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里弄名称趣谈

里弄又称弄堂,是上海城市里一种普遍而又特别的居住区的通称。“弄”是“衖”的异体字或错别字,表示居住区中的公共通道,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衖堂》:“今堂屋边小径,俗呼衖堂,应是弄唐之讹。宫中路曰弄,庙中路曰堂,字盖本此。”这样的笔墨官司还是由训诂学家们去讨论吧。

上海的弄堂大多与马路相通,弄堂口大多有“过街楼”,在弄堂大门楣上镌有弄堂的名称,比如有弄堂叫“宝隆里”,附近有春阳里、树德坊等。

弄堂与弄堂之间被围墙或房子分隔;与主入口相通的为总弄,这个称之总弄堂或大弄堂,一条总弄堂大多有多条支弄堂,像鱼骨状排列。每条弄堂有自己的名称,有的称“里”,有的称“坊”,也有的称新村、花园、别墅之类,十分有趣。

早期的弄堂大多称“里”

上海的里弄被分作“旧式里弄”和“新式里弄”,省称“旧里”“新里”,旧里住宅大多为老式石库门,故又称之“石库门里弄”,一般建于1928年前,弄堂名称大多称之“里”。“里”字从田从土,本来就是人聚集居住的地方的意思,古代把几十户至百余户聚居的地方称之“里”,是最小的行政单位。古代,人们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建造房子,在相邻的房子再建房子,在墙与墙之间要让出通道,这种通道就是“弄”或“弄堂”。为了节省土地,有的弄堂很窄,乃至只能容一人通行,上海老城厢有所谓引线弄、筷竹弄、鸡毛弄都是以这种弄堂很窄小而得名的;今金山枫泾镇有一条“莫乃弄”,其原名为“摸奶弄”(上海复兴东路927弄泰瑞里旧时也叫“摸奶弄”),就是因为弄堂太窄,二人迎面而来,必须侧身背对背或胸对胸而过,于是才有了这个古怪的弄堂名,后人无知,以为“摸奶”太粗俗,才改称“莫乃”,反而使人莫名其妙。

近代以后,上海城市的“住宅用地”变成了“地皮”,造房建屋变成了房地产投资建设,房地产商为了节省投资,在有限的地面上建造出更多的住宅,就将房子建成多幢相联的联排式,以一条总弄作为主通道,两侧建多排房子,而房子的前门对着另一排房子的后门,于是排与排之间形成多条小弄堂,早期建的里弄房子大多称之“里”,当然,开发商也会给自己的里弄取一个吉祥,有意义的名字,如位于今兴业路黄陂南路转角的中共“一大”会址是石库门弄堂——树德里的街面房子,“树德”一词出自《尚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大意是建树德政,务必使其永久,去除罪恶,务必从根本做起。

而中共“二大”旧址所在的弄堂叫“辅德里”,“辅德”也出自《尚书》:“佑贤辅德”,大意是帮助有高尚品质的人建立德政。

又如太仓路127号的中共“一大”代表宿舍旧址属于延庆里的街面房子,而“延庆”就是延续福祉之义,早期的里弄名不少会用“四书五经”或其他典籍。

共青团中央机关旧址所在的淮海中路567号旧名“渔阳里”,约建于1916年,至今已百年。“渔阳”只是一个历史地名,是秦朝置的一个郡,郡治在今北京一带。据说,清帝逊位后,有北方的官吏南下移居上海,投资建造了这条弄堂,即以北京的古名取名为“渔阳里”,后来,他又在其对面,即重庆中路64弄又造了一条渔阳里,于是,淮海中路567弄的渔阳里就被叫做“老渔阳里”,老渔阳里弄内共有20套老式石库门住宅,每套的大门门楣上刻有四字一句的题额,而且每句中嵌有一个“德”字,如“克明俊德”“德彰万邦”“祇勤于德”“惟德是辅”等,这种形式应该是从北方带过来的。

