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尿液检测居然能查高血压,尿中有大学问!

尿常规检查是几乎所有疾病和健康查体的必查项目;而高血压患者常用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24小时尿总蛋白测定、24小时尿钠/尿钾测定、24小时尿酸测定、尿微量蛋白和尿皮质醇测定等,今天我们共同复习一下这些常见的尿液检查项目和意义。

一、尿常规
尿常规检测主要包括尿比重、尿蛋白、尿潜血、尿红细胞计数等,正常情况下尿比重和尿红细胞计数应该在标准值范围,而尿蛋白、尿潜血应为阴性,一些高血压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上述指标的改变,主要包括:

1. 尿比重降低,小心高血压肾脏损害
尿比重是指在4℃条件下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取决于尿中溶解物质的浓度,与固体总量成正比。尿比重是评估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的指标,通常在1.015-1.025之间。尿比重过低反映远端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见于高血压肾损害、慢性肾衰、药物性肾损害、急性肾小管坏死等。如果患者的高血压病史5-10年以上,出现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等小管浓缩功能障碍的表现,要想到高血压肾损害。而尿比重升高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高热、脱水、糖尿病、糖尿病酮症、妊娠中毒症等,也可见于尿中含葡萄糖和碘造影剂时。

2. 尿蛋白和高血压关系不一般
肾实质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其发生主要是因肾单位大量丢失,导致水钠潴留和细胞外液容量增加,及肾脏RAS激活与排钠激素减少,一般此类患者多为肾小球性或混合性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1g,其对应尿蛋白在2+以上,可伴有血尿,且多数患者在血压升高时伴有蛋白尿/血尿。而高血压肾脏损害多见于高血压病程较长、血压长期控制不佳的患者,其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1g,对应的尿蛋白为±或1+,且血尿罕见。

3. 尿潜血和尿红细胞计数
尿的颜色受多因素影响,但真性血尿时会出现尿潜血和尿红细胞均阳性,若相差镜检尿红细胞形态提示多为芽孢、畸状则提示红细胞来源为肾脏,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等,为最常见继发性高血压。需要注意的是,恶性高血压可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蛋白尿、血尿和眼底改变。

二、尿微量白蛋白
1.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一般来讲,高血压肾损害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1g;而肾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时24小时尿总蛋白定量多>1g甚至出现大量蛋白尿(>3.5g)。因为尿常规主要检测白蛋白的含量,而24小时尿总蛋白定量不同分子量的蛋白,所以如果尿常规中蛋白定性仅弱阳性,而24小时尿总蛋白定量较多,二者不相符时需要排查异常蛋白排泄如浆细胞病、冷球蛋白血症、淀粉样变性病等。

2. 晨尿微量白蛋白(MAU)和晨尿白蛋白/肌酐(ACR)
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时间在尿蛋白定性阳性出现之前,是肾脏疾病早期诊断指标之一,此时肾损害尚在可逆期。

MAU升高常见于原发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狼疮肾炎等,其升高程度与肾小球受损程度相关。高血压是MAU升高的常见原因,有30%-40%的高血压患者MAU水平会升高;MAU升高与高血压持续的时间及严重程度相关,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MAU升高更加常见。另外MAU升高还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即分别检测尿液中微量白蛋白和肌酐含量,计算二者比值来反映白蛋白的排泄情况,对诊断早期肾损害有重要意义,如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ACR在30-300mg/g为微量蛋白尿,>300mg/g为大量蛋白尿,因操作简单,不受尿量影响,不需留取24小时尿,晨尿ACR在2012年K/DOQI指南推荐用于高危人群筛查。

三、24小时尿钠
1987年TOHP试验证实钠排泄和血压的正相关性,限制钠盐摄入后能降低尿钠排泄量,使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下降、并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该试验长达15年的随访显示,限钠组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下降30%。在稳定状态下,人体每天摄入钠盐98%以上经肾脏排出,而24小时尿钠排泄量测定被认为是评估高血压患者钠盐摄入的“最可靠指标”。由于留尿方法繁琐、经济效益不高,24小时尿钠测定常被患者和医生忽视。

正确留取方法是:准备尿桶,内加入约4g硼酸作为防腐剂,早晨8:00去厕所排空膀胱,以后每次尿液全部尿入尿桶中,第二天早晨8:00再向尿桶内排尿一次,搅匀后取标本送检,用量杯测量尿桶内的尿量(ml,24小时尿量需>500ml),一般100mmol/l尿钠相当于摄盐5.85g,亦可根据结果计算钠盐摄入量(g)=2.54×23×尿钠含量(mmol/l)/1000。

四、24小时尿钾
与钠代谢不同,人体内钾代谢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钾还有扩张血管、利钠利水、抑制肾素分泌等作用;WHO对成人钾摄入的推荐量是大于3.5g/d(相当于氯化钾6.7g/d),适用于高血压患者及非高血压人群,包括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但不包括肾功能不全者。每天补充60mmol/l的钾可以使收缩压下降4.4mmHg,舒张压下降2.4mmHg。24小时尿钾留取方法同前,其计算方法为:钾摄入量(g)=39×尿钾含量(mmol/l)/1000。

五、24小时尿尿酸
在生理状态下,体内尿酸池为1200mg,每天产生尿酸约750mg,排出约800~1000mg,其中30%从肠道和胆道排泄,70%经肾脏排泄。人体每天尿酸的产生和排泄基本上保持动态平衡,凡是影响血清尿酸生成和排泄的因素均可导致血清尿酸水平增高。区分尿酸排泄减少抑或尿酸生成增多,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临床分型和指导用药十分重要。

临床工作中大多以24小时尿尿酸定量法来加以区分,在摄取低嘌呤饮食5天后24小时尿尿酸排泄少于600mg(3.6mmol)则定义为尿酸排泄减少型,24小时尿尿酸排泄超过800mg(4.8mmol)定为尿酸产生过多型。

也有学者建议采用尿酸排泄分数来分型,计算尿酸排泄分数(FEUA):FEUA=(血肌酐X24小时尿尿酸)/(血尿酸X24小时尿肌酐),以百分数表示。

六、24小时尿皮质醇
正常人血皮质醇90%以上与蛋白质结合成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肾小球,仅少数游离皮质醇可通过肾小球随尿排出。当血总皮质醇浓度增高超过结合蛋白质饱和限度时,血游离的皮质醇浓度明显升高,尿游离皮质醇浓度也随之大为增加,成为反映血皮质醇变化的敏感指标。尿游离皮质醇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同血皮质醇。因其不受血中类固醇结合球蛋白含量的影响,能更准确反映实际的肾上腺皮质功能状态。

24小时尿皮质醇异常应怀疑以下疾病:
增高:见于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部分单纯肥胖者。
降低: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恶病质及肝硬化等。

总 结
所有高血压患者均需定期行尿常规、尿ACR检测,不仅能排查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还能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提供预警的线索;高血压患者可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小时尿尿酸测定、24小时尿钠/尿钾测定、24小时尿微量蛋白和24小时尿皮质醇测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谨慎!氢氯噻嗪与这10种药物联用易发生风险,医生多年用药总结
你知道尿常规中的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区别吗?
糖尿病肾病
氨苯蝶啶片
常见西药及适应症(一)
肾病在冬天易加重!肾友们牢记6点,安全度过今年冬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