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余秋雨与两位女人的浪漫史(组图)
青歌赛前,余秋雨是学者是教授还是凤凰卫视主持人,青歌赛让他多了重身份,是最红最牛最有话题性的歌唱比赛评委,是学者明星化的开先河者。余秋雨和小他16岁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的婚恋,在外人眼里一直是才子佳人的完美组合。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牵手背后藏着另一个女人的眼泪。

前任妻子李红

李红提到余秋雨时,总是调皮地称他为“余某人”,也许是出自上海女人特有的细心,或者是曾经沧海的一个小小的调侃。

 未成女明星,却与余秋雨步入恋爱

少女时代的李红,是一个无忧无虑的乖乖女,天真又活泼,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宠爱。在中学教英语的父亲和当医生的母亲为她和弟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她毕业后被留在上海分配进了纺织局。从小热爱戏剧的她由于容貌、身材、语言的优势,作为业余演员被借调到上海市青年话剧团《年轻一代》剧组。

那年,23岁的李红雄心勃勃地去考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从10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名列前茅。然而,世事难料,由于种种原因,她与上海戏剧学院失之交臂,但她的答卷却被当时在上海戏剧学院任负责人的余秋雨看见了。

电影《春苗》在选女主角,李红和当时还未出名的李秀明同时成为候选人,叫导演难以取舍。李红说,由于家庭环境的原因,导演认为我知识分子气太浓,纤细了些,而李秀明更粗犷,符合剧中人物的性格。于是,李秀明一炮而红,而李红却从此与演艺界擦肩而过。

 在这期间,李红认识了当时已经名声在外的余秋雨。年轻、漂亮、活跃的李红,被这个老实而有学问的老夫子似的男人吸引住了。李红清楚地记得,星期天,余秋雨会在傍晚乘车来到李红住在虹口的家。他们一起谈笑,一起看书,一起吃饭,一直到深夜。公交车没有了,他常常步行回他的住所,痴情可见一斑。余的真情也打动了李红的父母。1979年,相恋整整5年的余秋雨和李红,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他们在大连路的一间陋室里安了家。余秋雨只买了一个大橱,一个五斗橱。

 

      恬淡的婚后生活,孕育出《文化苦旅》

      一个娇弱的女子,一个从小受宠的乖乖女,一夜间成为一个家庭主妇,李红似乎还未适应这角色的转换。令她感动的是,余秋雨对她很是体贴,她不会用洗衣机,而余秋雨就把洗衣的事包揽了。

         不管是结婚之初住在大连路,还是以后搬至万航渡路,由于屋小,又是合用煤卫,他们长期没开伙做饭。那时,李红每天随身都会带一个不小的包,里面总少不了一个大大的饭盒,椭圆形的,用得很旧了,盒身上已有几处瘪了进去。李红单位的同事几乎人人都认识这个饭盒,它成了作为贤妻的李红的标志。每天下了班,李红先到自己娘家,把妈妈精心做好的荤素搭配的饭菜装得满满的,心急火燎地往家赶,热一热,甜甜地看着余秋雨吃。

       那一段日子,余秋雨事业上遇到挫折,又患肝炎,可谓“屋漏偏逢连阴雨”。李红特意将娘家那在天井里搭建的五六平方米的小房子,布置成一个书房,让余秋雨吃住在那里,并在那儿安心写作。婚后的这一段日子是清清淡淡的,余秋雨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对《文化苦旅》的创作中去了。

        离开余秋雨,重塑自我

       1984年,女儿降生了。为了不影响余秋雨的写作,小孩从出生开始就由外婆照顾,一直到今天;而李红也为了不影响余秋雨的工作,住在父母家照顾孩子。李红坦陈:可能是孩子出生以后,对余秋雨的关心不够。

        1989年,由于单位效益不好,李红主动离了职。那一段日子,对李红来说,又一次面临人生的抉择。她想去深圳谋求发展,而余秋雨也支持她去深圳闯一闯。 

       1992年3月,李红从深圳回到上海,在整理书桌的时候,她发现了不该发现的信件。同年7月,当相处了13年的丈夫正式提出离婚时,李红还是不相信这是真的,十几年的感情会如此脆弱吗?但她还是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因为她的想法很简单,感情没有了,还要婚姻干什么?

