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林春秋

胡问遂(1918一1999)



张大卫


胡问遂与他的周浦弟子张大卫等

作者 严林祥


书法大家胡问遂(1918-1999)与周浦关系深远。他曾在周浦通用机器厂(后称上海汽车传动轴厂、上海纳铁福传动系统有限公司)工作多年,通用厂人员主要由上海地区一些小业主等组成的。
1960——1962年,陈辉光任周浦工人俱乐部主任,通用厂工会主席说他们厂的胡问遂书法水平高超,于是请他在周浦镇书写巨幅宣传标语,他在耶稣堂墙上竖写“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八个大字,也不用梯子,也不画格子,直接就在墙上随手挥洒而成。陈辉光问他:“胡老师,你的字为什么写得这么好?”他笑了笑说“我已经写了20年了。”“那你今年几岁?”“40岁。”陈辉光当年仅20岁。胡老师说:“你也要好好写字。”陈辉光回答:“我是学画图的,所以不用练书法。”胡老师说:“画中国画先要写好字,写字很重要。”陈辉光点头称“是是是”,从此开始重视书法。
胡老师还在周浦派出所墙上写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几个大字。姚懋初帮他搬梯子,拿油漆,当助手。姚懋初则在墙上画大幅宣传画。胡问遂也会画图,周浦镇政府领导专门在大门内砌了一块影壁,请胡问遂画了一幅油画:“一马当先,万马奔腾,全面跃进!”画面豪情奔放,革命风云激荡,观看者纷纷赞赏。
但是在狠抓阶级斗争的年代,他其实备受压制,真是“虎落平阳遭犬欺”!后来他老师沈尹默写信到工厂,要求调取胡问遂到上海画院,但工厂不予理睬。沈尹默再联系华东局书记魏文伯,魏文伯指示上海市、再南汇工业局、再通用厂,工厂不得不服从上级指令,胡问遂才得以调到上海画院。后来《解放日报》等报刊报道胡问遂书法的杰出成就,他由此名扬全国。
1963年,上海中国画院主办“中国画师资班”培养书画艺术人才,胡老师专门打电话给陈辉光:“辉光啊,现在在上海青年宫开办‘中国画师资班’,你们赶紧来报名参加吧!”陈辉光听了心中很感动,胡老师一直关心要提高周浦青年的书画艺术水平。他立刻通知八一中学任教的张大卫一起前去参加学习班,后来周浦又有姚懋初、康维健等多人前去。学习班上课老师有:书法班胡问遂,山水画班陆俨少,人物画班汤义方,花鸟画班庞左玉等。张大卫、陈辉光参加了山水画班,但也向胡老师学习书法。
胡问遂老师在周浦工作期间,书法者爱好趋之若鹜。很多人前去拜师求教,他对学生循循善诱,精心指导,留下很多珍贵资料。如1965年3月20日回复弟子张大卫的信谈了学习书法的关键问题:
“大卫兄:
手示及大作均早悉,以适在运动中(严按:1965年四清运动),因循稽复,深歉深歉。承以书法为讯,具见勤学好问之诚,故不得不妄有评骘,以为采择。
然书法之道,要在用笔,用笔之法,又以因势利用为上,而此中轻重、疾徐、刚柔、曲直,则又存乎其人,若死于句下,以下必须如此如此,则陋矣!前人有言学法、破法、创法,又曰多写、多看、多想、多提几个为什么,则思过半矣。
小儿胡考,以忙于政治学习,久废临池,功夫转退。重承下问,特奉伊去年所临之《庙堂碑》一纸,其中有圈者,似无大谬,或可为他山之助也。知念特复,特问进步!
问遂手复
如晤通用厂王梦白兄,请伊回沪时便中来舍一谈,为託。
遂又及”
1967年夏,正在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之时,胡老师大病开刀,胃部切除了3/4,胆囊全部切除。为此对弟子张大卫说想到周浦“养疴”。1967年7月16日来信说:
“大卫兄:
日前偕陈(严按:陈辉光)、姚(严按:姚茂初)诸君莅舍并承厚贶。以病体犹不良于行,殊多简慢,幸勿为罪。
弟自胃与胆囊切除后,饮食禁忌颇多,而目前上海购买又极困难,未识周浦有鲜活鱼虾否,如有供应(自由市场每斤价若干,乞示)。拟前来小住二三星期,以资修养。不知有斗室能容膝否?知君不惮烦,因以奉託,并候佳音。
此问
笔健!
住房半间即可,租金不计,最好有床桌各一,凳子两只。
胡问遂顿首 十六日”
弟子张大卫拜托房管所有关人员物色合适房子,最后在三阳泰食品店弄堂边借到一间房子,靠河边又向阳,房屋结构颇好。张大卫从自己家中拿来需用的家具床、桌、凳子、马桶等物,请几位学画青年打扫干净。在胡师母、胡先生小女儿等人陪同下,胡先生择日从市区前来养病数月。
当时文化大革命时期形势混乱,造反派轮番登场指点江山。张大卫经常为老师送去农民自养的鸡鸭鱼肉,让胡老师调理身体。胡师母对胡老师百般体恤,衣食住行样样操心。胡老师虽然隐居养病,但还要躲在阁楼上写检讨,对弟子用绍兴话悲愤地说:“大卫啊,唉,我要带反动资本家帽子哉!”张大卫安慰老师:“胡老师啊,勿会的,勿会的,侬以前办的印刷厂这么小,勿会戴帽子的。”
他在周浦镇休养居住,许多学生前去探望、帮忙,如张大卫、陈辉光、姚懋初、钟正修、陆忠德、朱向东、张彼德等。陆忠德说,他们到胡老师处帮忙,师母在将练过字的元书纸等生煤炉,他们赶紧从家里拿了废纸去调换,后来将胡老师墨宝贴成很多本真迹字帖,有《魏灵藏》、《始平公》、《郑文公碑》、《石门铭》、《嵩高灵庙碑》、《张黑女》等等,极其宝贵。