可能是这附近同时有二条渔阳里,容易弄错,也可能是“老渔阳里”产权人变更,20世纪20年代后“老渔阳里”就更名为“铭德里”,这个“铭德里”新名与弄内住宅门楣上刻的题额有一定关系。当淮海中路567弄6号公布为共青团中央旧址后,又把“铭德里”恢复使用“渔阳里”旧名。

新式里弄多称“坊”

上海的里弄住宅大多是由房地产商投资建设,并提供中长期租赁,即上海人讲的“顶”,顶期一般为20年左右,上海的地价很贵,造房的价钱明显低于地价,新房的租价明显高于旧房,于是,上海里弄住宅的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30年,到了期限就会拆除重建,这样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到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上海出现了房地产建设的小高潮。在此之前建的里弄多为“旧里”,此后建的里弄多为“新里”,旧里大多称“里”,只有极少称之“坊”的,而且多集中在虹口广东人集中的区域。“坊,邑里之名”,“坊”在古代与“里”是近义词,也用于指城镇中的居住区名,只是有的地方习惯称“里”,有的地方习惯称“坊”而已。称“坊”的里弄大多建于称“里”的里弄之后,于是,除了形式上有所区别,质量也比旧里好多了。

“里”被当时的侨民称之Lane,就是小巷、狭路之义,英语Lane与广东方言“里”的发声很近,有人以为侨民把上海的“里”译作Lane是恰到好处;而“坊”则多被侨民称之terrace,而“terrace在英文中多指沿街而建的带有西班牙风格的坡顶、带有阳台、走廊的房子。上海称之“坊”的弄堂很多,未必每条都有对应的英文名称,但一些质量较好,侨民居住较多的“坊”,可能会有对应的英文名,如淮海中路613弄安乐坊(PeaceTerrace),927弄霞飞坊(Joffre Terrace,以霞飞路得名,今称“淮坊”)、复兴中路553弄辣斐坊(Lafayette Terrace,复兴中路旧名辣斐德路,即今“复兴坊”)、瑞金二路129弄花园坊(Garden Ter-race)等。

法商万国储蓄会是中国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储蓄机构,把吸收的储蓄主要投资上海的房地产,其下属的中国建业地产公司则是上海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之一,在上海法租界拥有大量的房地产,该公司有一特点,就是其投资建设的楼盘大多使用法国地名命名,如毕卡第公寓(今多译作“皮卡第”,是法国北部大区。即今衡山饭店),淮海中路1202-1220号盖司康公寓(Gascogne是法国西南部大区,今多译作“加斯科涅”)等,陕西南路287弄或建国西路170弄叫“步高里”,而它的法文名称是Cite Bougogne、是法国历史上的一个省,今多译作“勃艮第”,弄内为三层石库门住宅,住户多为华人,“步高里”即Bougogne的音译,又取“步步高升”之义。

四川北路第四人民医院弄内到底有一条叫“阿瑞里”的弄堂,人们难以理解“阿瑞”是什么意思,原来这是日本房地产商建造的住宅,原名“杜鹃”,英文名Azaleas Terrace,又根据英文汉译为“阿瑞里”。

同样,山阴路2弄也是日商投资兴建的日本人住宅区,它的原名是“樱花”,被英文译作cherry Terrace,又根据英文汉译作“千里房子”或“千爱里”,经过几次转译,很难想象,所谓的“千爱里”是Cherry Terrace,就是“樱花住宅”。

Terrace与新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华北沦陷,北方的旧军阀、官僚、富商纷纷南下,在上海租界当起了“寓公”,上海中高档住宅行情看好;北方富翁携带的大量资本无处可去,又大量投入上海的商地产,于是,20世纪30年代也是上海地产业比较活跃和发展的时期。房地产商希望自己建造的住宅尽快地出租,于是就绞尽脑汁给楼盘取一个别样的名称,当“里”和“坊”已经泛滥时,继之而起者就是“邨”“新邨”“别墅”之类,这类的里弄住宅仍属于“新里”,侨民也称其为terrace。

