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母亲

年光急如水,复又清明,转眼间母亲离开我近两年了,七百多个日日夜夜,我时常感觉心中隐隐作痛,慌乱无助,时常忆起母亲对儿女深切的爱意,心中有着对母亲的万千不舍,却无从诉说,一字一句写下此文,谨以此怀念我的母亲。


母亲不仅给予了我生命,同时也是我生命的守护者。母亲去世后,我在一只年代久远的木箱箱底,找到了一本四十多年前记录着我病情的病历本,四十多年,我家辗转搬迁多地,父母却一直将病历保存完好,感恩父母对孩子负责用心之余,也解开了我几十年的一个心结,印证了我人生最早记忆,当初,应该是我被绑在母亲胸前,医生给我做穿刺引流之类手术,那个年代,医学技术不够发达,三岁多的我,因为痛,因为怕,躲在母亲怀里嚎啕大哭,泪水、汗水、恐惧、疼痛、挣扎,在年幼的记忆里刻骨铭心。可想而知,母亲当时的苦楚和煎熬应是难以言说。因为有父母对我的不言放弃,母亲背着我从乡村到县城到省城,镌而不舍地找医生帮我治病治疗,才有了我第二次生命,才让我得以成长成今天的样子。


我的童年是幸福的。年幼时,父亲长期在外工作,我跟随在母亲身边,童年里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过年随母亲去外婆家拜年并住上两天,每年大年初一,我早早穿上母亲隔夜精心准备好的新衣裳,就急不可待出门,冬日的麦地坡,寒风吹过田畈,显得格外空旷,而年幼的我,心中只有兴奋、喜悦。我时而在乡间小路上一阵小跑,时而停下来折返回去拉母亲的被风卷起的衣角。现在回想,幸福其实是如此简单的一件事,只要能牵着母亲的手,不用想去长大,不用考虑贫穷与富有,有母亲的陪伴,我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孩子。如今的我走在路上,看到有同辈人牵着妈妈的手或推着轮椅上的老人散步,总忍不住眼眶发热,忍不住要回头多看几眼,心里眼里都是羡慕。2019年春节,我特意带着妻女去外婆老家的门前屋后转了转,表亲们搬进城多年,外婆家的土屋已成危房,门前长起半屋高的杂树,颇显清冷,而门前塘水依旧清澈,塘边青石板依旧洁净如许。



母亲爱家,爱儿孙,爱进了她的血脉。女性本柔,为母则刚,多年来,她与父亲,拼尽所有的能量,竭尽全力张开双臂,为儿孙遮风挡雨;为了让儿孙过上体面的日子,她用勤劳的双手,与天地斗、与贫穷斗,与苦难斗。依稀记得早年在农村,每天早上母亲与兄姐们用不到三分钟的时间扒拉扒拉快速吃完饭,听完母亲的吩咐,一下子就都不见人影,各自下田地干活去了;也记得冬日五点左右的县城南街,天很暗,微弱的路灯下,雪花飞舞,寒风凛洌,行人稀少,而母亲已开始一天的奔波,厚厚的雪地上留下母亲深一脚,浅一脚的脚印,伴随着咔嚓咔嚓的清晰声响;夏日炎炎的正午,皎阳似火,母亲头戴草帽,从离家几里外的和尚岭工厂下班,裹着滚滚热浪到菜场买菜,进到家门早已是满头大汗,一件粗棉布短褂,已经湿透,母亲端起一大缸凉开水咕噜咕噜喝下去,右手把嘴边的水一抹,顺势把汗发往后一捋,把手一甩,就开始忙碌家务了。



母亲持家有六件宝。一宝是锄头不离手,母亲一生对劳动有着深深的眷恋,不论是早年在农村,还是后来进城当工人,都一直带着它,母亲在工厂上班之余和退休之后,也是闲不住的,凭着一把锄头在县城傍的花果山上、北门陆水河边的滩地上开荒种地,常常劳作到很晚才回家,一年四季,母亲种出的蔬菜瓜果,是我家饭桌上的人间至味;我人生第一次重的体力活是挑粪点菜,记得母亲在花果山种菜的时候,有几次让我帮她挑猪粪上山,当时我十几岁,母亲怕压坏我的身子骨,让我半担半担地往山上挑,挑半担的我上山还是很吃力的,母亲让我懂得了劳动的意义,也体会到了母亲的艰辛;二宝是塑料编织篮不离手,母亲只要出门都会带着它,篮里经常放着一瓶喝的水,一双棉纱手套,那既是母亲劳作的备用篮,也是我们全家的生计之篮,母亲下班后,会带着它在菜市场或商店里用心去淘选家里每天必需的蔬菜和日用品,母亲靠它把全家老少的吃穿用度一点点地提回家;三宝是母亲的“压桌菜”。上世纪九十年代前,父母工资收入不高,市场物资供应品种短缺,我家家大口阔,生活负担颇重,母亲会根据季节变化腌制腊肉腊鱼咸蛋,泡制酸菜(酸豆角、酸洋姜、酸辣椒)、晒制干萝卜片(干豆角、干辣椒糯米粉子、干茄子、干油菜、干笋子、干豆腐渣)、制作豆腐乳等品种多样的家常菜,因为有些菜是吃了上一餐又吃下一餐,我们戏称是母亲的“压桌菜”,年少的我们少不更事,不知甘难辛苦,还时常抱怨母亲,而母亲为了照顾好几个一起吃饭的孙子孙女,费尽心思,每天买的一点肉,都夹到儿孙的碗里,自己从不动筷;四宝是母亲的“宝屋”,所谓的“宝屋”是母亲在居住的院子角落里利用起来的一间废弃小屋,母亲会把她每天走过路过发现的废旧柴火、废铜烂铁、废纸旧报一一捡回放到这间小屋,集中变废为宝,不仅环保,还能贴补家用,久而久之,我们就称其为母亲的“宝屋”,母亲节约利旧的习惯至今都影响我们,舍不得丢弃旧的东西,不敢乱花钱;五宝是母亲的针线篮,母亲几十年来就是靠它一针一线为一大家子十几口人补衣钉扣、纳鞋纳被,许多夜半醒来的时候,看见母亲都在灯下为我们缝帽补袜,备齐出门的穿戴;六宝是母亲的一杆秤,母亲习惯买进卖出东西时,用它过过秤,一是做到心里有数,踏实明白,二是担心别人短斤少两欺负她,母亲深知每一分钱都来得不容易,对于养家是必须珍惜的。