他进上海中国画院后,周浦弟子仍长期前往画院和其寓所问安求教,在胡老师的亲炙严教之下,书艺大有长进,他对于提高周浦书法水平起了极关键极重要的作用。胡老师教学既严格又讲究方法,先读帖后临帖,即先理解再实践。弟子临颜真卿《自书告身》胡老师俱予分析评讲,见解极为高深。强调法古不泥古,要“遗貌取神”、“濯古来新”。胡老师强调,临习是学习书法的手段,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通过临习前人法书,继承传统,借鉴得失,达到自运机抒、独立创作,写出个性强烈的作品。而最能体现书家个性的书体,莫过于行书、草书。他还帮助张大卫、钟正修等人,借调到上海中国画院工作很长时间。中日关系正常化以后,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他推荐7位弟子书法作品发表于《人民中国》杂志,其中包括周浦的张彼德等人。
周浦弟子对胡老师一直怀着感恩之心,竭力为胡老师办事。胡老师哲嗣胡考在《胡问遂论书丛稿》后记中说:“承刘小晴、周志高、张晓明、钟正修、冯林等为书稿收集整理出力,特致感怀之情。特别是正修,在我父亲最后数年常随侍在侧,使我不胜感激,谨致深切谢意,实不能尽其万一。”正修对胡老师极为尊重,毕恭毕敬。胡老师晚年几次举办个人书法展览、出席活动,他尽力陪伴在侧,生活起居,关心备至。胡先生去世后,他还经常去向胡师母请安,如有呼唤,他立即前往相助。周浦其他弟子也尽力而为。
我可惜没有拜在胡老师门下学习书法,但由于众多师友为胡老师弟子,所以我对胡老师的书法艺术也是耳闻目濡,终身浸淫。又因为张大卫、钟正修等师友曾借调上海画院,我多次前往拜访,由此与胡老师见过几面,也有幸求得胡老师墨宝。初略感觉胡老师瘦削、挺拔,不苟言笑,如指挥沙场鏖战的冷静威武的大将,其书风亦是雄壮威武。而胡老师于抗日战争初期,投笔从戎,立志报国,确为军人出身。
胡老师是浙江绍兴人。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兄姐都酷爱书法,伯父为浙东书法名家。抗日战争初期从戎报国,新中国建立后定居上海。他是书法大师沈尹默入室弟子,是沈老1961年创办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的得力助手及传承人,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大家和著名书学教育家,是海派书法艺术的典型代表人物,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解放后近五十年唯一进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的海派书法大家。其作品参加国内外展览。出版字帖多种,印数高达数百万册。
他早年学柳公权,继学颜鲁公,转习褚遂良,故既厚重丰润又缜密灵动。后溯“二王”行草,兼及智永、李北海、杨凝式、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尤得力于北碑,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擅正、行、草书,楷书一派“正大气象”,而擘窠行书最为著名。其书法浑厚灵动、雄强峻快、高雅从容。其人品、书品誉满书界,学生遍及国内外书坛并取得丰硕成果。
他是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市第七届政协委员,1986年获“上海市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1995年荣获“上海文学艺术奖”。
2017年是胡老师诞辰100周年。为传承其书学精神,弘扬中国书法艺术,打造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文化名人品牌,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特举办“正大气象——纪念书法名家胡问遂先生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正大气象——纪念书法名家胡问遂先生诞辰100周年国际优秀书法大展”和“正大气象——纪念书法名家胡问遂先生诞辰100周年胡问遂师生书法精品展”
本次活动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举办。

最后奉上胡老师手札两通,均为初次面世之珍贵资料、书法精品。
一.1965年3月20日

张大卫与弟子严林祥

  张大卫,1941年生于上海浦东周浦,祖籍江苏。1962年考入上海中国画院国画师资班,师从陆俨少,胡问遂,王个簃,张守成等学习山水书法。70年代曾在上海中国画院书法组工作,出版有巜大楷字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发行多达505万册及苏轼《黄州寒食诗》基本笔画、部首结体、通篇摹写等传世,广受书法学习者喜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枯木逢春
人民画院院士胡俊杰:启功体杰出三代弟子
王世祯书法《弟子规》38期 这位老师写的真是绝了!
老师,节日快乐!
[转载]上海中国画院书法作品集
白蕉画兰花,绝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