给人一种糟朽的感觉;石质过硬也有缺点,硬度过高往往导致情调欠缺,与雅致的气息背道而驰,难以达到百看不厌的境地。所以,供石的硬度应当至少在4度以上,以不超过7度为宜。硬度适当,就有了一种重量感,凝结度也高,显得细腻坚挺,光泽感也强。例如历代推崇的灵璧石,其石质就非常优越,硬度大致在6度左右,石质致密均匀,有分量感与温润感。太湖石质地相对比较疏松,两者石质自然就显出了差异性。至于版纳石,硬度仅4度,其造型虽也变化有致,但离得较近一些,就很明显地感到它石质疏松,极易脆碎,与太湖石又不可同日而语了。另外,有些岩石结晶粗大,因为各个晶面对光线的漫反射,使人感到不光滑,不干净。对于卵石来说,也是如此。有些卵石(如下一章将讲到的雨花石&rdquo的石质含有玛瑙,坚硬致密,就显得光洁可爱。而大多数卵石,是灰岩、砂岩、变质岩,石质比较粗糙。这样的卵石质地,不但不能为造型纹理图案增色,而且往往还要减色,其差别较易分辨。◇石音好的供石,用硬棒叩击,能发出悦耳的声音。这种情况,不仅体现于灵壁石,其他供石,在同一石种的互相对比中,也可分辨。比如英石,宋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就说:其佳者质温润苍翠,叩之声如金玉。……色枯楠,声如击朽木,皆下材也。◇石肌石肌是供石的表面肌肤。具有一定硬度的石头,露于山土经受风吹雨打,或在河床中长年经水流冲击,表皮较软部分会自然剥脱成石肌,同时较硬部分历经冲刷,也会变得圆润。一般来讲,石肌具油脂光泽、金刚光泽者为上,玻璃光泽、金属光泽者次之,无光泽者最差。赏石者常说的润,温润,主要指光泽性好。没有光泽的石头显得比较干燥,表面总象蒙着一层灰尘,不理想。早在宋代,赵希鹄在《洞天清禄》中就指出:石以色润者可爱,枯燥者不足贵也。天然形成的石肌,最能表现典雅的古朴美。供石石肌大多有纹路条痕的起伏变化,皱的含义之一即指此。常见的有胡桃纹、蜜枣纹、宝剑痕、乳丁、米点、蜂巢、金星、玉脉等。有的石种,比如博山文石,其石面显出的皱纹,类似于中国山水画的技法皴法,更正确地说,是画家仔细观察了山石的皴纹后,创造了皴法"。借用国画技法术语,供石石肌的皴纹大致有斧劈皴、披麻皴、卷云皴、折带皴等。供石,特别是自然景观石,有光泽又带有皴皱,显得既精神又古朴美观,这样的石肌最为理想。◇纹理指供石表面的花纹。对于图案石来说,纹理是否美观耐看,是评介的首要因素。对于其他的供石,纹理搭配恰当与否也很重要。岩石上的纹理主要是在成岩时期原生的,或岩石受矿液浸染而成.其次是岩石后期风化,以至形成各种花纹。如广西红河石,原岩是浅灰色细砂岩,破碎后被红色氧化铁浸染胶结,经风化使底色土黄,有的就显出了黄地红纹。再有,岩石中若灌入了方解石或石英的细脉,也会形成白色的条纹。自然景观石中的瀑布,就是如此形成的。◇体量指供石体形的大小。体形大小一般不构成供石高下优劣的因素,只是在作为商品时成为价格的参考。不过,供石若是太小,就难以体现丛峦叠秀的景观,也不易引人注目,只适于手中把玩;若是太大,就不适宜于一般民居室内清供,只可作厅堂宾馆的陈列、园林的点缀。供石的高度一般在5公分以上,100公分以下为宜。5公分至20公分为小型供石,20公分至65公分为中型供石,66公分至100公分为大型供石。这个标准是相对而言,比方有的供石高才四五十公分,长度宽度却超出了高度许多,这无疑也属于大型供石。二、名品的假冒与识别石头本无所谓真假,但是,供石具有观赏、收藏、流传价值,可以作为商品流通,各个石种之间又有价值高低、数量多寡的区别,因此也出现此类石冒充彼类石以牟利的问题。这类问题,早在宋代就已产生,古人根据实践经验,曾采取过有效的检验措施。有的太湖石形态与灵璧石类似,叩击亦微有声,有人就将太湖石染黑冒充灵璧石。怎样分辨呢?由于灵璧石硬度较太湖石高,检验时可以用利刃轻轻削刮石之底座,若是刮出石屑,即为假灵壁。另外,太湖石虽有白脉,但远不如灵璧石黑中映白的条纹清晰而众多,这也是分辨一法。太湖石因有水旱之分,水石因久经波浪冲激,石面嶙峋有靥,俗称弹子窝,且石性温润。旱石久生岸山,石面较平坦枯槁,不足贵。于是有的石商将旱石斧凿出条痕坑洞,尔后以网盛之沉入湖水中,过一二年乃至数年再捞起,以充水石出售。分辨水石、旱石,主要看石之坑洞自然与否,石肌是否圆润有光泽。以上是古人检验识别供石的经验。在现代,辨别供石真假,也看是否以它石冒充名品,这个我们可以根据供石名品一节的介绍加以识别;此外,还是要看其造型有否人为加工。人为加工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粘缀,一是斧凿、锯底、钻洞。粘缀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增加供石的奇巧程度。宋代画家兼石商李正臣家中奇石众多,然石之诸峰,间有外来奇巧者相粘缀,以增险怪,此种在李氏家颇多(见《云林石谱》)。粘缀主要用于具象石,所以观察自然景观石时就应注意石之起峰处,观察象形石时就应注意突出部分(如手、足、翅、五官等),看其是否与主体浑然一体,有否胶粘痕迹。斧凿、切面、锯底对于大多数供石来说是不适宜的(除崂山绿石、大理石等特殊石种之外)。古人用斧凿钢锯作假较易分辨,因其痕迹较明显,而现代人利用盐酸来模糊作假痕迹,分辨就比较困难。现在还有些人为了使奇石增值,使用更为巧妙的电钻电锉法。因为钻头、砂轮的型号有多种,可任意在需要处钻洞、磨峰。一块本来并不起眼的景观石,经过这样加工,就有凹有凸,峰峦叠起,洞谷幽深。而且加工者在钻洞磨峰后往往还要细致地用细砂磨、盐酸渍。不经意者往往难辨其真假。供石造型的人为加工与否,须细细辨别。若肉眼不行,可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石之特异处,一是看其石表与它处有否区别,有否暴斑、钻花凿印;再看其纹理有否突然改变走向,然后看其色泽是否有微妙的浓淡深浅之变化。经验老到者往往能凭感觉分辨真伪,因此加工过的石头在他们眼中往往难遁其迹,犹如一件古瓷到了品瓷高手掌中,瞬间便能讲出它的大致年代一样。品石高手或许并无多少理论,但是他们的直觉、经验却是非常宝贵的。 现在黄蜡石在台山的,是比较珍贵的,现在黄蜡石已经吸引了石头爱好者们的眼光,它容易雕刻,又比较圆润,可以说掀起了石头界的风波,有许多人都愿意高价收藏黄蜡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龙玉知识大全
黄龙玉
腊石知识
赏玩黄蜡石必备:史上最全黄蜡石入门至精通知识汇编(四)
学石 | 黄蜡石质地细分之冰种料
看看你收藏的是黄龙玉还是黄蜡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