       李红说,我没有了婚姻,没有了丈夫,没有了家庭,只剩下了8岁的女儿。再一次踏上了去深圳的列车,带着离婚的伤痛,她欲哭无泪。她说,我战胜不了婚姻,但我必须战胜自我。如果我不离婚,世间只不过多了一个名人身后无足轻重的普通女人。

        在深圳,她住过廉价旅馆,当过导游,跑过运输,做过推销和代理;曾在深圳著名的国贸大厦32层当过白领;最终,她在证券投资公司的大户室里,挣得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也挣得了标志着一个人成功所需要的金钱。

       现任妻子马兰

       马兰将她与著名作家余秋雨的婚姻形容为“红木家俱,越老越有价。”

    毕业演出时,她躲在旮旯里痛哭

     很多人认识黄梅戏演员马兰是从1984年的央视春节晚会开始的,那时她剪着短头发,穿着格子裙,整个人就像是一朵清香的兰花。此后她的舞台形象更深入人心,从《龙女》、《红楼梦》、《西厢记》,一直到后来的电视剧《严凤英》等,观众记住了黄梅戏,也记住了马兰。

      马兰出生在安徽太湖县,马兰的母亲是当地的黄梅戏剧团的演员,父亲是一名大学生,从事黄梅戏舞美设计工作。受家庭因素的影响,13岁的马兰穿着碎布做的上衣,背着自己的行李走进了安徽省艺术学校的大门。

        刚上艺术学校时,马兰是个十足的“胖妞”。看到其他同学穿着漂亮的练功服演小姐、公主,而自己却只能演老太太时,她心里更是充满了自卑。为了减肥,整整三个月,马兰只吃面条,没有吃一粒米。为了减肥,她还常常在半夜三更的时候偷偷一个人赶到练功房去练功。毕业演出那一天,正好是马兰18岁生日;她的任务只是给人家搬凳子、搬布景,连作品都没有。马兰一个人躲到小旮旯里顿足而哭,她发誓一定要减肥,将来要比18岁时更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安徽省艺术学校毕业后,马兰分配到了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在香港,马兰主演了黄梅戏经典曲目《女驸马》,几乎是一夜成名,她迅速成为黄梅戏的头牌女演员。1989年,马兰更是凭借着电视剧《严凤英》,在艺术上取得极大成功,一跃成为中国最知名的黄梅戏演员。

       他的一本著作使两人结缘

       而那时候的余秋雨虽然已经是上海戏剧学院的院长,但在民间的名气却远逊于马兰。有一次,艺术界的一位老专家送给马兰一本余秋雨的理论著作《艺术创造工程》,并叮嘱她:“艺术工作者一定要读读这本书。”就是这本书让24岁的马兰认识了40岁的余秋雨。读了这本书后,马兰就被作者的睿智和学识深深吸引和折服了。

        不久,马兰去上海演出《遥指杏花村》,当时她冒昧地打电话邀请余秋雨去看,但是她自己却没有戏票,倒是余秋雨说,“我有啊,你要的话,我也可以给你几张。”《遥指杏花村》的演出很成功,谢幕的时候,马兰四处张望,盼着余秋雨出现。这时,一个中年人健步登台嘹亮地招呼她:“嘿,马兰,我就是余秋雨!”原来余秋雨对马兰也仰慕已久!就这样,两人第一次会面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马兰被他的学问、智慧、人格魅力打动了,“我和余秋雨在一起的感觉非常奇妙,我和他就像在上辈子就结过婚一样,而今生要做的只是完成前世的那个约定。”一天,余秋雨突然对马兰说:“我觉得,你做我的老婆挺好的。”马兰马上回了一句:“我觉得呀,你做我的老公也不错。”这就算是求婚,很快余秋雨和马兰结婚了。余秋雨比马兰整整大了16岁,“老夫少妻”式的结合曾经引来过许多人的流言蜚语,但他们却没觉得两个人有差距。

 

      平日里,他们经常手拉手去菜市场买菜,共同看双方父母,请朋友吃饭;闲暇时,两人就在家中一起观看外国戏剧表演录像,或者互不干扰地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节庆日,余秋雨常常喜欢拉妻子出门找个有情调的地方用餐,在那里,两人就像热恋中的情侣。

       但出门也有麻烦,上海人认出马兰的特多,人家总爱问余秋雨:“这个人是不是马兰?”他就说,哦,有点像,很像。有一天余秋雨和马兰去外面吃夜宵,一人一碗面条。面条就叫“马兰拉面”,光北京就开了几十家分店,很多人都以为与她有什么关系。吃完,结账时,店主人开起了玩笑:“看你长得有点像马兰,便宜你五角。”余秋雨接过话茬说:“是嗬,就因为有点像,她还乐滋滋地给马兰写信,可人家不回。”店主人同情地叹了一口气:“人家是大人物啊!”

