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素养微课堂】艺术素养1:一场穿越千年的敦煌乐器之路

编 者 按

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联合专业机构试点开展教师素养微课堂活动。我们联合上海市双名工程陈聆洁中学艺术攻关基地共同推出人文艺术素养专题,内容主要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著名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介绍与讲解,使教师了解作品,知道艺术家的创作故事,启迪教师设计灵感,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一场穿越千年的敦煌乐器之路

主讲人:童 岚

一场穿越千年的敦煌乐器之路. 来自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 13:42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出一系列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乐器。古时候按照乐器材质分类,称之为“八音”,分别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其中包含有吹奏类的笛、箫、排箫、唢呐、笙、管子、筚篥、巴乌、埙等。弹拨类的古琴、筝、柳琴、琵琶、中阮、三弦、月琴等,而说到拉弦类的大家普遍都知道二胡,但其实属于拉弦家族乐器还有很多,例如京胡、高胡、板胡、中胡、大胡、革胡、坠胡、四胡等。最后就是打击类乐器,我们知道的有击打琴弦的扬琴、还有以金属为主体的的大钹、小钹、京锣、大锣、小锣、云锣、碰铃,以木头为主体的木鱼、梆子、板等,还有蒙上皮革类的小堂鼓、扁鼓、大鼓、排鼓、板鼓等,当然还有以青铜铸造的编钟和石头做成的编磬等。

在开始今天的介绍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互动,看看你对这些耳熟能详的中国乐器了解多少。

我们来看几张图片,你知道这些乐器哪些来自西方,哪些来自中国吗?

不许偷看!

#答案就在下方#

不知道各位答对了多少?

我相信一定有对中国民族乐器有着丰富了解答题全对的老师,但是也有可能有老师对琵琶名曲《十面埋伏》描绘的楚汉之争所震撼,被二胡名曲《赛马》展现的生动热烈的赛马场面而吸引,或被唢呐名曲《百鸟朝凤》中百鸟和鸣的描摹之声记忆犹新,所以选择了这些乐器最初都来自于中国,但未曾想到,这些今天活跃在各大中国民族管弦乐团的乐器竟然都来自于西方,如果想要知道他们究竟从何而来,我们又能从哪些资料里找到他们的身影呢?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这么一条路,这么一个地方,这么一座世界历史文化遗产。这条路就是注明的丝绸之路,这座城就是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敦煌,而这座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便是位于敦煌市的莫高窟,洞窟内那些美轮美奂的壁画不仅是当时人们的真实写照,也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音乐史打开了一扇神秘的大门。

敦煌莫高窟共有 492 个洞窟。其中,与音乐题材相关的洞窟多达 240 个,约占整体数量的一半。它为我们呈现了各类乐器和不同的乐队。无论在乐器品种、数量、表演形式以及时间跨度和延续性方面,敦煌壁画都是无与伦比的。我们可以看到图中这些乐伎们手中持有琵琶、阮咸、古琴、古筝、笙、筚篥、竖笛、横笛、排箫、海螺、腰鼓等乐器。

在这张来自莫高窟112窟的《伎乐图》,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位反弹琵琶的伎乐天,她手持琵琶在空中翩然起舞,突然,一个出胯旋身使出了'反弹琵琶'的绝技,那一瞬间变成了永恒的美丽。她手中的这件乐器——琵琶,属于弹拨类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莫高窟壁画中,琵琶的图形最多,有七百余只,居所绘乐器之首,凡画有音乐形象处一定会有琵琶。

例如220窟中横抱四弦琵琶的伎乐天和428窟中横抱五弦琵琶的伎乐天。

琵琶二字早在汉代就有文献记载。南北朝时,曲项琵琶通过丝绸之路,由波斯经过新疆传入中国。由四弦琵琶或者五弦琵琶, 横着抱右手用拨子弹奏。经过历代演奏者的改进,现在成为六相二十四品、左手手指按弦,右手手指拨弦发音的四弦琵琶。我们现在就来听一个琵琶片段,考古学家曾经在敦煌藏经洞中发现了古代乐谱,这个片段就是其中一段经过整理修改过的琵琶作品。