母亲一生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对儿孙唯有宽容与包容。母亲与父亲辛苦一辈子,把六个儿女顺利拉扯成人成家立业已是不易,晚年还要帮我们照顾孙辈,数九寒冬,水冻刺骨,母亲把一块块脏尿布手洗干净,又一块块烘干叠好;盛夏酷暑,母亲轻摇蒲扇,为孙儿纳凉驱蚊,年幼的孙辈在一起,难免有些磕磕碰碰,吵吵闹闹,哭哭啼啼,母亲总是不停的安抚安慰,从不责怪打骂;一大家子人相处久了,儿孙辈之间难免有点小矛盾,小脾气,如抱怨母亲偏心,但母亲从不计较,还主动安慰儿孙,母亲一生最开心的事该是看到儿孙平安健康、成人成才,过年过节能回到她的身边就很满足了。平时母亲只要自己能做的事,绝不会麻烦儿孙,母亲身穿的衣服大多是她自己买的布料,到街上找个裁缝铺量身就做的;年已七旬的母亲,因腿腰毛病不能久站,母亲宁愿自已坐在一把高凳子上炒菜,洗碗,也不让回家的儿子动手做事。母亲离世前,得知母亲百年之后的寿衣都是她自己准备的,深感震惊,深感有愧于母亲;母亲曾常在我面前念叨:儿啊,你还是再要一个孩子吧,不然老了会孤单作孽的啊,我心里明白母亲并非重男轻女,她切切牵挂的是儿子晚年是否能得到好的照应,每每思至此,总禁不住泪涌,母亲爱儿的那份心如此细腻深远。


母亲一生历经生活的重担、病痛的折磨,却从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母亲一生劳作不止、历艰辛无数,却从没有在儿孙面前叫过一声苦;母亲一生洒下汗水、泪水无数,倾全力护家、养家、发家,默默引导我们崇善向上,维护合家的声誉,鼎力支持父亲及儿孙们的工作。



母亲一生善良、仁义,积德行善,她最朴素的信念就是做人要对得起天地良心,走路都怕把蚂蚁踩到了,爱儿孙的她会到庙里捐点钱,叩拜菩萨,保佑她的儿孙平安健康;母亲热情好客,不论家里困难还是宽裕,不论客人身份贫贱富贵,进门都是客,管吃管住,不会有半点怠慢,极有耐心,记得上世纪八十年初代,我家住在县城南街教育局红砖红瓦平房,一天中午,一位乡下老师为了调进城里,带着一家老小找到父亲,当时父亲在卧室、餐厅、客厅三位一体的房间接待他们,记忆中房间里拥挤,教师家属心急,越说越激动,以至于哭起来,场面有些吵,母亲不曾有半点不悦,和父亲一起心平气和,轻言细语劝慰老师家属,直至他们满意平静离开。


母亲一生看重人情,讲究礼尚往来,谁家娶亲嫁女,红白喜事,她都记在心上,从没落下;母亲知恩图报,经常给我们讲她的恩人,教育我们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照顾她晚年生活起居的堂弟媳,母亲生前就开始为她买养老保险,以解其后顾之忧;母亲与同辈亲人同事相处和睦,感情真切,伯娘去世出殡之日,八十多岁的母亲撑着一把椅子在寿木前伤心地哭别。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母亲一生宠我、牵我、护我、教我、育我,一路走来,无论走多远,从未感到过孤独,再回首,母亲已离去,心中苍凉不禁油然而生。


青山依旧,大海蔚蓝,在大海的彼边,再也没有了母亲的呼唤,我亦如断线的风筝,在灰色的心空不知所向的飞;海水千百遍地拍打着礁石,撞击出无数浪花,亦如母亲的爱抚摸孩儿的心,激起我无尽的思念,此生今世,唯有祈愿能在梦中与母亲再度相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祭母文(堂祭文)
悼词-祭母文(二)—范文网
(23)沉痛悼念我敬爱的外婆(舒加林)
慈母悼词
冥寿百岁悼母亲
散文:怀念母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