        更为有趣的是,在家里,两个人还经常互称“余老师”、“马老师”似的吹捧,余秋雨对马兰说:“老婆,我喜欢你的戏”,马兰则说:“老公,我喜欢你的书。”正像马兰所说:“其实在心理年龄上,我们俩是差不多的。秋雨有时候更像个孩子似的,比如走路的时候,他总是不好好地走,有时候会突然绕到我的面前,做个夸张的动作,吓我一大跳!我们俩在人生态度、生活方式上非常接近,相当默契。”

她总是亲自下厨为丈夫做饭

       作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安徽省文化系统高级职称评委会负责人,马兰不能如平常女人一样每天回家守在丈夫身边,但她每每回到家中,总是不辞辛劳地去菜市场买丈夫喜欢吃的螃蟹、咸鸡什么的,亲自下厨做饭吃,以补偿自己不能居家的日子。最初家里没有请人打扫,马兰演出回来总觉得家里到处都是灰尘,就开始自己动手擦。可余秋雨对她说:“所谓尘世就是充满灰尘的世界,要学会承受,别擦了。”马兰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她说自己回来辛苦一次至少可以让丈夫享受一个星期。

       更为难得的是,马兰还到公婆家包揽全部家务。这时,余秋雨总是拦她,马兰就急了:“我好不容易找到你这么个丈夫,你还不给我一个机会和环境尽尽妻子的义务!”看到妻子忙前忙后,余秋雨感到十分心疼,每次出差,他从来不会把脏衣服带回来,都是在宾馆洗好,叠得整整齐齐带回来,但是回来他也会向马兰讨好:“看,老婆,我疼你吧。”当然,夫妻之间总有磕磕碰碰的时候,但是两人吵架之后,一般是马兰做出让步,先求和,“因为家里是个不讲理的地方,对于一些小事情不能太较真。”

         一开始余秋雨写作,马兰就在他身边绕来绕去,没想到有一天余秋雨急躁地对妻子说:“你能不能到隔壁去?”从那时起,马兰就学乖了,当余秋雨写东西时,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她绝不进书房。逢到想唱两嗓子的时候,就把自己锁进洗手间。

       又一次,两人一起去买衣服,余秋雨看中了一件花短袖衬衫,可马兰觉得自己不适合穿而死活不肯买。这时,马兰发现别人已认出她,她拉上余秋雨就跑,可他偏站着不动,马兰一气掉头自己走了。余秋雨还是执意买了那件衣服,虽然马兰心里不喜欢,可后来却“勉为其难”地穿了那件花短袖衬衫,人家都说漂亮,有点“雾里看花”。

     她对现代艺术的了解让他吃惊

     从知名黄梅戏演员,到著名作家太太,马兰婚后的社会角色发生了突变。这丝毫不改变余秋雨对她的评价:“马兰肯定不仅仅是有外貌。在古典的概念中,读书的权利全部交给男子这一方,现在情况发生变化了。她并不仅仅只是看重我的才,我也不仅仅看重她的貌。”

       马兰不仅有着美丽脱俗的外表,更有着深邃精辟的内涵。她对表演之外的现代艺术,如美术、音乐等,都有很高的兴趣和比较广泛的理解。

        余秋雨介绍说:“马兰对国际政治、国际军事特别感兴趣。这也是我们谈话的一个话题。”有一段时间他们去中东地区,共同的兴趣使得旅途始终谈兴甚佳。余秋雨十分惊讶妻子居然对萨特的存在主义那么熟悉!他认为:“就感性文化而言,在对当代欧美艺术文化的了解程度上,她肯定超过我。”然而,一直以来,聪明好学的马兰却觉得在学问上,丈夫比自己高一个层次,为加深自己的艺术修养,马兰闲时会练练书法,写好了,就传真给余秋雨,他圈点一番再传回来。有一段时间,马兰还从书店抱回一大堆印谱,认真地学起篆刻来了。过年的时候,马兰送给余秋雨的就是一方刻有“秋雨”的印章。马兰还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丈夫的工作,余秋雨每一篇文章出来马兰都是第一个读者,她会用不带演员腔的自然方式读出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8年前马兰插足余秋雨婚姻,重建家庭后,如今终于懂了原配的痛苦
余秋雨:文学才子却是感情'伪君子',弃13年糟糠妻,娶小16岁新欢
余秋雨:我对马兰有爱,对前妻李红有愧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为何会被世人痛斥14年夫妻敌不过一时心动
她是余秋雨的再婚妻子, 曾因“老夫少妻”引热议, 今57岁无儿无女
余秋雨抛弃14年的妻子,迎娶黄梅戏演员马兰,被痛斥“伪君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