琵琶 来自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 00:43

在285窟南壁中,有这么一件乐器,叫做阮咸。相传这个乐器是汉武帝命令懂得音乐的工匠参考琴、筝、筑、卧箜篌等创制了一种能在马背上弹奏的乐器。在敦煌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阮咸的身影。有的琴体装饰是以花纹重彩,有的琴体却好像花瓣。其实阮咸最早的名字叫做长颈琵琶,之所以后面改成了阮咸这个名字,一个原因是为了和曲项琵琶区分,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相传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非常擅长弹奏这种琴,所以以他名字命名。今天我们把这个乐器叫做阮。我们再来欣赏一首作品片段,同样来自于敦煌乐谱,音频中中阮和琵琶的旋律相互交叉,抒情温婉,其中低音的旋律就是由中阮来演奏的。


中阮 来自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 00:39

近代阮的改革和演奏艺术发展很快,借鉴三弦、琵琶和筝的抹、滑、揉、打、吟等技法,表现力非常丰富,具有动人的艺术效果。

在莫高窟225窟和285窟中,有一种和西方竖琴非常相像的乐器,它叫竖箜篌。竖箜篌在汉唐盛世是名噪一时的乐器,可惜现在已经失传几百年,但也因此成为古丝绸之路最神秘的乐器。

20世纪30年代起至今,我国以弘扬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为宗旨,发起和还原出多件古今民族乐器,并对部分乐器做了改革尝试,其中就有箜篌。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新研制和开发出的例如雁柱箜篌、双排弦箜篌、转调箜篌等,曾经一度消失的箜篌又再次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现在我们来欣赏一首箜篌作品,音频里演奏的这把箜篌就是根据敦煌壁画中的箜篌复制还原而成的。


《箜篌》

 在莫高窟的壁画中,我们还可以看见雷公鼓、卷曲形琴头胡琴、五弦筝、法螺、号角等等今天已经少见或者消失的乐器。

中央民族乐团联合上海民族乐器一厂,邀请甘肃敦煌研究院原研究员庄壮先生担任壁画乐器总设计和乐器监制,根据敦煌莫高窟壁画复原制作而成,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而复原制作出56个品种,近百件乐器。让这些古乐器从壁画中走出,以可触可感的形态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让我们这些后人也能感受到当年的袅袅仙乐。

《急曲子》

2017年,中央民族乐团排演世界首部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其中第七曲名为《极乐》,舞台上,演奏家们成为了伎乐天,那些从敦煌壁画上复原而来的 莲花阮、瑟、排箫、埙、直嘴笙、细腰鼓、箜篌等乐器,描绘了一幅飞天奏乐、尽享法喜的盛世。

敦煌壁画里的乐器有些来自于中原大地,有些则是西域乐器,这些乐器组成的乐团演奏的敦煌音乐作品既兼具中原音乐、西域音乐的特点,又具有敦煌本土音乐的特点,充分的融合性不仅让敦煌音乐包容了三种音乐风格,同时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音乐风格流派。当这些穿越千年的敦煌乐器经过科技复原仿制再次出现在艺术舞台时,当沉封的敦煌古曲被重新创作时,当敦煌古音乐的魅力被重新挖掘时, 我们更能理解什么是传承、什么是发展,什么才是属于当代的文化复兴、民族复兴。

无论敦煌艺术多么的璀璨,无论敦煌艺术价值多么的重要,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了解和传承,让穿越千年的敦煌文化遗产在年轻一代中依旧灿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敦煌说丨盛唐古乐,惊艳千年
图说敦煌壁画中那些精美的古乐器
敦煌日历太美太浪漫!
阮——弹拨乐器中的奇葩
消失千年的乐器“复活”了?敦煌壁画中的音乐世界原来是这样!央视科教 昨天提起敦煌壁画,你想到的肯定是这样的。
3分钟,一览敦煌石窟30 壁画乐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