这一类的terrace部分由房地商投资建设的,但有不少是银行建造的,部分作为银行职员的宿舍,部分优先提供给银行的大客户,余下的提供租赁。今万航渡路623弄称之“中行别业”,由中国银行分几次投资建设,占地46亩余,相当于3公顷多,是上海规模较大的住宅区,原住户大多为中行职员。

山阴路的大陆新村由大陆银行投资兴建,原住户大多为银行职员,少量租赁,1933年,鲁迅先生迁大陆新村9号(今山阴路132弄9号),1936年10月19日在这里逝世,鲁迅故居已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延安中路913弄或巨鹿路628弄的四明村占地约29亩,共有三层新里住宅118幢;愚园路576弄的四明别墅占地近10亩,内有三层房屋40幢,均为四明银行投资兴建;淮海中路1670弄中南新村,由中南银行投资兴建。永嘉路580弄占地约56亩,内有三层公寓式住宅12幢,二层西式房子40幢,由交通银行投资建设,称“交行职工宿舍”,以位于永嘉路又称“永嘉新村”。

又如镇宁路255弄、265弄、275弄、285弄叫“渔光村”,由中南银行投资兴建于1938年,有高档住宅53幢,据说以当时进步电影《渔光曲》而取名为“渔光村”,富民路旧名古拔路,富民路197弄由四行储蓄会投资,分几期建设,内有不同住宅74幢,主要提供四行储蓄会职员使用,原名“古拔公寓”,今改称“古柏公寓”。

淮海中路1285弄的“上方花园”由浙江兴业银行投资建设于1938年至1941年间,占地面积约40亩,共建有三层西班牙风格住宅74幢,“上方”一词的词义未详,有人以为,古汉语中“上方”用于指僧人的静室,隐居之地,当时上海沦陷,仅剩租界一叶“孤岛”,尚算是一方远离苦海的僻静之地,于是取名“上方”。

外商地产公司建设的Court

上海有许多外资房地产公司,20世纪后,他们也兴建了不少“里弄”住宅,其中不少也称之terrace,比terrace更高档的里弄又称之court、garden、estate等,汉名大多称之花园、别墅等。延安西路1431弄、1453弄、1479弄住宅由美商普益地产公司投资兴建,延安西路旧名“大西路”(GreatWestern Road),遂取名GreatWestern Court,Court就是带有庭院的房子。大西别墅占地约1.2万平方米,共建有17幢三层洋房,每幢平均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面积确实不小。

淮海中路1273弄内1-22号和复兴中路1360弄1-4号都叫“新康花园”,1273弄内有二幢相连的住宅22个单元,均为二层花园洋房,每幢配有独立的车库,1360弄内则是4幢5层公寓建筑,每层设计为2个单元。新康花园由英籍犹太人埃兹拉的新康洋行投资建设于1933年,英文名分别为EzraCourt和EzraCourt Apart-ments,中文名新康花园和新康公寓。1936年12月12日英王乔治六世即位,1937年5月12日加冕,上海的侨民举行隆重的庆祝乔治六世加冕活动,于是改英文名为Jubilee Court和Ju-bilee Court Apartments,中文名照旧,Jubilee多用于周年庆典、欢快的节日。

不过,外国人也有“卖野人头”的,复兴中路1462弄占地约1400平方米,建有假三层(今改建为三层)里弄房子15幢,平均每幢占地不足100平方米,如去掉通道就更小了,房地产商取名为Cam-bridge Court,译名应该是“剑桥花园”,不过,许多人不认为它是“花园”,就把叫做“剑桥阁”,大概只有当地人才知道“剑桥阁”这个楼盘名。

来源:上海



上海老底子

每天为侬送上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以史明志,以启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淮海中路1487号上海新邨
淮海中路1857弄一条经典又秘密的弄堂
这10个最经典的上海弄堂,老上海都不一定全知道
漫游上海弄堂路线:老式石库门里弄
上海散步 (组图)五
#老寿带你弄堂游#上海新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